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師範大學

桂林師範大學

國立桂林師範是中華民國的著名高等師範學校之一,與民國六大高師並稱,是中國西南地區高等師範教育的重要源頭之一!她為中國的西南地區師範高等教育的發展保留了星星之火,是廣西桂林乃至西南地區師範類高等教育的大學!她對於推動和促進廣西及周邊地區的高等師範教育延續和前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基本信息

國立桂林師範 國立桂林師範

請見國立桂林師範簡介如下,

國立桂林師範在抗日戰爭後期,日本侵犯廣西,原設在廣西桂林的國立廣西大學和國立桂林師範學院於1944年秋遷到貴州榕江。這兩所大學在貴州的時間不長,但使榕江的教育勃然興起,對黔東南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國立廣西大學創辦於1929年,1939年改為國立,是一所綜合大學,設有法商、理工和農學三個學院,法商學院有法律、政治、經濟、銀行會計四系,理工學院有數學、物理、化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七系,農學院有森林、農藝、園藝、畜牧獸醫四系,共有三個學院十一個系,60多個班,遷到榕江時有學生1200餘人,教師200餘人,全校師生員工及家屬約4000人。校長李運華,教務長湯藻真,訓導長崔華伍,總務長石北棠、法商學院院長高鞏白,理工學院院長鄭建宣,農學院院長汪振儒,都是學術上有造詣的教授。

國立桂林師範宣言 國立桂林師範宣言

國立桂林師範學院的前身是廣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1943年4月改為廣西省立桂林師範學院,1944年8月改為國立桂林師範學院。不久由桂林遷至三江縣丹洲鄉上課,10月遷至榕江,次年1月又分批遷到平越,借交通大學貴州分校校舍複課,1946年1月遷回廣西桂林。

首任校長楊東蓴 首任校長楊東蓴
國立廣西大學 國立廣西大學

廣西大學1944年10月遷到榕江,學校辦公室、教務處、訓導處、總務處設在四川會館和後面的張公祠,借用國立貴州師範學校、榕江縣中城關國小及兩湖會館、江西會館、貴州會館、演武廳禮堂上課,教職員工租借民房,學生宿舍在中山公園內。初到榕江時,學校經費尚未匯到,榕江各界人士發起募捐,貴州會館、兩湖會館各捐稻穀100擔,商會及私人共捐法幣20萬元,漢民中學、桂林兒童教養院也慷慨捐贈,使廣西大學渡過難關。榕江地處黔東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原先的教育十分落後,只有一所縣立國中和城關國小,縣城人口過兩三千人,1940年國立貴州師範學校遷到榕江,除中等師範而外,還辦有五年制簡師試驗班、國民教育師資訓練班、國師附小和夜校,招收湖南、貴州、廣西三省30個縣的少數民族學生,教育勃然興起。榕江在都柳江畔,水路直通廣西柳州,1944年日軍進犯廣西,國立廣西大學、國立桂林師範學院、國立漢民中學和桂林兒童教養院溯江而上,遷到榕江。幾年之間,榕江聚集了兩所國立大學、兩所國立中學和一所兒童教養院,桂林師院還辦有附屬中學,形成從幼稚園到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一度而成“教育城”。榕江縣城人口猛增至萬餘人,70%是各級學校的學生、教師及教職員工家屬,文化水平顯著提高。少數民族子弟不但可進入國立貴州師範學校、桂林師院附中,還可破天荒地進入大學,例如廣西大學遷到榕江的那年就補招了一批新生,榕江縣學生胡肇謨考入廣西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周光耀、陸秀偉考入法商學院政治系、段前烈考入法商學院經濟學系,劉志飛進入理工學院化學工業系。農學院院長江振鏞教授在榕江舉辦“農業科學知識講座”,每周講授一次農業科學知識,農學院還在榕江開辦奶牛飼養場、培育和推廣番茄良種。廣西大學“西林集美學社”開展繪畫寫生、話劇及游泳等體育活動,活躍了文化生活,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  

國立桂林師範是中華民國的著名高等師範學校之一,與民國六大高師並稱,是中國西南地區高等師範教育的重要源頭之一!她為中國的西南地區師範高等教育的發展保留了星星之火,是廣西桂林乃至西南地區師範類高等教育的大學!她對於推動和促進廣西及周邊地區的高等師範教育延續和前進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