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恭城武廟

桂林恭城武廟(關帝廟) 是紀念三國名將關羽的廟宇。

概述

始建於明萬曆癸卯年(16O3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清鹹豐四年(1854年)毀於兵燹,清同治元年(1862年),再度重修。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維修,並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

武廟位於恭城縣城西的印山麓,右側是文廟。兩廟在建廟基地的選址上頗有考究,分占同一山的兩個山脊,相隔50m,既毗鄰又互為對應。有趣的是文廟南偏東6度,武廟南偏東45度,如果延長各自的中軸線,交匯點分別離武廟100m、文廟110m。這一長一短,是先人有意安排評說兩位先聖的長短,還是自然的巧合,有待考證。
武廟總寬32.55m,進深66.8m,主要採用木構架和磚牆混合承重式結構,不設正門,從西側門出入。全廟占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33平方米,內設有戲台、雨亭、前殿、正殿和後殿、兩側還有東西廂房。戲台是全廟建築的精華所在,確切他說它是一個演武台:台面高1.32m,另有緣高出台面25cm,上下戲台卻沒有台階,這一人之高的台面,演戲者如何上下?只有用於比武,才有這般布置。戲台除台基砌石外,上部為全木結構。台基石刻有人物浮雕,台上有雕花的門窗格扇和神龕,四根金柱直通頂層,承受頂層荷載,檐柱到下檐。重檐從中間升起,台正中有藻井,形似倒掛大鐘,井壁木板油漆光可鑑人。戲台板底曾安放36口水缸,當台上敲鑼打鼓時,聲音由水缸從不同角度向上反射,集中在藻井中產生共鳴,可擴大音響,使聲傳十里之遙。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聲學方面有所建樹的歷史見證。戲台紅牆黃瓦,泛翠流金;屋面重檐歇山,飛檐高翹,脊山上龍鳳呈祥、明暗八仙等人物花鳥泥塑,形態逼真。前殿和後殿更是雕樑畫棟、飛檐挽天,氣勢之雄,建築之精,令人叫絕。過去在正殿、前殿和後殿有雄偉高大的先賢塑像。每年農曆六月十六日是祭祀關羽、舉行遊行之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