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培智學校

桂林市培智學校,前身是位於自由路81號的桂林市自由路國小,是桂林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特教學校。 學校面向全市五城區和部分沒有特殊教育學校和班級的縣招生(目前有灌陽、全州、永福、臨桂、陽朔等),主要招收智商在中度和重度的弱智學生。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87年學校招收第一個弱智兒童班,有弱智學生11人;

1990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為“桂林市培智學校”(一個學校兩塊牌);

1994年成為一所完全的特殊教育學校。被自治區教育廳定為廣西特殊教育視窗學校—《廣西弱智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和《弱智兒童隨班就讀指導中心》,負責全區弱智教育師資崗前培訓和各校隨班就讀指導工作,自治區教育廳基教處每年都要在我校舉辦弱智教育師資培訓班。培訓面輻射全廣西18個地市、68個縣。至今已舉辦了20期培訓班,使1159名特教教師獲益。

1999年2月,因桂林市重建解放橋,學校從解放橋東搬至現在校址——解放西路14號(原桂林市解西國小)。

辦學條件

基礎設施

校園占地3854平方米,其中操場占地1312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462平方米。有教學和辦公樓五棟,其中3棟建於1951年,1棟建於64年,最新的教學樓建於1978年。2000年以來市政府、市教育局撥款近30多萬元對現在校舍進行了全面維修,基本上消除了安全隱患。成為乾淨、整潔、幽雅的特殊教育學園。學校建有電教室、康復室、閱覽室、電腦室、音樂舞蹈室、勞技室、烹飪室等專用教室。目前由於學校面積過小、校舍陳舊,已經不能滿足弱智兒童受教育的需要,根據自治區教育廳、桂林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學校正在開展搬遷工作,新建校園將比現在面積擴大近三倍,建成後,將是一所功能區域分配合理,具有健全的無障礙設施,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的優質校園。

師資力量

學校共有教職工33人,專任教師30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20人,國小一級教師9人,國小二級教師1人。學校領導班子由6人組成,其中校長書記1人,副校長1人,中層領導教導主任、政教主任、後勤主任共4人。

課程設定

學校以“培養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具有健全人格的自然社會人”為目標,對弱智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勞動技能和康復訓練等綜合培養。

在為弱智學生開設文化知識課程的同時,還開設有多種勞動技能訓練課,如縫紉、烹飪、工藝刻畫、手工絲網花、手工串珠、實用電腦等科目,通過對弱智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勞技訓練和康復訓練,全面補償其缺陷,努力使弱智學生成為自理自立的社會人。

辦學規模

學校現有11個教學班,包括:學前班、康復班、1-9年級九年義務教育班,有在冊學生98人,其中輕度智殘18人,中度58人,重度21人。

辦學成果

學校堅持走科研興教的發展道路,積極開展弱智教育教學科研,努力探索弱智教育的新路子,大膽進行弱智教育教學改革。“十五”期間學校承擔自治區B類重點科研課題《弱智兒童語文校本教材編寫與教學研究》和市級B類重點科研課題《如何促進智殘兒童語言康復》,兩個課題已順利結題,其中《弱智兒童語文校本教材編寫與教學研究》課題被自治區教育學會評為A級成果,兩個課題都獲得桂林市教育科研成果(課題類)二等獎。

目前,學校在中央教科所心理與特教研究部的指導下,繼續承擔了“十一五”期間中央教科所子課題《開發智障學生的非智力潛能,促進其適應能力的提升》研究。

教師們積極撰寫論文,近三年來全校33名教職工撰寫的論文有200多篇獲得省市級一、二、三等獎,十餘篇論文在《特殊教育》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在中國教育網站和特殊教育網站上登載,真正成為廣西特殊教育的中心校。

在德育教育方面,學校深刻認識到弱智教育是一個以“愛心”為支撐的事業。因此 “把特別的關愛給特殊的孩子”是學校的校訓。“五心教育”是教師工作要求。即:愛心、耐心、關心、細心、恆心。“在學習上是耐心、愛心加恆心的老師,生活中是愛心、關心加細心的媽媽。”正是由於老師們愛崗敬業,關愛殘疾學生,2002年學校榮獲桂林市師德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獲廣西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在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我們將“愛的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帶領孩子們體驗“愛的教育”“三步曲”:即:感受關愛——激發自愛——傳遞關愛。今年“5.12”汶川地震後,我校孩子們利用“5.18”助殘日活動時間,在中心廣場義賣他們的手工作品,並將所得的355元全部捐獻給四川災區,實現了一次愛的傳遞。

在學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好評:2000年以來,我校每年在市教育局組織的教育目標管理督導檢查評估中都獲得一等獎。由於學校狠抓素質教育,注重殘疾學生的全面發展,近幾年組織學生參加廣西和全國乃至國際殘疾學生特奧運動會、文藝匯演和手工製作比賽都獲得好成績,在《廣西第二屆盲、聾、弱智學生文藝匯演》中,我校學生參賽的節目“數青蛙”獲得二等獎。又被中國殘聯、教育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署評為“啟智獎”和創作獎。

2004年、2006年參加全國第三、四屆特奧會,我校特奧會選手獲得3枚金牌、7枚銀牌、1枚銅牌。2007年10月,我校教師帶領4名特奧運動員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第12屆國際特奧運動會會,取得了五金二銀的優異成績,為祖國、為廣西、為桂林爭得了榮譽,學校也評為廣西和全國特奧運動先進單位。

2007年,在廣西首屆弱智教育學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校青年教師獲得了團體總分一等獎。

2007年10月,我校順利通過了“廣西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評估驗收”,成為廣西三所合格學校之一,同年獲得了“廣西衛生優秀學校”的榮譽稱號。

2009年5月,學校獲得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2009年 6月6日至9日,由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主辦的全國培智學校“啟智杯”(中西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在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隆重召開。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特殊教育處副處長周德茂、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主任肖非教授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開幕式。來自全國中西部17個省市的參賽選手和觀摩代表近300人參加了本次大賽。我市培智學校三位青年教師,在該校程斌校長的帶領下,代表廣西參加了本次比賽,並在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熊劍老師獲大賽綜合一等獎、 課件製作單項第一名;熊政、梁桂梅老師分別獲大賽綜合二等獎,廣西隊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本次大賽,以“加快我國特殊教育青年教師隊伍的培養,推進全國培智學校課程改革,提高全國培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為主旨,對來自全國中西部地區17個省市的71名選手,從“特殊教育基礎理論測試及個案設計”、 “說課”、“評課”、“文獻綜述”、“教具製作”及“課件製作”等六個環節,全面地考察選手的教育教學綜合能力。

大賽不僅是全國培智學校課程改革教育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也成為全國特殊教育發展的“催化劑”。通過比賽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的特教工作者們非常關注培智課程設定方案的實施,都越來越注重特教理論的學習和自身的專業發展,綜合素質在逐漸提高。

教學理念

校訓:給特殊的孩子以特別的關愛
校風:團結、奮進、自強、自立
教風:求實進取、開拓奉獻、敬業愛生、為人師表
學風:勤學守紀、自強自立、誠實友愛、樂觀向上

廣西壯族自治區特教學校名錄

特殊教育學校由政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專門對殘疾兒童、青少年實施的義務教育機構。現在我們就來盤點全國各地盲、聾、智殘少年兒童的成長的搖籃——特殊教育學校。
崇左市扶綏縣特殊教育學校
忻城縣特殊教育學校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特殊教育學校
象州縣特殊教育學校
武宣縣特殊教育學校
巴馬縣民族特殊教育學校
大化縣特殊教育學校
東蘭縣特殊教育學校
宜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環江縣特殊教育學校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
金城江區特殊教育學校
富川瑤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
賀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鐘山縣特殊教育學校
昭平縣昭平鎮特殊教育學校
田陽縣特殊教育學校
右江區特殊教育學校
百色市特殊教育學校
隆林縣特殊教育學校
凌雲縣特殊教育學校
田東縣特殊教育學校
西林縣特殊教育學校
百色市田林縣樂里國小
樂業縣特殊學校
南寧市培智學校
博白縣特殊教育學校
桂平市特殊教育學校
平南縣特殊教育學校
浦北縣實驗國小
靈山縣育智學校
欽州市欽南區金光特殊教育學校
防城區特殊教育學校
北海市海城區啟智學校
合浦縣少年兒童輔讀學校
梧州市培智學校
興安縣特殊教育學校
荔浦縣特殊教育學校
靈川縣培智學校
桂林市培智學校
桂林市聾啞學校
柳州市致柳特教學校
柳州市盲聾啞學校
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特殊教育學校
融安縣柳明特殊教育學校
柳州市鹿寨縣特殊教育學校
柳北區特教學校
南寧市盲聾啞學校
上林縣特殊教育學校
賓陽縣特殊教育學校
武鳴縣特殊教育學校
南寧市邕寧區特殊教育學校
馬山縣特殊教育學校
橫縣特殊教育學校
北流市特殊教育學校
隆安縣特殊教育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