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蹊文學社

桃蹊文學社

桃蹊文學社立足文學院的專業優勢,注重個人原創,在大文化寬泛包容的背景下定期推出高品位、純文學的《桃蹊》雜誌和“桃蹊”報紙。目前在籍社員120餘人,下設主席團、秘書處、編輯部、創作部、外發部(發行組、外聯組)、宣傳部、社員部、文學網站、理事會等部門。

文學社目前在籍社員120餘人,下設主席團、秘書處、編輯部、創作部、外發部(發行組、外聯組)、宣傳部、社員部、文學網站、理事會等部門。“桃蹊”文學社以“桃蹊人,紙筆走天下”為宗旨;以中文人“文以載道”的精神為榜樣;以堅守純文學道路為發展空間。並立足文學院的專業優勢,注重個人原創,在大文化寬泛包容的背景下定期推出高品位、純文學的《桃蹊》雜誌(文學季刊)和“桃蹊”報紙(月刊)。所編刊物多次被評為校“最佳報刊”、“優秀報刊”的稱號,為弘揚校園文化做出很大的貢獻。與此同時,文學社注重個人創作水平的提高,定期舉辦校園文化讀書節、文學沙龍、客廳朗誦會、文化辯論賽、省市級以及校級大型徵文創作大賽、電影文化節、專訪來校知名作家評論家(作家座談會)、學術性知識講座等一系列大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同學的課餘生活,深受全校師生好評!
同時,桃蹊人堅持“走”出去,因為共同的文學情愫,與復大、南大、南師大、揚大、礦大等諸多高校的文學社團建立了友好關係,打開了高校社團聯絡的新局面;文學網站更是給廣大文學愛好者打開了新的交流平台。“桃蹊人”相信美麗的中文不老,滿懷著文學的情愫,在十六年的廩實的基礎上繼續探索著為文為人的真諦!

桃蹊文學社歷屆負責人及優秀社員名錄

90級 劉成娟 金效永、謝川
91級 李潤霞 田崇雪(寒江雪)、康秀玲
92級 戴代紅、劉向忠
93級 郭 峰 趙 亮
94級 吳國玖 宋世鳴(宋小明)、姜海軍、回達強、卞巍
95級 陳 強 周繼武何淼、孫亞翔、馬志梅、袁靖、杜秀凌
96級 於 海 顧宏威、王湄、黎諾、楊問話、鮑兆飛、張海清、劉玉梅
97級 李 敏 林光華(凌北)、陳月娥、唐驍勇、陳俠、張蘇州、石嶺
98級 唐 恆 吳海燕、黃越前、宋廣玉、王鍵、蔣興超、孔岩、張獻光、邵世莊、姜浩袁小平、仲海霞、江菡子、葛占林
99級 密冠婭 陳英英(影子)、華德陽、余文博、倪彩英、王曉梅、鄭長安
00級 嚴向陽 王紅芳馬潔、肖彩芳、花蕾、朱冠男、劉文斌、王晶晶、朱曉俊
01級 葛大偉 金黎、李晴、范菁菁、倪進業、藤嫻、韓娟陳希凡、趙行專
02級 吳 昌 翟倩倩、王冠、王海波、王作雪、朱莉、李成、史國銘
03級 孫 夢 王蕾、劉華燁龐靜、顧同慶、趙靜、馮佳佳、王利
04級 高毓華 李婉莉、汪兆滿、孫小羽、蔣旻忞、蔣廣秀、張媛
05級 周 英 魯菁菁、姬淑婷、嚴相峰、王建鋒、張國成、潘遠靜、李偉、孫永強、木偉、李福言、張俊良、蔡朴芳
06級 劉夢甜 樊曉宇、錢晨如、張鑫、張宏亮、周暘、俞霆、陳芷竹
07級 史春陽 ……
08級 胡 婷 ……

桃蹊大事記

◆伊始期:1992年—1997年
1、九二年五月,“桃蹊”文學社成立於雲龍山麓、故黃河畔。社名擷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時任中文系主任徐榮街教授題名,聘請中文系寫作學副教授張淑美任指導老師。翌月創刊,成為中文系系刊(現為文學院院刊),刊物伊始定位為:校園文化先鋒。一年出版發行兩期(註:《桃蹊》的肇端發軔於88級一班周亞琳、揚中良創建的班刊)。文學社設立社長、副社長、主編、秘書長各一人,由大三學生負責、大二學生為中堅、大一學生為成員,初步建設社團機構。
建社甫始,刊物的印刷經費為文學社社員自籌,社刊印製艱苦,為原始印刷的油印本(《桃蹊》第1,2期)。刊物發行與校園文學研討會相結合,一度在校園引起轟動效應。
2、九三年,文學社機構建設逐步完善,在制定社章、社規的基礎上,實行檔案管理制,年終實施優秀社員評選制度,成立詩歌、散文、小說等創作小組,建立稿件遴選審定規程。文學社以“立足校園、拓展校外”為目標,以“弘揚中華文化,展現師大風采”為宗旨,以“桃蹊人,紙筆走天下”為口號,以中文人的自信傳遞著執著的文學夢想。
3、九四年,逐漸建設成以“文學沙龍”、“教授講座”、“徵文大賽”為主打的特色社團活動。此後每年如期舉行。“周末文藝沙龍”成為當時風靡校園的精品娛樂活動(那時還沒有今天的校園舞會),沙龍包括“即興演講”、“文藝匯演”、“知識競賽”、“配樂詩歌朗誦”、“成語接力賽”等高雅欄目。“桃蹊”由此而成為引領校園時尚的先鋒。時至本世紀,師大仍流行這樣一句話:“桃蹊舉辦什麼活動,就代表大學校園文化是什麼樣子”。
九四年,“桃蹊”文學社00級社長劉成娟的畢業散文《母校,我只想成為您的驕傲》感動師大,至今依然成為畢業朗誦會上的保留篇目。
九四年,“桃蹊”文學社引起《中國校園文學》的關注,不僅僅是李潤霞、田崇雪等“桃蹊人”的作品頻頻入選《中國校園文學》,《桃蹊》雜誌第二期刊首語《桃蹊人的自白》更是被《中國校園文學》94年第2期全文轉載。田崇雪的《大中華的散文氣派》刊入《中國文化報》,從而使“桃蹊人”走入徐州電視台、徐州廣播電台、《徐州日報》、江蘇電視台的視野。
4、九五年,“桃蹊優秀作品展”在徐州師範大學圖書館報欄、徐州經濟台晚間節目相繼展覽、展播。
九五年,“桃蹊”文學社加大作品外薦力度,活動由第二副社長牽頭,定期向《中國校園文學》、《北京文學》、《雨花》《星星》等大型文學期刊定期推介優秀社員文稿,逐漸形成“美文外薦”的社團精品活動。“桃蹊人”由此走出“校園文學”的固囿,成為“主流文學”與“校園文學”的橋樑。
九五年,由“桃蹊人”創作(作者:李潤霞)的以大學生辯論賽為主要劇情的電視劇本《無雨的日子》,收入《大風之聲》一書。同名電視劇亦由“桃蹊人” 自編、自拍、自導、自演(主演:郭峰),獲國家教委、中央電視台等單位主辦的第五屆“理想杯”全國高校電視作品大賽最高獎——理想杯,並獲1996年度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
5、九六年,“桃蹊”文學社舉辦“首屆徐州高校文學社團作品聯展”,引起社會廣大關注,名噪一時。同期,“桃蹊”文學社與中國礦業大學“存在”文學社、彭城大學“彭城”文學社等在徐高校建交。
九六年,“桃蹊”文學社向《彭城晚報》、《淮海文化報》、徐州電視台派駐紮助理編輯,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九六年,“桃蹊”文學社壯大“配樂詩歌朗誦”的特色活動,定期舉辦“客廳朗誦會”,為詩歌修習者建立新的交流平台,後經不斷完備,加入演講、辯論的比賽節目,逐漸成為“桃蹊”新的品牌活動。
◆發展期:1997年—2002年
1、九七年,“桃蹊”文學社正式聘請中文系寫作學副教授於為蒼老師擔任指導老師,負責文學社常規活動的指導、扶持工作。藉此,文學社得以更好的茁長、發展。
九七年,《桃蹊》雜誌展開“小說”和“詩歌”兩大陣營的強勁攻勢,面對校園文學盛行的“靡麗”文風,掮起“魏晉風骨”式的革新大旗,引導校園文化場由浮華走向篤實,《桃蹊》由此開始走向“大文化”的征程。
九七年,“桃蹊”文學社舉辦中文系讀書推薦活動,引發中文系讀書風氣。針對中文系專業特點,“桃蹊”文學社聘請中文系知名教授推薦大學生必讀書目,每周從中選取5篇並撰寫內容梗概及強力推薦導語,製作成展版在中文樓醒目處展示。活動的開展得到系領導的首肯,系裡要求全體學生據推薦書目作讀書筆記,由文學社整理遴選,最終由指導老師評選出優秀讀書筆記。
九七年,“桃蹊”文學社舉辦“桃蹊優秀電影巡禮”活動,利用周末或夜晚在電教中心放映經典中外影片,尤其是公映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活動影響了校園文化休閒和審美方向的賡續,從此開闢了學生電影市場的新天地,時至今日,校園電影依然作為學生社團的主打活動之一。
2、九八年,“桃蹊”文學社與中國礦大、徐州醫學院、徐州教育學院、徐州工學院等各大高校文學社團建立友誼關係,定期聯合舉辦文學交流活動。
翌年,“桃蹊”文學社致力打開省內外高校聯繫局面,相繼與南京醫藥大學、湘潭師範學院(現湖南科技大學)的3所文學社建立文學聯誼活動,○○年又牽手復旦大學“飛騰”文學社、南京大學“凝眸”文學社、南京師範大學“雨岩”文學社、揚州大學“透紅亭”文學社,影響深遠。
3、九九年,“桃蹊”文學社發起在徐13所高校、中等專科學校的文學社共同舉辦“在徐高校、中等專科學校文學社大型作品聯展”,再度為徐州經濟台晚間節目“月亮塔”所展播。
4、九九年,“桃蹊”文學社創建“三味書屋”、“品茗書齋”、“讀書講座”等系列讀書活動,並經過三年醞釀,於○二年壯大成“徐州師範大學首屆校園文化讀書節”,融“講座、論壇、文學沙龍、徵文大賽、雜誌電影展”於一體,從而成為“桃蹊”文學社又一特色品牌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五屆。
九九年-○二年,“桃蹊”文學社先後多次邀請《彭城晚報》、《徐州日報》的副刊部主任、編輯來文學社進行座談。
5、九九年,“桃蹊”文學社在《桃蹊》雜誌創刊10期的基礎上,凝聚“桃蹊人”七年的心血和汗水,創刊第一期四開“桃蹊月報”,桃蹊報的伊始定位為:“包含性和親和力的精緻的純文學報刊”。學工處、校團委、礦大“存在”文學社、徐醫“晨舟”文學社、法政“南風潮”雜誌社、教科系“影風”文學社為新生的月報洗禮,1999年11月18日成為“桃蹊”報的生日。○一年,兩周歲的“桃蹊月報”率先改版,成為師大首份且是唯一一份對開大報紙,更名“桃蹊”報,開設“系人系語”、“強力推薦”、“大視野”、“文化掃描”、“書苑擷英”、“苦香書齋”等大文化欄目,“桃蹊”報定位更為:大文化、高品位、純文學的報刊。
6、○○年—○一年,“桃蹊”文學社活動迥異於前期。面對“純文學的桃蹊隨時有被邊緣化的危險”,時任社長唐恆大刀闊斧推行社團“變法”,將尋求自身“造血”推衍為必由之路。一篇《桃蹊為什麼》旗幟鮮明地提出“現實比文學技藝更需要我們關注”,宣告我們不再獨守於純文學的陣地,嘗試市場化發展。以此為分水嶺,文學社將讀書和寫作逐漸由目的漸漸轉為手段。
○○年,《桃蹊》雜誌第14期全新改版,不僅封面裝飾變成彩塑,內里設有插圖,而且內容由校園走向社會,拓寬稿源,引入同省聯誼文學社的交流稿件;形式由詩歌、散文、小說等傳統欄目繁豐成詩賦、詞曲、談藝、時評、論著等於一體的文學刊物,同時也是當時師大第一份精美彩繪學生刊物。
○○年,《桃蹊》雜誌走向社會,先後與先鋒書店、新華書店等多家徐州書店簽約,使《桃蹊》雜誌成為正式出售書品。同期,舉辦“桃蹊·先鋒”杯市級徵文大賽。
○一年,“桃蹊”文學社與《都市晨報》聯合舉辦《桃蹊》16期雜誌發行活動。同期,“桃蹊”文學社舉辦“報刊宣傳周”讀書活動,並設立首屆“桃蹊”文學獎,獎掖校園文學新人。
○一年,“桃蹊”文學社“美文外薦”作品《馬蜂,死不了》成為《北京文學》推介作品。
7、○二年,徐州師範大學“首屆報刊活動宣傳月”活動中,三周歲的“桃蹊”報被評為“優秀報刊”,十周歲的《桃蹊》雜誌榮膺“最佳報刊”稱號。同年,“桃蹊”文學社再度榮居校“十佳社團”之首。
8、○一年,“桃蹊”文學社擔當校、院“知名作家來校講學”的訪談活動,並成功創辦“作家訪談”欄目,成為“桃蹊”文學社又一品牌活動。
○一年(11/3),台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來徐州師範大學講學,接受“桃蹊”文學社訪談,並為“桃蹊”題詞留念:桃李沒有理論,只悄悄以美說服。
○二年(4月),“布老虎系列叢書”作家徐坤、“七十年代後”作家朱文穎接受“桃蹊”文學社訪談,並為“桃蹊”文學社十周年題詞留念。
9、○一年,“桃蹊”文學社成功舉辦“中文系首屆文化辯論賽”,掀起全校辯論風潮,大賽遴選出的部分辯手代表學校參加江蘇省大專辯論賽並勇摘桂冠。“桃蹊”文學社99級社長密冠婭、01級葛大偉社長分別榮膺“徐州師範大學VS河海大學”“最佳辯手”、“徐州師範大學VS南京大學”“最佳辯手”稱號。
10、○一年,由“桃蹊”文學社指導老師張淑美、時任文學社主編林光華、老社員田崇雪共同執筆,校語委和國語測試站拍攝的電視散文《生命的方舟》獲得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江蘇省教育電視台聯合舉辦的全國第四屆推廣國語宣傳周電視作品大賽一等獎。
◆壯大期:2002年—2011年
1、○二年,“桃蹊”文學社“十周年大型慶典活動”成功舉辦,校報辟專欄對“桃蹊”的輝煌進行報導。期間,徐州師範大學校長徐放鳴為“十周年雜誌特刊”作序,並刊發於徐州師範大學報。
2、○二年,“桃蹊”文學社開創新的交流平台,舉辦首屆校內“社團論壇”,遍邀校內18院系的“十佳社團”、“優秀社團”晤談社團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成為校社聯巡禮保留節目。
3、○三年,“桃蹊”文學社榮獲“江蘇省大學生優秀社團”稱號,成為02-03年度蘇北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社團。
4、○三年,“桃蹊”文學社一改往昔“詩歌、散文、小說”綜合徵文樣式,舉辦首屆“桃蹊”詩詞專賽,引來在徐高校踴躍加盟。此後,每年舉辦一次,○四年“風箏節詩詞大賽”、○五年“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詩詞大賽”均反響熱烈。
5、○三年,“桃蹊”文學社將文學沙龍引向自然。多次舉辦“泉山採風”、“雲龍湖讀寫”等戶外沙龍。這一新穎文學交流活動成為“桃蹊”文學社特色活動。
6、○四年,“桃蹊”文學社與院學生會聯合舉辦“母親節”紀念活動,前往古彭廣場義賣康乃馨,引起《揚子晚報》的關注。
同期,“桃蹊”“母親節特刊”出版發行。此後,“母親節特刊”成為“桃蹊”報刊的一大風景線。翌年,“桃蹊”“元旦特刊”出版發行,至此,兩大特刊成為“桃蹊”報刊的精品欄目。
○四年,《桃蹊》第21期雜誌創建刊中刊“詩歌專欄”:《邊界》,成為雜誌新的文學樣式而倍受讀者青睞。雜誌同時增添“音評”“影評”等欄目,使“桃蹊”的報刊更加臻於完美。
7、○四年,始建於99年、由98級班刊發展成的《黑眼睛》報社,加盟“桃蹊”文學社,《黑眼睛》報從此成為“桃蹊”文學社特刊、刊中刊。《黑眼睛》報倡導先鋒、前衛、另類的純文學風格與“桃蹊”報刊“文貴遠”、“文貴深”的大文化品質交相輝映,引領校園文學的不同層面。
8、○四年,“桃蹊”文學社舉辦文學院第二屆“百辯誠信”文化辯論賽,波及師大四大校區。決賽在敬文報告廳舉行,吸引校內外知名人士前來觀摩,影響非凡。
○四年,“桃蹊”文學社與宿遷學院“雨軒”文學社建交,多次聯合開展文學品評交流活動,“桃蹊”多篇交流文章被刊登在雨軒文學社《學海流沙》文學期刊上。
9、○五年,“桃蹊”文學社與安徽宿州學院“新芽”文學社建交,再次打開與省外文學社團聯誼的新局面。
10、○五年,“桃蹊”文學社舉辦“電影文化沙龍暨經典對白”小型專場演出,在此基礎上,○六年,“桃蹊”文學社舉辦“首屆桃蹊大型電影文化節”,創建“桃蹊”又一品牌活動。期間,與南京大學“凝眸”文學社、揚州大學“透紅亭”文學社,中國礦業大學“嘉禾”文學社、徐州工程學院“東隅”文學社、科文學院“繁星”文學社舉辦“紀念曹雪芹誕辰290周年”徵文活動。並首次舉辦“桃蹊”大型專場晚會。從此,“桃蹊人”有了自己的晚會。
11、○五年,“桃蹊”文學社出版詩歌專集《第六日》,吸引校園多家媒體廣泛關注。
12、○六年,“桃蹊”文學社新網站正式開通,成為“桃蹊”內外文學交流的新平台。迄今,文學網站落成一周年,積分居全國文學社團網站第一名。許多大家學人先後登入網站論壇,就文學形態等問題與文學社社員展開交流與爭鳴。
13、○六年,“桃蹊”文學社擴大招新,110多位新社員加入“桃蹊”大家庭,成為“桃蹊”歷史上規模最大一次招新。
○六年九月,文學社被weronee 的論文《大學新生應該如何選擇參加社團》(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吧論壇)引用推介,”桃蹊”文學社網站被重點推薦(“……看看大學社團都在搞什麼樣的精彩活動……”)。
○六年十二月,文學社被深圳三A文學社推薦為“網上優秀社團”,文學社網站得到各地文學愛好者的關注、點擊,迄今為止,文學社點擊量已達五萬餘次,多次成為全國社團排行榜第一名。
14、○六年,“桃蹊”文學社機構建設逐漸完善,共建成主席團、秘書處、編輯部(雜誌編輯組、報紙編輯組、特刊編輯組)、創作部、宣傳部、外發部(發行組、外聯組)、社員部、文學網站、理事會九大部門,形成“校園文化讀書節”(文學沙龍、徵文大賽、名師學堂、作家訪談、社團論壇等)、“電影文化節”(知識競賽、電影沙龍、經典對白、雜誌電影展、專場晚會等)兩大綜合活動。
15, ○七年一月,“桃蹊”文學社被收入《文學報》“各地優秀文學社團”選刊(2007年1月25日第五版),《文學報》與《文匯報》、《萌芽》等十數家媒體同屬於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麾下名刊。
16、○七年三月,“桃蹊”文學社與揚州大學文學院“透紅亭”文學社、揚州大學“飛天”文學社,“竹林”文藝社,“半塘”文學社,“放飛”文學社,廣陵“半塘風“文學社等6個文學社團聯袂組建“江蘇省高校文學聯盟”,自籌備以來,文學聯盟以固定的文學網站和文學期刊為活動場所,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一個新的交流、創作平台。這一喜訊被《江蘇工人報》五月九日專題報導,報導為《我省首個大學生文學聯盟在揚成立》,其中,“桃蹊”文學社是七家聯盟中唯一一所來自蘇北的文學社團。
17、○七年,台灣著名詩人洛夫為“桃蹊”文學社題字:讓我靜靜地蜷伏於你那暖暖的燈火里。洛夫先生是在“桃蹊”老社員田崇雪博士後邀請下來徐參加“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研討會”系列活動。乃時,香港著名詩人犁青與文學社社員晤談、留影。
18、○七年,值“桃蹊”十五周年福祉降臨,為激勵徐州師範大學文學愛好者為文為人的熱情,在全校範圍內營造更濃的文學氛圍,也為了匯總“桃蹊人”十五年來摸索、奮鬥的碩果,展現“桃蹊”往昔的輝煌,“桃蹊”文學社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大美無言、大音稀聲”十五周年大型慶典活動。活動期間,分別開展:系列文學沙龍、省高校大型聯合徵文、“桃蹊”成果大型櫥窗展、系列學者講座、“十佳社團”論壇、雜誌電影周、大型慶典晚會等大型活動。
“桃蹊”文學社十五周年慶典活動在馬可音樂廳落下帷幕,校、院領導蒞臨晚會現場,與文學社成員一起吹滅桃蹊十五周歲的生日蠟燭,校長徐放鳴為慶典晚會致辭,李昌集教授即興朗誦為晚會著色。晚會共分:九畹培薌、璀璨嚳章、溢彩笙歌三個篇章。“桃蹊”文學社94級、95級、96級、98級、01級社長赴回“家”中一聚,重溫當年的青蔥歲月。
○七年六月,同期,桃蹊十五周年特刊的出版發行也得到多方面支持,徐校長拔冗發來賀信,校黨委胡相峰書記,教務處方忠院長,學工處潘永亮處長,校團委崔成前書記,文學院黨委魯斌宏書記,陳洪院長,李昌集教授、趙興勤教授傾情潑墨為特刊題詞勉勵。文學社指導老師張淑美副教授、於為蒼副教授也為特刊作序寄語。
19、○七年六月,“桃蹊”文學社再度榮膺校“十佳社團”榜首,成為徐州師範大學校園社團發展的新時期領軍。這是續四月份校“社團之星”評選位列前茅後再次首肯。於此,文學社三名社員榮獲“優秀社團幹部”、“社團積極分子”稱號。
同期,“桃蹊”報刊榮獲校第二屆“校園報刊活動月”優秀報刊獎(此次遴選只設定“優秀獎”),文學社編輯部主編姬姝婷、魯菁菁、李婉莉分獲“優秀新聞”類一、二、三等獎。
20、○七年九月,為迎接徐州師範大學2007級新生入學,“桃蹊”文學社承辦專門面向新生徵稿、主題為“燕初飛”的校級徵文大賽,大賽立足成長履痕,催發新生步伐,進一步繁豐了該校奮發求實、朝氣親融的校園文化。
○七年九月,由文學社第四任社長吳國玖提供技術和經費支撐,桃蹊新網站落成。新網站以發布社團動態和提供個人文集為主打,給社員自主發表文章提供新平台。新網站也得到校內外文學愛好者的歡迎,日均點擊量逾千。
21、○七年十月,“桃蹊”文學社以協辦身份參加了由《彭城晚報》與“彭城書院”聯辦的“2007中國(徐州)重陽詩會”演出。文學社選送由張鑫執筆,劉睿、李煦朗誦,苻奕涵長笛伴奏的配樂詩詩朗誦《給EVA》,與享譽徐州詩壇的黃新銘、丁可、了了村童等著名詩人,聯袂為廣大老年市民呈上了一場豪華的詩歌盛宴。
22、○七年十一月,“桃蹊”文學社第一次以網路形式開展“詩歌接龍”活動,拓寬了紙媒徵文的知曉度,贏取了眾多詩歌愛好者的青睞。
同期,文學社在雲龍山麓及雲龍湖畔舉辦主題為“飽覽湖光山色,書寫楚風漢韻”的詩歌採風活動也取得顯著效果。
23、○七年十一月,“桃蹊”文學社承辦徐州師範大學第六屆校園文化讀書節,讀書節以“文海拾粟,翰墨傳香”為主題,傳承了文學社傳統活動,分櫱成“爭鳴、文雋、影像、篤實”等系列篇章,並第一次走以“集納”形式走進在徐高,校積極開展報刊巡展交流活動。交流現場,徐州老書法家候德義揮墨贈字“桃蹊”文學社:“前程似錦”。
讀書節期間,文學社先後邀請江蘇寫作學會副理事長張淑美教授,徐州著名作家、彭城書院院長漢風先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徐州師範大學報》編輯部主任葉煒老師,開設“編輯篇”、“閱讀篇”、“創作篇”三大講座,影響非凡。
讀書節期間,文學社舉辦徐州師範大學第六屆“社團論壇”,論壇打破峰會的“報告(講座)樣板”,積極搭建“圓桌平台”,為徐州師範大學19個院系的社團提供一個交流合作、共享發展的平台,通過相互交流,“桃蹊”文學社與各與會社團達成五方面共識,並相互借鑑、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勃興。
24、○八年一月,受徐州《都市晨報》邀請,時任社長周英會同徐州各大中專院校及中國小的校長、語文教學骨幹、校園寫手,出席晨報文學獎校園卷座談會。周英的“對作家作品進行賞析評價,加強互動性,抑或增設一些主題活動”的建議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認可。
○八年一月,《都市晨報》晨報文學獎改版,組添校園卷,每周一付梓面市。“桃蹊”文學社新成員許東堯憑藉散文《親愛的,你打不倒刀削麵》,成為晨報校園文學獎首位“寫作達人”。
同期,經時任副社長張鑫積極籌措,《桃蹊電子版》期刊建成。“桃蹊人”又贏取了另一塊彰顯文字的天地。
25、○八年二月底,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趙本夫作客徐州師範大學,並欣然為“桃蹊”文學社題詞留念:“厚積博發”,極大地鼓舞了文學社的創作熱情。
26、○八年三月,“桃蹊”文學社舉辦第二屆電影文化節,相繼邀請文學院教授、文學社聯誼社團開展主題為“書與影”的系列講座、文化沙龍,在春暖花開的日子,為徐州高校的電影文化愛好者呈上了一份饕餮大餐。
27、○八年三月,徐州師範大學﹑《彭城晚報》﹑香港中文大學﹑武漢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等聯合主辦的“余光中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在徐州師範大學拉開帷幕,受徐州師範大學委託,“桃蹊”文學社承擔了研討會的全部會務工作,並主辦了余光中先生《當中文遇到英文》的演講會及《望鄉的牧神——余光中、舒婷、林煥彰等詩作朗誦會》。
研討會中,詩人余光中深情地為“桃蹊”題詞:“桃李之待春風,猶學子之待良師,創作之待文化薰陶。古典文學乃民族最深沉之記憶,之潛意識。汨羅江乃藍墨水之上游。”
著名學者蕭蕭為“桃蹊”題詞:“瘦身穿過石縫,天地就在桃香那一邊”;著名學者林煥彰為“桃蹊”題詞:“鳥飛過,天空還在”和“桃蹊,人才輩出”。
28、○八年三月,“桃蹊”文學社會同中國礦業大學“嘉荷”文學社、徐州醫學院 、建築學院聯合舉辦“徐州文化名人高校行”活動,並邀請徐州市楹聯學會副會長、詩人徐向中等老師主講“中國古典詩詞的格律美”等系列巡迴講座,極大地展示了本土名人風采,傳承了本地人文精神。
29、○八年四月,“桃蹊”文學社聯合中國礦業大學“文史”學社、徐州工程學院“東隅”文學社、徐州建築學院《社友》報社、《學友》報社等高校社團,聯合舉辦主題為“迎奧運,頌新風”的“徐州市大學生首屆‘中國移動’杯演講聯賽”,為當代大學生的新思想、新觀念、新風尚積極搭建平台,使校園文化更加貼近時代脈搏。至此,“桃蹊”文學社通過年度系列交流活動,極大促進了與在徐高校的情誼。
30、0八年九月,為迎接08級新生,“桃蹊”文學社舉辦第二屆“雁初飛”徵文大賽,大賽立足成長履痕,催發新生步伐,進一步繁豐了該校奮發求實、朝氣親融的校園文化。
31、 0八年十月,“桃蹊”文學社在雲龍公園舉辦主題為“飽覽湖光山色,書寫楚風漢韻”的採風活動,給社員們一個全新的交流平台,年輕的心在“桃蹊”種下了朝聖文學的靈動。
32、 0八年十月,“桃蹊”文學社舉辦半學期首次沙龍,主題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漫談文學作品中的愛情”,並邀請華夏傳統文化學校的茅傳文老師,共同在燭光音樂中探討文學作品中的愛情,充滿了年輕的一代對經典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也顯示出文學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33、 0八年十月,“桃蹊”文學社應邀參加華夏傳統文化學校國學沙龍,與余和群等專業老師一起探討了關於傳統文化復興的命題,在熱烈的氣氛中大家決定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奉獻自己的力量。
34、 同期,“桃蹊”文學社應邀參加首屆徐州高校文學社團交流會。與在徐高校各大文學社團之間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為促進徐州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35、 同期,“桃蹊”文學社應邀參加記者節社團巡展活動。活動不僅促進了桃蹊與泉山兄弟社團的交流,同時也擴大了桃蹊的影響力。
36、 0八年十一月,“桃蹊”文學社承辦徐州師範大學第七屆校園文化讀書節,讀書節以“詩書為徑,紙筆遠行”為主題,傳承了文學社傳統活動。
讀書節期間,文學社先後邀請清華大學國學堂教學主管、國際青年易經協會理事余和群老師、江蘇寫作學會副理事長張淑美教授、文學院美學博士田崇雪老師,分別舉辦“民族的夢想”、“編輯學”、“傻子原型精神分析”三大講座,影響非凡。
讀書節期間,文學社舉辦徐州師範大學第七屆“社團論壇”,為徐州師範大學19個院系40餘家社團提供一個交流合作、共享發展的平台,通過相互交流,“桃蹊”文學社與各與會社團達成多方面共識,並相互借鑑、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勃興。
37、0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著名學者、作家王蒙先生蒞臨我校講學,為同學們精心準備了一場名為《文學的啟迪》的講座。並欣然為“桃蹊”文學社題字:“文學滋養心靈 題桃蹊文學社”,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社員的創作熱情。
38、零八年十二月,“桃蹊”報紙立足校園文化、適應學生創作要求,進行新的改版嘗試,由對開改為四開。隨著報紙版面的改變,更多更適應於發表的文章不斷湧現,改版後的報紙立刻受到文學愛好者的追捧,在校園內引起廣泛反響和熱烈歡迎。
39、零九年三月,“桃蹊”文學社秉承著校園文化的優秀傳統,在全校範圍內舉辦“桃李春風一杯酒”徵文大賽,稿件通過三輪遴選,評出一等獎兩名、二等獎五名、三等獎八名,優秀獎若干。極大地鼓勵了同學們的寫作熱情,進一步繁豐了奮發求實、朝氣親融的校園文化。
40、同期,“桃蹊”文學社在社內集思廣益、大膽創新,先後舉辦“桃李春風”戶外詩會、“議詩廳”等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活動。
其中,“桃李春風”戶外詩會立足社內創作環境,鼓勵社員走出教室,在暖陽和風的初春之景中,以詩抒情、以文會友。隨後邀請“桃蹊”05級副社長嚴相峰、06級副社長張鑫,以講述經驗和交流體會融合的方式,與社團共同探討詩歌創作的方法與技巧。這些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員創作詩歌的熱情,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學們的詩歌欣賞水平。
41、三月,“桃蹊”文學社會同中國礦業大學“嘉荷”文學社、徐州工程學院“冷香”文學社、建築學院等在徐高校兄弟社團聯合舉辦第二屆“徐州文化名人高校行”活動,舉辦由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趙興勤教授主講 “明清言情小說的文化審視”、由彭城書院院長漢風老師主講“《紅樓夢》中的茶文化”等系列巡迴講座,展示了本土名人風采,傳承了本地人文精神。各社團以此為契機,進行了更加有效的交流和學習,對促進社團自身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2、零九年四月,“桃蹊”文學社舉辦“人間四月天”詩歌專場徵文比賽,在“桃李春風”詩會和“議詩廳”活動後,以比賽的方式,尋找“校園詩人”,鼓勵詩歌愛好者進行詩歌創作,一時間整座校園中充滿了濃郁的詩的氣息。
43、同期,“桃蹊”報紙在前期改版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版式、豐富內容,形式設計更加新穎,文化底蘊更為厚重,再一次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零九年五月,“桃蹊”文學社舉辦第三屆電影文化節,邀請文學院教授、文學社聯誼社團相繼開展主題講座、專題沙龍等活動,並以文學著作改編作品為主,選播經典影片,為電影愛好者們奉上一場豐盛深刻的電影文化大餐,在影像中體悟文學和人生。
期間,“桃蹊”文學社舉辦“雕刻時光”小說專場徵文比賽,這是繼詩歌徵文後的又一場專項文體徵文。比賽激發了優秀校園寫手的創作熱情,極大地推動了青春校園小說的發展。
44、○九年九月,為迎接09級新生,“桃蹊”文學社舉辦第三屆“雁初飛”徵文大賽,大賽立足成長履痕,催發新生步伐,進一步繁豐了該校奮發求實、朝氣親融的校園文化。
45、○九年10月,在“首屆全國大學生百強文學社團評選”活動中,“桃蹊”文學社入選全國大學生百強社團。
46、○九年十月,“桃蹊”文學社在濱湖公園舉辦秋季採風活動,給社員們一個全新的交流平台,年輕的心在“桃蹊”種下了朝聖文學的靈動。
47、○九年十月,“桃蹊”文學社舉辦半學期首次沙龍,主題為“錦瑟年華誰與度,書影相攜漫人生”,充滿了年輕的一代表達了個人對人生、愛情等方面的看法,同時也顯示出文學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48、○九年十一月,“桃蹊”文學社與揚州大學透紅亭文學社舉辦主題為“海棠花開”的大型聯合徵文。旨在加大兩校間的文學交流,促進同學們創作水平的提高。
49、○九年十一月,“桃蹊”文學社邀請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工程學院等多所高校的文學性社團開展徐州高校社團論壇,主題為“文海拾粟,翰墨傳香”。與在徐高校各大文學社團之間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為促進徐州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50、○九年十一月,“桃蹊”文學社承辦徐州師範大學第八屆校園文化讀書節,讀書節以“詩書為徑,紙筆遠行”為主題,傳承了文學社傳統活動。
51、讀書節期間,文學社先後邀請江蘇寫作學會副理事長張淑美教授、徐州作家協會會員、兒童文學作家龔房芳、校報編輯部主任葉煒、原都市晨報副刊部主任、現彭城晚報副刊部主任滕小笠、文學院副教授王艷芳,分別舉辦“報紙的創辦”、“靈感就在身邊”、“當代文學背景下的小說創作”、“晨報文學獎與文學視野”、“斷裂與承擔——談當代詩歌的三次轉型”五大講座,影響非凡。同時開展“情迷光影,靜聞其香”專題沙龍。
52、一○年九月,為迎接10級新生,“桃蹊”文學社舉辦第四屆“雁初飛”徵文大賽,給新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風采,書寫青春路上的成長記憶。
53、一○年十月,“桃蹊”文學社成功舉行新老成員見面會,藉此機會加強新社員對社團的了解以及社員之間的交流。
54、一○年十月,“桃蹊”文學社舉辦“在路上”主題徵文,分享我們負篋前行路上的感動和收穫。同期,“桃蹊”文學社參加“百團獻禮,炫彩師大”社團風采展示活動。不僅促進了“桃蹊”文學社與各優秀社團的交流,豐富了“桃蹊”在發展社團、管理社團等方面的經驗,更在對加強新老社員交流,提高社員綜合素質方面具有極大的幫助。
55、一○年十月,“桃蹊”文學社舉辦本學期首次主題沙龍——“時光鏡像 追尋記憶”,給社員們提供了一個活潑、新穎的交流平台,使新社員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社團的文化氛圍中來。
56、一○年十月,“桃蹊”文學社在小南湖舉辦秋季採風活動,在領略徐州文化的同時激發社員的創作靈感,為大學生活增添一抹靚麗的色彩。
57、一○年十一月至十二月,“桃蹊”文學社承辦徐州師範大學第九屆校園文化讀書節。讀書節期間,文學社先後邀請了文學院宋紅嶺老師、王艷芳老師以及梁偉峰老師,分別舉辦“當代思想史視野中的汪暉事件”、“張愛玲——未完的傳奇”、“魯迅風骨和我們的時代”三場講座,吸引了眾多文學愛好者的目光,影響非凡。校園文化讀書節期間,“桃蹊”文學社舉辦了“流光如矢,書香四溢”主題文學沙龍,引領大家以廣闊的視角暢談文學以及光影帶給大家的啟迪。同時,開展“歲月鎏金,光影年華”電影巡展活動,分別播放了影片《面紗》、《兩生花》、《只是愛著你》以及《老男孩》,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和積極回響。
58、一○年十二月,“桃蹊”文學社特攜手揚州大學“透紅亭”文學社舉辦兩校聯合徵文大賽,徵文主題包括“文亦傾城”、“飲食人生”、“城”以及“開到荼蘼”。所有獲獎作者頒發證書,優秀作品將被選登於兩社的刊物和網站。
59、一○年十二月,“桃蹊”文學社應邀參加中國礦業大學誦讀協會舉辦的徐州高校誦讀風雲會,並與誦讀協會簽訂合作協定,達成友好合作夥伴關係,分享社團發展歷程與經驗,促使彼此社團更好、更快發展。同時,為繁榮校園文化,提高校園人文氛圍和學子人文素養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
60、一○年十二月,“桃蹊”文學社與文學院“雷雨”劇社舉辦元旦“錦瑟華章,笙歌共舞”聯誼晚會。晚會對加強兩社團的深厚友誼和彼此社團內部的凝聚力有重要意義。
61、一一年三月,“桃蹊”文學社舉辦“文韻菁華,會友三月”徐州高校社團交流會,交流會邀請了包括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工程學院以及我校社團在內的文學類、語言類以及出版類共15個社團。此次交流會加強了徐州各高校社團之間的交流合作,並為促進社團之間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平台,並就社團運營、傳承、稿件共享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62、一一年三月,“桃蹊”文學社多次開展編輯培訓活動,活動針對排版中常用的基礎操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作了詳細的講解,幫助社員進一步熟悉報紙編輯工作,同時也增強部員對社團的了解。
63、一一年四月,“春之懷想,漫談讀書”主題文學沙龍如期舉行。此次沙龍,增強了社員們的文學視野,並對增進社員之間的了解和促進社團內部溫暖和諧的氛圍有積極意義。
64、一一年四月,“桃蹊”文學社舉辦了“美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社內文學作品交流會。此次交流會,分享社員優秀作品,幫助社員了解彼此的創作,在對社員創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激發了社員的文學創作熱情。
65、一一年四月,為以文會友,加強徐州市各兄弟學校文學社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徐州師範大學“桃蹊”文學社特攜手同齡鳥文學社,中國礦業大學存在文學社、文史文學社,徐州醫學院晨嵐文學社,徐州工程學院東隅文學社舉辦聯合徵文大賽。徵文主題為“四月的芬芳”、“我想談談這個世界”、“有關人情”、“痕跡”以及“追風箏的人”。
66、一一年五月,“桃蹊”文學社與科幻協會聯合舉辦科幻沙龍、中國礦業大學採石文學社文學論壇。兩項活動充實了“桃蹊”人的社外活動,對豐富社員們的文學創作形式有很大的幫助。
67、一一年五月,“桃蹊”文學社開展新聞通訊撰寫培訓講座,幫助社員熟悉並掌握新聞稿寫作的要點,提高新聞稿件質量。豐富了社員關於新聞稿寫作、新聞專訪的認識。
68、一一年五月,“淺夏香盈袖,陶然書影中”主題文學沙龍順利舉辦。此次文學沙龍,幫助社員們在從書籍到電影的藝術轉換中尋找樂趣,以不一樣的視角欣賞獨特的文學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