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喜事件

相對於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林維喜一案似乎微不足道,但也足以發人深思。 然而,再腐敗的政府也會有愛國志士的存在,林則徐就是當仁不讓的一個。 於是就有了虎門銷煙的壯舉,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挫傷了英國的銳氣,維護了中國的尊嚴與利益。

1839年7月7(清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一批英國水手在九龍尖沙嘴行兇,毆打當地居民,其中林維喜因傷重於次日身死。案發後,林則徐嚴令義律交出兇犯抵罪。義律拒交兇手,企圖以1500銀元購買死者家屬私了,並且,公然無視中國法律主權,在一艘英國船上自行開庭“審訊”,以“該犯罪不發覺”為詞,對5名兇手僅處以3-6個月的監禁與60-80元的罰金。8月15日,林則徐下令停止供應英船柴米食物,布告澳門人民三日內撤回為英商僱傭的中國買辦與工役,向英國侵略者作了堅決的鬥爭。
事件詳細過程: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水深火熱之中,可以說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屈辱史。英國借走私鴉片打開了中國國門,並發動戰爭,掠取了我國大量財富,世界列強也跟著一擁而上,企圖瓜分中國。中國飽受侵略的100多年間,產生了無數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事件,如火燒圓明園等令人義憤填膺的列強無恥行徑,但也有很多中國人民挺身為國的英雄事跡,這些都值得我們銘記,不忘國恥,同時緬懷英雄!通過上網搜尋了大量歷史故事之後,林維喜一事引發了我較多的思考與感慨。林維喜事件雖然發生於鴉片戰爭之前,但卻與鴉片戰爭有著密切關係。
1839年6月,林則徐於虎門進行大型銷煙行動,場面浩蕩,圍觀民眾無不拍手叫好,但這也成為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英國人對虎門銷煙一事怒不可揭,因此就直接導致了林維喜案件。
九龍半島一個叫尖沙嘴的小村莊,村民們捕魚耕種,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偶爾也做點小買賣。虎門銷煙後不久,有一群英國水手來到此地,在一家飯館大吃大喝之後起身就想走,不肯付飯錢。店主向他們要錢,他們反而動起手來,在場的一個村民看不過英國人的蠻橫便出面與他們講道理——這個人就是林維喜。結果,林維喜被打成重傷,第二天身亡。林則徐得知訊息後,立刻要求義律追查兇手。然而義律卻陽奉陰違,暗地裡收買人心企圖掩蓋真相,被林則徐識破之後又砌詞狡辯,拒絕交出兇手,後來迫於林則徐的堅決態度便找了幾個印度水手做代罪羔羊矇混過關。林則徐震怒了,下令停止對英國人的柴米供應,並撤走為英國人工作的中國人,這項命令逼得英國人不得不離開尖沙嘴,但最終無法逼他們交出兇手,而且由此引發一系列的水上爭糧戰,最終爆發了鴉片戰爭。
相對於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林維喜一案似乎微不足道,但也足以發人深思。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根本是蓄謀已久,虎門銷煙只是給了英國人發難的一個好時機。直接對英勇威武的林則徐下手顯然不是好辦法,於是尖沙嘴的普通老百姓便成了矛頭所指。英國水手吃完霸王餐還大打出手,這想必不是偶然,而是大陰謀的前奏,是為了使兩國矛盾激化,是為了使鴉片戰爭更加理直氣壯,這足以讓人看清英國侵略者的蠻不講理與無恥。
而林維喜的出現,恰好說明了中國老百姓不是任人魚肉的,中國人是講道理的,當敵人踩到我們頭上時,我們是會反擊的!林維喜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維持了中國人的尊嚴,他沒有白白犧牲,正是因為有像他這樣不畏強暴挺身而出的“匹夫”存在,才能感染其他的中國人,勇於抗爭,勇於保護自己的國家。林維喜和歷史上其他為國捐軀的知名人物是沒有質的區別的,他們都是英雄。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當時受到外敵侵犯時,正是需要這份勇氣與使命感,眾志成城,只要同仇敵愾、不屈不撓,中國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又怎會被輕易打倒?!洪秀全帶領農民揭竿而起,太平軍重創外國侵略勢力;廣州三元里人民頑強抵抗,將英國侵略者擋在門外。平凡百姓尚且懂得捍衛自己的國土,而當時的清政府卻腐敗不堪,畏懼強敵,一再屈辱求和,甚至甘做外國侵略者的俘虜,這實在令人憤憤不平。
然而,再腐敗的政府也會有愛國志士的存在,林則徐就是當仁不讓的一個。眼看廣大百姓飽受鴉片的肉體與精神上的折磨,而國家與人民的白銀卻不斷流入英國人的口袋,身為朝廷命官的林則徐果斷向皇帝上奏請求禁菸,未等皇帝準奏,他就已經實行禁菸,收繳煙土、煙膏與菸具,並配製“斷癮藥丸”,供人戒菸,成效卓著。皇帝見禁菸效果顯著,便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菸。於是就有了虎門銷煙的壯舉,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士氣,挫傷了英國的銳氣,維護了中國的尊嚴與利益。不僅如此,林則徐還敏銳察覺出英國販賣鴉片的背後動機,於是積極準備,學習西方先進知識以御外敵,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然而,如此正直有為的清官卻最終遭奸人所害被貶伊犁。還有不少與林則徐一樣憂國憂民的好官都曾為當時的中國做出不少貢獻,如葛雲飛、關天培、葉名琛等等,但由於整個大清政府已經腐敗不堪,這些能人志士的努力最終沒能扭轉大局,中國最終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虎門銷煙到林維喜事件,再到鴉片戰爭,短短一年間湧現了多少英雄人物,又發生了多少被侵犯的屈辱事件,不禁讓人感慨萬千。一個曾經輝煌強大的文明古國,竟會淪為列強瓜分的對象,使國家尊嚴掃地,人民飽受摧殘欺侮,經濟急速衰敗。歸根究底,其實是閉關鎖國所釀成的惡果,回顧歷史,中國的強盛時期都是與外界交流的時期,如漢代的絲綢之路,唐代懷柔天下與外界互通使節,明代鄭和下西洋,這些都是有力地證據。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將世界擋在門外,夜郎自大,不聞窗外事,幾百年間,歐洲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使生產力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而大清國卻依然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力落後,君權神授的思想也使百姓固步自封。世界在進步的時候,中國卻停滯不前,甚至逐漸衰落,這難怪列強會萌發野心,用戰爭打開我們的國門。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封閉是行不通的,只有交流溝通才能不斷進步,於是許許多多的國人也曾為此不懈努力過,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都是國人企圖通過學習西方來振興中國的舉措,雖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新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也是領導人認識到這一點所作出的明智之舉,三十年來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實踐證明,我們必須正視歷史,汲取教訓,客觀面對所處的形勢,及時糾正錯誤,不能一味固執己見,只有與世界共同進步才能真正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