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鎮[廣東省潮州市]

柘林鎮[廣東省潮州市]

柘林鎮地處饒平縣南部,依山傍海,東、北與所城鎮接壤,南瀕南海與南澳縣隔海相望,西瀕南海柘林灣,距離縣城20公里。全鎮陸域面積12.3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3.5公里;轄2個社區居委會和4個村委會,常住人口16467人,外來流動人口1萬多人。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柘林鎮地處閩粵交界,饒平縣南端,與縣城黃岡鎮毗鄰,三面環海,瀕臨潮州港。全鎮總面積12.3平方公里,人口16887人。柘林鎮是漁業生產大鎮,全鎮主要勞動力9900多人,其中從事漁業生產8000多人;目前全鎮擁有海水養殖網箱20000多格,面積2300多畝,貝類養殖灘涂1500多畝,對蝦養殖面積1360畝,鮑魚養殖水體21500立方米;培苗場8家,年可育苗超過5500萬條;捕撈漁船60多艘;全鎮年漁業生產總量15000多噸,產值近1億元。大小門養殖基地是廣東省最大的網箱養殖基地之一,養殖品種主要有石斑、金鯧、鰤魚、鱸魚、真鯛等。

經濟概況

鎮西南的柘林港,是廣東省十大漁港之一。港區建有水產品碼頭及市場和冷凍、輸冰、供水、儲油等配套設施。港澳台等地和東南沿海各省(市)的漁船、商船常停泊柘林漁港柘公路4線和內地發生商貿往來柘林鎮較早,又是一個濱海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金獅灣、惠雲兩個天然浴場和待開發的“七夕井”溫泉浴場,有鎮風塔、白雀寺、西澳島白鸕鳥群自然景觀,旅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閩粵交界的饒平柘林灣,海闊水深,煙波浩渺。灣內島嶼星羅棋布,形態各異,古來有“百洲之地”美稱,還有“大門、小門、三百門、龜塔、蛇塔把海口”的傳譽,真是屏障天然,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天然良港。

風景名勝

海灣之濱,有個柘林古鎮,依山面海,距黃岡城10多公里,與閩南詔安縣毗鄰,南澳島列其南,遙相對望。柘林灣水域68平方公里,這裡很早前就是對外通商的著名口岸,昔時的“紅頭船”直通南洋,是潮州古老的天然港口。現在潮州港便在灣南的三百門小紅山擁有多個5000噸級碼頭,貨櫃船直航香港、韓國及東南亞各地;柘林灣港則是出口活海鮮的重要基地,也是對台貿易的港口。這裡有海濱天然浴場,風光綺麗,名勝古蹟比比皆是:古渡口、古兵寨、鎮風塔、白雀寺、天后宮、蝴蝶亭等等,以及歷代顯官名士題詠在風吹嶺上的摩崖石刻,無不引人入勝。遊人若在此夜宿,晨可觀滄海日出,暮可眺帆影與落霞齊飛,還可聆聽老輩人講述山水傳奇、趣聞史話。
相傳南宋末代皇帝昺南逃,來到這個元兵未到的天南海角,準備以這些島嶼的天然屏障為基地,重振王朝。當時他環顧四周深感這裡“有旗(旗頭山)無帶,有馬(馬頭山)無鞍,有井(七夕井)無欄,有門(大小金門)無閂”,似乎欠缺些什麼,便詔命三山土地伯公,驅趕石羊、石馬來此建城、築欄、造閂、繡帶、制鞍。哪知中途被一孕婦點破,那些石羊、石馬便現了原形,變成滿山遍野的怪石重疊,形成海濱石林,即有了這個奇特的“萬家姓”古鎮——柘林。隨著人口繁衍、商賈雲集,聰慧的柘林人創造了“獨塔鎮風、雙峰鎖水、七星聚會、群獸浴日、綠浦金沙、白雀青燈、古渡雄關、普陀史碑”等八景。
在這柘林灣里,那“七夕井”的傳奇更是流傳已久。相傳,天上七夕星座的七仙女,因慕柘林灣的風光勝跡,相邀降臨游賞。她們從旗頭山游到馬頭山,在“天南海角”一覽人間世事;在古渡口察訪了“盤詰奸細”、“緝獲盜賊”之情由;在風吹嶺領略了古塔、古剎的景致;遊覽了“玉柱天關”、“天風海濤”等石刻奇觀,無不盛讚這裡勝似蓬萊境,樂而忘返。又來到海灘,但見藍天白雲下,百舸競發,魚鷗低翔;腳下白沙如帶,細浪親昵。面對此景七仙女縱情躍入清波,拍水嬉戲,好不愜意。為紀念此次下凡,留跡人間,她們便在距柘林灣二里遠的海中點穴為泉,造成了七口泉井。故往昔有“天上七夕星,柘林七夕井”之說。
實際上,這裡一片汪洋,見不到“七夕井”形狀。每當風平浪靜,人們駕舟經過,只能看到海面上有七個漩渦,像天上七夕星的排列,時有氣泡冒升。當風起浪涌時,此處浪花比周邊要小得多,曾有人在此掉落整網薄殼(一種貝殼類生物),打撈起來全被燙熟。曾有漁民游到此,不慎被漩渦卷下,撈屍時遍身起泡。事實上這是海底有四口溫泉井使然。神仙本虛無,科學點迷津。據後來的地質學家考察分析,柘林“七夕井”乃古代地震裂縫形成的,它與南澳島的“宋井”和“溜牛七星”同處一條地震裂帶,呈西北一東南走向,都有地下溫泉涌眼。
未游風吹嶺,先到白雀寺。這古寺很有傳奇色彩,在山門前,先見
一石亭,內有題“心田”二字的碑碣,別具風采。相傳這寺始建於南宋末年,因坡地石林似樹,初命名為柘林寺,幾經興廢,到明萬曆年間,柘林駐兵備守岳同和寺僧如蓮重建。當時請到謫居大埕所當鹽官的刑部侍郎蔣厚傳題寫寺名,恰好一隻美麗的白雀飛臨殿頂,啾啁嗚叫,蔣即興用雞毛題書為“白雀寺”。佛寺規模不大,主體只有兩進深的四合院,但香菸縈繞,清幽雅致。柘林白雀寺壁上,有一首帶有禪意的詩:“未來世界誰是我,來到世界我是誰?覺醒人凡我知誰,悟辭人凡誰知我!”很久以來,人們解釋紛紜,莫衷一是。相傳是該寺主持覺悟和尚所頓悟的偈語。現那高堂上楹聯“白水滌淨凡氣,雀音淘純世聲”,倒也概括了古寺獨特的風韻。
從寺側彎曲山道上行,頓開清幽眼界。過於精緻石橋,便可仰望到一座巍然屹立的石塔,這是風吹嶺上“鎮煞止風”之風水寶塔,名曰“鎮風塔”。此是潮汕地方保存最完整和最為古老的石塔。該塔塔高20米,塔圍16米,底層塔牆厚1.6米,第二層1.5米,逐層遞減。塔身八面七層,各層用石板條鋪設,留一上洞連線石級,可通上下。各層門窗不一,第一層沒有窗洞,只向北開門,門首刻“漢義書星”,第三層一門二窗,門首刻“福魁掛子”,四至七層開二門二窗。鎮風塔的石塔廊以石刻斗拱承托,石欄桿裝飾精緻。基座的石欄板還刻有鳥獸人物形象,石刻上那些似佛又近道的吉祥釋語,具有元朝的文化特徵。在塔西側的自然石上,刻著“歲次癸已至正十二年二月造”一行大字,可見“造”塔的絕對年代是元順帝年間(1352年),距今640多年,為有史載潮汕地區最古老的石塔。該塔於1989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饒平縣唯一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暢遊柘林,還有很多奇趣的景點,有待遊客去覽勝覓趣:那馬頭山後的“大佛腆勝”與辮子巷裡的“野貓通情”,一聖一野,遙相對應,演繹了人世間膜拜的聖潔和野性的渲泄;更有那天后宮後面的“披雲洞”,旗頭山下的“章魚礁”、“忠臣石”、“孔冠關邊的娓蝶亭等等,令遊人嘆為觀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