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藥名方,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用於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屬外感風寒,內有鬱熱之輕證。有桂枝(十八銖)、芍藥(十八銖、)麻黃(十八銖)、甘草(十八銖)、大棗(擘、四枚)組成,生薑(切、一兩二銖)、石膏(碎、棉裹、二十四銖)。

基本信息

用法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原書論述

關於此方,在原書《傷寒論》不同版本中存在不同條文,特此列出。

宋本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林古本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脈浮大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湘古本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若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宜當歸四逆湯。

臨床套用

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
傷寒夾燥《傷寒論匯要分析》:接觸冷水,感有寒意。始頭痛,惡寒發熱,寒多熱少,伴發咳嗽,咯痰白粘。雖得微汗出,但尚惡風,喜著厚衣,咳嗽,痰色轉赭色,咽痛而乾,口渴而不多飲,胃納欠佳,腰背痠痛(據云今年2月分娩後,因不慎閃挫,以致腰痛至今),二便自調,形體較瘦,神色尚無異常,舌質無變,苔薄黃而滑,手足欠溫,但未至厥冷,六脈滑數。應作傷寒太陽證治例,但燥氣內伏,又當精變其制,診斷為傷寒夾燥。擬桂枝二越婢一、麻杏石甘湯兩方並用,以散寒疏衛,和營消熱。處方:桂枝3錢,白芍3錢,麻黃2錢,杏仁2錢,甘草2錢,生薑2錢,生石膏1兩6錢,紅棗3枚。僅服1劑,除因閃傷腰痛宿疾外,諸症悉除。繼以自創“忍冬路通湯”專治其腰痛。

各家論述

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
①《內台方議》:此湯亦即桂枝麻黃各半湯中減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發汗,去之;石膏能去虛熱,故加之。②《古方選注》:連枝二越脾一湯,治脈微無陽。無陽者,陽分亡津之劑,故於桂枝湯照原方用4分之2以和陽,越脾湯照原方用4分之1以行陰。行陰者,發越脾氣而行冒中之津,俾陽和津生而脈復,因其病在陽,故有陽用二、陰用一之殊。③《傷寒貫珠集》:本無熱證而加石膏者,以其人無陽,津液不足,不勝桂枝之任,故加甘寒於內,少變辛溫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發於不發之中。④《金鑒》:桂枝二越婢一湯,即大青龍以杏仁易芍藥也。名系越婢輔桂枝,實則大青龍之變制也。去杏仁惡其從陽而辛散,用芍藥以其走陰而酸收。以此易彼,裁而用之,則主治不同也。以桂枝二主之,則不發汗,可知越婢一者,乃麻黃、石膏二物,不過取其辛涼之性,佐桂枝二中和表而清熱,則是寓發汗於不發之中,亦可識也。用石膏者,以其表邪寒少,肌里熱多,故用石膏之涼,佐麻、桂以和其營衛,非發營衛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