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澄

林志澄

林志澄,原名允方,祖籍廣東新會縣,出生在加拿大溫哥華市。 林志澄幼年好學,8歲時,他父親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應為祖國作出貢獻”,於是送他回國,在私塾攻讀了6年。

基本信息

少年經歷

林志澄 林志澄

林從小受到愛國思想的影響並目睹中日“甲午之戰”我國海軍一敗塗地,割地賠款的慘痛事實,便立志振興祖國航海事業。這宏願被其舅公伍廷芳所賞識,資助他深造,赴美留學。

1907年,他進入大學預科學習,兩年後,考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造船工程系,研究戰艦工程與造船專業知識,在求學期間,當選為學生會主席,並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被派赴美國海軍部見習。但是,由於不同膚色的學員不允許到機密部門參觀,不讓接觸比較尖端技術設備,處處受到歧視,因而更激發著他努力用功,發展祖國造船工業的決心。

林1914年畢業,取得了“學士”學位。

1916年取得“碩士”學位。林志澄畢業後,美國不少大企業家邀聘他留美工作,他均婉言拒絕,毅然帶著妻子回到了祖國

青年經歷

1916年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美國不少企業家邀聘他留美工作,他均婉言拒絕。

1917年,帶著妻子回到祖國,在上海海軍江南造船廠當營業部主任。

1920年,林志澄在上海與友人合作集資開設了上海允元實業公司,經營機械生產及橋樑建築工程,擔任經理。後公司欠下大筆債務而倒閉,林志澄遭“索債追緝”,逃返廣州。從這時起,他將原名林允方改為林志澄。

1932年得友人介紹,在廣西省建設廳任技正,但因看不慣官場上的腐敗現象而憤然辭職。1933年出任廣西南寧航務局局長,由於得不到當局對他提出的合理建議的支持,因而辭職。當他離開航務局時,當地航商贈給他銀鼎一座,上刻“公正廉明”的題詞。

1934年冬,林志澄回到廣州。經友人介紹,在廣東國民大學工學院任教授,一年後,轉到黃埔海軍軍校任輪機教官。

1938年,廣州淪陷,他與妻子遷往澳門居住,隨後香港淪陷,全家遷到台山槎洲村。在當地他和姨甥趙元浩相處了一段時間,趙元浩是中共黨員,林在他的幫助下,閱讀了一批進步書籍,思想傾向進步。

中年經歷

1945年,日本投降後,經友人推薦參加接收協同和機器廠。後該廠改組為“協同和機器廠股份有限公司”,陳拔廷任董事長,聘請林志澄任總經理。協同和在他的管理下,生產逐步發展,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艘柴油機輪船下水,成為廣州市具有較大規模的機器廠。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志澄曾任廣州市工商業聯合會籌委會主任委員、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第一屆至第七屆副主任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州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副市長、廣州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1955年,林志澄擔任廣州市副市長職務時,在北京曾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他時常記著周總理鼓勵他的話:“你是回國僑商,要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多作貢獻。”1956年,林志澄積極回響黨的號召,擁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申請協同和機器廠參加第一批公私合營。

林志澄相信共產黨,常常以黨的方針政策來衡量一切,直言不諱。1957年反右期間,當陳祖沛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時候,他在小組學習會上提出個人的看法:“陳祖沛把香港大成行大部分資金帶回祖國投資,抗美援朝時是捐獻飛機大炮最多的,又是歸國華僑,都反黨?是否搞錯了?!”當中共中央廬山會議後,彭德懷受到批判時,林又在小組學習會上坦率提出疑問。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林志澄受到迫害。但他對共產黨的信念沒有動搖過。

晚年經歷

1977年林志澄之妻陳美逝世後,有人勸他到美國去,他說:“我是從美國回來的,這裡是我的祖國,是我的家。一切會好起來的,我相信共產黨。”晚年他在病中也常說:“以後我們祖國一切會好起來的。”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

1987年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