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廟街胡同

北京三廟街胡同

北京的胡同形成於元朝,明、清以後又不斷發展,所以具體數目也不一樣。北京胡同中的太老爺是一條叫“三廟街”的,據說它已經有900年的歷史了,歷時百年,看過數朝天子數朝臣,歷經興衰榮辱,盛極而衰,敗極而興。

北京三廟街胡同此圖拍攝的是三廟街南側的一條盲巷

在眾多的胡同中,年代最久遠的就算三廟街胡同了,三廟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遼代,當時叫“檀州街”,北京城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遷,可三廟街胡同始終保持著900年前的姿態,靜靜地候 在北京的一角,看著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觀著北京城一步步的演變,這個數百歲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見證。
東起上斜街,西至長椿街。其南側有三廟前街。
上斜街25號是關帝廟,111號也是關帝廟,三廟街23號一帶舊時亦有關帝廟。依據從東向西的順序這三座廟分別稱為頭廟、二廟、三廟。三廟所在之地便稱三廟街。並不是這裡有三座廟,而第三座廟在這裡的意思。頭廟的建築格局今天大體未動,二廟改為民居,三廟毀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三廟街在明稱紫金寺街。有人考證,唐時即已成型,是北京一條古老的一條古老的街道,惜乎過於零亂了。

概述

北京胡同中的太老爺是一條叫“三廟街”的,據說它已經有900年的歷史了。歷時百年,看過數朝天子數朝臣,歷經興衰榮辱,盛極而衰,敗極而興。百年的風霜,百年的滄桑,如今也只是一條毫不起眼的小街罷了。

三廟街是一條東西走向、長約三百米、寬約四至六米的大胡同。此街據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考證,早在唐朝就已經成型,遼、金時最為繁華。明朝因這裡有紫金寺,故又名為“紫金街”。

從清朝乾隆時期的地圖看,此街被命名為“三廟街”。“文革”期間一度叫“立新街”,後又恢復三廟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現在頭廟尚存,二廟已改為民宅,三廟原址在三廟街今23號,毀於上個世紀40年代。

中統元年(1260),蒙古兵攻破中都城池,宮闕遭到毀滅性破壞。忽必烈到燕京,目睹一片瓦礫殘垣,遂放棄了在舊址建都的念頭,將大都中心定在“金中都”之東北部。遼南京、金中都的中心即位於今宣武區之內,而三廟街一帶是遼、金時最為繁華富庶的地方,其位置相當於今日之西單、王府井。

北京胡同歷史

北京三廟街胡同北京三廟街胡同
北京的胡同形成於元朝,明、清以後又不斷發展,所以具體數目也不一樣。就元朝來講,從《析津志輯佚》中記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也就是說共有街巷胡同四百十三條,其中二十九條直接稱為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條火巷,其實也是廣義上的胡同。

明朝北京城胡同又有變化,據明朝人張爵在《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一書中記載,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約一千一百七十條,其中直接稱為胡同的約有四百五十九條。

清朝北京的胡同比明朝又有所發展。據清朝朱一新在《京師坊巷志稿》一書中提到當時北京街巷胡同名字可以推出,清朝大約已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七條,其中直接稱為胡同的約有九百七十八條之多。

到解放前的1944年北京有多少胡同呢? 據日本人多田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書中所記,當時北京共有三千三百條胡同。

解放後城市的胡同隨著人口的增加又在增加,據1982年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古今北京》一書說:"至今,北京城區的胡同約有四千五百五十多條。"
1986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實用北京街巷指南》一書所記,四個城區有胡同三千六百六十五條。

1990年張清常寫《再說胡同》一文時統計,1980年北京街巷胡同總數為六千零二十九條,其中胡同為一千三百二十條。

胡同之最

拐彎最多的胡同——九彎胡同
九彎胡同是北京拐彎最多的胡同,雖然名字叫九彎胡同,那只是形容它拐彎之多,其實它拐了十三道的彎。它的地址是崇文門前門。

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
錢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東邊的入口為0.8米,最窄處只有0.4米。可以想像兩人交叉通過進的情景。它的地址是宣武區的大柵欄。

最長的胡同被稱做了巷——東、西交民巷
東西交民巷是由東交民巷和西交民巷組成,以前門為界,東側為東交民巷,西側為西交民巷,它的全長為6500千米,地址是前門的東西兩側。
最古老的胡同——三廟街
據考證,三廟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已經有900多年的歷史。地址是宣武區廣安門內。

昔日風情的胡同——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指的是韓家胡同、百順胡同、陝西巷、石頭胡同、五廣福斜街、朱家胡同、胭脂胡同和李紗幅胡同。是大柵欄一帶昔日的“紅燈區”。它的地址是宣武區珠市口。

相關網站

北京三廟街胡同北京三廟街胡同
老北京 : http://oldbeijing.or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