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桐山

梓桐山

梓橦山,又名梓潼山、梓桐山。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溝鎮,距般陽古城淄川十餘華里,谷深林密,峭壁危岩,溝壑相間,僻靜幽邃,傳說為鬼谷子練兵講學的地方,是鬼谷子文化的發祥地,是魯中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山,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點,占地面積1500餘畝。

梓桐山,又名梓橦山,距般陽古城淄川十餘華里,谷深林密,峭壁危岩,溝壑相間,僻靜幽邃,是魯中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是鬼谷子文化的發祥地。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為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題詞 “鬼谷仙境”。據史料記載,春秋末戰國初縱橫家師祖鬼谷子於此講學,培養造就了孫、龐涓、蘇秦、張儀4位傑出的軍事家、縱橫家、外交家。
據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載: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張儀是魏國人。明朝嘉靖二十五年《淄川縣誌》載:“鬼谷子於梓橦山授業於蘇秦”。由此而知,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師祖鬼谷子在梓橦山隱居講學,有跡可尋,有史可查。鬼谷子在中國歷史上是位神秘的人物,關於他的歷史資料最早只有《史記》中提到的“鬼谷子”、“鬼谷先生”幾個字,民間更傳說他成了神仙。鬼谷子的名字,說法不一,有的地方叫王栩,有的地方叫王禪,在梓橦山,民間流傳鬼谷子就是“王禪老祖”。他在梓橦山作窟三丈,潛心修煉,著成了《鬼谷子》這本智慧、謀略之書,並在此地講學,傳播他的思想。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就是在梓橦山跟隨鬼谷子學術,得到鬼谷子的真傳而成名天下。孫臏是齊國的軍師,在中國歷史上曾留下田忌賽馬、請師出屋等金點子故事,並策劃了齊魏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等著名戰役。他的“圍魏救趙”和“減灶之計”在中國及世界軍事史上被廣泛利用,他所著的《孫臏兵法》與孫子的《孫武兵法》統稱《孫子兵法》,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兵書戰策。龐涓曾與孫臏同時習學於鬼谷子,精於實戰,在魏國任大將軍,他多次發兵征討,戰無不勝,曾使魏國傲視群雄,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蘇秦在歷史上留下了蘇秦背劍、頭懸樑、錐刺骨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學者發奮讀書。他充分利用鬼谷子的合縱術,合縱六國,共抗強秦,使秦國不敢出兵達10年之久。蘇秦身佩六國相印,在中國歷史上也僅有他一人而已。張儀是秦國的相國,他使用的“無中生有”之計與孫臏的“圍魏救趙”同被列入“三十六計”之中,在世界政治、軍事外交中得到廣泛的利用。在師兄蘇秦死後,他採用連橫術,瓦解了六國合縱,使秦國逐步消滅了六國,最終統一了中國。鬼谷子的四位高徒控制左右了戰國中後期近百年的軍事走勢和政治格局,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縱橫家。東漢的張良、唐朝的魏徵、明代的劉伯溫都是精通鬼谷子文化的學者辯士,他們利用縱橫學派的理論方法,成功左右著當時的軍事、政治走勢。鬼谷子及其弟子的成功,都是必然的結果,值得後人研究借鑑、挖掘開發。拋開儒家思想的束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鬼谷子及其智謀,就會發現潛在的能量。關於鬼谷子的資料,景區的各個紀念品店都有,如果您有興趣,可以進行研究,把您的想法、看法及建議寄到“淄博市鬼谷子文化研究會”辦公室,我們不勝感激。
鬼谷,谷深10餘米,相傳春秋時期鬼谷子就在此考驗他的弟子。現在的鐵索橋,就架在鬼谷之上。在古時,鬼谷上邊只有一根20米長的獨木橋,下邊是水流湍急的梓橦河。這根獨木橋,是去鬼谷洞的必經之路。相傳孫臏與龐涓相約來鬼谷尋鬼谷子拜師學藝,看到腐爛不堪的獨木橋,龐涓就想回頭,孫臏求師心切,冒險走了過去,人走過之後,腐木立斷,墜入深谷。孫臏見到鬼谷子並拜了師。鬼谷那頭可急壞了龐涓,他後悔不該動邪念,忙跪倒在地,求鬼谷子收下他這個弟子。鬼谷子說“腐木為的是考驗你們的決心,我今只收一個徒弟,你還是請回吧!”孫臏忙跪下給龐涓求情:“我二人情同手足,肝膽相照,一路披星戴月,好不容易來到了鬼谷勝地,希望師傅收下他吧!”鬼谷子嘆了口氣:“此人心術不正,日後必會害你,難道你不在意嗎?”孫臏是個忠直之人,哪會考慮日後的事,忙說:“我二人是結拜弟兄,榮辱與共,但求師傅成全!”鬼谷子雙目微閉,口語振振:“念於孫臏的赤誠,你龐涓就先在鬼谷住下,你閉上眼過來吧!”鬼谷子用手一點,立即刮來一陣大風,把龐涓卷了過來。十年之後,一切如鬼谷子所料,孫臏被龐涓所害,龐涓被孫臏用計所殺,死於馬陵之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