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核型分析

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傳統上是觀察染色體形態,近年來,採用螢光原位雜交技術,將螢光素標記的探針進行染色體核型特定位點的檢測和標記,可以精確地檢測染色體上DNA鏈中,單個鹼基的突變,從而大大提高了染色體核型分析的精度。染色體核型分析是根據染色體的長度、著絲點位置、臂比、隨體的有無等特徵,並藉助染色體分帶技術對某一生物的染色體進行分析、比較、排序和編號。由於一對等位基因存在於兩條染色體上,因此,在分析等位基因的染色體核型時,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特異序列(在點突變,或SNP位點時,為一個鹼基),為一個染色體核型。

基本定義

染色體核型分析是根據染色體的長度、著絲點位置、臂比、隨體的有無等特徵,並藉助染色體分帶技術對某一生物的染色體進行分析、比較、排序和編號。其分析以體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為研究對象。

近年來,採用螢光原位雜交技術,將螢光素標記的探針用於染色體核型分析,可以更精準地分析染色體核型,直接判讀染色體上單個鹼基的差異。

相對長度=(待測的單個染色體長度/整套染色體的總長度)*100

臂比=長臂/短臂

由於一對等位基因存在於兩條染色體上,因此,在分析等位基因的染色體核型時,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特異序列(在點突變,或SNP位點時,為一個鹼基),為一個染色體核型。

要想檢測一個等位基因,或某個SNP位點的染色體核型,需要分別檢測一對染色體中,每一條染色的核型,才能準確判斷。如,某個基因上SNP位點的鹼基變化是AA、AC或CC,需要分別檢測兩條染色體上的鹼基。若兩條染色體上,對應於染色體核型的鹼基都是A,則其SNP位點(或等位基因的鹼基)為AA;若一條染色體核型為A,另一條染色體核型為C,則,合併兩條染色體核型信息,其SNP位點(或等位基因的鹼基)為AC;若兩條染色體上,對應於染色體核型的鹼基都是C,則其SNP位點(或等位基因的鹼基)為CC。

因此,用原位雜交染色體核型分析,完成一個等位基因檢測,或一個SNP檢測,需要檢測一對染色體,進行兩項染色體核型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一項染色體核型=等位基因的一個鹼基

等位基因的一對鹼基=兩項染色體核型

主要意義

染色體核型分析

染色體組型分析是細胞遺傳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研究物種演化、分類以及染色體結構、形態與功能之間人類G顯帶核型圖譜關係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經行核型分析後,可以根據染色體結構和數目的變異來判斷生物的病因,比如是由於缺少了什麼樣的基因才導致的這種疾病,還可判斷單個鹼基的突變,是近年來個體化醫學的有力工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