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榮

梓榮

劉疇西,原名梓榮,別名之榮。1897年3月28日生於湖南省望城縣靖港區沙圍子竹籬笆屋場一個農民家庭。1918年入長沙長郡中學讀書。次年,在長沙參加聲援北京的“五四”愛國運動。1920年秋,考取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2年夏轉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在湖北省旅鄂國小執教。

基本信息

投筆從戎

1924年5月,劉疇西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同年10月,參加平息廣州商團武裝叛亂的作戰。畢業後分配到軍校第一教導師團任3連黨代表。1925年月2月,隨軍參加東征,討伐叛逆陳炯明。3月12日,劉疇西所在的第一教導團與叛軍林虎部主力,在棉湖西北山地展開一場惡戰。雙方陣地彼此交錯,你爭我奪,激戰8小時,陣地更換了十餘處。劉疇西與戰友們堅守陣地,連續打退叛軍的5次進攻。他在率領連隊反擊時,左手被流彈擊中。鮮血泉涌,他稍事包紮,又投入戰鬥。戰後,他被轉入廣州東山博愛醫院治療,因靜脈破裂,血管潰爛,割掉了左臂。戰友們為他惋惜,他坦然地說:“為了打倒軍閥,性命尚可犧牲,割掉一臂又有何妨?請大家放心,我一隻手也能幹革命!”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軍校給劉疇西頒發軍功狀。9月出院後,留軍校工作。

國外經歷

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4月,下令取消青年軍人聯合會和“孫文主義學會”,另組黃埔同學會,規定該會有一定的自治權,能決定畢業生的任免、升遷、調補等。為爭取這一合法權益,劉疇西、蔣先雲等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參加同學會。擔任組織科統計員,後又調升總務科科長。11月,隨黃埔同學會到南昌,後又到南京。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秘密離開南京去武漢。中共黨組織安排他在賀龍部隊做政治工作,不久又調到葉挺的第24師任參謀。7月26日進抵南昌,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起義勝利後,任第24師營長。隨後與起義軍南下廣東。途中部隊受挫,在長汀整編時,任團參謀長。9月中旬,指揮部決定分兵作戰,他與部隊失散。就化裝成老百姓,幾經輾轉,到達上海,找到中共黨組織。他一面在上海養病,一面協助周恩來領導的中央軍委開展白區工作。1929年初,赴莫斯科蘇聯軍事學院學習。他刻苦攻讀馬列主義軍事著作,掌握軍事科學知識,並學會了俄語。1930年8月,提前結業,回到上海。

回國經歷

後,劉疇西到中央蘇區任紅1軍團第3軍第8師師長。他和政委王如痴一起,指揮紅8師,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作戰。戰鬥中,他英勇善戰,指揮出色,屢立戰功,被蘇區軍民譽為威震敵膽的“獨臂將軍”。1931年冬,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兼軍事教員。教學中,他把在國外學到的知識,結合紅軍反“圍剿”的實際進行戰例分析,使學員從背誦操典、條令中解脫出來,學了就用得上。學校先後為紅軍培養近6000名軍事幹部。 1932年6月,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時,他任紅軍第21軍軍長,與政委李井泉率部征戰於閩贛邊境,協同紅3軍團和紅12軍作戰,使中央蘇區戰場捷報頻傳。1933年3月,劉疇西奉命前往閩浙贛軍區,任軍區司令員兼紅10軍軍長。他與方誌敏領導的閩浙贛邊軍民,不惜任何代價配合中央蘇區反對國民黨軍的第5次“圍剿”。1934年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同年8月被授予二級紅星軍功章。

浴血奮戰

1934年11月,尋淮洲、樂少華率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原紅27軍團)進入閩浙贛蘇區與劉疇西、方誌敏領導的紅10軍會師。兩軍合編為紅10軍團,任軍團長。紅10軍團組成後,其第19師挺進浙皖贛邊境,打擊“追剿”國民黨軍,相機發展新蘇區。劉疇西率紅20、紅21師留閩浙贛蘇區,保衛根據地。紅10軍團對外用“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旗號,他任先遣隊總指揮。12月,由於國民黨軍對閩浙贛蘇區的“圍剿”日趨嚴重。他奉命率紅10軍團指揮部及第20、21師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北上皖南。蔣介石調動5個正規師、兩個獨立旅及4個保全團,前堵後截,妄圖將先遣隊消滅在皖南地區。12月中旬,先遣隊在太平縣譚家橋戰鬥中,由於兵力配置不當,導致失利。此時部分人員建議分散兵力,就地開展游擊戰爭,劉疇西擔心兵力分散,更難應付國民黨軍的重兵“圍剿”。決定掉頭南下,返回閩浙贛蘇區。

南返時,方誌敏、粟裕率800人先行,劉疇西率軍主力殿後。1935年1月中旬,軍團主力在閩浙贛蘇區外圍的隴首地段遭到國民黨軍堵截。此時,已至蘇區邊緣港頭的方誌敏見形勢惡劣,要粟裕等率先頭部隊繼續南下,自己留下等候主力。當他與方誌敏會合後,國民黨已截斷了粟裕曾走過的行軍路線。紅10軍團主力在懷玉山被國民黨軍14個團重兵包圍。劉疇西,方誌敏率部反覆衝殺,浴血奮戰,始終不能突圍。戰鬥中,劉疇西右手又負槍傷。1月下旬,他與方誌敏先後被俘。

英勇就義

劉疇西在獄中堅貞不屈,使得劊子手們無計可施。他面對死亡,心裡坦然,毫不畏懼,他對戰友們說:“死是不可避免的,至於什麼時候死,我不知道,因為生命已經握在最兇惡的敵人的掌心。”1935年8月6日凌晨,被押往南昌市百花洲下沙窩刑場,他拖著沉重的鐵鐐,昂首挺胸,與被難的戰友連聲高呼:“中國蘇維埃萬歲!”、“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