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縮葉病

桃樹縮葉病

桃縮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19世紀初歐洲首先報導,我國最早記載是19世紀末。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尤以春季潮濕的沿江河湖海等局部地區發生嚴重,內陸乾旱地區發生很少。桃樹染病引起葉片腫脹皺縮,嚴重時病葉乾枯脫落,影響當年產量和次年的花芽分化。桃縮葉病是春季常見的一種病害,寄主除桃樹外,還有和桃近緣的油桃、巴丹杏、碧桃、櫻桃、杏、李等。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桃樹縮葉病桃樹縮葉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嫩枝和幼果。春天發芽時,感病嫩葉呈捲曲狀、發紅;葉片長大後增厚且變脆、捲曲,呈紅褐色,在葉片表面長出銀白色粉狀物,病葉變褐色,焦枯脫落,腋芽再次長出新葉,長出的新葉一般不再受害。嫩枝發病,呈灰綠色或黃色,節間縮短,略為粗腫,病枝上常簇生捲縮的病葉,嚴重時病枝漸向下枯死,甚至有的大枝或全株枯死。幼果發病,初生黃色或紅色病斑,微隆起;隨果實增大,漸變褐色;後期病果畸形,果面龜裂,有瘡疤,易早期脫落。較大的果實受害,果實變紅色,病部腫大,茸毛脫落,表面光滑。

病原特徵

該部分未知,尚待研究。

傳播和發病

病原菌以子囊孢子芽孢子在樹皮或芽鱗片中越夏,條件合適時孢子會繼續芽殖。芽孢子在鱗片與樹皮中過冬。第2年早春桃芽萌發期間,如氣溫在10~16℃,經常下雨,桃芽容易遭受病菌侵染,展葉後病菌仍可侵入葉片危害,刺激葉片中細胞分裂,使病葉肥厚皺縮變色。一般在4~5月份發病,當年危害一般只發生1次。一般江河沿岸、湖畔及低洼潮濕地發病重;實生苗桃樹比芽接桃樹易發病;中、晚熟品種較早熟品種發病輕。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桃樹縮葉病桃樹縮葉病
新建桃園時,提倡栽植既高產優質又抗病的品種,如安農水蜜桃、雨花珍露、曙光甜油桃等;對於進入結果期的桃園,要做好土壤、肥料、水分管理,精心整形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發病嚴重的桃園應及時追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以免影響當年和第2年結果;在4—5月份結合生長期修剪、防治桃紅頸天牛幼蟲危害等作業,發現縮葉病葉片立即摘除,集中燒毀,要求在初夏前縮葉病不形成白色粉狀物。

藥劑防治

休眠季節噴布波美3—5度石硫合劑,剷除越冬病原菌;春季桃芽開始膨大時,是防治桃縮葉病的關鍵時期,噴灑的殺菌農藥有波美0.3—0.5度石硫合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600倍液,32%核苷溴嗎啉胍(高科藥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液;在桃樹生長季節的3~6月份,即展葉後至高溫乾旱天氣到來之前,可選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或再與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井岡黴素水劑500倍液交替使用;早期縮葉病病斑直徑在0.2厘米左右,噴施殺菌劑,病斑受到明顯抑制。掌握在花瓣露紅(未展開)時,噴灑一次2-3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1:100波爾多液加鋅加硒,消滅樹上越冬病菌的效果很好。也可噴施45%晶體石硫合劑或2%氨基寡糖素+鋅加硒預防病毒病、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鋅加硒】、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鋅加硒等。注意用藥要周到細緻,桃樹發芽後,一般不需要再噴藥。

植保要領

若發生嚴重的桃樹縮葉病時,這時會造成葉子不能有效進行光合作用,營養供給不能滿足果實的發育需求,因此應在放棄果實、堅持保樹的前提下採取緊急補救措施,即:對皺縮嚴重的病葉先全部進行摘除,帶出地外進行焚燒,然後對皺縮不嚴重的病葉和好葉進行噴藥防其擴展。藥品選用藥肥合劑-果寶800-1000倍液加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或鋅加硒,每隔7-10天噴一次,噴2-3次即可控制住。這種防治方法不僅有效,還有幾個好處,一是這種藥劑不會對幼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對於發病不嚴重的,還可保葉座果;二是加入葉面肥可促進新葉片快速生長,有利於恢復樹勢。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不能保住果子的桃樹,在控制住病害後,施肥、灌水等其它管理措施也要跟上,切不可疏忽,以保持樹勢,為來年豐產作準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