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枯木

枯立木俗稱站乾,因各種原因死亡但仍站立未倒下的樹木。常是病蟲害發生、繁衍的溫床。

詞語解釋

枯木:kū mù

(樹木、植物等)失去水分;沒有生趣;枯燥;枯萎;枯樹。

相關詞義

●枯:kū

槁木也。――《說文》

草木蚤枯。――《禮記·月令》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草枯鷹眼疾。――唐·王維《觀獵》

載燥荻枯柴。――《資治通鑑》

菀枯頃刻。――[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八月禾未枯。――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

枯榮(草木的繁榮與凋零。後指盛衰;也指乾涸,乾竭);

枯凋(枯槁凋零);

枯索(草木枯萎全無生機);

枯梧(枯萎的梧桐;泛指枯木)。

●木:mù

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說文》

五行,木之為言觸也。陽氣動躍,觸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農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樹十獲者木也。――《管子·權修》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莊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孟子·盡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頤《愛蓮說》

鳥獸木石。――明·魏學洢《核舟記》

宋無長木。――《墨子·公輸》

或在木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林學中有“枯立木”和“枯梢木”的概念。

相關典故

1.老樹;枯樹。《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縝《神滅論》:“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唐 盧照鄰《行路難》詩:“君不見 長安 城北 渭 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新唐書·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樹復生枝葉……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

2.比喻頹喪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心則 歷陵 枯木,發則 睢陽 亂絲。” 宋 范成大 《與時敘現老納涼池上》詩:“笑我兩枯木,獨與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富室少年列狀始末,訴於縣官,詰問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谷 《清異錄·肉雷》:“ 來紹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稟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則百囚俱斷,轟響震動一邑,時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今兵士之徒無罪,乃驅之行陣之間,委之鋒鏑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車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黃庭堅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陳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嗚呼昊天,忍此荼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