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麓頭抗日紀念館

梅麓頭抗日紀念館

在吳川市大塘公園旁邊,最近崛起了一幢設計獨特、頗具氣勢的建築——梅麓頭抗日紀念館。記者昨日了解到,這個紀念館是梅菉頭民眾為弘揚英志堂抗日“大刀隊”愛國主義精神、開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發籌資27萬元建起來的。

在吳川市大塘公園旁邊,最近崛起了一幢設計獨特、頗具氣勢的建築——梅麓頭抗日紀念館。記者昨日了解到,這個紀念館是梅菉頭民眾為弘揚英志堂抗日“大刀隊”愛國主義精神、開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發籌資27萬元建起來的。
館內已擺設了早年間留下來的、當地民眾練武用的“七星樁”、“三星樁”、“吊包”、“吊台”及關刀、三叉等器物。工作人員介紹,抗日紀念館從2006年開始動工興建,共二層,樓高13米多,面積約250平方米。
據梅菉頭老人回憶,解放前,梅菉頭是武術之鄉。這裡的村民勤勞、正直,多數人從事搬運、小販、織竹苫來維持生活,每家每戶都備有“三刀”:開笏刀、斬竹刀、織苫刀,大部分村民愛好文體舞獅,練習武藝。1930年秋,梅菉頭英志堂正式成立,創始人張法亨(外號“跛華”)為領導人。英志堂是一個民眾性的武術組織,村民在館裡學舞獅、舞貔貅、練武術。後來英志堂發展迅猛,參加習武的人越來越多。
到了1938年10月,由中國共產黨人肖光護、陳信材主持以梅菉頭英志堂為陣地,張法亨為領導人,組織99人成立抗日大刀隊,提出戰鬥誓詞:“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倭寇方罷手”,為保衛祖國英勇戰鬥,並成立宣傳隊及辦夜校等,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工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積極籌款籌糧支援地下游擊隊,為黨的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少貢獻。梅菉頭的民眾難忘英志堂抗日“大刀隊”的光輝歷史,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們集資27萬元,躍進居委會無償提供土地,建起了“梅麓頭抗日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