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親王

果親王

封果毅親王,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庶妃陳氏即純裕勤妃出。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旗籍正紅旗。 幼從學沈德潛,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爭。且又聰明持重,政績斐然。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禮" 曾秘密奏請蠲免江南諸省民欠漕糧、蘆課、學租、雜稅,允準,因而獲“秉性忠直”、“存心寬厚”之讚譽。乾隆元年(1736),因罷雙俸。三年卒,謚毅。著有《春和堂集》、《工程做法》等書。

基本信息

歷任職位

雍正元年四月,封果郡王,尋命管理藩院事。三年,以實心為國、操守清廉,特命食親王俸,班在順承郡王上。六年二月,以效力忠誠,晉果親王。七年七月,命管工部事。八年八月,命總理戶部三庫事。十一年八月,授宗令。十月,命管戶部事。十二年七月,命往泰寧,伴送達賴喇嘛還藏並巡閱沿途駐防及綠營官兵。十三年四月,回京。五月,命值辦理苗疆事務處。八月,雍正病危,受遺詔輔政。乾隆即位,命總理事務,解宗令,管理刑部。十一月,賜食親王雙俸,免宴見叩拜。乾隆元年三月,以事奪雙俸。三年戊午二月初二日醜刻卒,年四十有二,謚毅。著有《春和堂》、《靜遠齋》諸集。一子一女,早卒,以從子為嗣。
雍正冊封果親王上諭
雍正六年二月
上諭宗人府:“果郡王為人直朴謹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來,命王辦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務數年,王失志忠誠,毫不顧及己私,執持正理,概不瞻徇,贊襄朕躬,允稱篤敬。王微有弱疾,雖偶尓在家調養,而一切交辦事件仍然盡心料理。今承我聖祖皇考六十餘年至聖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無庸似者年諸王效力於其間。朕以為若能盡心為國,備極忠誠,恪守臣子恭順之道。其人為尤甚,其事為尤難,著將王晉封親王,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孫之表范。”

妻與子

嫡福晉鈕祜祿氏,果毅公阿靈阿之女;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
第一子,未有名,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十六日戌時生,母為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
本年十月初八日申時卒。
第一女,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二月二十一日辰時生,母為側福晉孟氏,達色之女;
於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九日子時卒,年二歲。
第二子(承繼子)多羅果恭郡王弘曕
果親王府
《嘯亭雜錄》中說:“果親王府在草廠胡同,今為瑞親王府。”從《乾隆京城全圖》看,果親王府在東官園,與西邊的質親王府相鄰。

果親王歷代封襲世系

允禮,聖祖第十七子。雍正六年晉果親王,乾隆三年薨,諡號毅。
弘瞻,乾隆三年襲果親王,二十八年緣事降貝勒,三十年復封果親王,尋薨,諡號恭。
永瑹,弘瞻第一子。乾隆三十年襲果親王,五十四年薨,諡號簡。
綿從,永瑹第一子。乾隆五十五年襲貝勒,五十六年卒。
綿律,弘瞻第二子永璨之第一子,永瑹嗣子。乾隆五十六年襲貝勒。嘉慶十一年革退。
綿徊,永璨第二子。嘉慶十一年襲貝子。道光十二年卒。
奕湘,綿律第一子,綿從嗣子。道光十三年襲鎮國公。同治十一年加貝子銜。光緒七年卒,諡號恪慎。
載卓,奕湘第三子。光緒七年襲輔國公,三十三年卒。
溥閻,載卓子。光緒三十三年襲輔國公。

相關劇集人物

《甄嬛傳》中,果郡王(即果親王)俊秀儒雅、文武兼得,被觀眾譽為“眾多後宮女子之中的春閨夢裡人”。然而果郡王卻不為所動,只傾心於甄嬛一人。對此,李東學表示,“果郡王不同於宮中爭權奪勢的皇室子弟,他慶幸自己並非帝王之身,不必將朝政瑣事縈繞於身,他不求嬌妻美妾如雲,只盼與愛人廝守到老”。
李東學版果親王李東學版果親王

而劇中的長笛作為果郡王的隨身攜帶之物,不僅是他紓解心中煩愁的樂器,更是與甄嬛之間的“傳情”工具。戲中,當甄嬛為舞蹈一籌莫展時,果郡王吹笛緩緩而來,以悠揚笛聲助甄嬛一臂之力,並使她突發靈感,翩翩起舞,令皇帝傾倒。之後,果郡王更是多次以吹奏笛曲的方式向甄嬛婉轉表達愛意。李東學稱,“果郡王愛著甄嬛,卻又不能僭越宮廷之禮,只能藉由笛子來抒發相思之情”。
《宮鎖珠簾》中,果親王也有相關類似劇情上演。

相關影視

《後宮▪甄嬛傳》----(李東學飾演果親王)
《宮鎖珠簾》----(杜淳飾演果親王)
《李衛當官2》----(孫寶光飾演果親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