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澳門布防

林則徐澳門布防1839年9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六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偕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統領將備管帶弁兵巡視澳門的事件。

簡介

林則徐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9月25日和10月15日在澳門舉行的中英兩次談判破裂後,英軍接連向中國水師挑 。面對中英戰事一觸即發,林則徐積極進行戰爭準備,看到澳門地位較為重要,加緊在澳門地區布防,發兵對澳門的水陸加以防範。先是奏請朝廷將升任南澳鎮總兵的惠昌耀暫留香山協之任,撥發水陸兵士數百人往澳門附近各要隘布防。又奏請朝廷批准新授廣東高廉道台的易中孚暫駐澳門,以粵海關監督行署為駐地,直接節制駐前山寨的內河水師都司及其率領的363名士兵,以及進泊澳門內港的水師船,由高廉道台易中孚督同澳門同知、香山縣丞等稽查,“斷絕英夷冒混,緝拿漢奸接濟”,守衛澳門關閘內外的中國軍隊達1300人。當英國艦隊抵達澳門附近海域後,林則徐又增派督標參將波啟善、署肇慶副將多隆武、署撫標守備程步韓等,率領督撫兩標官兵及惠昌耀所率水師前往增援,水陸官兵達2000人左右。向澳門所派駐的是道台、總兵一級的高級官員,說明當時澳門地位的重要性。

林則徐巡澳門

1839年9月3日(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六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偕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統領將備管帶弁兵巡視澳門的事件。當日,他們於早晨由前山整隊出發,入關閘,巡視澳門查禁鴉片。澳葡理事官率領4名軍官、100名士兵,在左關閘恭迎。林則徐一行,駐蓮峰廟正殿,接見澳葡理事官,向理事官申明禁令,論以安分守法,不許囤貯鴉片,不許徇庇奸夷。接見後,林則徐賞給澳葡官員色綾、摺扇、茶葉、冰糖等中華特產,賞給士兵牛、羊、酒、面及銀元400元。接著,林則徐在蓮峰廟向天后、關帝神殿進香後,一行從叄巴門進入澳門城區,經大叄巴牌坊、關前街、醫院街、南灣,至媽閣廟向天后進香,巡視了澳門主要街道。沿途督率隨員抽查洋樓、民房,見租賃給不法英商的房屋已經關閉,各座洋樓沒有煙土貯藏。巡視途中,居澳華民搭蓋彩樓,扶老攜幼,夾道歡呼。叄巴、媽閣、南灣等澳葡炮台鳴炮十九響,以最高禮遇隆重歡迎。當天中午,在澳葡官員護送下,林則徐一行離開澳門,返回前山、石岐。林則徐巡澳前已派員往澳門查戶口、銷鴉片。林則徐巡澳雖叄個時辰,但影響甚大,再次顯示中國政府對澳門享有主權。1989年為紀念林則徐巡閱澳門150周年,當年12月初在澳門舉行慶祝大會和“林則徐與澳門”學術研討會,蓮峰廟值理會在廟前豎立林則徐紀念像,並於1997年在像旁建成了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簡介

林則徐(1785—1850年),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侯官縣(今福州市)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編修,歷任江西、雲南鄉試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蘇和陝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則徐“出膺外任已歷十年,品學俱優,辦事細心可靠”,擢升為東河河道總督,主持修浚黃河、運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蘇巡撫,十八年(1838年)任湖廣總督,嚴禁吸食鴉片,成效卓著,十一月,欽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並節制廣東水師。林則徐在廣東宣誓旦旦:“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英商義律等懾於林則徐的正氣,被迫繳出鴉片2萬多箱,即於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林則徐因此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抵禦外侮的第一個民族英雄。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病逝。鹹豐元年(1851年),鹹豐帝賜祭葬,諡號“文忠”,晉贈太子太傅。林則徐逝世後,全國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