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廣播電視台

梅州廣播電視台

梅州廣播電視台(MRT)是在2004年4月由梅州人民廣播電台、梅州電視台、梅縣區轉播台和梅州廣播電視服務公司四個單位整合組成。梅州微波站、粵東鴻圖嶂電視調頻轉播台由梅州廣播電視台管理。新組建的梅州廣播電視台是中共梅州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下的正處級事業單位,隸屬於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SMC),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

基本信息

關於梅視

梅州廣播電視台是中共梅州市委宣傳部直接領導下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實行台長領導下的總經理、總編輯分工負責制。台長1名、總編輯1名、總經理1名,副台長1名(兼紀委書記)、總工程師1名、副總編輯2名、副總經理2名。內設12箇中心(部室),擁有梅州市廣告公司、廣東梅視新媒體有限公司、廣東客都傳媒發展有限公司、廣東嘉應音像出版有限公司、粵東電視調頻轉播台5家下屬單位,共有幹部職工500多人。2009年起,我台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全國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全台總資產2.98億元,固定資產1.07億元。2015年,全台總收入逾1.1億元,其中廣告創收6906萬元,增幅5%。市場占有率及品牌價值均位居全省地級市廣播電視台前列。日均播出電視節目50小時,廣播35小時。梅州廣電大樓位於梅州市梅江區江北公園路,樓高19層,建築面積24000多平方米,辦公條件舒適,是梅州地區的廣電中心 。

廣電概覽

內部管理

梅州廣播電視台於2004年12月完成組建。於2006年7月成立台黨委,2007年12月順利完成人力資源整合工作,現內設12箇中心(部室)及廣東客都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下屬單位。同時設定了台工會、共青團和婦委會等群團組織。

全台有幹部職工400多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人員130多人。全台員工實行定員、定崗、定責、競爭上崗、全員聘用制。2007年,科學推進績效改革,聘請北京創世智為資詢公司建立人才、績效評估體系,重新制訂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事業建設 

梅州人民廣播電台於19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並開播第一套節目FM94.8綜合頻率。1993年7月1日,電台節目由錄播轉為直播,1995年實現高山發射,擴大了覆蓋面和改善了收聽效果。1999年10月,第二套節目FM100.3音樂頻率開播,每天播出8小時的音樂節目。2001年,梅州人民廣播電台緊跟廣播發展形勢,建立了音頻工作站,大大提高了播出質量和工作效率。2005年底從東校場梅州廣播大樓遷至江北公園路現梅州廣電大樓辦公。2007年底擴大高山發射功率,並在梅州地區的大埔、平遠、蕉嶺三個縣設點發射。現FM94.8新聞廣播、FM105.8交通廣播2套節目每天共播出36小時。

梅州電視台創建於1988年4月,1990年2月5日正式開播,梅州有線電視台於1991年元旦正式開播。2001年,梅州電視台與有線電視台合併為梅州電視台,並遷到江北公園路現梅州廣電大樓辦公。電視台以豐順八鄉山鴻圖嶂大功率高山無線發射和有線光纖網路傳輸為主,輔之微波傳送,形成全方位立體式交叉覆蓋。現梅州市區擁有有線電視用戶72000戶,與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平遠縣、蕉嶺縣等市屬八縣(市/區)城區及沿途20多個鄉鎮實現光纖聯網,用戶達20多萬戶。同時梅州-1信號覆蓋周邊的潮汕地區、河源、惠州部分地區及江西、福建兩省邊緣地帶,客群人口2000多萬 。

電視台設定有時政綜合頻道(梅州-1)、客家公共頻道(梅州-2)和影視文藝頻道(梅州-3)3套節目,全部節目播出實現自動數位化,全天24小時播出。梅州廣電網路與廣東省有線電視聯網,共傳送中央台各頻道、廣東台、南方台各頻道和江西、湖南、浙江等省衛星電視節目42套。

梅州廣播電視台各項技術設備均居先進水平,城區有線電視網路主幹線全面實現光纖傳輸,與各區縣聯網採用光纖模擬傳輸。2004年10月梅州廣播電視台實現自動數位化播出,2006年,梅州微波站實現無人值班數字微波傳送。

經營創收

梅州廣電從建台之初的單頻道單一廣告創收到現在擁有多頻道廣告、信息點播、報刊以及有線網路收費、文化產業等多渠道經營創收。全台總資產2.98億元,固定資產1.07億元。2015年,全台總收入逾1.1億元,其中廣告創收6906萬元,增幅5%。

發展目標

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了要打造“現代化客家廣電傳媒中心”和“建設和諧廣電”的兩大遠景目標。

專業設備

梅州廣電通過公開招標的形式,購置了SONY公司高清數字轉播車。該車按2010年廣州亞運會標準,設計6個有線訊道、2個無線訊道,配有4套數字高清攝像機、2套移動攝像機等設備,整車達到高畫質電視的頂級水平,系全省市級台第一部高畫質電視轉播車,可擔負起全市各類大型活動的現場直播和錄播任務。除此之外,梅州台還擁有“無線梅州”、梅視網等新媒體業務;擁有一套數位化播出系統、一個800㎡演播大廳、12套傳統編輯線、40台攝像機、 50個非編工作站、打造了全市一張網的有線數字傳輸系統,用戶35萬,節目130套。

宣傳報導

梅州廣電現有2個廣播頻率、3個電視頻道;高山發射,覆蓋人口2000多萬;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影響力排名全省第二,電視市場份額在全國100家城市電視台中排名第七。《梅州新聞聯播》榮獲十八大廣播電視宣傳優秀欄目;《民生820》被評為2011中國民生類年度城市品牌節目和 2012全國年度電視創新欄目。全年累計上送省級新聞單位播出廣播電視新聞900多條,在廣東珠江頻道海外版播出《家鄉好梅州》專題168期。在中央級電台和電視台播出新聞360多條,上送中央級電台播出客家專題節目231個。

產業經營

梅州廣電通過重點推介三個電視頻道的《梅州新聞聯播》、《民生820》、《服務900》和《梅州觀察》等電視欄目和兩個電台頻率的廣告經營、探索節目與經營結合之路、舉辦大型活動等措施,努力提高經營創收能力,全年廣告、欄目和專項活動收入實現重大突破,同比增長33.6%,是近十年來最大的增幅。周報實現部分自辦發行,發行量保持在5萬份以上。

打造《客家意象》演藝精品

梅州廣電屬下客家意象藝術團到廣州等珠三角5市進行10場《客家意象》巡迴演出活動,成為梅州歷史上最長時間、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文藝巡演;又受邀赴湖南張家界參加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節精品推介展演活動,連續演出7天,每天3場。市廣播電視台與梅州各大旅行社簽訂合作協定,把《客家意象》作為遊客體驗客家文化的首推項目,融入到梅州客家文化經典旅遊線路的規劃中。

創立“客家地區流行音樂金曲榜”

梅州廣電聯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廣東省流行音樂家協會及台灣、香港、東南亞和內地十幾家客屬地區廣播電視台,創立“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共收到海內外來稿1000多首,打榜300多首。同時,梅州廣電與最早進入數字音樂領域的滾石移動公司達成彩鈴合作協定,構建具有領先地位的客家數字音樂服務及銷售平台。

普及數字電影院線

梅州廣電下屬廣東客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已先後在梅城、大埔、蕉嶺創辦了三家數字電影院線,與揭陽、河源等其他市、縣的電影院線合作也在洽談中。這一做法得到了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廣電局的充分肯定,表示要進一步總結推廣。

扶持嘉應音像出版有限公司輸出客家特色文化產品

梅州廣電下屬廣東嘉應音像出版有限公司該公司兩大製作出版選題——《廣東漢樂曲庫》、《客家山歌庫》已成功申報成為國家“十二五”重點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其中《廣東漢樂曲庫》已完成了前期錄音。

創建“東山谷—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

梅州廣電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北京國豐源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共同打造具備國家級規模的“東山谷——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於2010年12月份簽署《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項目合作框架協定書》。根據規劃,梅州東山谷客家文化產業基地項目擬建設“文化之都、體驗之都、養生之都和休閒之都”四大塊,計畫用地約5000畝,投資50 億元,10 年完成。首期項目的嘉應歌劇院、東山谷美術館、東山谷運動生態公園、東山谷碧桂園等正在加緊建設中。

台決策層

梅州廣播電視台黨委書記、台長: 楊延慶

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賴志侃

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王育平

黨委委員、副總編輯: 劉文昌、湯青松

黨委委員、副台長、紀委書記: 葉斌

黨委委員、總工程師: 湯裕康

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張達權

廣電節目

電視節目有時政新聞欄目《梅州新聞聯播》、民生新聞欄目《民生820》、《服務900》、《梅州觀察》、綜藝欄目《民星樂翻天》、記錄欄目《圍龍故事》及《這裡是客家》、《講牙蛇》、《名嘴泡壺世界盃》、《今日梅州》、《客語金曲推介》、《客家大戲院》、《從梅城出發》等一大批電視專題節目。

電台節目有輿論監督欄目《行風熱線》、《梅江區政風行風熱線》和《藍盾之聲》,新聞欄目《948整點新聞》、《梅州最新聞》、《今日關注》、《市民熱線》、《1058線上》,娛樂類節目《1058吃玩逛梅州》、《Yo然時光》,情感類節目《梅江夜話》、《聽夜》,交通類節目《與你同行》和《房產汽車安居生活》、《客家文藝》、《愛聽午時光》、《1058足球季》、《早安1058》、《音樂風尚》、《音樂點心》、《八首歌時間》、《繽紛車世界》、《我和我愛過的歌》、《私房歌》等節目。

頻道介紹

梅州廣播電視台已有4個電視頻道和2個電台節目,如下:

梅州-1—時政綜合頻道(1990年1月1日開播)(全普語播出)

梅州-2—客家公共頻道(1994年開播)(全客語播出)

梅州-3—影視文藝頻道(1994年開播)(已停播)

梅州股市信息頻道(2003年開播,本頻道為付費節目)

梅州電台綜合廣播(梅州之聲,梅州時政綜合廣播,FM94.8兆赫,1991年1月1日開播)

梅州電台交通廣播(梅州文化旅遊廣播,FM105.8兆赫,原FM100.3兆赫,1994年開播)

廣電大事記

1988年:批准建台,安裝調試後轉播中央二台節目成功。

1990年:正式開台播出本台自製節目,並舉辦文藝晚會通過錄像播出。

1991年:改原300瓦發射機為1000瓦發射播出,擴大了我台的收視覆蓋面。

1992年:在各區縣採用發射機,實現錄播節目覆蓋了整個梅州地區的梅江區、梅縣、興寧市、五華縣、豐順縣、大埔縣、平遠縣、蕉嶺縣等 。

1993年:由梅州市委市政府承辦,梅州台協辦,在梅縣體育場(東較場)舉辦了央視93元宵晚會。

1993年:舉辦了“梅州小姐”競選活動。

1993年:新聞中心首次赴香港採訪了廣東省經貿洽談會。

1994年:在八鄉山1277米的高山頂上建成發射塔,用10千瓦大功率發射播出,原梅州市委書記劉鳳儀同志親臨我台啟播,使我台的電視節目覆蓋整個粵東及江西、福建邊緣地帶,客群人數2000多萬。

1994年:我台實現全市新聞聯播。

1994年:直播第12次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及大型文藝晚會《客家春秋》。

1995年:舉辦開播5周年系列活動,並舉辦大型文藝晚會,邀請董文華等和廣州戰士歌舞團來台演出。

1996年:舉辦‘96“梅視杯”中國足球精英賽,邀請中國國家、北京國安、廣東宏遠、山東泰山參加,原中央電視台副台長、總編輯洪民生前來指導。

1996年:專題中心赴新加坡採訪世界客屬第13次懇親會。

1996年:新聞中心被評為廣東省廣電系統先進單位。

1997年:自行安裝設計轉播車一部,為現場直播、錄播提供了可靠保證。

1998年:新聞中心遠赴湖北水災現場採訪抗洪一等功臣楊德文烈士事跡。

1999年:新聞中心首次赴馬來西亞採訪世界第14次懇親大會。

1999年:現場直播梅州市慶祝建國50周年“祖國頌”大型文藝活動。

1999年:新聞中心、專題中心首次赴澳門採訪回歸活動。

1999年:應福建武平縣委、縣政府要求,梅州-1節目進入武平有線電視網,客群10多萬人。

1999年:舉輪子 ‘99“廣東女子足球邀請賽”,由台灣銘傳隊——廣東海印隊綠茵競技。

1999年:梅州市區有線電視主幹線全面實現光纖傳輸。

2001年:原梅州電視台與梅州有線電視台實行兩台合併,合稱梅州電視台。

2002年:梅州台800M2大型演播廳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梅州人民廣播電台、梅州電視台、梅州市梅縣區轉播台、梅州市廣播電視服務公司、梅州微波站、粵東鴻圖嶂電視調頻轉播台六單位整合成立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SMC)梅州廣播電視台(MRT)。

2006年:公共頻道(梅州-2)實現全客家話播出,並更名為客家公共頻道。

2007年:開播民生新聞類欄目《民生820》。

2007年:開播綜藝娛樂節目《民星樂翻天》。

2008年:接管梅州亮勝客家藝術中心。

2009年:成立廣東客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並與廣州陳小奇音樂公司合作,公演我國第一部以漢族民係為題材的大型民系舞蹈《客家意象》。

2009年:梅州嘉數廣電網路有限公司成立,是梅州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正式啟動的標誌。

2009年:我台屬下廣東客都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影南方新幹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亮勝客家藝術中心劇院,為梅城第一座數位化同步影城。

2009年:開播民生法律類節目《維權820》、民生專題新聞評論節目《事事關心》、民生財經類節目《財富屋家》。

2009年:電視時政綜合頻道、客家公共頻道和影視文藝頻道台標更改為“梅州-1”、“梅州-2”和“梅州-3”,並正式改版。

2010年:我台與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聯合舉辦“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得到了包括廣東電視台、香港TVB、北京光線傳媒、深圳廣電集團、河源廣播電視台、惠州廣播電視台、賀州廣播電視台和贛州廣播電視台等單位的支持和媒體協助。

2010年:我台與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梅州分公司、中國鐵通梅州分公司聯合推出了“客都寬頻”業務。

2011年:3月,我國首部客家方言情景喜劇《圍屋人家》在東較場背永芳演播廳舉行開機儀式。

2011年:6月,我國首部客家方言情景喜劇《圍屋人家》在演播大廳舉行首映儀式,並於6月1日19:00在梅州-2套首播。

2011年:6月1日,FM105.8梅州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台正式開播。

2011年:6月1日,我台三大電視頻道全面改版。新增設《天天讀網》、《客家娛樂大拼盤》、《這裡是客家》、《客語金曲推介》等節目。

2011年:由我台聯合梅州移動承辦的首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頒獎盛典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

2011年:“梅州客家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暨項目協定、電視劇《張弼士》簽約儀式在演播大廳舉行。該公司的成立,是梅州廣播電視台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戰略性部署,為發展客家文化產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3年:由中國館之父何鏡堂院士團隊設計的梅州客家文化產業基地首個項目——嘉應歌劇院和與其配套的壹江南地產項目同時動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為繼國家大劇院之後的中國第二大、南中國第一大歌劇院,成為“世界客都”梅州包容開放的地標性建築和高雅的文化藝術殿堂。

2014年:3月,“萬象江山“第二屆客家流行音樂金曲榜頒獎盛典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舉行。

2014年:4月1日,我台三大電視頻道全面改版。新增設《客家大戲院》、《梅州觀察》、《服務900》、《房車》、《午夜掃描》、《講牙舍》等欄目,並將《梅州觀察》、《梅州新聞聯播》和《民生820》三大欄目共1個半小時形成以“全方位播報梅州”為主旨的梅州-1每晚黃金檔的直播梅州新聞資訊節目地帶。

全國廣播電台網址集合

大家多多幫助,希望“全國廣播電台網址集合”成為搜尋廣播電台網址“最強”貼。加油。
煙臺廣播電視台廣播中心
海南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廣播
唐山人民廣播電台
臨沂市廣播電視台
巴彥淖爾人民廣播電台
楚雄彝族自治州廣播電台
嘉興廣播電視總台
南昌人民廣播電台
台州廣播電視總台
吉安人民廣播電台
無錫廣播電視台
佛山人民廣播電台
梅州廣播電視台
新餘人民廣播電台
烏魯木齊人民廣播電台
福建省廣播電視集團
信陽人民廣播電台
瀋陽人民廣播電台
義烏人民廣播電台
舟山廣播電視總台
齊齊哈爾人民廣播電台
大慶人民廣播電台
伊春人民廣播電台
承德人民廣播電台
柳州市廣播電視中心
撫順人民廣播電台
德陽市廣播電視台
樂山市人民廣播電台
宜賓人民廣播電台
鄂爾多斯人民廣播電台
雅安人民廣播電台
攀枝花市人民廣播電台
玉林人民廣播電台
貴陽人民廣播電台
湖北省廣播電視總台
武漢市廣播電視局
丹東人民廣播電台
延安市廣播電視台
安慶人民廣播電台
黃山人民廣播電台
漢中人民廣播電台
延邊人民廣播電台
天水人民廣播電台
六安市人民廣播電台
淄博人民廣播電台
重慶市萬州區廣播電視台
濰坊人民廣播電台
赤峰人民廣播電台
贛州人民廣播電台
溫州市廣播電視總台
玉溪人民廣播電台
錫林郭勒人民廣播電台
漳州人民廣播電台
連雲港人民廣播電台
揚州人民廣播電台
常熟人民廣播電台
海峽之聲廣播電台
伊犁人民廣播電台
南陽人民廣播電台
哈密人民廣播電台
遼陽人民廣播電台
吉林市人民廣播電台
桂林人民廣播電台
綿陽人民廣播電台
達州人民廣播電台
北海人民廣播電台
百色市廣播電視台
襄樊人民廣播電台
西安人民廣播電台
渭南人民廣播電台
寶雞人民廣播電台
馬鞍山人民廣播電台
白銀人民廣播電台
通化人民廣播電台
濟南人民廣播電台
吉林市經濟廣播電台
日照廣播電視台
棗莊人民廣播電台
重慶廣播電視集團
秦皇島人民廣播電台
保定人民廣播電台
東莞廣播電視台
廈門廣播電視集團
寧波人民廣播電台
廊坊人民廣播電台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南京人民廣播電台
大連人民廣播電台
鄭州人民廣播電台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合肥人民廣播電台
阜陽人民廣播電台
昆明人民廣播電台
包頭人民廣播電台
珠海廣播電視台
哈爾濱人民廣播電台
中山廣播電視台
成都人民廣播電台
泉州人民廣播電台
石家莊人民廣播電台
南寧人民廣播電台
甘肅省廣播電影電視總台
荊州人民廣播電台
長沙人民廣播電台
新疆人民廣播電台
邯鄲人民廣播電台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株洲交通頻道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
廣州人民廣播電台
寧夏人民廣播電台
雲南人民廣播電台
河南人民廣播電台
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
四川人民廣播電台
貴州人民廣播電台
西藏人民廣播電台
陝西人民廣播電台
湖南人民廣播電台
廣東人民廣播電台
廣西人民廣播電台
山東人民廣播電台
青島人民廣播電台
江西人民廣播電台
安徽人民廣播電台
吉林人民廣播電台
遼寧人民廣播電台
內蒙古人民廣播電台
河北人民廣播電台
天津人民廣播電台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