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達旦

枕戈達旦

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

基本信息

漢語拼音

枕戈達旦zhěngēdádàn

釋義

繁體 枕戈達旦注音ㄓㄣˇㄍㄜㄉㄚˊㄉㄢˋ成語釋義 枕著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殺敵報國心切。同“枕戈待旦”。

出處

產生年代古代典出《晉書·劉琨傳》清·張廷玉《明史·吳良傳》:“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

語法關係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提防

引用例句

使用例句 陛下當枕戈達旦,以報父兄之仇,不可聽信庸人,狃於和議。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十七回

俄文翻譯

俄文翻譯бытьвполнойбоевойготовности

為什麼枕的是“戈”

枕“戈”達旦
枕“戈”達旦
戈,是中國古代兵器,它甚至曾是中國歷史上車戰時代五大兵器之首!戈的歷史也十分久遠,以前普遍認為是商代開始有戈的,可是二里頭遺址銅戈的出現,把戈的歷史推到了5000年以前,也就是說,在黃帝活動的時代,中國人就已經用戈作戰了。
《說文》。按,戈者,柲也,長六尺六寸,其刃橫出,可勾可擊,與矛專刺、殳專擊者不同,亦與戟之兼刺與勾者異。車戰時,戈的攻擊力非常強,可以將對方的戰將從戰車上勾下來,也可以直接用戈上面叫“援”的部分打擊對手,那可是一打一個透明窟隆啊。援:就是平出的刃,用來勾啄敵人,是戈的主要殺傷部。
秦以前的戈,多是青銅製成的,秦以後的戈,主要是鐵制的。鐵制的戈比青銅的更加不容易折斷,一直到漢代,鐵戈都還是戰爭中十分常用的兵器。
從黃帝時代直到漢代都十分主流的兵器——戈,到了唐代以後,就退出了戰場,而成為一種儀仗隊里的器物了哩?這就要簡單說說中國冷兵器時代的作戰模式了。秦以前,中國大規模兵團作戰中的“重型坦克”是戰車,一輛戰車上通常有三個人:車長(站在車的左邊,又叫車左)拿著弓箭主射並負責指揮,駕駛員(那時叫參乘)主要工作是駕馬,而站在車右方的叫車右,呵呵,不用我說也知道,就是這位車右先生手執戈(或矛)負責在與對方戰車錯身而過的時候,或勾或擊對方戰鬥人員。戰車相錯,那戈的攻擊力非常大,就像坦克炮一樣。
讓戈退出戰場主流的原因是:馬戰時代的到來。雖然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就帶頭引進了塞外民族騎射的打法,但從那時到漢代,騎兵都沒有馬鞍,在戰馬上除了隔遠射箭,近身格鬥還是主要靠步戰和戰車,所以戈一直被沿用。
到了南北朝以後,華夏族與塞外騎馬民族的進一步融合,加之馬鞍的大量裝備,戰車這一曾經的重要戰陣工具對上騎兵時因過分不靈活,而成為魚肉,最終退出了戰場。戈的使命也到此為止了。因為對真正的騎兵來說,長槍和馬刀在馬背上使用時可以藉助馬前沖的貫性衝擊對手,比又長又重的戈殺傷力更強,而且更靈活。這一變革,直接導致戈成為了儀仗隊中的擺設,當然,與戈同一命運的,還有戟、矛等兵器。

關於“戈”的成語、釋義

冷兵器時代的主戰兵器
冷兵器時代的主戰兵器
杯酒戈矛比喻在宴會上引起的仇恨。
被甲枕戈〖解釋〗身穿堅甲,頭枕兵器。指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兵戈擾攘兵戈:武器,指戰爭;擾攘:紛亂。形容戰爭時期社會動盪混亂
操戈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操戈同室指兄弟相殘或內部紛爭。
持戈試馬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大動干戈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倒持干戈猶言倒持泰阿。乾、戈,皆兵器。
倒持戈矛猶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倒戈卸甲比喻放下武器認輸。
倒戢干戈見“倒載干戈”。
倒載干戈倒:把鋒刃向里倒插著;載:陳設,放置;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著放起來,比喻沒有戰爭,天下太平。
倒置干戈倒著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反戈相向戈:古代的兵器;向:對著。掉轉兵器,相與對立。比喻幫助敵人反對自己。
反戈一擊掉轉武器向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進行攻擊。
干戈載戢干戈:古代的兵器。指武器。載:虛詞。戢:聚藏。把武器收藏起來。比喻不再進行戰爭動用武力了。
櫜弓戢戈亦作“櫜弓戢矢”。《詩·周頌·時邁》:“載戢干戈,載櫜弓矢。”謂收藏干戈弓矢。後因以“櫜弓戢戈”謂停息戰事。
橫戈盤馬橫戈躍馬
橫戈躍馬橫持戈矛,策馬騰躍。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爭轉變為和平。
擐甲揮戈擐:穿上。甲:鎧甲。戈:武器。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裝,英勇頑強。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揮戈反日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揮戈返日揮:又作“”,舞動。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迴轉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後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亦作“探戈反日”、“探戈回日”、“揮戈退日”、“魯戈回日”、“魯陽探戈”。
揮戈回日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
揮戈退日見“揮戈反日”。
揮日陽戈猶言揮戈反日。
解甲倒戈謂敵方戰士歸順,轉向攻擊。
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戰鬥。
金戈鐵甲同“金戈鐵馬”。
金戈鐵馬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金戈鐵騎見“金戈鐵馬”。
卷甲韜戈捲起鎧甲,收起武器。謂停止戰鬥。
礪戈秣馬磨戈餵馬。比喻作好戰鬥準備。
魯戈揮日同“魯陽揮戈”。
魯戈回日同“魯陽揮戈”。
魯陽揮戈《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後以“魯陽揮戈”、“魯陽回日”謂力挽危局。
魯陽麾戈同“魯陽揮戈”。
買牛息戈猶言賣劍買牛。
拋戈棄甲丟掉武器,扔掉鎧甲。形容軍隊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
棄甲倒戈丟棄鎧甲,放下兵器。表示戰敗。
棄甲投戈謂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泣血枕戈枕:枕著。戈:兵器。眼睛流血,睡時枕著武器。形容因悲憤而自勵,立志雪恨。
前徒倒戈前面的部隊投降敵方,反過來打自己人。
寢苫枕戈同“寢苫枕乾”。
衽革枕戈以鎧甲為席,以兵器為枕。形容戰事頻繁,生活不安定。
入室操戈操:拿;戈:古代象矛的武器。到他的屋裡去,拿起他的武器攻擊他。比喻引用對方的論點反駁對方。
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冑。謂繳械投降。
韜戈卷甲收藏起武器鎧甲。指息兵。
韜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備。謂息兵修文。
鐵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壯的士兵和戰馬。②謂戰事,兵事。
同室操戈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動刀槍。指兄弟爭吵。泛指內部鬥爭。
投戈講藝謂在軍中仍不廢學。後亦泛謂偃武修文。
投袂荷戈〖解釋〗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為國效命。
投袂援戈〖解釋〗表示為國效命。同“投袂荷戈”。
朽戈鈍甲喻裝備極劣的軍隊。
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偃武息戈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以戈舂黍用戈去舂黍米。比喻達不到目的。
枕戈嘗膽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枕戈達旦見“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枕戈待敵枕著兵器等待迎敵。形容時刻準備殺敵。
枕戈待命枕著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時刻準備戰鬥。
枕戈汗馬枕著武器,疾馳戰馬。形容時刻準備殺敵立功。
枕戈擊楫枕著兵器,拍擊船槳。形容殺敵心切,志節慷慨。
枕戈披甲見“枕戈坐甲”。
枕戈泣血枕著兵器,哭泣見血。形容極度悲憤,矢志殺敵雪恨。
枕戈寢甲枕著戈、穿著鎧甲睡。形容經常生活在戰爭之中。
枕戈以待同“枕戈待旦”。
枕戈飲膽見“枕戈嘗膽”。
枕戈飲血枕著武器,咽著血淚。形容極度悲憤,矢志報仇殺敵。
枕戈剚刃謂準備殺敵復仇。剚刃,用刀劍插入物體。
枕戈坐甲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鬥。
止戈散馬停用兵戈,放還戰馬,意謂結束戰爭。
止戈為武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後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對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止戈興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鑄甲銷戈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