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立芝效應

柯立芝效應

柯立芝效應(Coolidge effect),又翻譯成庫立奇效應、科妮基效應、科立芝效應等等。柯立芝效應描述的現象是——幾乎在測試的每一種哺乳類物種都有所表現——如果引入可受孕的新的夥伴,雄性和雌性動物都會表現出持續、高亢的性行為。觸發柯立芝效應的一個因素是新奇本身。另一個則是性高潮之後多巴胺的下降。在性高潮之後多巴胺的含量會自然地下降,這就是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在情人們蜜月期衝動逐漸消退之後,柯立芝效應尤為明顯。

基本信息

簡介

“柯立芝效應”是指,如果引入可能受孕的新的夥伴,做愛後的不應期就會縮短,動物會一直處於高亢的性慾中。有一個實驗,將一隻公鼠與四五隻處在發情期的鼠一起放到一個封閉的盒子裡,公鼠會和所有母鼠交配直至精疲力竭,這時即便母鼠繼續向公求歡,公鼠也不會有回響。然而,如果新的母鼠放入了盒中,公鼠又會精神起來,再次與之交配。從進化上來說,柯立芝效應有利於廣泛“播種”,儘可能地把基因更多地傳播給後代。

由來

柯立芝效應 柯立芝與他的夫人

該詞來自於一個老故事,卡爾文·柯立芝是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有關柯立芝有這樣一則趣聞:

有一天,柯立芝和夫人去參觀某個養雞場,夫人看到雞棚里的公雞在追逐母雞,好奇問說:“公雞一天交配幾次?”雞場主人回答:“好幾十次。”

夫人於是提高聲音說:“不要忘了告訴總統這檔事。”在不遠處的柯立芝總統聽到了,轉而問雞場主人:“公雞每次都和同一隻母雞交配嗎?”

雞場主人回答:“不同的母雞。”總統於是也提高聲音說:“請你把這檔事轉告總統夫人。”這則趣聞引伸出“柯立芝效應”。

實驗研究

“柯立芝效應”其實是來自對老鼠的觀察:若將一隻公鼠和四五隻發情的母鼠放在同一個籠子裡,公鼠就會不停地和所有母鼠交配,直到精疲力盡;隨後母鼠再怎么挑逗,它也不會有反應。但此時若將一隻新的發情母鼠放進籠子裡,公鼠就又會變得生龍活虎,一再和新母鼠交配,直到另一次的精疲力盡

其它哺乳類也有類似現象,人類顯然也不例外。多數夫妻在新婚時都是熱情如火,說不盡的繾綣纏綿,但隨著婚齡增加,Makelove次數便日漸減少。柯立芝夫人的抱怨和期待應該是不少中年妻子的心聲,但丈夫的沒勁,年老力衰其實不是主因,因為如果他在此時另結新歡,那么在新歡面前,他又會變得像實驗室里的公鼠般性致勃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種喜新厭舊,渴望和更多異性的“花心”現象並非雄性動物所特有,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母鼠亦會對新來的公鼠表現出比交配過的公鼠更多的挑逗、引誘行為,只是不像雄性那樣主動、明顯而已。

在2007年,有項研究關注同時存在的雌雄同體的物種的柯立芝效應,結果證實淡水蝸牛——靜水椎實螺也會表現出柯立芝效應。另一種同時存在的雌雄同體的淡水蝸牛光滑雙臍螺,則沒有表現出對新異夥伴的特意於性的效應,因此這個物種並不存在柯立芝效應。

產生原因

卡爾文·柯立芝柯立芝效應

觸發柯立芝效應的一個因素是新奇本身。另一個則是性高潮之後多巴胺的下降。

“柯立芝效應”的關鍵在於“新奇”,兩性都會對新來的異性表現出較大的性趣,這似乎是來自自然的設計,它的“獎賞”是腦中會因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讓人心醉神迷,也許這正是某些陷在舊愛沉悶泥沼中的男女說他們在找到新歡時,會有獲得“重生狂喜”的原因。

人類大腦的邊緣系統是情感、內驅力、衝動和下意識決策的中樞。在邊緣系統內部存在著獎賞迴路,多巴胺能激活此一迴路從而驅使人們採取行動,比如進食、交配、與後代親近和冒險等等,幫助人們生存或傳遞基因。所有令人成癮的物質和活動都能增加多巴胺。這就是它們讓人沉溺的原因。

在多巴胺高亢時你能預感到美妙的活力和興奮,而多巴胺下降時你會感到的卻是單調沉悶,甚至是貧乏或衰竭。性高潮本身就引起多巴胺的下降。當多巴胺含量很低時,你特別容易受到任何能再次升高你多巴胺的事物的影響,比如高熱量的食物、賭博、酒精、瘋狂購物、古柯鹼、網路色情或者新的性夥伴。然而當新的配偶出現時,多巴胺重新急劇增加。你的獎賞迴路中激增的多巴胺會超越你的饜足感,全然不顧你的理性大腦所思考的進食過多或者不貞潔。充盈的多巴胺就是“肯定!”而多巴胺的不足則意味著“別太過火”。在性高潮之後多巴胺的含量會自然地下降,這就是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

影響

柯立芝效應柯立芝效應
全新的陌生伴侶對你的多巴胺的提升要遠高於與熟悉的伴侶的性行為,不管你們夫妻愛的有多深。柯立芝效應這種本能反應嚴格來說是一種暫時的應急措施,它最終會讓你感到更為衰竭。新的伴侶和你以前的伴侶一樣不能滿足你。有研究表明夫妻結婚的時間越長,彼此就越容易看對方不順眼、生氣動怒。在情人們蜜月期衝動逐漸消退之後,柯立芝效應尤為明顯。所以剛相愛的人不可避免地認為他們不會受影響——因為他們還沒有得到足夠多的愛戀。

洛杉磯有位男士,揚言有過350位性夥伴,卻迅速地失去了對每個性夥伴(性方面的)興趣。在結婚前,男性通常會以相當高的頻次與未婚妻發生性交行為。然而,結婚數年之後男性的性慾開始減弱,甚至會發生明顯的力比多功能倒轉,即現在遭受挫折的妻子要求更多的房事,而她“疲憊的”丈夫卻不能滿足其需要。當然,他的情人和辦公室女孩完全能激起他的性喚醒。性治療專家看到很多被妻子稱為“陽痿”的男子,他們私下卻承認與情人在一起時勇猛無比。

人類是穩定的異性戀婚配者,這一點不同於95%的哺乳類物種。這意味著人們注定要從長期的伴侶關係中獲益。而柯立芝效應卻把人們推向了相反的方向。這樣人們就處在濫交以延續基因和維持穩定的夫妻關係的矛盾之中,怎樣解決這種矛盾由人們自己控制。

柯立芝效應還會讓人們完全無視忠誠的夫妻關係的價值,只關注於延續你的基因。為了可能的基因延續需要作出很大的犧牲。

應對

卡爾文·柯立芝柯立芝效應

有些夫妻通過使用色情手段或者對伴侶進行性幻想來增加多巴胺,從而對付這一卑鄙原始的生化心理機制。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企圖蒙蔽自己的大腦,暗示已經有了新的交配機會。還有些夫妻通過人為地製造強烈的情感(如身體束縛、SM)或者互換配偶來提高多巴胺。然而在每次想做愛時都精心策劃以產生充盈的多巴胺勢必讓人精疲力竭

歷史上不同的文化都曾採用過一種方法:使性生活避開單調重複的行為模式,不要形成習慣化的反應。這種方法的思想基礎是,人們衰竭的性慾望往往會使柯立芝效應加速發生,促使人們不斷地要求充盈的多巴胺,以對抗在性饜足之後自然發生的多巴胺低潮期。

當多巴胺水平不會劇烈地高低起伏時,就能意外地享受到更微妙的快樂——伴侶一般能保持他們愛的火花。所以,如果你們的婚姻出現柯立芝效應,不要驚慌。有些應對方法可能你還從未想到過呢。防止柯立芝效應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或許是,學會不受生殖驅動的性慾支配去做愛,否則你容易受到它誘惑而受傷。

繁殖能力

柯立芝效應柯立芝效應
公雞如此,男人也是如此。假如有100個女人,讓一個男人做如下選擇:1)和100個女人各睡一次;2)和最漂亮的女人睡一百次。勿庸諱言,絕大部分男人都會選1。箇中原因,還是從柯立芝的雞說起吧。我們知道,生物體生命的終極目的,就是要完成基因傳遞。從根本意義上說,後代最多的生物個體,就是最成功的個體。
一隻母雞一天只能生一隻蛋,而一隻公雞一天卻能交配幾十次。如果讓這隻公雞幾十次都與同一隻母雞交配,那對這隻公雞的遺傳利益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損失。同時,交配一次公雞付出極小。如果一隻公雞射一次,消耗的蛋白質也像一隻雞蛋的蛋白那么多,那這隻公雞早就精盡雞亡了,每天都交配好幾十次的這種“淫糜”生活,恐怕連念頭都不會有。一隻雞蛋的大小,是一個雞精子大小的幾十萬倍。雌雄兩性性細胞大小差異的極端,見於鷸鴕——它的卵子是雄性精子的一千萬億倍!
但重要的是:在一隻小雞身上,來自公雞的基因和來母雞的基因,卻是各占一半!
因此,在一隻公雞能夠確保一次性交就會讓母雞受孕的情況下,為了最符合它的遺傳利益,它一天之內能交配多少次,它就可與多少只母雞交配。
那么,男人的情況是如何呢?
一個男人一次射精的精子數,達數億甚至十幾億。而一個女人,假如13歲初潮、45歲絕經,那她一輩子的排卵數為384個。如果期間懷孕或哺乳,這個數字還將下調。當然,這種算法一定會遭到所有人的反對:男人如果一次只射出一個精子,會導致其配偶懷孕嗎?
不能!那么我們就換個角度,從時間出發來算算這筆賬。
一個男人兩次射精之間的間隔,一般為15-30分鐘。這當然是極端的情況。沒有哪個男人能長時間保持這樣的“高效率”。那么,一天一次怎么樣?這對男人的身體不會有任何損害。
來看看女人的情況:懷孕及分娩需270天,之後的哺乳期內也很難再懷孕。雖然古代女子的哺乳期都很長,5-7年的時間都很常見,但我們仍按現代的1年時間來計算。這樣,一個女人兩次懷孕的間隔(按正常情況下母親親自授乳1年計)就是640天左右。
看來理想狀態下,要想把一個身體健康的男人最大的生殖潛能表現出來,應該與640個女人交配
但是,這個數字必須被修正一下:沒有哪個男人能夠“彈無虛發”,與一個女人交配一次就會讓她懷孕。平均需要多少次很難估算,我們放寬到20次,應該足夠了——假定這20次全都發生在女人的“受孕期”。
那么模型如下:
1、這個男人一天只行一次房;
2、他只和“受孕期”的女人性交;
3、如果輪到哪個女人她卻正好處於例假期或安全期,則在佇列中向後順延一位,直至她進入“危險期”;
4、滿20次的女人就懷孕,然後離開此模型,640天之後再重新參加;
5、模型中女性人數不得少於16人(假定每個女人的經期都相差一天,以保證總是至少有一位女性處於受孕期)。
這樣算下來,這個男人共需要48個女人(640÷20+16),即可發揮其最大的生殖能。
有眾多妻子的摩洛哥國王,得到他本人承認的子女就有1413個。而女子中,生育紀錄的保持者是一位莫斯科婦女,只有69人——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數字,還是因為其中有很多的三胞胎。通常一個女人一胎只生一個孩子,她的最大生育數是25個左右。與摩洛哥國王的子女數來加以比較,比例是1:56。由此看來,我們上面的那個估算,還不至於太離譜。
結論:理想狀態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生殖潛能,每個健康的男人應該擁有50名左右的配偶。
然而這樣的理想狀態是很難達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即使不考慮女方的立場,男性內部也將面臨著極大的競爭——1個男人擁有50名配偶,意味著其他49個男人沒有配偶,毫無疑問這將導致各種社會問題乃至衝突。
2.人類的個體發展有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就是新生兒極度缺乏能力而依賴父母的照料。並且在所有生物中,人類的兒童期是最延遲的。“人類是幼態持續的動物,幾乎整個生命周期的30%將用於生長”。從人類學、進化生物學的資料來看,在靈長類動物中,狐猴、恆河猴、大猩猩和人類的幼仔期(兒童期)分別是2年半,7年半,l0年和20年。這加重了成年人對孩童的撫育成本,也導致了生殖意願的下降。
由此可知,現行一夫一妻制仍然是人類經過多方利益博弈之後得到的較優選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