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戰鬥機]

梟龍[戰鬥機]

梟龍戰機(FC-1,Fighter China 1),原計畫名超七,中國對外稱之為FC-1,巴基斯坦稱之為JF-17雷電(Joint Fighter),是中國成都飛機公司與巴基斯坦航空綜合企業(Pakistan Aeronautical Complex)合作研製的單座單發輕型多用途戰機,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具備第四代戰機標準作戰能力。2003年8月首飛。2007年開始交付巴基斯坦空軍。梟龍戰機是世界上首款使用DSI進氣道的現役戰鬥機,目前量產中。2012年中國計畫在未來5年向“中東和非洲”銷售300架這款多用途飛機。2010年11月16日,在中國珠海國際航展上第一次對外做飛行表演。巴基斯坦並表示希望裝備250架。但中國空軍至今仍未採用此型戰機。

基本信息

概述

JF-17JF-17

梟龍飛機是中國航空工業2006年的重點項目之一,採用中等展弦比梯形機翼的正常式布局,先進的氣動布局使飛機具有較好的升力特性,較大的升阻比及良好的大迎角特性,同時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

梟龍飛機裝有一台推力大、耗油省的高推重比渦扇發動機,採用兩側肋下進氣,機頭可容納大口徑雷達天線。全機共有7個外掛點,可懸掛多種空空、空地武器,並可外掛3個副油箱,總外掛能力36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為9100千克,最大航程為3500公里,作戰半徑大於1200公里,已經達到了第三代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效能,具備了與當今先進戰鬥機抗衡的能力。

2003年8月首飛。2007年開始交付巴基斯坦空軍。

研製歷史

由來

巴基斯坦空軍的戰機來源早期由美國軍援,在1980年代以後,在多次印巴衝突下經濟受到影響,且出現被歐美禁運等問題,開始轉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牽線,中國提供了包括殲-6殲-7等現役機種,巴國空軍操作經驗也有著良好評價。然而這些機種畢竟已屬舊型機,巴基斯坦因此向中國建議合作開發新式輕型戰鬥機;中巴最初構想是由殲7M(殲7II換裝西方航電的外銷型)大幅改良,代號殲-7CP(巴基斯坦稱為SABERII),與舊機不同處為發動機進氣口移至機身兩側、更換F404渦輪扇發動機、增載入油量、提升機體壽命,更換具俯視能力的雷達(後來決定用F-20的APG-67雷達)的改良型,中方並會協助巴國建立戰機生產線。

首案的挫敗

巴基斯坦雖然有計畫,但資源匱乏,所以與美國接頭,希望利用海外軍事援助補貼研發經費。1986年,巴基斯坦招開國際標,請來美國波音、格魯門和沃特等三家飛機公司參與SABERII計畫和作可行性研究的支援,後來只有格魯門深入參與計畫。1985年時格魯門提出把F-20的機頭接在殲七的機身上的方案,到了1988年因使用原有三角翼構型性能不達標,要改機翼又會超支,所以巴基斯坦決定買F-16,並先後採購了80架殲-7M型/MP型(巴基斯坦稱為F-7P/MP)作高低配。

巴國的SABERII取消後,格魯門以既有研發成果找上中國推銷,提議中國聯合新加坡合作開發SABERII為基礎的新型輕戰機,代號SUPER7(即超七計畫),並計畫以用中等後掠角的主翼代替三角翼。超七計畫後來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攬下計畫,並派出工程師赴美共同研發;但最後美國凍結了所有跟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無論是發動機還是雷達都不可能向美方籌獲。但成飛工程師在計畫結束前最後一刻自格魯曼方面留存了大部分的飛機研發資料,這批資料也成功隨著工程師們一同攜帶回國,這為後來成飛在國內重起爐灶奠定了良好基礎。

復案

雖然超七計畫頓挫,但1991年蘇聯解體讓該機再度復甦。在該年,中國跟米高揚設計局合作,決定以米格-29的發動機RD-33發展超七用的改良型發動機(即後來的RD-93),1992年中國再次尋求巴基斯坦的合作,但巴基斯坦因買了F-16,對新飛機的需要不太急切,認為超七應該是2000年後的飛機,並提出作為二線輕戰機戰力需要有F-16的70%,單價應僅有F-16一半,並提議提升技術層次。

後來中俄在1993年5月簽署RD-93發動機的合作協定,同年8月中國國內正式為超七立項,1998年購買米高揚遭俄羅斯放棄的MiG-33超輕型戰機計畫的設計和測試數據後;中巴正式簽署合作研製契約,1999年確定詳細技術規格,正式進入原型機發展階段。另外在90年代末期巴基斯坦空軍也採購了50多架殲七E型的出口型殲七MG(巴基斯坦稱作F-7PG)作過渡。米格這一手為自己多少挽回了損失。米高揚設計局的加入解決了長期困擾成飛公司的飛機氣動布局和發動機問題。新的FC-1設計不僅有著與F-16A極為相似的氣動布局,也有俄方的新型技術,這種融中、俄、美三家技術為一體的產品,應當具有相當高的費效比。

超7、FC-1的外形幾經演變,近年趨向成熟。其進氣口內傾,翼面類似與F-16,採用寬邊條,並向後延伸形成後邊條兼作尾撐;帶前後緣襟翼的40度後掠梯形翼,平尾、垂尾經過切尖修形;機翼前緣的延伸板也被加大。這種外型設計,很明顯能提高飛機的中低空纏鬥性能,同時減少機身的雷達波反射面積。三個起落架的結構形式也全部改變,以騰出更大的翼下空間掛載武器。曝光的FC-1全尺寸模型,和“超7”的外觀相比確實不同,氣動外形設計更顯成熟。

巴國產化

2009年7月,巴基斯坦正式啟動了國產化“梟龍”戰機的生產線,這使得巴基斯坦成為世界上少數能組裝生產第四代戰機的國家之一。

第一架生產型已經在2009年11月23日下線,現有40架已經服役,第一支“梟龍”中隊是白沙瓦的第26“黑蜘蛛”中隊;2011年4月11日,第16中隊“黑豹”也換裝“梟龍”。巴基斯坦空軍的“梟龍”投入了在南瓦奇斯坦的反恐戰鬥,並在2010年“高空雲雀”演習中用精確制飛彈藥模擬攻擊地面目標。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蘇萊曼上將表示,巴基斯坦已經決定裝備250架“梟龍”,並否認了巴基斯坦“梟龍”將使用法國航電和武器的外界傳言,確認將使用中國航電和武器。

2009年11月23日,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卡姆拉,梟龍(JF-17)飛機亮相下線儀式。當日,首架在巴基斯坦境內製造的梟龍(JF-17)飛機在距巴首都伊斯蘭瑪巴德西北約60公里的巴基斯坦飛機製造廠成功下線。

設計特點

梟龍巴方深色調塗裝-梟龍
飛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式氣動布局,兩側“肋下”進氣道,使飛機在大迎角下能保持良好的進氣性。機頭可容納大口徑雷達天線。機翼採用翼身融合設計,42度後掠角梯形翼,根稍比為4,有哥德式邊條和前緣機動襟翼;差動直軸全動平尾,單垂尾,雙腹鰭,機身採用超音速面積律修形、梁式與半硬殼式的混合機體結構。機體結構使用壽命4000飛行小時。

內部系統

動力系統

梟龍戰機梟龍戰機

裝用一台RD-93推力大、油耗低的高推重比渦輪風扇發動機,發動機全加力推力8300公斤,作戰推力5040公斤,有效提高了飛機的爬升率、機動性和續航時間。

採用前三點式起落架,整體結構油箱,機內燃油2270公斤。可外掛三個副油箱。

內部構造

微爆索穿蓋彈射救生系統,由艙蓋微爆索破裂系統和“零-零”彈射救生座椅組成。大大地提高了在低空不利姿態下的救生生存率。座艙既能配裝國產最先進的TY5B火箭彈彈射椅,也能配裝英國馬丁·貝克公司的MK-16K彈射椅,為用戶提供了多種選擇。

整體圓弧風檔,水泡式座艙蓋,正前方下視角大於13°,水平視界達330°。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視野。

航電系統

採用低成本、先進的縱向全許可權四餘度數字式加兩餘度模擬式備份電傳操縱系統、橫向機械操縱加有限許可權兩餘度數字式控制增穩系統。使飛機具有較高的性價比、良好的飛行品質和多種自動駕駛功能,適應性好,可擴展性強。

以兩台武器任務管理計算機和MIL-STD-1553B航電匯流排及MIL-STD-1760C武器匯流排為中心的航電與武器綜合化系統具有目標搜尋、探測與跟蹤,外掛管理,武器發射和投放計算,導航計算,通信與敵我識別,數據鏈通信,飛彈逼近告警,綜合電子戰,任務計畫和參數記錄等功能、現代化的座艙布局。座艙內裝有寬視角平顯和三個彩色多功能液晶顯示器,雙手握桿操縱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座艙照明亮度滿足夜間飛行的要求。

多功能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具有速度搜尋、邊跟蹤邊掃描、邊搜尋邊測距、單目標跟蹤、多目標跟蹤和空戰格鬥等空-空模式,並具有真波束地圖測繪和擴展、波束銳化、空地測距、面目標探測和跟蹤等空-地模式。

作戰能力

梟龍梟龍

裝有一門23毫米機炮。全機包括翼尖彈在內共有7個外掛點,可懸掛多種空-空、空-地武器,總外掛能力為3600公斤。可根據飛機執行不同任務外掛近距格鬥飛彈、超視距中程飛彈、反艦飛彈、反輻射飛彈;25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常規炸彈和雷射制導炸彈;各種口徑火箭彈;電子戰吊艙;雷射吊艙和紅外夜視吊艙等。

飛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以及超視距作戰能力。以空-空作戰為主,兼有較強的空-地作戰能力。擁有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能全天候執行制空作戰、防空攔截、戰鬥護航、戰場遮斷、近距支援、對海支援和對地精確打擊等任務。也可發展為偵察、干擾、教練等特種飛機。

雙座版

中國國產雙座版梟龍在2013巴黎航展上首次亮相,雙座型梟龍在設計上沒有太多變化,為了容納更大的座艙,座艙蓋明顯的向外突出,整個座艙比單座版更高。中國國產雙座版梟龍在本屆巴黎航展上首次亮相。

梟龍雙座戰鬥教練機(機型代號FC-1B)是在梟龍單座機(FC-1)基礎上發展的突出教練功能、同時具有與FC-1飛機相當的作戰能力的同型雙座戰鬥教練機。它平時主要用於FC-1飛機飛行員改裝飛行訓練和戰術訓練,戰時可以用於執行作戰任務,是梟龍飛機系列中的一種重要機型。

在雙座版“梟龍”駕駛艙內部,座艙的儀表很少能見到傳統的圓形儀表,原來的高度表、速度表、地平儀都沒有了,變成了大螢幕。由一個平視顯示器和三個下視的綜合顯示器組成,這個設計跟國外先進戰機F-22差別不大。這說明“梟龍”的座艙布局非常適合空戰使用。座艙里有一個駕駛桿,左邊有油門桿,上面布滿了各種設備,調控的電門、開關等,就因為這一套航電系統和操縱系統與空戰結合的非常好,飛行員操作起來得心應手,所以巴基斯坦的飛行員對梟龍的評價相當好。

大事記

1998年,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政府簽署合作發展超七飛機的原則協定。

1999年,中巴簽署合作研製超七飛機的機體契約。

2001年,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明確超七飛機零一架航電系統採用“簡化方案”,先開發飛機平台。

2001年9月,凍結“梟龍”01/03架技術狀態,進行詳細設計。

2002年10月,“梟龍”戰機完成詳細設計發圖,組建八大試驗台,開始相關試驗。

2003年8月25日 01號原型機首飛,用於基本飛行性能測試。

2003年6月23日 02號原型機完成,用於結構試驗。

2004年4月9日 03號原型機首飛,用於飛機操縱性,安定性和飛行性能範圍測試。

2004年8月,中巴簽訂“梟龍”戰機全狀態航電開發及技術轉讓契約。

2004年7月,超七飛機被正式重新命名為“梟龍/FC-1”飛機,巴方稱其為“JF-17 雷電戰鬥機”。

2005年1月,“梟龍”戰機完成零四架結構詳細設計發圖,同年三月完成系統詳細設計發圖。

2005年11月,“梟龍”戰機零四架進入總裝。

2006年4月上旬,“梟龍”戰機完整航電系統完成研製並交付裝機。

2006年4月28日 全狀態的“梟龍”零四架戰機首飛成功04號原型機首飛,機身經過改良,機翼邊條加大,換用DSI進氣道,取消了進氣道前鈄面,並裝上全套的航空電子設備,用於全功能測試。

05號及06號原型機首飛日期不詳,外型基本上跟04號原型機相同,估計是為分擔試飛工作和中巴兩地環境適應性等測試之用。

2007年3月巴基斯坦國慶日,巴方宣布首兩架生產型已經交機,其中一架還在當日進行了飛行表演。

2007年8月,由於俄羅斯禁止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口裝有俄羅斯產 RD-93型發動機的戰機,巴方將3月份移交的兩架戰機退回中國。

2008年1月22日,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舉行儀式,正式開始組裝JF-17戰機,首年將組裝8架,並在2011年前達到年產25架。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TanvirMahmoodAhmed上將在儀式上表示,巴基斯坦空軍首階段將採購150架JF-17,並在2010年之前在國內生產戰機上60%的機身部件和80%的電子設備。

性能數據

(01~03號原型機數據)

梟龍梟龍

全機長:14.97米
翼寬:9.46米
機高:4.78米
空機重量6411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9072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2474公斤
機內總載油:2268公斤
最大外掛重量:3629公斤
最大飛行速度:1.8馬赫
實用升限:15240米
基本航程:1450公里
轉場航程:2037公里
最大續航時間:3.5小時
起飛滑跑距離:609米
降落滑跑距離:823米

貿易情況

2010年,有報導稱稱中巴已經開始向印尼提供該型戰機,並正準備向亞塞拜然、孟加拉國、剛果、埃及、伊朗、奈及利亞、菲律賓、斯里蘭卡、蘇丹、土耳其委內瑞拉辛巴威推銷該型戰機。

2012年,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計畫在未來5年向“中東和非洲”銷售300架這款多用途飛機。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打造的這一戰機的售價,遠遠低於西方或俄羅斯生產的具有類似能力的飛機。 一架JF-17售價約3000萬美元,與其性能更為接近的是波音公司的F-15“攻擊鷹”戰鬥機,而後者售價約為1億美元。

2013年年初,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主席SohailGulKhan宣稱,“中東非洲南美的一些國家表達了對JF-17的興趣,並詢問了相關信息。”2013年六月份,阿根廷官員曾表示,他們正在就聯合生產“梟龍”與中國進行談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