梟龍戰鬥機

梟龍戰鬥機

FC-1/“梟龍”戰鬥機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單發、單座、輕型超音速戰鬥機,梟龍戰鬥機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多用途輕型準第四代戰鬥機(由於蘇聯傳統分類和美國2009年後分類方式兩者已統一,所以以上就是唯一的國際第四代戰鬥機標準),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與巴基斯坦空軍共同出資,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開發,2002年5月31日完成設計,2003年8月25日首次試飛。FC-1梟龍戰鬥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較強的武器掛載能力。該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布局和先進的氣動外形,配裝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以及先進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綜合化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能發射中距彈、實現多目標超視距攻擊的能力,具有多種先進的精確導航、戰場態勢感知、目標探測與識別、作戰攻擊以及電子戰等功能。2017年4月27日,中國最新一型梟龍戰鬥機——梟龍雙座戰鬥教練機在成都首飛成功。

基本信息

計畫背景

梟龍戰鬥機梟龍戰鬥機
FC-1“梟龍”戰鬥機計畫最初源於1988年的“超-7”輕型戰鬥機計畫,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深感其戰鬥機主力型號老舊已經無法適應當時的形勢。一方面引進美國的F-16戰鬥機,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合作,試圖憑藉中方的力量研製一種低檔配置且較為先進的戰鬥機。巴方定名為“佩刀Ⅱ”方案,中方定名為殲-7CP。當時基本思想是在殲-7戰鬥機的基礎上採取與殲-8Ⅱ戰鬥機相同的兩側進氣道、翼根前緣增加了前緣襟翼,換裝發動機,當時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與美國格魯曼公司簽署協定,打算聯合研製"超-7輕型戰鬥機"。格魯曼公司提出帶邊條翼的40度後掠機翼的改進方案,為改善大迎角性能,格魯門公司將進氣口設計向內傾斜10度,大迎角性能得到大幅改善。然而,由於1989年中美關係惡化,美國政府取消了所有軍事合作項目,“超-7”戰鬥機研製計畫擱淺。

研發啟動

1991年,成飛公司重新自行投資啟動“超-7”項目,並計畫於1998年原型機首飛。不久,得知信息的巴基斯坦表示有興趣再次參加聯合研製。1992年2月,中國政府正式邀請巴基斯坦空軍投資“超-7”計畫。作為回報,巴方有權全面參與研發過程,並擁有合作生產權。1992年5月,中、巴專家組開始“超-7”飛機項目可行性論證。同年10月,簽署研製備忘錄。1994年10月巴基斯坦政府開始與中國進行正式談判。1995年7月,巴空軍對新機的戰術技術提出具體要求,雙方於10月確定並簽署了新的戰術技術要求(即ASR-AirStaffRequirement)。然而,談判拖延了數年之久,其原因包括兩國均缺乏資金、西方國家製造商不願提供先進航空設備、巴基斯坦不斷對印度輕型戰鬥機構成的威脅進行重新評估及如何處理資金投入、工作分配和銷售量之間的關係。由於嚴格的財政控制,該項目的投資僅為4.5億美元,同時也由於對第三世界國家樂觀的出口形勢,中國僅僅將其作為一種純出口型戰鬥機也是很划算的。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仍然裝備著大量老式超音速輕型戰鬥機,包括米格-21、殲-7、強-5或幻影-3、幻影-5等。這些戰鬥機的使用壽命很快都將結束,而且不太可能以先進但也昂貴的西方或俄羅斯戰鬥機替換。1998年中國與巴基斯坦最後簽署了合作開發“超-7”輕型多用途戰鬥機的協定。1999年6月28日,雙方簽署《中巴合作研製S-7/FC-1飛機契約》,飛機型號正式定為FC-1,意即“FighterChinaNo.1(中國戰鬥機1號)”。FC-1戰鬥機研製計畫,由巴基斯坦空軍投資50%,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共同投資50%。另外,俄羅斯米格設計局也加入FC-1計畫,從而演變為以成飛公司為主、米格設計局和巴方參與的三家合作項目。俄羅斯米格設計局將已經取消的米格-33戰鬥機技術資料,提供給中方參考。同時,選定了由俄羅斯研製的克里莫夫RD-93型渦扇發動機(米格-29戰鬥機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的改進型)作為FC-1的動力系統。

研製過程

梟龍戰鬥機梟龍戰鬥機
“梟龍”的研發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1989年美國以巴基斯坦研製核武器為由凍結71架F-16殲擊機交付協定,同時禁止諾斯魯普·格魯曼公司協助中巴研製新一代殲擊機“超-7”,該飛機是中國F-7殲擊機的進一步發展型號。此後巴空軍痛定思痛,認為必須儘快擺脫美國的制裁及訛詐,決定與中國合作繼續自主研製輕型殲擊機。

2003年8月25日,01號原型機首飛成功。

2003年12月,中航一集團宣布,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配合FC-1的研製工作。

2003年之後,法國與中國曾討論過參與FC-1項目提供發動機(據報導是斯奈克瑪公司的M88系列發動機)的可能性,但因當時的政治環境不適合而擱淺。

2004年4月9日,03架原型機首飛成功,進行操縱安定性試驗和強度試飛考核。

2004年6月15日,雙方簽訂JF-17(巴方命名)在巴基斯坦合作生產主契約和技術改造生產線契約。

2004年7月“超-7”飛機計畫被正式命名。中方稱之為“梟龍”/FC-1式戰鬥機,巴方則稱之為JF-17(“聯合戰鬥機”)“雷電”戰鬥機。

2006年4月28日配備全狀態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的“梟龍”04架原型機首飛成功。同時意味著梟龍戰機已經具備了可以連續批量生產的能力。

2006年5月10日,中國、巴基斯坦在成都聯合舉行JF—17飛行儀式。2007年1月,第一批FC-1已經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軍。

2008年1月22日,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舉行儀式,正式開始組裝JF-17戰機,首年將組裝8架,並在2011年前達到年產25架。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TanvirMahmoodAhmed上將在儀式上表示,巴基斯坦空軍首階段將採購150架JF-17,並在2010年之前在國內生產戰機上60%的機身部件和80%的電子設備。
2009年11月23日,第一架由巴基斯坦組裝成功的JF-17,在旁遮普省的卡姆拉(Kamra,位於首都伊斯蘭瑪巴德西北約60公里)的生產線正式下線,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巴空軍參謀長蘇萊曼上將和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羅照輝出席了下線儀式。
2010年7月19日,兩架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戰機參加英國范保羅國際航展,首次公開亮相。

2010年11月16日,在中國珠海國際航展上第一次對外做飛行表演。巴基斯坦並表示將裝備達250架。但中國空軍並未表示將會裝備。

2012年11月,在珠海舉行的中國航展上,巴基斯坦空軍將派梟龍戰鬥機在航展上空一展雄風。

設計構造

梟龍戰鬥機梟龍戰鬥機
梟龍戰鬥機的設計思想較為保守,這主要是出於避免技術風險的考慮。同時也採用了一些先進的空氣動力學技術,既有效地提高整體作戰性能,又兼顧可靠性,具備低成本的特徵。

梟龍戰鬥機的結構主要採用傳統材料和技術。並未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採用複合材料的部分僅限於少量進氣道、艙蓋等部位,主要仍使用傳統的高硬度航空鋁材。梟龍戰鬥機設計強調中、低空亞音速機動性能,犧牲了一些高空高速性能,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梟龍戰鬥機明顯大於殲-7M,該機的綜合作戰能力應比殲-7戰鬥機有大幅度的提高。

機翼

梟龍戰鬥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式氣動布局,機身採用超音速面積律,梁式與半硬殼式混合結構。單垂直尾翼,差動水平尾翼,雙腹鰭,全翼展前緣襟翼和後緣襟翼。機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前緣後掠角均為42度,大後掠角邊條一直延伸到機身尾部,前三點起落架。

座艙

座艙採用整體圓弧風擋、水泡形座艙蓋和微爆索穿蓋及“零-零”彈射救生系統,視野較好,彈射救生較可靠。

DSI進氣道

梟龍戰鬥機兩個側面肋下進氣口的位置安排是出於提高大迎角飛行時機動性的考慮,進氣口位於前機身下部,略微向外傾斜,這樣,即使在大迎角飛行時也可向發動機輸送空氣。

由於採用了DSI進氣道,壓縮和分離附面層,阻力減少,減小雷達反射波,不設輔助進氣門放氣門,結構重量大大減輕,可靠性高。批量生產型FC-1使用這種進氣道。FC-1型戰鬥機的空氣動力外形完全順應了最新潮流,特彆強調提高機動性。

載油量

FC-1戰鬥機機身內部載油量大約可載3500~3800升燃油,並可外掛三個副油箱。目前(截止到2012年),該機沒有安裝任何空中加油設備,但在設計中已將空中加油設備考慮在內。

駕駛系統

FC-1採用機械液壓式操縱系統,配備簡單自動駕駛儀。這一設計使操縱性、飛行員操作強度和成本能互相兼顧。成飛為FC-1設計了新一代的雙冗餘度縱向線傳操縱系統,但橫向控制仍採用傳統的機械控制方式。座艙採用整體圓弧風擋、水泡形座艙蓋和穿蓋彈射救生系統,視野較好,彈射救生較可靠。

電子系統

FC-1的電子系統也有較大改善。基本結構由1553B數據匯流排聯結,主要設備有任務計算機、脈衝都卜勒雷達、慣導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掛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平顯、多功能顯示器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並加裝有中國研製的前視紅外器、雷射照射吊艙和夜視鏡等。
FC-1的航空電子系統採用集中分散式結構,基本結構由1553B數據匯流排聯結,為滿足梟龍飛機的作戰及任務要求,其先進綜合化的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須具有自主導航,對空、對地、對海攻擊,目標搜尋與識別,通信與進場著陸,外掛物管理,任務計畫與參數記錄,綜合電子戰,綜合顯示與控制,數據傳輸等多種功能;能幫助飛行員順利執行各種戰術操作,為飛機提供良好的使用特性和方便的維修能力;可掛載包括精確制導武器在內的多種武器,具有發射中距空對空飛彈實現超視距攻擊的能力。此外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選配不同的航空電子系統組合方案。整個航空電子系統劃分為武器與任務管理、雷達、慣導、電子戰、通信導航與識別、機電管理、外掛物管理、大氣數據以及飛控等幾個子系統。主要設備有任務計算機;具有中距空中攔射、近距空戰格鬥、對地、對海攻擊、輔助導航等功能以及上視和地雜波環境下的下視及下射能力的脈衝都卜勒雷達;雷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掛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一平三下”的平視顯示器、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該機有可能加裝中國研製的前視紅外器、雷射照射吊艙和夜視鏡等。

武器裝備

FC-1戰鬥機固定配備一門23-3型雙管23毫米口徑機關炮,備彈220發。飛機有7個外掛點,翼尖兩個,翼下四個,機腹中心一個。主要的空戰武器包括中國產主動雷達制導的SD-10型超視距飛彈以及PL-9型紅外製導近距格鬥飛彈。官方報導中還提到了反艦和反雷達飛彈、普通炸彈和制導炸彈,以及反跑道炸彈和子母彈等。

動力系統

FC-1配裝的俄羅斯RD-93渦噴發動機
夫RD-93型渦扇發動機(米格-29戰鬥機裝備的RD-33型發動機的改進型)。發動機最大推力49.4千牛,加力81.4千牛。2003年12月,中航工業集團宣布,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配合FC-1的研製工作,研發新型渦扇發動機,即WS-13(RD-93型的仿製型改進型)。該發動機推重比7.8,加力推力86.37千牛。2003年之後,法國與中國曾討論過參與FC-1項目提供發動機(據報導是斯奈克瑪公司的M88系列發動機)的可能性,但因當時的政治環境不適合,這個合作最後被擱置起來。FC-1戰鬥機機身內部載油量大約可載3500~3800升燃油,並可外掛三個副油箱。該機沒有安裝任何空中加油設備,但在設計中已將空中加油設備考慮在內。

電傳操縱

FC-1設計了新一代的四冗餘度縱向電傳操縱系統,該機的飛行控制系統採用了混合體制,既採用了傳統的液壓傳動,也採用了電傳系統。雙冗餘度縱向線傳操縱系統與傳統的機械控制方式相結合。這一設計使操縱性、飛行員操作強度和成本能互相兼顧。既增強了穩定性和控制力,同時還避免了單純套用電傳系統所帶來的技術風險和高額費用。預計在FC-1的後繼改型的飛行控制系統上會完全套用電傳系統。FC-1的航空電子系統採用集中分散式結構,基本結構由1553B數據匯流排聯結,為滿足飛機的作戰及任務要求,其先進綜合化的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須具有自主導航,對空、對地、對海攻擊,目標搜尋與識別,通信與進場著陸,外掛物管理,任務計畫與參數記錄,綜合電子戰,綜合顯示與控制,數據傳輸等多種功能;能幫助飛行員順利執行各種戰術操作,為飛機提供良好的使用特性和方便的維修能力;可掛載包括精確制導武器在內的多種武器,具有發射中距空對空飛彈實現超視距攻擊的能力。此外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選配不同的航空電子系統組合方案。整個航空電子系統劃分為武器與任務管理、雷達、慣導、電子戰、通信導航與識別、機電管理、外掛物管理、大氣數據以及飛控等幾個子系統。主要設備有任務計算機;具有中距空中攔射、近距空戰格鬥、對地、對海攻擊、輔助導航等功能以及上視和地雜波環境下的下視及下射能力的脈衝都卜勒雷達;雷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掛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一平三下"的平視顯示器、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該機有可能加裝中國研製的前視紅外器、雷射照射吊艙和夜視鏡等。

機載武器

FC-1戰鬥機固定配備一門23-3型雙管23毫米口徑機關炮,23毫米GSh-23-2雙管機炮備彈220發。飛機有7個外掛點,翼尖兩個,翼下四個,機腹中心一個。主要的空戰武器包括中國產主動雷達制導的SD-10型超視距飛彈以及PL-9型紅外製導近距格鬥飛彈。官方報導中還提到了反艦和反雷達飛彈、普通炸彈和制導炸彈,以及反跑道炸彈和子母彈等。FC-1的總外掛能力可以達到3.6噸。FC-1戰鬥機除了單座基本型,未來還計畫生產雙座教練/戰鬥機型。另外,機身設計方面還包括安裝一個攔阻鉤,使FC-1戰鬥機有發展艦載型的潛力。

航電系統

FC-1梟龍戰鬥機機鼻內部安裝的是一門KJL-7多模脈衝都卜勒(PD)雷達,可同時顯示視場內的4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兩個目標同時發動攻擊。

服役巴方

原計畫在中國進行小批量生產,首批12架飛機交付巴基斯坦空軍,作進一步的飛行測試,並供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進行適應性訓練。2006年3月,中巴“梟龍”項目首席主管、巴基斯坦空軍拉提夫少將正式對媒體宣布,首批中巴聯合研製的FC-1戰機將裝備巴基斯坦空軍。巴基斯坦空軍訂購總數量約150架。
2007年1月,第一批FC-1戰鬥機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軍[5]。巴基斯坦眼下是梟龍戰機的唯一部署國,配備54架。

外銷動態

2014年6月15日緬甸時報網站報導,緬甸政府計畫從中國和巴基斯坦引進技術,在本地工廠生產JF-17(即“梟龍”)多功能戰鬥機,從而強化本國的空軍力量。
緬甸空軍有2.3萬人,擁有的10個空軍基地,配備有32架米格-29B和米格-29SE戰機、25架殲-7M、21架強-5C以及16架教練機,還配備9架米-35攻擊直升機以及超過90架的運輸/多用途直升機;緬甸空軍採購了中國造“天空-02A”無人偵察機,還配備24架“黃貓-A2”無人機;固定翼運輸機包括4架運-8、2架福克F27、2架ATR-72、2架運-12和5架皮拉圖斯PC-6,海事飛機則包括5架從印度轉手而來的“布里頓-諾曼海島人”飛機。
梟龍曾有機會進入孟加拉空軍服役。梟龍戰機可以掛載PL-5EII、PL-9C和PL-12空空飛彈、C-802A反艦飛彈以及多用途炸彈、雷射制飛彈藥和對抗吊艙,有7個外掛點(4個翼下、2個翼尖、1個機腹),可配備一門23毫米口徑GSh-23-2型雙管機炮[6]。

技術性能

梟龍戰鬥機梟龍戰鬥機
FC-1“梟龍”戰鬥機的設計思想較為保守,這主要是出於避免技術風險的考慮。同時也採用了一些先進的空氣動力學技術,既有效地提高整體作戰性能,又兼顧可靠性,具備低成本的特徵。FC-1的結構主要採用傳統材料和技術。並未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採用複合材料的部分僅限於少量進氣道、艙蓋等部位,主要仍使用傳統的高硬度航空鋁材。FC-1設計強調中、低空亞音速機動性能,犧牲了一些高空高速性能,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FC-1明顯大於殲-7M,該機的綜合作戰能力應比殲-7戰鬥機有大幅度的提高。

FC-1“梟龍”戰鬥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式氣動布局,機身採用超音速面積律,梁式與半硬殼式混合結構。單垂直尾翼,差動水平尾翼,雙腹鰭,全翼展前緣襟翼和後緣襟翼。機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前緣後掠角均為42度,大後掠角邊條一直延伸到機身尾部,前三點起落架。座艙採用整體圓弧風擋、水泡形座艙蓋和微爆索穿蓋及“零-零”彈射救生系統,視野較好,彈射救生較可靠。FC-1兩個側面肋下進氣口的位置安排是出於提高大迎角飛行時機動性的考慮,進氣口位於前機身下部,略微向外傾斜,這樣,即使在大迎角飛行時也可向發動機輸送空氣。由於採用了DSI進氣道,壓縮和分離附面層,阻力減少,減小雷達反射波,不設輔助進氣門放氣門,結構重量大大減輕,可靠性高。批量生產型FC-1使用這種進氣道。FC-1型戰鬥機的空氣動力外形完全順應了最新潮流,特彆強調提高機動性。

FC-1設計了新一代的四冗餘度縱向電傳操縱系統,FC-1型戰鬥機的飛行控制系統採用了混合體制,既採用了傳統的液壓傳動,也採用了電傳系統。雙冗餘度縱向線傳操縱系統與傳統的機械控制方式相結合。這一設計使操縱性、飛行員操作強度和成本能互相兼顧。既增強了穩定性和控制力,同時還避免了單純套用電傳系統所帶來的技術風險和高額費用。預計未來在飛行控制系統上會完全套用電傳系統。

FC-1的航空電子系統採用集中分散式結構,基本結構由1553B數據匯流排聯結,為滿足"梟龍"飛機的作戰及任務要求,其先進綜合化的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須具有自主導航,對空、對地、對海攻擊,目標搜尋與識別,通信與進場著陸,外掛物管理,任務計畫與參數記錄,綜合電子戰,綜合顯示與控制,數據傳輸等多種功能;能幫助飛行員順利執行各種戰術操作,為飛機提供良好的使用特性和方便的維修能力;可掛載包括精確制導武器在內的多種武器,具有發射中距空對空飛彈實現超視距攻擊的能力。此外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選配不同的航空電子系統組合方案。整個航空電子系統劃分為武器與任務管理、雷達、慣導、電子戰、通信導航與識別、機電管理、外掛物管理、大氣數據以及飛控等幾個子系統。主要設備有任務計算機;具有中距空中攔射、近距空戰格鬥、對地、對海攻擊、輔助導航等功能以及上視和地雜波環境下的下視及下射能力的脈衝都卜勒雷達;雷射陀螺慣性導航系統加全球定位系統;外掛管理系統;敵我識別器;雷達告警接收機;箔條/曳光彈投放器和數據傳輸單元等。操縱界面為"一平三下"的平視顯示器、多功能液晶顯示器和雙手不離桿操縱系統。該機有可能加裝中國研製的前視紅外器、雷射照射吊艙和夜視鏡等。

FC-1戰鬥機機身內部載油量大約可載3500~3800升燃油,並可外掛三個副油箱。該機沒有安裝任何空中加油設備,但在設計中已將空中加油設備考慮在內。

FC-1戰鬥機固定配備一門23-3型雙管23毫米口徑機關炮,備彈220發。飛機有7個外掛點,翼尖兩個,翼下四個,機腹中心一個。主要的空戰武器包括中國產主動雷達制導的SD-10型超視距飛彈以及PL-9型紅外製導近距格鬥飛彈。官方報導中還提到了反艦和反雷達飛彈、普通炸彈和制導炸彈,以及反跑道炸彈和子母彈等。FC-1的總外掛能力可以達到3.6噸FC-1戰鬥機除了單座基本型,未來中國還計畫生產雙座教練/戰鬥機型。另外,機身設計方面還包括安裝一個攔阻鉤。該設計非常引人注目。

關鍵技術

1、氣動布局和“蚌式”進氣道設計技術
2、航空電子核心技術設計與系統綜合技術
3、高性價比的飛行控制系統設計技術
4、供配電系統綜合設計技術
5、應急電源設計技術
6、艙蓋設計技術
7、救生系統設計技術
8、燃油系統綜合設計技術
9、整體油箱設計技術
10、鈦合金結構設計技術

飛機價格

一架梟龍戰鬥機的售價約3000萬美元,而與其性能接近的波音公司的F-15攻擊鷹”戰鬥機,售價約為1億美元

飛行記錄

試飛

梟龍戰鬥機梟龍戰鬥機
01號原型機於2003年8月25日首飛,用於基本飛行性能測試。

02號原型機於2003年6月23日完成,用於結構試驗。

03號原型機於2004年4月9日首飛,用於飛機操縱性,安定性和飛行性能範圍測試。

04號原型機於2006年4月28日首飛,機身經過改良,機翼邊條加大,換用DSI進氣道,取消了進氣道前鈄面,並裝上全套的航空電子設備,用於全功能測試。

05號及06號原型機首飛日期不詳,外型基本上跟04號原型機相同,估計是為分擔試飛工作和中巴兩地環境適應性等測試之用。

2017年4月27日上午,中國最新一型梟龍戰鬥機——梟龍雙座戰鬥教練機在成都首飛成功,該機型是在我國梟龍單座戰鬥機基礎上研製開發,具備實戰和教學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輕型戰鬥機,也是當今國際軍用戰鬥機市場上性價比較高、具有超視距空戰和精確對地打擊能力的第三代輕型多用途雙座戰鬥教練機。

飛行表演

2007年3月巴基斯坦國慶日,巴方宣布首兩架生產型已經交機,其中一架還在當日進行了飛行表演。

2010年11月16日,在中國珠海國際航展上第一次對外做飛行表演。巴基斯坦並表示將裝備250架。

2011年11月13日,第12屆杜拜國際航展在阿聯杜拜機場正式開幕,由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戰鬥機高調參展。經過中航工業和巴基斯坦空軍的協調,雙方聯合派出3架“梟龍”參展,其中1架進行飛行表演,1架用於地面靜態展示和武器展示。

事故

2011年11月14日,巴基斯坦空軍的一架梟龍戰機在訓練中因技術故障墜毀於伊斯蘭瑪巴德附近,這是首架墜毀的“梟龍”戰機。

主要數據

翼展8.98米
機長14.30米
機高4.90米
主輪距2.54米
前主輪距4.94米
正常起飛重量91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2700千克
外掛能力3800千克
機內燃油2300升
最大馬赫數M1.6
實用升限16500米
起飛滑跑距離450米
著陸滑跑距離700米
航程2500千米
限制過載8G

發展事件

改進型生產啟動

巴基斯坦於2013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現代化改進版JF-17“雷電”(FC-1“梟龍”)BlockII殲擊機的生產線,在距離伊斯蘭瑪巴德不遠的卡姆拉市巴航空聯合體飛機製造廠組裝。巴“雷電”項目主任艾哈邁德中將表示,首架“雷電”BlockII量產型殲擊機將在2014年6月完備。據悉,改進型JF-17BlockII與基礎型JF-17的主要區別在於新戰機使用補充加工後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分系統、空中加油系統,武器掛架數量適當增加。預計在JF-17“雷電”的生產能力達到額定指標之後,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每年將出廠16-25架新型殲擊機。至於計畫向巴空軍交付多少架該型飛機,暫時還不清楚。另外,升級版JF-17BlockII殲擊機還將對外出口。艾哈邁德中將指出,來自中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對JF-17表現出了興趣。巴基斯坦生產的是與中國聯合研製的JF-17“雷電”BlockI版戰機,該型飛機在巴境內已經組裝了50架,最後一架2013年12月18日交付巴空軍使用。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唯一裝備JF-17“雷電”殲擊機的國家,該型飛機在中國的代號是FC-1“梟龍”,僅用於出口。迄今為止,巴基斯坦總共訂購了150架JF-17戰機。預計在BlockII改進型號交付完成後,巴空軍準備追加訂購50架“雷電”殲擊機。

延伸型號
巴方改進巴基斯坦於2013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現代化改進版JF-17“雷電”(FC-1“梟龍”)BlockII殲擊機的生產線,在距離伊斯蘭瑪巴德不遠的卡姆拉市巴航空聯合體飛機製造廠組裝。巴“雷電”項目主任艾哈邁德中將表示,首架“雷電”BlockII量產型殲擊機將在2014年6月完成。改進型JF-17BlockII與基礎型JF-17的主要區別在於新戰機使用補充增強後的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分系統、空中加油系統,武器掛架數量適當增加。預計在JF-17“雷電”的生產能力達到額定指標之後,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每年將出廠16-25架新型殲擊機。至於計畫向巴空軍交付多少架該型飛機,暫時還不清楚。另外,升級版JF-17BlockII殲擊機還將對外出口。艾哈邁德中將指出,來自中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對JF-17表現出了興趣。巴基斯坦生產的是與中國聯合研製的JF-17“雷電”BlockI版戰機,該型飛機在巴境內已經組裝了50架,最後一架2013年12月18日交付巴空軍使用。巴基斯坦是世界上唯一裝備JF-17“雷電”殲擊機的國家。迄今為止,巴基斯坦總共訂購了150架JF-17戰機。預計在BlockII改進型號交付完成後,巴空軍準備追加訂購50架“雷電”殲擊機。巴基斯坦改進版JF-17,將能夠攜帶多型空空飛彈,包括PL-9、AIM-9P馬特拉“魔術”2等短距格鬥飛彈,以及PL-11,PL-12(sd-10)和R-27ER1中距攔截飛彈。另外加掛雷射指示吊艙可以發射多種精確制導空面攻擊彈藥。
梟龍改進
FC-1梟龍戰機總設計師楊偉談到FC-1未來改進升級計畫,梟龍戰機也有一個不斷發展、不斷裝備和不斷改進的過程;而信息感知能力、攜帶武器能力和武器打擊能力是一款戰鬥機整體作戰能力的倍增器,後續改進將側重信息感知能力、體系融合和武器裝備方面。梟龍確有開發雙座版的計畫,也有系列化發展的計畫。外界猜測的"隱形版梟龍",事實上梟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全隱身飛機,但設計上也考慮了一些隱身效能,其翼面前後緣採用平行設計,還採用S形進氣道,另外,梟龍也是第三代戰機中個頭比較小的戰機,未來可能還會採用一些低成本的隱形措施,但不會發展成通常學術意義上的隱形飛機。中國正大力發展航空發動機,梟龍的動力也不例外,已經按照既定計畫,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另外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梟龍將在1-2年內翱翔天空。
雙座型
環球網軍事頻道國際軍情中心2011年6月27日訊息:美國《空軍月刊》雜誌(AirForcesMonthly)2011年7月號登載JF-17“梟龍”專輯。其中包含有JF-17B梟龍雙座型、以及準備升級空中加油系統的梟龍相關圖片。據中國參加2013年“巴黎航展”展示的FC-1B梟龍雙座版模型顯示,中國正在研發新的FC-1雙座型戰機。雙座版FC-1B將在平時承擔同型FC-1戰鬥機飛行員的訓練任務,而稍加改進FC-1B也可以作為對地攻擊的殲擊轟炸機使用。這種新型戰機的使用靈活性,將有助於空軍經費緊張的小國空軍,以較高的效費比保持戰鬥力。2013年6月17日,第50屆法國巴黎國際航空展在巴黎近郊布爾歇機場開幕,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攜眾多型號在主展館參展,參展機型(模型)有FC-1“梟龍”單雙座戰鬥機各一架。

總體評價

梟龍戰鬥機梟龍戰鬥機
FC-1梟龍戰鬥機是作為輕小、簡單、廉價的米格-21/殲-7的替代研製的,同樣強調輕小、簡單、廉價。“梟龍”在基本技術上儘量採用成熟技術,降低技術風險和研發成本,但有選擇地採用了部分先進技術,比如DSI進氣道,利用後發優勢,使技術水平和性能顯著超過早期第三代戰鬥機。從一開始,“梟龍”就具有優秀的近距格鬥能力。在裝備SD-10中程空空飛彈之後,“梟龍”也具有優秀的超視距空戰能力。據報導,“梟龍”在巴基斯坦空軍內部與F-16的多次對抗性實戰演習中,能夠始終一致地做到先敵發現、先敵開火,性能大大超過F-16ABlock15OCU,接近更先進的F-16CBlock52。由於巴基斯坦空軍的F-16CBlock52數量不足,JF-17“雷電”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空戰主力。一般認為,“梟龍”的性能也可與印度的米格-29升級型相匹敵。FC-1梟龍戰鬥機具有突出的機動能力,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較強的武器裝載能力,是突出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有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的全天候、單發、單座、新一代輕型戰鬥機。該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布局,全機共有7個外掛點,可懸掛多種空空、空地武器,並可外掛3個副油箱,外掛能力大於3600公斤。該機採用了先進的氣動外形和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以及先進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綜合化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具有發射中距彈、實現多目標超視距攻擊的能力,具有多種先進的精確導航、戰場態勢感知、目標探測與識別、作戰攻擊以及電子戰等功能[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