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

柳堡,革命老區,電影《柳堡的故事》的發生地,一曲《九九艷陽天》唱響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以《柳堡的故事》主人翁“二妹子”而取名的“二妹子”民兵班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誕生在“九九艷陽天”的動人鏇律中,成長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發展於改革開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時期。該班當時叫柳堡女子民兵班,於1992年正式組建。1992年,電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陶玉玲重返柳堡,當時柳堡女子民兵班就以電影中主人公“二妹子”為原型,正式更名為柳堡“二妹子”民兵班,陶玉玲任名譽班長。

柳堡“二妹子”民兵班簡介

經歷了五十載風雨歷程的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在部隊首長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關懷下,按照“擁軍優屬做傳人,愛軍習武做強人,經濟建設做能人,精神文明做新人”的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譜寫了一曲絢麗的青春之歌。寶應縣柳堡鎮“二妹子”民兵班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光榮集體。該民兵班已有50年的光榮歷史,全班現有11名女青年組成,其中黨員2名,團員9名,平均年齡21歲。多年來,“二妹子”民兵班儘管成員不斷增加,班長先後換了12輪,但她們牢記使命,按照“繼承傳統做新人,愛軍習武做能人,兩個文明建設做帶頭人”的要求,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譜寫了一曲絢麗的青春之歌,是全省基層民兵組織的先進典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東海民兵》以及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省、市、縣幾十家新聞媒體多次報導過她們的先進事跡。全班先後86次受到省、市、縣表彰,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三等獎2次。去年5月4日,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二妹子”民兵班“新長征突擊隊標兵”稱號,9月10日,共青團江蘇省委、省軍區政治部聯合通報了她們的先進事跡。

柳堡“二妹子”民兵班榮譽

“二妹子”民兵班歷任班長13名,至今共培養了170女民兵,現有12名戰士,其中黨員2名,團員10名,平均年齡21.5歲。無論人員變動,形式變化如何,“二妹子”班愛軍習武、擁軍擁屬、投身經濟建設,扶貧幫困的光榮傳統始終不變,對軍人的深情厚愛不變。被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共同授予“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榮譽稱號。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授予柳堡鎮“二妹子”民兵班省“三八”紅旗集體標兵的榮譽稱號。被中央宣傳部確認為全國公民道德建設六大先進典型之一;被國家民政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榮譽稱號。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活動中心愛國擁軍的事跡被中央各大新聞媒體進行了廣泛立體的宣傳。

柳堡“二妹子”民兵班活動中心簡介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活動中心建於2005年,含陳列室、訓練場營房、器材室、活動室和“二妹子廣場”等,是國家AA級旅遊景點和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活動中心占地4.5畝,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陳列室展示了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組建以來各個時期史料,不同成長時期的圖片、音像、獎匾、文字資料、實物等。遊客還可以參觀“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的軍事訓練,欣賞“二妹子”模範民兵們的颯爽英姿的風采,遊覽仁里盪的自然風光。
門票價格:20元/人,其它景點暫無門票
地址:江蘇省寶應縣柳堡鎮
自駕線路:
1.京滬高速寶應道口下,向南到柳堡鎮;
2.京滬高速界首道口下,向北到柳堡鎮;
3.淮江公路進入寶應范水鎮向東到柳堡鎮。

中國百年經典影片—《柳堡的故事》

新中國第一位女電影導演王苹傾情演繹革命愛情,二妹子陶玉玲成為
中國百年經典影片—《柳堡的故事》
50、60年代中國觀眾的"紅色戀人"!
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黃宗江根據石言的同名小說改編,是新中國電影罕見的描寫現役軍人的愛情故事影片,可謂打破了當時的禁區。影片的新穎之處在於,在描寫戰爭時期的軍人生活的影片中不著重大規模戰鬥的描寫、而著重寫軍隊的休整和軍人的個人情感生活;寫年輕人兒女情長而又不失其革命軍人的英雄本色。在戰爭敘事中融入溫馨的愛情場景,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奧秘"。導演王苹以女性化的視聽語言,述說了一段兵民之間的經歷,從而使人們對戰爭歷史的追憶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溫馨。《柳堡的故事》突出了優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蘇北水鄉的風車、楊柳、板橋、輕舟的優美畫面,加上影片的主題歌《九九艷陽天》大膽的愛情歌唱和電影音樂的委婉多情的鏇律,極具優美動人的抒情效果,讓人心曠神怡,且久久縈懷不去。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雖是第一次登上電影銀幕,但卻把二妹子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現得十分細膩動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東方式的秀媚,或者說是東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動中國電影觀眾的審美心弦。影片映出後,陶玉玲頓成閃亮明星,成為一個時代的美麗與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徵和許多中國男觀眾的審美典範和夢中情人。
內容簡介:1954年,由著名導演王苹執導,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柳堡的故事》,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蘇北地區一個景色優美的水鄉柳堡,村裡有個善良俊俏的姑娘“二妹子”,她和父親及北北小牛相依為命,一農會過著清貧的生活,當地惡霸欺侮二妹子,幸有一支新四軍部隊打開,二妹子免入虎口。新四軍里有一個班長叫李進,朝氣蓬勃,作戰勇敢。二妹子在與部隊的接觸中,漸漸鍾情於李進,李進也悄悄地愛上她。那時,正值戰爭時期,戰士是不能和當地姑娘談戀愛的,雙方雖然陷入痛苦之中,但以大局為重,這一對年青的戀人把純潔的愛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不久部隊出發了,二妹子懷著依戀的心情送別李進和子弟兵。歲月如水,轉眼間解放戰爭開始了。在一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裡,李進隨部隊來到久別的柳堡,當年文靜的二妹子已經成為一名英資颯爽的女民兵。情人喜相逢,心中湧起千言萬語,然而,部隊要離開柳堡繼續前進,在他們分別的時候,二妹子用歌聲激勵心上人:“九九那個艷陽天,十八歲的哥哥細聽我小英蓮;哪怕你這一去千萬里,哪怕你十年八載不回還;只要你不把我英蓮忘,等待你胸佩紅花回家轉......”。該片編劇胡石言,“二妹子”扮演者為國家一級演員陶玉玲。

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寶拍攝完成

2010年5月31日下午,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寶應縣拍攝完畢,順利殺青 。寶
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在寶拍攝完成
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金榮,寶應副縣長陳石出席關機儀式。
儀式上,陳金榮代表寶應縣委縣政府對電影的拍攝成功表示祝賀,他表示,電影能在短短14天內順利完成拍攝,得益於劇組全體人員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勤奮努力,也得益於相關鄉鎮、部門單位及企業的大力配合和關心支持。他希望本劇劇組能夠繼續發揚在我縣拍攝的敬業精神,更高標準、更高要求的做好錄音剪輯等電影后期工作,將這部電影製成一部全國觀眾矚目的精品力作。
本片編輯兼製片人陳華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本片既是承接歷史經典又是反映現代女民兵題材的勵志電影,劇組對影片向建黨90周年獻禮充滿信心。據介紹,為最大限度展現寶應風土人情,本片在我縣取景多達37處,將對提升我縣美譽度和知名度發揮積極作用。
電影《新柳堡的故事》的三大亮點:
一、《新柳堡的故事》延續了1957年經典電影《柳堡的故事》,也延續了當年《柳堡的故事》的精神。新舊柳堡的故事不僅將現代的生活與歷史進行很好的銜接,也對民族、國家、社會精神根脈進行了梳理,對觀看電影的80、90後年輕人來說,更是一種感悟歷史的方式。
二、建國60周年大慶時女兵們英姿颯爽的方隊吸引了世界的眼球,卻鮮有反映女民兵題材的電影,《新柳堡的故事》將首次展示現代女民兵們的生活、感情,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與問題。
三、蘇北、江南水鄉、大風車等將再一次出現在影片中,電影中將重溫經典電影中的某些片段,這在一定程度上爭取到了50歲以上喜歡懷舊的老年人,他們將在影片中找尋記憶中那個二妹子。
相關新聞
柳堡: 4家市直幫扶單位率先足額完成幫扶任務
8月26日召開的揚州市農村扶貧工作現場督查推進會上,受邀請的72家幫扶單位有關負責人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寶應曹甸鎮、西安豐鎮、涇河鎮“物業、產業”項目建設現場。一路上,大家呼吸著新清的鄉村空氣,感受著新農村建設的喜人成果:新建的標準化廠房高大挺拔,不日將投入使用;科技扶貧彰顯成效,抽穗的稻子向過往的人們昭示豐收在望。三年幫扶的成果讓在場的幫扶單位負責人感嘆不已,同時也感受到扶貧的責任重大。會後,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飛電聯筆者,他說:“今年公司20萬的幫扶資金我已親自送至市慈善總會,希望資金能及早輸送到經濟薄弱村,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作用。”截至26日,和柳堡鎮聯豐村、蘆東村結對幫扶的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揚州市民政局、揚州亞普汽塑件有限公司、揚州廣播電視總台等4家市直單位已率先足額完成3年幫扶任務,總計168萬元。
3年前,揚州市委發出開展農村扶貧脫貧攻堅工程活動的號召後,全市各級單位廣泛回響,積極參與,從資金、項目、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對經濟相對薄弱村伸出援手。
柳堡鎮有聯豐、蘆東2個村被列為市級扶貧村,涉及部門企業4家。根據市縣兩級扶貧辦要求,該鎮2個扶貧村每年可獲得28萬元的幫扶款。如何利用好利用足這筆幫扶款,真正達到扶貧效果成了柳堡鎮黨委政府思考的課題。通過調研,鎮政府決定把萬畝高效農業園區與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力求通過這一模式,讓鎮產業壯大,讓村集體得益,讓幫扶部門企業見效。這一扶貧模式,得到市掛鈎部門及企業的熱烈回響。
在實際規劃中,柳堡鎮充分整合扶貧資源,在沿安大路鎮規劃的萬畝高效農業園區內設立扶貧共建設施農業分園區,該園區首批規劃500畝,將在整個萬畝高效農業園區中率先啟動。為加快項目建設速度,鎮政府將先期墊資整理出土地,並出台優惠政策吸引了淮安、東台等地蔬菜種植能人來租種大棚。與此同時,鎮裡規定今後凡因此項目而爭取到的上級獎勵資金將分配給扶貧村。鎮裡還在建設園區內設立市直單位支持共建的大棚標誌牌,進一步激發了幫扶單位的投資熱情。
在市直幫扶單位的鼎立支持下,聯豐、蘆東兩個村實施的“物業、產業”項目平穩有序。至今年8月底,聯豐村共建大棚160個,每個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8萬元;蘆東村共建大棚96個,每個大棚租金500元,年收益4.8萬元。兩個村有了一定的物業收入和地方特色的產業收入。至目前,聯豐村收益6萬元,蘆東村收益12萬元。
3年來,聯豐和蘆東兩個村的集體收入均有了穩步提高,今年兩個村都在爭創“全面小康達標村”。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聯豐新建了5.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兩旁綠化;累計建成垃圾池65個,村公用事業有了明顯進步,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1家。去年,村集體收入年創收 10萬元以上,村48戶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可達3300元以上。創辦村級工藝品廠1家,就地就業轉移53人。今年,聯豐村里通過改造舊學校、土地復墾、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等措施增加村集體收入,預計集體收入可達29.255萬元。其中集體經營收入17.855萬元,轉移支付11.4萬元。蘆東村新建4.68公里的水泥路,完成道路兩旁綠化;改造農村無害化廁所250座;村公用事業有了明顯進步,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1家;新建了兩層辦公樓,有老年活動中心、支部活動中心、農家書屋、衛生服務站等;新建日升橋一座,9月初可望通車;通過土地租賃創辦村木板廠1家,吸納30多人就業。去年,該村集體收入年創收 10萬元以上。到今年底,村60戶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可達3300元以上。蘆東村今年通過資源發包、土地復墾、建設高效設施農業等措施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集體收入達28.96萬元。其中集體經營收入為13.27萬元,轉移支付15.69萬元。

柳堡地名的來歷

柳堡這個地方新中國成立前叫留寶垛、留寶頭。地方老百姓當中有這樣一
水鄉柳堡
個傳說:從前有位狀元南下赴任,因大運河上匪夷為患,改走東盪,行至此地突遇風雨,便在岸邊插下寶劍繫船,雨後開船把寶劍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寶。
柳堡本名留寶,從前只是水中一塊很大的垛子,傳說有位武狀元前往鎮江上任,船過運河忽遇惡浪,險些沉沒。便改道內河,經留寶垛時風平浪息,狀元郎抬頭觀看,見此地花香鳥語,水肥草美,是一個風水寶地,心中大喜,就留下腰佩的御賜寶劍,以鎮邪避災。從此,便有了“留寶”的名字,直至抗戰年代,當地黨組織領導人見留寶遍地柳樹,宛如綠色堡壘,守衛家鄉,遂改名叫“柳堡”。 柳堡鎮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藝作品的名字,後來正式成為永久性的地名,這在中國當代還不多見。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位於揚州市柳堡鎮。
柳堡鎮人文薈萃。民國16年,現代著名的佛學大師演培在柳堡鎮福田庵為僧。演培先後多次在海內外弘法、講學、著書,1963年定居新加坡。演培特別熱心於社會福利事業,在1986年和1992年兩次被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授予公共服務勳章和公共服務星章。1995年5月,他隨新加坡佛教界代表團訪華,受到了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的熱情接待。
抗戰至解放戰爭時期,柳堡鎮有154名先烈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如今走進柳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橋樑都冠有烈士的姓名。1992年10月,寶應縣紀念建縣1230周年時,《柳堡的故事》作者胡石言和電影中“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國家一級演員)重返柳堡時,胡石言介紹了《柳堡的故事》創作經過,為我們講解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他說:“我寫《柳堡的故事》完全是出於真人真事。1943年冬,我們新四軍1師3旅7團在寶應開展抗日游擊戰。當時,19歲的副班長徐金成向我匯報:‘首長,我很想開小差。’‘為什麼?’我十分詫異。他說:‘我愛上了房東家的姑娘二妹子,她也很愛人,我不想跟部隊走了,我想留下當民兵。’我說:‘軍人不能和老百姓談戀愛,你們約定沒有?’‘沒有,我怕哪天吃顆花生米,犧牲了,害她白等。’1945年9月,這位俠骨柔腸的小戰士在丁蜀山戰役中犧牲了。1949年南下,他的戰友特意繞道劉壩頭告訴老房東,姑娘這才出嫁。每想起這件事,我就不能平靜。我想,我們的戰士為了人民的解放,不僅獻出了自已的生命,也犧牲了他們的愛情。我決心用文藝的形式表現出來,便創作了小說《柳堡的故事》。”胡石言老人還說:“柳堡這個地方原來叫留寶垛、留寶頭。地方老百姓當中有這樣一個傳說:從前,有位狀元南下赴任,因大運河上匪夷為患,改走東盪,行至此地突遇風雨,便在岸邊插下寶劍繫船,雨後開船把寶劍忘在岸上了,故名留寶。1943年我團駐軍在這裡時,名為劉壩頭,沿河儘是大柳樹。當時我任團《戰鬥報》主編,副班長徐金成是一營二連通訊組長。我創作小說認為這個故事的風格與標題應該既是戰爭的,又是抒情的。‘劉’便改為‘柳’,‘柳’字多情,但‘壩’字沒有兵昧,所以改寫成‘柳堡’。後來小說《柳堡的故事》於1956年拍成電影,導演王苹大姐問我柳堡是否真有其地,我說就是寶應的劉壩頭,因而攝製組來這裡拍了兩個月的外景。”
柳堡鎮就是因《柳堡的故事》而得名的。一部文藝作品的名字,後來正式成為永久性的地名,這在中國當代還不多見。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由電影《柳堡的故事》主人公“二妹子”而得名,是一個具有革命傳統的光榮集體。該民兵班成立於20紀紀50年代,已有40多年的光榮歷史,全班現由11名女青年組成,其中黨員2名,團員9名,平均年齡21歲。多年來,“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成員不斷增加,班長先後換了12任。但她們牢記使命,按照“繼承傳統做新人,愛軍習武做能人,兩個文明建設做帶頭人”的要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譜寫了一曲絢麗的青春之歌,是全省基層組織的先進典型。《人民日報》、《解放日報》、《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東海民兵》,以及中央電視台等國家、省、市、縣幾十家新聞媒體多次報導過她們的先進事跡。全班先後86次受到省、市、縣表彰,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2001年5月4日,共青團江蘇省委授予“二妹子”民兵班新長征突擊隊標兵稱號。同年9月10日,共青團江蘇省委、省軍區政治部聯合通報了她們的先進事跡。2001年12月4日又被江蘇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聯合授予“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榮譽稱號。2002年7月江蘇省婦女聯合會授予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為省“三八”紅旗集體標兵的榮譽稱號。
柳堡“二妹子”模範民兵班與“南京路上好八連”、天安門國旗班等先進集體開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動。“二妹子”模範民兵班的姑娘們踏著當年二妹子的足跡,用自己的情和愛、血和汗續寫著一個個柳堡的新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