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塞施米特Bf-109戰鬥機

梅塞施米特Bf-109戰鬥機

Bf 109是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大(不算戰後生產的,超過三萬架),生產時間最久(德國本身從1936年生產到1945年初),產生空戰王牌最多,世界三大空戰王牌皆是駕駛Bf-109出身:埃里希·哈特曼擊落352架敵機世界第一,格爾哈德·巴克霍隆擊落301架敵機為第二,京特·拉爾擊落275架敵機為第三。Bf 109也是德國空軍最重要的日間戰鬥機,不僅僅是液冷式引擎戰鬥機的傑作之一,也是二戰時期最有名的機種之一。 最常與Bf 109放在一起比較的要算是英國的噴火戰鬥機,這兩架戰鬥機不僅從大戰初期較勁到結束,戰場從北非到蘇聯,戰後還在中東交過手。而最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無常之處要算是Bf 109在戰後曾經改用對手噴火所使用的英國梅林液冷式發動機,並且參加1960年代的英倫空戰電影的拍攝,在其中擔任德國戰機的角色。

設計概念形成與命名

Bf 109Bf 109

Bf 109的概念設計主要是由德意志帝國航空部(RLM)所主導,細部設計主要是由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FW)負責。當威利·梅塞施密特從 Erhard milch手上接過公司領導權後,便正式在1938年2月23號 將公司改名為梅塞施密特(Messerschmitt AG)。從那天起,所有自梅塞施密特公司出廠 的飛機都將以"Me"為命名字首,例如Me 210戰鬥機。接下來由RLM負責最後統合工作。大戰爆發 後,飛機設計工作則由梅塞施密特,帝國航空部與德國空軍 (Luftwaffe),針對飛機性能設計進行協調與修改.現今尚存的機體無論是最早的A型到最後的 K-4皆被人稱呼為 Bf 109 通常德語發音都會叫它為may hundert- neun(hundred-nine),參與二戰的美國老兵都會稱呼它為emm ee one-oh-nine。

開發過程

在1933期間,德意志帝國航空部的技術開發部門(Technisches Amt,C-Amt),為了未來的戰機決定開發出一系列研究計畫:
武裝飛機 I (Rüstungsflugzeug I) 中型轟炸機
武裝飛 機 II (Rüstungsflugzeug II) 戰術轟炸機
武裝飛機 III (Rüstungsflugzeug III) 單翼 戰鬥機
武裝飛機 IV (Rüstungsflugzeug IV) 雙座戰鬥機

MesserschmittMesserschmitt

武裝飛機 III 原意為設計成攔截機,目地是要逃汰正在服役的阿拉多Ar 64與亨克爾He 51。 在1933年1月30日納粹政府宣誓成立,帝國航空部正式頒布文 號 L.A. 1432/33的單座戰鬥機設計案戰機的性能規格為在6,000 m (19,690 ft)高空時,可以維持20分鐘的400 km/h (250 mph)最大極速,整體而言可以滯空大約 90分鐘,爬升到6,000米不會超過17分鐘,可以爬升的最大高空為10,000米·發動機預定為Junkers Jumo 210,它的 輸出功率可達522 kW (700 hp)·它可選配1挺通過引擎軸高性能的20 mm MG C 30軸炮與在引擎 整流罩上裝配2挺7.92 mm (.312 in)MG 17機槍,或是裝配1挺輕量化20 mm MG FF機炮與2挺7.92 mm MG 17s另一項要 求規格就是翼負荷維持在100 kg/m以下2·整體的表現規格就是要求有戰鬥機等級速度,爬升率 ,機動動作武裝飛機 III規格計畫書並不是由技術開發部門所提出:在1933年早期時,亨克爾Heinkel與 阿拉多Arado分別送出由私人資助的單翼戰機開發案,技術開發部門分別截取2個開發案的特點並 且再次把2個開發案重新退回,同時加入Focke-Wulf來參加競標由於德意志帝國航空 部首長艾爾哈特·米爾希(Erhard Milch)認為威利·梅塞施密特必須為他的摯友漢斯·哈克曼(Hans Hackman)死於輕型運輸機Messerschmitt M20的空難負責 ,再加上梅塞施密特事後冷漠的態度,故當初的競標並未邀請梅塞施密特。

但是近來由Willy Radinger與Walter Shick這兩位學者研究表明這可能不是事實, 在1934年2月由阿拉多(Arado) ,亨克爾(Heinkel)與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FW)以L.A. 1432/33為標準進行競標工作·在1939年Focke Wulf以這 份研發契約做為標準加入新飛機競標工作·發動機則選用Junkers Jumo 210卻有 附加條件;就是要求容克與Daimler-Benz DB 600發動機可以在機身進行互換·從1934年底開始要求兩家 發動機廠各提供3具發動機做性能測試·

Bf 109V

Bf 109 V1Bf 109 V1

梅塞施密特正式成立設計專案 P.1034,在1934年3月設計小組開始就著手將設計概念轉變為 Bf 109,3禮拜後即被接受·基本上大方向的模型設計在1934年5月就完成了,至於細部方面的設 計是在1935年1月就預備完成· 德國航空部發布了這個設計專案並且命名為'Bf 109,Bf 109型德文全名 Versuchsflugzeug 1 簡稱為 V1可以稱它為實驗性航空器,民間代號為D-IABI,在1935年5月正 式出廠,但是此時發動機卻沒有可以立即服役的能力·為了克服發動機的機械設計問題,故向英國勞斯萊斯廠採購數具灰隼發動機先使用。
實驗機 的測試首次是以勞斯萊斯PV-12做為發動機,隨後更換成勞斯萊斯梅林發動機,梅塞施密特隨後 將被更換成梅林發動機的實驗機命名為V1。1935年8月所有組裝大工 告成,隨後在1935年9月進行首次試飛 ·接下來就送往空軍測試中心的進行進一步的設計競爭。
在1935年的夏末,Jumo的發 動機進入可以服役的階段,在1935年10月;代號V2測 試機上面的Jumo 210A輸出功率可達449千瓦(600匹馬力)。編號V3測試機則是第一次加裝機槍 ,但是由於V3上面的發動機並不穩定,故直到1936年5月才進行試飛·這3架測試機的結果成積極 度相近·在高度4,000米(13,120英呎)時,最高飛行速度達470公里/時(290英哩/時),實用 升限為8,300米( 27,230英呎)。

武裝系統

Bf 109 V13Bf 109 V13

梅塞施密特認為一架典型的單翼戰鬥機如同Albatros D.Va一樣,應該是輕型單人座、低阻力 並且在機頭上方配置兩挺同步型機槍。另外一種在設計階段就列入考慮的選擇是配備一門安裝在 發動機氣缸中間的高性能機炮,炮管套在螺旋槳驅動軸心對外發射,發射時的后座力則由發動機 予以吸收。這種武裝布局在一些當時法國設計的戰鬥機上,如D.520戰鬥機,這樣的安排足以讓 Bf 109的機翼結構較薄,重量較輕。
當德國在1937年發現英國皇家空軍正在計畫為新式單座型戰機 颶風式與噴火式配備8挺機槍,這讓Bf 109必須要搭載更多的武裝;稍後可裝配機槍或20公厘 MG FF 機炮的新型機翼被設計出來。可是問題在於,如果想要搭載更多的武裝器時,可以安置的區 域就只剩下機翼了。但是受到起落架艙,機翼主梁與翼前緣縫翼的限制,剩下的空間只能安裝一 挺7.92公厘MG 17機槍或是20公厘MG FF or MG FF/M機炮的空間。Bf 109第一種配備機翼機槍的 型號是C-1,在機翼的間隔內安裝1挺MG 17機槍。為了避免重新設計機翼以容納較大的彈藥箱和 維修艙門,採用一種特殊設計的彈藥供應裝置。

Bf 109 V13Bf 109 V13

在109F系列之後,在機翼內不能再裝配更長的機槍-唯一的例外就是被 Adolf Galland修改 過的Bf 109 F-2,它在機翼內可以配置1挺20 mm MG FF/M機炮,並且在F-2/U1上面將MG 17機槍 提升成口徑13公厘的MG 131機槍;這種武裝配製在後來的109K系列中的K-6可以看到;在雙翼各 配置1挺30公厘(1.18英吋)的MK 108機炮·
在機翼武裝方面,在雙翼下掛 載一對外掛式MG 15120公厘機炮莢艙,目的是為了增強戰機的火力讓它足以成為盟軍轟炸機殺手 (bomber destroyer),但外掛的重量以及風阻讓BF 109減弱了與戰鬥機作戰的纏鬥力,同時也加 強了在飛行時的鐘擺震動效應· 2挺外掛式20 mm MG 151/20 機炮而無 彈藥,它的重量為135 kg (298 lb),相較之下掛載同等武裝的FW 190A- 4/U8隻須要重量為130 kg (287 lb)·Bf109的外掛式機炮可擊發135發~145發子彈·總重量為215 kg.將外掛式機槍裝配到機翼底下對於軍械士(armourers)而言是一件簡單又快速的任務,對 於速度只會減少8 km/h (5 mph)·

主要衍生型

Bf 109A"Anton"

Bf 109 V13Bf 109 V13

Bf 109 原型機的第一架,稍後編號改為Bf 109V1。這架原型機使用英國勞斯萊斯茶隼 (Kestrel)發動機。1935年9月進行第一次試飛。武裝系統:只有配備兩挺7.92x57 mm Mauser (.312 in)MG 17機槍. Bf 109系列的原型機,包括使用Jumo 210發動機與DB 600發動機等進行試 驗。

Bf 109B"Bruno"

全部都是使用Jumo 210(670 PS,493 kW,660 hp)發動機,第一種預量產型Bf 109B-0於1937年 試飛。少量B型與C型都曾經參加西班牙內戰,此兩型都使用早期的複葉式螺旋槳,所以外觀和中後期的Bf 109系列有明顯分別, 而且因為發動機功率不足,所以在實戰中表現很平庸。但更重要是參與西班牙內戰的飛行員,還 未摸索出本機的特性,所以在對更早問世的伊-16互有勝負。
梅塞施密 特(Messerschmitt)、菲施勒(Fieseler)、厄拉(Erla)負責Bf 109B型的生產,這個機型總共生產 了341架

Bf 109C"Caesar"

Bf 109 V4Bf 109 V4

自Bf 109V8原型機發展而來,使用700PS 的Junkers Jumo 210發動機(噴射注油)。武裝系 統方面:C-0和C-1配備4挺MG 17機槍與,這是Bf 109系列第一種在機翼上裝置機槍,C-3則將機 槍換裝成20公厘機炮(MG FF cannon)。
梅塞施密特負責Bf 109C型的生產,C型總共 生產了58架

Bf 109D"Dora"

德國宣傳部門將Bf 109D描述為使用DB 601發動機,然而實際上D型只是採用化油器的(Jumo 210D)與(DB-600Aa)發動機,使用雙葉金屬變距螺旋槳,並有部分機體開始試用三葉螺旋槳,武 裝方面D-0與D-1為一門機炮有兩挺機槍,D-2機翼與機鼻總共4挺MG-17,D-3將機翼上的MG17改為 MG FF機炮。Bf 109D包括所有子型總共生產了647架,主要的生產線分怖在Focke-Wulf、厄拉 (Erla|Erla)、菲施勒(Fieseler)、阿拉多(Arado)與阿戈(AGO)·Messerschmitt在這型號中只生產了 試製型也就是 D-0 這4架左右,Bf 109D還有數十架被銷往匈牙利(Hungary)與瑞士(Switzerland)。

Bf 109E"Emil"

Bf 109 v15Bf 109 v15

E型的原型機開發案,分為兩種各有不同的代號(V14 and V15)有不同的機身卻配有共同的新 發動機1,100 PS (809&nbs,p;kW, 1,085 hp) DB601AV14的武裝為發動機上有兩挺7.92 mm (.312 in) MG 17機槍,兩翼各有一挺的20 mm MG FF機炮,V15的武裝只有在發動機上有兩挺 7.92 mm (.312 in) MG 17機槍在後來的性能測試中V14型勝出,並得 以生產10架的原型機做為後續開發工作,這一批的原型機就被稱為E-0,後續的子型E-1 與 E-3 型被運往西班牙接受西班牙內戰的戰火巡禮·
E-1與E-4在不列顛空戰中擔任極為吃重 的腳色·在1940年8月30日 ,根據各戰鬥單位(不包括JG 77)的報告顯示,各類型E型參與空戰分別有E-1s:375架, E-3s :125架, E-4s:339架以及E-7s:32,為了爭奪制空權德國空軍幾乎將E-3s替換成E-4標準型· 在1940年7月JG 26首先換裝成Bf 109 E-4/N,它裝配了使用辛烷值96的新型DB 601N發動機.
裝配DB601發動機的Bf 109在不列顛空戰一直是德國空軍對抗英國的超級馬林噴火式(Supermarine Spitfire)與颶風 的主力,然而此時的英國空軍都有裝配重力加壓汽化式發動機(gravity-fed carburetted engines)而Bf 109卻沒有。在進行纏鬥時,無論是在逃脫或是攻擊時所執行拿手的高速俯衝·噴 火式幾乎都可以與它做出別無軒致的機動與速度,故噴火成為109唯一之勁敵·

Bf 109 V14Bf 109 V14

在作戰中的迴轉半徑噴火式(Spitfires)與颶風式(Hurricanes)和Bf 109 相比擁有的優勢就 是更低的翼負荷,皇家空軍機構Royal Aircraft Establishment在不計高度損失下,預估噴火式 (Spitfires)的翻滾率為212 m (700 ft);颶風式(Hurricanes)則更為稍微更吃緊一點。Bf 109E 的翻滾率在3,657 m (12,000 ft)高空時為270 m Reports by Messerschmitt A.G. on the other hand give the smallest turning circle as 170 m,and fighter pilots on both sides claim they would out-turn their opponents in combat. Radinger and Schick,

1939年德國空軍(Luftwaffe)Bf 109E性能規格很詳細的寫到,在最低空的最小旋轉半徑為 125 m (410 ft),然而在6,000 m (19,690 ft)高空時,旋轉半徑為230 m (754 ft)· 極富作戰經 驗的王牌飛行員如維爾納‧莫德士(Werner Mölders)是首批駕駛Bf 109 F-1加入1940年10月 的空戰·

英國噴火戰機模型英國噴火戰機模型

在不列顛空戰時,E型最為人所垢病的就是短腿(飛航距離過短):由於1940時攔截機概念主要 在於本土防空上面 故在執行轟炸機護航任務時,E型在續航力方面甚感吃力,這個缺陷在英倫三 島空戰中徹底浮現出來。
在不列顛空戰中,E型從法國丹麥以及德國 等地的基地起飛之後執行任務,越過英吉 利海峽,進入英國南部領空時,Bf109隻有大約15分鐘的時間可進行戰鬥之後就必須緊急返 航·噴火戰機(Spitfire)與颶風戰機(Hurricane)也有相同的問題,但由於它們主要是進行本土 防空任務,所以通常都在本土機場進行待機警戒,故英國空軍能在作戰地區上空停留更久並在戰 術上享有明顯的優勢。英德兩國空軍對於火力的觀點視點並不相同:英國皇家空軍的噴火式和颶 風並沒有裝配機炮,而是使用了集中型電動式機槍,總共有8挺7.7 mm (.303 in)機槍。德國空 軍在E-1戰鬥機上,裝配4×7.92 mm (.312 in) MG 17s,攜帶總數為4000發的子彈;而 Bf109s (E-3, E-4, E-7)的機載火力則為攜帶 2×7.92 mm (.312 in)MG 17s和 2×20 mm MG FF 機炮; 20 mm機炮所發射的炮彈極具破壞力,但能攜帶的炮彈只有60發(機炮彈鼓)。

Bf 109F"Friedrich"

Bf 109FBf 109F

Bf 109F機身開發工程在1939年就開始了·同時為了提升F型的性能;在1940年2月進行引擎的 改良工程,也就是戴姆勒-朋馳 DB 601E的開發案·Messerschmitt廠的工程師把將新引擎置入新 的Bf 109E-1機身中· 首批原型機被命名為V21 (Werksnummer (Works number) or W.Nr 5602) 和 V22 (W.Nr 1800)同時保留從E-1機型就有的不規則四邊形的機翼(trapeziform),但是它的翼 展被縮減了 61 cm (2 ft)除此以外由於胴翼融合的關係冷卻系統也跟著進行修改·V22原型機主 要是裝配 DB 601E發動機進行測試·
V23則是裝配比較小的機翼可是這樣子的改變卻對 操控性有不良的影響,這個主要的特徵導致只能做為二線戰機,如教練機,傳令機等·
第4種原型機的代號為 V24(VK+AB,W.Nr 5604) 將機翼給予縮小修正卻多了一個特徵, 在量產機型上可明顯看到肘狀(elbow)的壓縮機(Supercharger)的進氣口與安裝於整流罩更大的 燃油冷卻器,在上述的4種原型機都有針對機身與發動機整流罩進行修改以改進空氣動力學·

空氣動力學的改善

Bf 109 FBf 109 F

與Bf 109E早期機型相比較,Bf 109F是擁有更優秀的氣動構型·選用Messerschmitt Me 210 的增大螺旋槳的轉速技術,讓它與重新設計過的引擎整流罩結合在一起·在整流罩下面是經過重新設計過更具流 線型的燃油散熱器·並安裝新的噴射式排氣系統,在後來的機型中加裝一具金屬盾在增壓器進氣 口的左邊·從F-1開始是有安裝可以增加氣流吸入的肘狀-elbow的增壓器進氣口·
一種 3葉型的輕合金 VDM 螺旋槳比之前的使用的減少3 m (9 ft 8.5 in)的直徑·槳距的改變改成電 子式由等速單位進行控制,但還是提供了人工控制裝置以供備用·由於氣動學的改良與裝配更具 燃油效率的發動機與掛載輕合金拋棄式油箱,與Bf 109E型最大航程660 km (410 mi)相比,Bf 109F起飛後最大航程增加到1,700 km (1,060 mi)

Bf 109G"Gustav"

Bf-109 G型戰機是以F型的機體開發出來所以整體而言具有相似度極高,可是在機體細節處卻 有些許的不同·G型與F型不同的地方在於機翼結構的強化, 並且在駕駛艙內加裝加強型防彈檔 風玻璃,同時提高駕駛艙的視野,在燃料箱周邊裝上輕合金裝甲(light-alloy armour)在引擎 前方的左右側各加裝一個小型的吸入式冷卻孔目地是為了冷卻發動機的火星塞,這兩型還有一個 不明顯的區分就是F型在上方防水散熱器的排氣口有一個界面層。

Bf 109GBf 109G

選定Daimler-Benz DB 605 A系列發動機為G型的新發動機,這一型主要是由Bf 109F-4 的DB 601E為基礎改良出來.主要著眼於提升它的壓縮比並針對它的細部進行改良,讓Bf-109 G起飛時 的輸出功率推升到1,100 kW (1,475 hp)。DB 605由於在開發的過程中有太多技術上的障礙,所 以Luftwaffe下令前線部隊將功率推升限制在975 kW (1,310 hp)之內。輸出功率的技術限制直到 1943年6月戴姆勒-朋馳開發出 VDM 9-12087A螺旋槳才獲得解決。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 國空軍因為戰事日趨不利,故要求Bf-109 G型能夠開發出多樣性的機型來滿足繁雜的操作任務, 但卻要擁有極高的通用性,為了滿足這個要求因此設計單位採取強化套件的方式來增加飛機使用 彈性,強化套件的名稱稱為Rüstsätze,編號為 "/R".可在工廠內安裝或是由前線野戰單位自行 安裝,
早期的 Bf 109G機型與Bf 109F-4有極高的類似並且所攜帶的武裝也完全相同, 為了對付盟軍日益強大的空中武力,從1943年春天起將G型中的G-5的7.92mm(.312in) MG17機槍 更換成13mm(.50in) MG 131機槍。這個改變在外觀上讓整流罩上多了囊腫(bulges in the owling)同時放大後身與機翼部份。為了對抗盟軍的4引擎轟炸機,從1943年的G-6型號開始換裝 30mm (1.18in) MK 108型機炮。

Bf 109GBf 109G

德軍為了對抗裝配發動機(R-2800)推力達2000hp與渦輪增壓器的的盟軍怪物級戰機,如F6F地 獄貓戰鬥機、P-47戰鬥機以及野馬式,開始要求在G系列發動機上加裝GM 1與MW 50注入器來拉高 發動機的輸出功率,GM 1液態氮注入器從1940年就著手開發,首次試驗於Bf 109E上面;以噴射 液態氮注入增壓器來拉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來增加戰機在超高空的飛行性能。噴水加力器(MW- 50)是以50%甲醇/50%水的比例混合噴射注入壓縮機(Supercharger)來拉高發動機的輸出功率,MW 50最重要功能是做為抗爆劑(anti-detonant)以推升壓力;再來就是協助冷卻發動機。
二次世界大戰中擊落敵機高達352架的空戰英雄,埃里希·哈特曼對於Bf 109G型有一段這樣子的 評語

它是一架非常靈活的戰機,非常容易控制。如果你小幅度俯衝,它加速非常快。它 可以輕易的做出漂亮的迴旋動作,你可以輕易的做出旋轉動作,而且可以輕易的從旋轉動作中退 出來.然而它確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在它起飛時,由於Bf 109G具有一顆強力的發動機,卻有一副 狹小的飛機起落腳架,菜鳥新手很容易會因為起飛時速度過快而導致側翻九十度的失事。這項致 命的缺陷讓我們損失了很多飛行員

為了節省金屬材料的消耗,從Bf 109G-5開始機尾舵改為木製,這樣子的尾舵也被拿來 沿用在G-10s和K-4s機型上.然而卻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機尾過重,導致必須重新設計機身以取 得平衡,整體而言無疑是變肥了

由於為了能夠在超高空值行 長距離的偵查任務並且能攜帶足夠的武裝進行自衛.G型要求要開發出能在兩翼各攜帶1個300L(80 US gal)的可拋棄式副油箱,為了增加飛行員的舒適性在駕駛艙有裝加壓設備,並且為了在超高 空做戰,故加裝氮氣注入設備(GM-1)也就是以拉高輸出功率;一氧化氮 可以促使戰機在超高空作戰時能夠短時間內增加發動機大約223 kW (300 hp)的輸出功率。

Bf 109H

BF 109 H3BF 109 H3

Bf 109H是以F型為基礎開發出來高空戰鬥機·並增長翼展(wingspan)到11.92 m (39.11 ft) ,並且從機身的支柱腳架開始加大安定翼·在10,100 m (33,140 ft)高空時可以維持750 km/h (470 mph)最大極速· Bf 109 H-1隻有小規模的生產數字,有數次在英國和法國上空與盟軍交戰 紀錄· Bf 109 H-2 and H-5 developments were also planned, but the entire H-series was scrapped because of wing flutter problems.
1、H-0 (預產機型,rebuilt from F- 4/Z, powered by a DB 601E engine with GM-1 boost)
2、H-1 (量產 機型,based on G-5 airframes, powered by a DB 605A engine with GM-1 boost)

Bf 109J

西班牙授權生產型,但是因為德國的DB605遲遲未用到,因而改用Hispano Aviacion自行生產 的Hispano-Suiza12Z89,軍用代號改為HA-1109-K1L,其生產型跟改良型用到1960年代才退役。

Bf 109K"Kurfürst"

K4

bf 109 Kbf 109 K

BF 109系列最後的量產型戰鬥機,結合了G型的各種臨戰改良型的經驗再加上新的技術予以改 良出來,由於德軍在東西戰線上的節節敗退,再加上盟軍日益強大的空中轟炸武力,導致德軍在 維持Bf109的生產、維修與改裝生產線日漸深感吃力·為了節約日益減少的珍貴資源,德國航空 部隨即下令 Messerschmitt針對Bf 109的生產消耗、零件機型的維修進行大規模的修正,最大特 色是為了適應的DB-605系列發動機而修改了外型,為了節省資源而仿效同盟國使用木製零件(如 :機尾)。K型將現有Bf-109在設計上的缺陷予以修正。它的設計工作於1943年春天開始,在秋天 就進行原型機測試。可是由於新發動機DB 605D的技術問題,讓K-4在1944年8月才能開始量產。
使用加壓 型座艙以符合高空作戰環境,極速每小時超過700公里,實用升限達到一萬二千五百米的性能, 能夠達到如美國的P-51或英國的噴火的操作高度,並且攔截美軍的戰略轟炸機。
本機 型和Fw 190戰鬥機的D系列,成為了攔截盟軍轟炸機的最後主力,並為了對付不同的敵機而可以 由同型機中配備不同武器的飛機混編應戰,以機炮和火箭為主的對付轟炸機,而以機槍為主的對 付敵方護航戰鬥機。

Bf 109T "Trägerflugzeug"

Bf 109TBf 109T

在大戰爆發前,德意志海軍就有意模彷日、英兩國的航母來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故日本 空母赤城號(Akagi)為基礎概念,德意志海軍準備建造第一艘空母齊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德意志海軍要求梅賽史密特設計 出專屬的艦上戰鬥機也就是Messerschmitt Bf 109T,艦上轟炸機則選定容克87C(Ju 87C)

T-0型是從(Bf 109 B, Bf 109 C, Bf 109 E)等延伸過來,可是只停留在設計圖的階段並沒進行原型機的開發, 它們有裝配可在航母起降的專屬設備·其中包括了尾勾(tail-hook)、以及由於增加彈射器並將 機翼摺疊的關係,促使機翼長度增加到11.08 m (36.35 ft)·
為了讓Bf109T能夠在齊 柏林伯爵號Graf Zeppelin上面順利起降,Bf109T在機翼方面進行一連串的修改在機翼的輔翼方 面,它的間距增長並且在上面加裝溝槽,同時它加裝飛行檔泥板。

Bf 109Z

Bf 109Z則是實驗性的將2架Bf 109F的機身給予結合(將外翼給予結合)並且再配負一組新的機 翼與機尾,這種平行配置可以在雙野馬(F-82 Twin Mustang)上面看到. 在預產型中,右側機身 駕駛艙是填平變駕駛員則配置於左側機身·Z型被提議有4種的版本,第1型攔截機的武裝為5 × 30 mm (1.18 in)機炮,並可攜帶1,000 kg (2,200 lb)炸彈,第2型戰轟機的武裝為2 × MK 108 機炮並攜帶2 × 2,200 lb.炸彈·這兩個版本的發動機主要為DB605發動機·第3型與第4型則停 留於設計圖上,但可能與第1型類似至於發動機則改為 Jumo 213 發動機· Only one Bf 109Z was built, and it was never flown, having been damaged in an Allied bombing raid while in hangar and the project was permanently abandoned in 1944

服役與作戰

Combat Service with the Luftwaffe

BF 109G局部BF 109G局部

在嚴格檢視的交戰記錄下,Bf 109擊落敵機的記錄遠比其它機種來的多·擊落敵機100架以上 的飛行員有105名,擊落敵機200架以上的飛行員有13名,擊落敵機300架以上的飛行員有2名·把 擊落百架以上的飛行員的擊墜總數將近15,000架
在王牌飛行員的鑑定中,每一 位飛行員都必需要擊墜5架以上才能擁有ACE的稱號·按照這樣的認定Luftwaffe符合ACE稱號的就 超過2,500名飛行員·其中絕大部份的功績都是在東線對抗蘇維埃(Soviets)所 創下,由於西線盟軍 Western Allies的空戰技巧極強,故只有5名飛行員有擊墜100架敵機的記錄

義大利皇家空軍 (1942-1943)

從1942年11月到1943年4月時,義大利皇家空軍(Regia Aeronautica)的生產線為他們生產了 160架新轟炸機與758架新戰鬥機

匈牙利方面的戰鬥

在1942年10月,德國空軍同意匈牙利空軍(Royal Hungarian Air Force)為了重整軍備可以采 用Bf 109·在東部前線的德國空軍Jagdgeschwader 52的部屬

Bf 109的生產量

Bf 109 產量Bf 109 產量

Bf 109的生產總數高達33,984架,如果以戰時1939年9月1945年5月時間來看,Bf 109的生產數字有達到30,573架戰鬥機的生產總數占德國飛機生產總數 的47%,而Bf 109就占戰鬥機生產總數的57%· Bf 109 A–E 在1936年到1939年8月總共生產了 2,193架.
在戰後,有865架的Bf 109衍生型被生產出來,分別由捷克斯拉夫 (Czechoslovakian)Avia S-99 & S-199s與西班牙Hispano Aviación HA-1109 and HA-1112 Buchons所生產· New production Messerschmitt Bf 109 fighters, 1936–1945

Bf還是Me

在各國出版品者是文獻當中,Bf 109和Me 109都可以見到,雖然都是描述同一架飛機, 但是卻有不同的名稱,而且這兩個名稱都被廣泛的使用,甚至考據德國空軍在戰時的資料也顯示 兩者都有被使用,使得情形相當混亂。
2000年代初期,英國權威的航空作家Bill Gunston撰文於Air International雜誌上提出他的考據。名稱混亂的的來源是生產諸多由梅塞施密特博士設計的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的名稱字頭 縮寫是Bf,可是稍後德國政府改以梅塞施密特的開頭縮寫Me來命名由他所設計的飛機,以作為一 種獎勵的象徵。因此,這個分界點應該以1938年 為準,在該年以前設計的機種,無論生產到哪一年,飛機正式稱呼應該以Bf開頭,該年以後設計 的飛機則使用Me開頭的編號。
根據這個考據,Bf 109和Bf 110是正確的,同 樣的理由,Me 262和Me 163也是正確的稱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