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珏

姓名:林珏 職稱:教授 研究方向: 世界經濟、國際貿易 教授課程:美國經濟、世界經濟史專題、發展經濟學、國際貿易等研究項目。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姓 名: 林珏

職 稱:教授

研究方向: 世界經濟、國際貿易

教授課程: 美國經濟、世界經濟史專題、發展經濟學、國際貿易等

研究項目

1.主持:《國際油價變動趨勢與中國經濟安全問題的實證分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7-2010);

2.主持:《能源價格變動與經濟安全問題研究》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2007-2008);

3.主持:《關於國際貿易中反傾銷、反補貼法律、應訴程式及相關案例研究》上海汽車工業教育基金研究類課題(2007);

4.主持:《全球併購和跨國戰略聯盟問題研究》上海財經大學211工程項目《入世過渡期後中國外貿發展戰略與產業安全研究》子課題(2007-2010);

5.獨立承擔:《區域一體化中的投資與貿易政策研究》國家出國留學基金項目(2003,2005/2006赴英國);

6.獨立承擔:《加拿大與北美自由貿易區-投資與貿易政策研究》加拿大外交與國際貿易部資助“加拿大研究專項獎”(SACS)項目(2003,2004赴加拿大);

7.獨立承擔:《上海高校的國際化問題研究》上海市高教學會課題(2002,2006完成);

8.獨立承擔:《中加能源安全與環保政策比較研究》,論文發表獲加拿大政府2010年度學術出版基金項目資助(內蒙古大學加拿大研究中心負責),同時受上海財經大學學院“211工程”項目資助(2010/2011赴加拿大從事項目研究);

9.獨立承擔:《網路時代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上海研究基地“十五”課題(2002-2005);

10.主持:《我國汽車服務業與國際汽車服務業的比較分析及發展戰略》上海發展汽車工業教育基金(2001-2002);

11.參與:《International Teacher Program》英國曼徹斯特大學ISBM-ITP基金項目(2001-2002,2002兩次赴英國);

12.主持:《國際貿易學科課程案例庫的建立與教學方法的改革》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課題(1999-2000);

13.參與:《國際貿易專業博士生培養方案研究與制定》上海財經大學“211工程”項目(1999);

14.獨立承擔:《歐盟一體化中的投資與貿易政策》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1998,1998/1999赴英國);

15.參與:《International Teacher Program》美國紐約大學ISBM-ITP基金項目(1998-1999,1999兩次赴美國);

16.參與:《國際貿易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設定改革》上海財經大學“211工程”項目(1997-1998);

17.主持:《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與我國對策》上海發展汽車工業教育基金會課題(1996-1997);

18.參與:《美國經濟與公共政策》美國新聞署項目(1996,赴美);

19.參與:《面向新世紀中美關係中的經濟因素》上海浦東發展研究院(1996);

20.獨立承擔:《美國對華貿易政策與我國對策》中國博士後科研資助基金項目(1995-1996);

21.參與:《美國經濟微觀管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93-1996);

22.主持:《中國工業化進程中農村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及對策研究》華中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基金(1992-1993);

23.參與:《多元模式:中國工業化的技術戰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89-1992);

24.參與:《建立新型的發展經濟學》國家社科基金(1989-1992);

25.參與:《湖北經濟在我國中部崛起的限制條件和啟動力量》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1989-1991);

26.參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上海財經大學“211工程”項目(2007-)以及2011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建設項目(2011)。

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1.美國經濟;2.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3.能源經濟

講授課程:

1.本科生:《國際貿易》、《國際智慧財產權與技術貿易》、《國際貿易專題》(合作);

2.碩士生:《世界經濟史專題》、《發展經濟學》、《國際技術貿易》、《已開發國家經濟》(合作)、《世界經濟專題》(合作);

3.博士生:《美國經濟文獻導讀》、《發展經濟學專題》、《世界經濟前沿問題》(合作)。

教育經歷

1978-1982年雲南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5-1988年雲南大學經濟系外國經濟思想史專業歐美經濟史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1-1994年武漢大學經濟學院美國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4-1996年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中美經貿關係研究,獲博士後證書。

工作經歷

1988-1993年華中理工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任教,講師。1994-1996年進上海財經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研究。1996年出站留校。1995年7月評為副教授, 1997年被確定為財政部部屬院校首批跨世紀學科(學術)帶頭人。1998年6月破格晉升為教授。2000年被選聘為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專業博士生指導教師。1999-2003年擔任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

1996年赴美參加由美國新聞署資助的“美國經濟與公共政策”暑假研究項目,成為國際商學會會員。1998年赴荷蘭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從事有關歐中問題課題研究。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獲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在英國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全球化區域化研究中心(CSGR)任客座研究員。期間參加由美國New York University (紐約大學)主持的國際教師項目(ITP),並於1999年兩次赴該校參加項目。2000年率團赴泰國參加由美國Webster University組織的國際教育改革研討會。2001年赴美國New York University參加有關教學方法改革國際研討會。2002年兩次赴英國Manchester University(曼徹斯特大學) 商學院參加ITP項目。2003年獲加拿大研究專項獎(SACS),受加拿大政府資助,次年赴加從事“加拿大與北美自由貿易區:投資與貿易政策研究”項目研究。2003年獲國家出國留學基金資助,於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再次赴在英國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華威大學,又譯沃里克大學)全球化區域化研究中心(CSGR)任客座研究員。2007年9月赴英國參加全球化區域化問題第十屆國際年會。2009年12月赴香港參加全中國經濟國際會議。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亞洲研究所(IAR)作客座教授,從事中加能源安全與環境保護比較研究。2012年再次獲加拿大研究專項獎(SACS),受加拿大政府資助,赴加從事能源安全與環境政策項目研究。

研究成果

圖書出版:

1.獨著:《國際技術貿易》,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4

2.主編:《涉外經貿關係—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9

3.主編:《發展經濟學案例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2

4.主編:《國際貿易案例集》,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10

5.獨著:《戰後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1995.8

6.合著:《鄉鎮企業的崛起與發展模式》(與張薦華),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3

7.主編:《美國市場經濟體制》,蘭州大學出版社,1994.3

8.主編:《世界股市運作規則與技巧》,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3.12

9.第二主編:《2007世界經濟年度報告》(車維漢、林珏、李新、金鐘范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11

10.副主編:《當代經濟問題探索》,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5(主編:孫錚)

11.副主編:《改革與探索》,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4(主編:談敏)

12.第一主編:《2008世界經濟年度報告》(林珏、李新、金鐘范、車維漢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12

13.主編:《能源價格變動與經濟安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0

14.第三主編:《2009世界經濟年度報告》(金鐘范、車維漢、林珏、李新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11

15.第三主編:《2010世界經濟年度報告》(李新、車維漢、林珏、金鐘范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12

16.主編:《國際油價變動趨勢與中國的經濟安全》,山西經濟出版社,2010.12

17.主編:《跨國併購與跨國戰略聯盟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6

18-27.參著:《當代美國對外貿易研究》(三人,1997)、《總量經濟學》(1989)、《個體經濟學》(1990)、《新發展經濟學》(1992)、《中外著名演說鑑賞》(1993)、《資本主義管理大辭典》(1994)、《國際貿易教程新編》(1999)、《國際貿易》(2002)、《國際貿易學》(2008)、《國際貿易學習題與案例集》(2010)等。

主要論文與文章

1.“中加雙邊貿易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比較”《世界經濟研究》(滬),2007.1

2.“中加經貿關係的歷史回顧與展望”《世界經濟研究》(滬)2004.10

3.“論國際經濟關係中的‘蝴蝶效應’”《世界經濟研究》(滬)1997.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際經濟》1997.4轉載

4.“中美智慧財產權之爭探析”《世界經濟研究》(滬)1996.3

5.“試論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點與理論基礎”《世界經濟研究》(滬)1994.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5.3轉載;《世界經濟》1995.5摘錄

6.“論美國兩大政黨之爭對外貿政策的影響及我國的對策”《世界經濟與政治》(京)1997.2

7.“戰後美國對外貿易政策探析”《世界經濟與政治》(京)1995.5

8.“全國MBA指委會與管理學院院長聯席會議述要”《經濟學動態》(京)2000.3

9.“從美國紐約大學的教育體制看私立大學的競爭機制”《經濟學動態》(京),1999.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1999.6轉載;《上海教育內部參考》2001.9轉載

10.“論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與特點”《經濟學動態》(京)1995.4

11.“國外大學跨世紀教育體制改革動向”《經濟學動態》(京)1998.5

12.“論戰後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與特點”《國際經貿探索》(廣州)1995.2

13.“試論美國在區域經濟合作問題上的立場”《世界經濟文匯》(滬)1994.6

14.“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之分析”《財經研究》(滬),2006.11

15.“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第八次研討會觀點綜述”《財經研究》(滬)2004.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2004.5轉載

16.“‘現代市場理論和實踐’研討會綜述”《財經研究》(滬)1995.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1995.5轉載

17.“試探中國‘和平崛起’之路與能源因素的制約”《上海財經大學學報》(滬)2004.4

18.“歷史上的經濟成長與發展”《上海財經大學學報》(滬)2004.6

19.“究竟是‘經濟威脅’,還是‘經濟促進’”《學術季刊》(滬)1997.2;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與計畫》1997.9轉載

20.“‘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討會綜述”《學術季刊》1996.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理論經濟學》1996.5轉載

21.“商品綜合價值論綱”《學術季刊》(滬)(與顧速)1995.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理論經濟學》1995.5轉載

22.“關於發展中大國農村工業化中的幾個問題”《學術季刊》(滬)1993.2

23.“中國經濟學發展研討會綜述”《社會科學》(滬)1996.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1996.3轉載

24.“美國外貿政策的特點與作用機制”《國際貿易問題》(京)1995.1

25.“試論美國股票市場的立法管理”《國際金融研究》(京)1993.8

26.“入世後中美經貿關係及走勢分析”《上海經濟研究》(滬)2004.1

27.“新世紀世界汽車業的發展趨勢”《上海經濟研究》(滬),2001.12

28.“論開發中國家的金融危機及危機的風險防範”《上海經濟研究》(季刊)(滬)1998.6

29.“中國的跨國公司怎么了”《上海經濟研究》(筆名:王玉)1996.1-2

30.“歐陽正宅:國家富強 富比強好”《上海經濟研究》1996.1-2

31.“科技發展:不僅要有戰略規劃,而且要有制度保證”《上海經濟研究》(滬)1995.12

32.“立秋西北行”《上海經濟研究》(滬)1995.10

33.“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奠基者”《上海經濟研究》(滬)1995.9

34.“李京文:中國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上海經濟研究》(滬)1994.12

35.“確定勞動者的經濟自由權力”《上海經濟研究》(滬)1993.6

36.“從Warwick大學看英國公立大學研究生培養的基本思路”《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京)2000.4

37.“從Webster 大學看全球化趨勢下歐美高校改革的基本思路與國際化動向”《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京)2001.5

38.“歐美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特點與改革趨向初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京)2002.11;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高等教育》2003.1轉載

39.“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教育簡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京)2001.11

40.“網路時代研究生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動向”《中國研究生》(雙月刊)(京),2006.3

41.“Warwick大學的社會研究樓”《中國研究生》(雙月刊)(京),2005.5

42.“網路時代研究生培養模式與理念的修正”《世界教育信息》(京),2005.9

43.“從沃里克大學研究生體制看網路時代歐美高校的辦學模式”《世界教育信息》(京),2005.11

44.“面向新世紀的美國技術教育改革”《中國財政教育》(京),1999.6

45.“俄克拉荷馬與印第安人”《美國大觀》(京)1998.2

46.“新型管理哲學”《美國大觀》(京)1997.9

47.“市場經濟與主體行為規範”《思想戰線》(昆明)(與顧速)1994.4

48.“論二元經濟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趨向”《思想戰線》(昆明)1992.6

49.“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政府行為”《經濟縱橫》(長春)1993.5

50.“市場經濟中的主體行為規範”《財經問題研究》(大連)1995.2

5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探討”《經濟科學》(京)1993.2

52.“論開發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開發研究》(蘭州)1992.5

53.“論社會主義企業預算約束”《開發研究》(蘭州)(與張薦華)1991.3

54.“論我國的外貿體制改革”《福建論壇》(福州)(與張薦華)1991.2

55.“論社會主義企業預算約束”《江漢論壇》(武漢)(與張薦華)1991.3

56.“論‘政府設定、配套改革’”《城市改革與發展》(成都)(與張薦華)1990.2

57.“中國經濟改革的困境與出路”《社會科學》(蘭州)(與鄒東濤)1990.5

58.“困境與出路-鄉鎮企業開發戰略之探”《農業金融》(京)1989.8

59.“反體制復歸”《經濟改革》(西安)(與鄒東濤)1989.1

60.“警惕體制復歸”《工人日報》(京)(與鄒東濤)1989.1.27;《新華文摘》轉摘

61.“治理整頓中要警惕體制復歸”《陝西政協報》(西安)(與鄒東濤)1989.2.9

62.“彝族山區脫貧致福道路初探”《經濟問題探索》(昆明)1987.12

63.“‘蝴蝶效應''與中美經濟關係”《經濟學訊息報》(成都)1996.11.8

64.“中美智慧財產權之爭為什麼降溫?”《上海證券報》1996.2.17

65.“當代世界分工體系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國情國力》(京)2005.2

66.“試探中國在當代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與面臨的問題”《中國國情國力》(京)2005.3

67.“美方要求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背景分析”《中國國情國力》(京)2004.4

68.“新世紀國際汽車服務業發展動向”《中國國情國力》(京)2004.2

69.“新世紀國際汽車工業發展動向”《中國國情國力》(京)2003.10

70.“中國汽車服務業發展動向”《中國國情國力》(京)2003.8

71.“中國汽車工業:‘車到山前必有路’”《中國國情國力》(京)2002.12

72.“‘金融厄爾尼諾現象’的產生”《中國國情國力》(京)1999.4

73.“9·11事件後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及對世界經濟政治的影響”《國際市場》(滬)2002.4

74.“上半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的主要原因”(上)《國際市場》(滬)2002.9

75.“上半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的主要原因”(下)《國際市場》(滬)2002.11

76.“入世以來的中美經貿關係”《美中經濟評論》(紐約)2003.12

77.“美元外匯比價下跌原因剖析”《中國稅務報》(京)2004.1.30

78.“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經濟原因”《中國稅務報》(京)2003.10.31

79.“中國跨國經營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稅務報》(京)1994.12.19

80.“折中的選擇”《上海證券報》(滬)2004.2.11

81.“加拿大走出經濟負增長的陰影”《上海證券報》(滬)2004.7.6

82.“經濟復甦美股高歌猛進” 《上海證券報》(滬)2004.1.6

83.“經濟回暖難掩內部紛爭”《上海證券報》(滬)2004.1.7

84.“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學界獻策觀點紛呈”《蛇口訊息報》(深圳)1995.1.2

85.“市場經濟了,政府做什麼”《蛇口訊息報》(深圳)1993.8.2

86.“中美雙邊貿易平衡問題之探——產品競爭力角度的一種分析”《國際責任——互利共贏·軟力量·對外戰略》《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第十四卷:世界經濟·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學科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

87.“中美雙邊貿易平衡問題再探——基於產品競爭力視角的分析”《財經研究》(滬),2008.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京)2008.5轉載(“中美雙邊貿易平衡問題再探”)

88.“‘世界經濟中的兩岸經貿關係論壇’會議綜述”《亞太經濟》(福州)2008.1

89.“加入WTO以來國外對華反傾銷特點、原因及對策研究”《世界經濟研究》(滬)2008.4

90.“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中國與世界和諧和平——第二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主編:王榮華)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6

91.“世界第四極,中國的沉思——中國汽車零部件遭遇國際反傾銷”《國際市場》(滬),2008.7

92.“兩岸貿易前景瞻望”《國際市場》(滬),2008.9

93.“國外對華汽車零部件反傾銷特點”《中國國情國力》(京)2008.10

94.“入世以來中加雙邊經貿發展特點與存在問題”《中加兩國在21世紀的戰略合作》(主編:郭繼德、李巍),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7

95.“不同股權參與、企業績效及FDI技術溢出效應——來自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實證研究”《財經研究》(滬)2009.1(與陳琳)

96.“石油價格與當前主要可替代能源供需變動相關性分析”《亞太經濟》(福州)2009.3(與閆建勍)

97.“試探國際石油波動中的美國因素”《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美經貿關係的回顧與展望》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4(與韋有周、閆建勍)

98.“海峽兩岸應加強能源安全與能源合作”《國際市場》(滬)2009.8

99.“現代教育技術在研究生教育套用中存在的問題”《探尋研究生教育的歲月:恢復研究生教育30年》(廖文武、刁承湘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3

100.“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製造業企業的溢出效應:基於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視角”《管理世界》(京)2009.9(與陳琳)

101.“我國貿易收支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實證分析——基於瑟爾沃模型的研究”《財經研究》(滬),2009.10(與韋有周);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際貿易研究》2010.2轉載

102.“海峽兩岸能源合作探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廣州)(雙月刊),2009.5

103.“歐巴馬新政一年間”《國際市場》(滬),2010.3

104.“中國石油安全狀況分析——2006-2008年中國石油安全指標測度”《亞太經濟》(福州)(雙月刊),2010.2

105.“中加雙邊貿易摩擦及原因分析”《加拿大研究》(主編:陳燕萍)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1

106.“歐巴馬‘新政’措施及效應分析”《上海財經大學學報》(雙月刊),2010.3;《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5摘錄

107.“19世紀華工在美國西部開發中的血淚貢獻”《國際市場》(滬),2010.11

108.“金融穩定性與經濟成長的機制分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文集》,第三十三卷:《未來十年的世界——對話、改革、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與楊榮海)

109.“經濟波動與技術創新:基於中國民營企業不同行業的實證分析”《後危機時代的企業國際化:機遇與挑戰》(主編:袁紅林、吳朝陽),中國商務出版社,2010.12(與茆健、李婧)

110.“金融穩定性與經濟成長的機制分析——基於新興市場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兩組數據的分析”《財經研究》(滬)2011.2(與楊榮海)

111.“中加能源安全與環保政策比較研究”《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呼和浩特)(雙月刊)2011.4(7月)

112.“危機後的美國經濟走勢與面臨的問題”《後危機時期的全球經濟格局與中美經貿關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6

113.“美國第二次輪量化寬鬆政策實效分析”《上海財經大學學報》(雙月刊)第13卷第6期,2011.12

獎勵,榮譽

1994年、1996年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著作獎,上海市宣傳部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成果論文獎;1997年、2004年獲上海市發展汽車工業教育基金著作獎、優秀課題成果獎;1998年獲西南地區大學版協優秀圖書獎;1994-1996年獲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中振科學研究基金獎。1997年獲上海財經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同年獲菲律賓楊應琳獎教金;2000年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2001年獲上海市申銀萬國優秀獎教金;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獲上海財經大學教學成果獎;2003年、2012年兩次獲得加拿大政府的加拿大專項研究獎(SACS);2005年獲上海財經大學“三八紅旗手”稱號;2008年獲高教學會課題獎、上海教育科研成果獎;2009年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2010年校級嘉獎;2011年校工會“積極分子”。也獲中振科學研究基金出版資助(1995)、上海市汽車工業教育基金出版資助(2009)、加拿大政府2010年度學術出版基金項目資助(2011)。

社會工作

現擔任校僑聯主席、楊浦區僑聯副主席;校女教授聯誼會副會長;楊浦區知識女性協會理事;上海市汽車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僑知聯理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學院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盤點中國教育家10

教育是立國之本,所以我們要尊重教育,大力發民教育。這個任務就是向大家介紹全國各地有名的教育家。
盧正勇
盧正太
盧再彬
盧豫曾
盧余堯
盧銀吉
盧義錦
盧衍榕
盧卓群
盧先然
盧武長
盧文暉
盧萬發
盧同善
盧松明
盧叔傑
盧世宗
盧升法
盧尚雲
盧潤祥
盧慶武
盧良梅
盧力業
盧蘭芬
盧坤綸
盧克剛
盧開澄
盧進勇
盧劍銓
盧濟芳
盧惠深
盧煥昌
盧懷璋
盧和樂
盧國緯
盧光熙
盧登全
盧德明
盧春山
盧禔祖
盧元
盧巽
樓星
婁群紅
龍志美
龍正勇
龍占雲
龍玉鳳
龍永賢
龍太國
龍敏信
龍孟焜
龍連榮
龍漢興
龍國瑞
龍觀水
龍德芝
龍震
龍恆
柳詠絮
柳亞彬
柳孝先
柳慰祖
柳榮貞
傑人
柳家聰
柳吉良
柳淮之
柳鋒祥
柳昌言
凌鏞鏞
凌緒柏
凌瑞驥
凌漢光
凌光祖
凌遠
凌嶺
凌帆
伶軍
林中偉
林政祥
林振清
林貞愛
林哲浩
林肇琦
林章興
林再學
林遠輝
林雨新
林友孚
林尤祥
林英鐋
林應耀
林一帆
林業振
林業蓉
林硯田
林雅年
林雪堅
林效廷
林筱雲
林顯國
林賢興
林賢普
林夏水
林希正
林文忠
林文鑾
林緯華
林偉傑
林維正
林為根
林突堪
林庭煌
林鐵民
林天英
林天從
林天寶
林順元
林樹山
林式藩
林世增
林世強
林世程
林士良
林詩玲
林盛表
林瑞泰
林瑞山
林瑞海
林日普
林仁遜
林仁混
林慶元
林清潮
林鐘高
林起源
林其炳
林齊民
林萍仙
林品章
林睦才
林民武
林懋生
林茂合
林茂炳
林路鎮
林良光
林鍊金
林麗英
林宗涵
林俊國
林鈞海
林仲權
林徑一
林景堯
林建公
林嘉綏
林葭蕃
林家鵬
林繼中
林輝奉
林煥如
林煥年
林洪樺
林恆慶
林漢棟
林海權
林國寧
林國建
林光泉
林光華
林公逵
林方直
林敦良
林棟木樑
林定夷
林定基
林滌冰
林德球
林存良
林承超
林成春
林長賢
林長淨
林才賢
林丙義
林璧人
林被甸
林寶全
林邦鈞
林鶴
林彩
林雲
林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