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交民巷

東西交民巷,是北京最長的胡同,它與長安街平行。有著悠久歷史與文化,在明清的地圖上稱為“東西江米巷”。

簡介

北京最長的胡同,它與長安街平行,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至北新華街,在明清的地圖上稱為“東西江米巷”。全長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門東、西打磨廠街東、西絨線胡同了。

相關介紹

東西交民巷的滄桑史

東交民巷與西交民巷,平行地夾在長安街與前門東、西大街的中間,東頭從崇文門內大街開始,向西一直到北新華街為止,全長6.5華里,是北京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最初叫江米巷。顧名思義,它曾是買賣江米的地方。

東西交民巷東西交民巷
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從南方運到北京的大米要在這一帶卸貨集散。南方的糯米北京俗稱江米,久而久之,這個地方便被人們稱作江米巷,成了一條以商品名字命名的胡同。此巷南有水關出入,中有御河之水縱流其間,夏日裡,綠柳依依,蟬聲陣陣,是個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江米巷北面不遠便是皇上的紫禁城,由於位置適中,明朝就在這裡建立起不少的中央衙署,禮部和鴻臚寺就在東江米巷的西口北邊,會同南館(相當於今日接待外賓的賓館)就在東江米巷御河中橋西邊。吳三桂降清前的家也在東江米巷東頭,他父親吳襄就是在這裡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殺掉的。明朝的前軍都督府設在西江米巷東口,錦衣衛也在西江米巷中部北邊。當時東江米巷西口有座“敷文”牌坊,西江米巷東口有座“振武”牌坊,兩座牌坊一文一武遙遙相對。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既不願和外國通商,更拒絕外國使節駐京。曾有明文規定,“西洋人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許復回本國。”但對鄰國的友好往來尚能以禮相待,規定外國人住京時間一般不得超過40天。最早與清朝聯繫的就是野心勃勃的帝俄,不僅譴使來京,還於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在東江米巷御河橋西建立了俄羅斯使館,首開了東江米巷變為使館區的先河。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俄、英、美、法、葡、德、日、意等列強國家,相繼在東江米巷占地建立使館,尤以俄、英使館占地面積大,幾乎占據東江米巷以北、御河以西、翰林院以南的大片地方。此時江米巷的名稱早已名不副實,於是,東、西江米巷就因其諧音改為東、西交民巷。
那時,東交民巷尚有中國人居住,他們十分厭惡洋人的霸道行徑。大學士徐桐曾住該巷路南,外國人屢欲購買其房產,皆被其嚴詞拒絕,並寫下“望洋興嘆,與鬼為鄰”的對聯貼在大門上,一時間傳遍京城。1900年8月,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東交民巷的戶部銀庫被日本侵略軍搶走白銀三百萬兩。翰林院內的“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等珍品也被毀劫殆盡。
1900年9月7日,腐敗的清政府與11個帝國主義列強國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允許把東交民巷劃為使館區,並允許各國可以在使館區內駐兵。靠著船堅炮利的列強們獨霸東交民巷,巷內的中國居民被全部遷出,清政府的衙署被燒拆一空。他們在巷內建造兵營,在使館周圍建起六米高的圍牆,圍牆上建有八座碉堡。牆外的房屋、寺廟被拆除,辟出百米開闊地作為他們的公共練兵場,並張貼布告:“往來居民,切勿過境,如有不遵,槍斃爾命。”除了使館外,他們還建立了聯合行政機構、聯合警察機構和五花八門的金融機構,儼然成了“國中之國”,成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但是,正義終究要戰勝邪惡。1949年2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隊伍全副武裝地通過了東交民巷,徹底結束了中國人不準踏上中國領土的局面,東交民巷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同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個月後(1950年1月6日),北京軍管會頒布公告,宣布將北京城內的帝國主義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築全部徵用。60年代以後,外國領、使館陸續從東交民巷遷出,搬到今天的使館區。如今的東、西交民巷,綠樹成陰,繁花似錦,整齊的街道,寧靜的環境,給人們以美好的享受。這條作為北京歷史故地的最長的胡同,向人們默默地講述著那段辛酸屈辱的滄桑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