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文學院

揚州大學文學院

揚州大學文學院,前身為揚州師院中文系,一代詞曲學大師任中敏(半塘)先生開創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審定的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師範、文秘方向)、對外漢語兩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揚州大學文學院,前身為揚州師院中文系,一代詞曲學大師任中敏(半塘)先生開創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審定的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

文學院辦公樓文學院辦公樓

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師範、文秘方向)、對外漢語兩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 文學院建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以及中國文化研究所、揚州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一級學科碩士點,文藝學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梯隊為江蘇省優秀學科梯隊。《文學概論》課程為國家精品課程,同時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省級一類精品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為江蘇省一類精品課程,教材《文學理論》為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自辦學後,文學院已培養了大批博士、碩士和學士,其中既有蜚聲中外的專家學者,又有連續獲得“魯迅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和評論家,更有眾多奮鬥在高等教育和中學教學第一線的辛勤的園丁。

師資力量

在文學院辦學歷史上,湧現了一批學養深厚、誨人不倦的知名教授,如任中敏、蔣逸雪、徐沁君、譚佛雛、王善業、孫龍父、李人鑒、江樹峰、李廷先、顧黃初曾華鵬等,他們薪火相傳、澤被後學,為文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學院的師資隊伍職稱、學歷、年齡、學緣結構合理。據官網資料顯示,學院有專任教師6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他們教書育人,砥礪學問,奮力開拓出文學院廣闊的學術天地。

學院榮譽

揚州大學文學院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中國語文》等刊物發表論文800多篇,出版論著80餘部,具有代表性的獲獎成果數十項,其中14項成果獲得部、省級以上獎勵。《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以及港台、日本、越南、韓國學術刊物,曾多次推介文學院的重要學術成果和學術帶頭人的業績。 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70餘項,其中15項國家級科研項目,45項部、省級科研項目。承擔並完成江蘇省十五重點高校建設項目“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承擔江蘇省十一五參照“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

領導簡介

黨委書記:柳宏

柳宏書記柳宏書記

男,1959年11月生。江蘇如皋人。198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同 年分配到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工作。2002年晉升教授,2004年獲古代文學博士學位。 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

學術成就: 多年來主要從事基礎寫作、套用寫作研究,近年來轉向古代學術史研究和《論語》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公文寫作模型建構論》、《當代禮儀文書寫作》、《清代<論語>詮釋史論》,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目前主持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清代<論語>註疏序跋校注》、江蘇省社科項目《清代<論語>詮釋研究》。

院長:許建中

許建中院長許建中院長

男,1957年生,山東海陽人。199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揚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點負責人。

發表戲曲、小說研究論文5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參編學術著作14部。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1項,全國高教古委會古籍整理項目2項,省級項目5項。

近10年以來,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國古代文學文獻的整理和學術理論研究兩個方面。 1999年封筆不再著述,專司權術。

參加了《全元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的校點工作,是《全元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的主要參加者和最後統稿人之一。出版了凌濛初“二拍”(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絕妙好詞箋》(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等校點本。參加《六十種曲評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的工作,完成了其中的《彩毫記評註》、《霞箋記評註》兩種,此書2002年獲第十三屆國家圖書獎。文獻整理工作以文獻搜輯的完整性、文獻解析的準確性、文獻研究的深刻性為目標,凌濛初“二拍”整理本是目前最為完整的凌濛初文學作品集,戲曲作品整理以精審曲牌、詳勘曲文、釋疑解惑為特色,受到了較為普遍的好評。學生對其上課品質卻是不敢恭維,可見著述越多,越是災梨禍棗。

學術理論研究立足於文獻整理的成果和具體作品解讀的心得,堅持實事求是、論從史出,力求貼近作品藝術世界的實際表現,運用新觀念、新方法、新視角,努力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見解。《傳奇與傳奇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文史哲》,1998年第四期)2000年獲美國柯爾比科學文化信息中心千禧優秀科學論文,《明清傳奇結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2000年獲江蘇省普通高校第三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近年來致力於從民間戲文到文人傳奇歷史發展的專題研究,卻未見其有重量級著述,實為可樂。

黨委副書記:胡學春

胡學春,男,1966年7月生,江蘇濱海人,文學博士。1988年江蘇農學院機電排灌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士學位。1987—1989年在揚州師範學院進修漢語言文學專業。2000年在南京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2006年在揚州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曾任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黨委副書記、副研究員,現任揚州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在《學習與探索》、(《江蘇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

副院長:陳學廣

陳學廣副院長陳學廣副院長

陳學廣 男,1962年12月生,江蘇省泰州市人。獲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學士、南京大學文學碩士和文學博士學位。在《文學評論》、《文學評論叢刊》、《江海學刊》、《江蘇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研究》、《求是學刊》、《求索》、《南京社會科學》、《文史知識》、《中國文學研究》(韓國)等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或轉摘。先後參與了《新編各體寫作文鑒》(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元明清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版)、《中文專業本科生百部閱讀書目導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等書的編寫,出版專著《詞學散步》(黃山書社2004年版)。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美學學會、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會員。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極參加學校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參與建設的“文學概論”課程被評為省級一類優秀課程。1997年被評為首批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業務研究方向主要為文藝學、美學。目前在研項目2項。

副院長:陳軍

陳軍,1968年4月生,江蘇高郵人,先後於1999年、2004年在南京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生導師,“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戲劇學方向學術帶頭人。兼任江蘇省魯迅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理事,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戲劇/文學的研究。迄今為止,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60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登和轉載,出版著作《工與悟——中國現當代戲劇論稿》、《戲劇文學與劇院劇場》等。榮獲揚州大學第二屆中青年教師教學比賽(文科組)一等獎、2005-2006江蘇省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江蘇省普通高校第六屆和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項,目前正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的研究。曾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和揚州大學“新世紀人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稱號,2011年獲批江蘇省第四期“333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