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直門醫院

東直門醫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創建於1958年。是全國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藥院校的附屬醫院,治療腦癱患兒手術康復治療定點醫院。該院中醫內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內科又分為心血管、腦病、消化、呼吸、熱病、內分泌、血液、老年等8個二級學科。外科也是 國家重點學科,分設腦外、腔鏡外科、肛腸科、周圍血管病、男科、瘡瘍、 泌尿等二級學科。首創通腑化痰、清熱解毒、化痰通絡、破血逐瘀、瀉熱醒神、化痰開竅法治療中風急症,被列入國家重點攻關課題,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基本信息

簡介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東直門醫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兼校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1994年被評為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院和全國示範中醫院,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全國中醫急診醫療中心,醫院有574張病床,包括急診、內、外、婦、兒、針灸、骨傷、皮膚、推拿、眼科、耳鼻喉、口腔、乳腺、腫瘤、麻醉、理療等26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17個教研室,8個臨床研究室,121個專科專病門診,還設有ICU、CCU病房。醫院現為一院兩區(本部和東區)。目前開放床位862張(本部574張;東區288張)。職工1515人(本部1069人;東區446人)。

2011年本部門診量145.7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4550人次。此外,2011年6月,醫院先後在東城區台基廠3號及東城區東四北大街279號(即將開業)增設兩個執業地點。全院職工1100人,擁有萬元以上大型醫療儀器設備338台件,設備總值4000多萬元人民幣。

醫院秉承“患者第一,服務第一”的辦院宗旨,全面實施“特色立院、人才強院、科技興院、文化塑院”的戰略方針,追求卓越,志於首善,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成績

醫療條件

醫療工作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建院50餘年來,薈萃各地名家,勤求博採,勞心於建,學術思想活躍,醫療技術逐步提高,服務質量日益完善,業務水平突飛猛進。

1.不斷完善人才梯隊,醫療水平穩健提升

東直門醫院秉承“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理念,以知名專家為中堅,繼承並發揚傳統醫學的精華,為中醫人才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醫院先後湧現出董建華、王永炎兩名工程院院士,23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069名職工中,正副主任醫師180人,主治醫師126人,住院醫師37人,全員醫師本科學歷227人,碩士學歷74人,博士學歷87人,其中北京市中青年名中醫2名,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2名,人才梯隊建設良好。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名老中醫優勢,全體醫務人員繼承並發揚了傳統醫學的精華,採用中醫藥和中西結合診治疾病的優勢,套用中藥、針灸、推拿、手術、介入和康復等多種治療手段,治療各種常見及疑難雜病收到良效,成為全國中醫院的“標桿醫院”。依照“強化安全、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向外拓展”的十六字方針,以“高水平、高質量、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患者,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在充分利用中醫藥優勢的同時,近些年來積極開展新技術和新項目,不斷提高了整體醫療水平,其中多種治療手段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部分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2.科室設備配置完善,重點專科特色突出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醫院科室設定齊全,有23個臨床科室,7個醫技科室,有專科專病門診92個,舒適明亮的病房,現開放15個病區和EICU、SICU、CCU病房,病床數574張。另外在德國開設的分院設有82張病床。醫院配套診療設備齊全,擁有磁共振裝置(MRI)、螺鏇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關節手術導航系統、術中三維放射成像系統、大型成套數位化X線機組、彩色B超、流式細胞儀、各種電子內窺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和先進的重症監護儀等,均達國際先進水平。

醫院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症中心、中醫腦病、腎病、中西醫結合骨科、脾胃病科、中醫外科共6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並發揮其龍頭效益,彰顯醫院技術實力與優勢。中醫腎病、中醫急診、中醫周圍血管病是北京市中醫特色診療中心建設單位,國家中醫管理局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8名,北京市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3名。皮科、針灸科、推拿科特色突出,內服外治方法獨特,療效顯著,病人慕名而來,滿意而歸。全院專業分布初步形成“品牌科室、重點專科、特色科室”的鼎力局面。

3.技術業務突飛猛進,戒驕戒躁繼續前進

建院以來,不斷改善就醫環境,引進先進設備,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各項醫療指標呈良性增長,尤其是2007年醫院確立“調整、充實、提高”的發展方針以來,業務量每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現門診量已達近5000人次;09年總門診量達990551人次,出院人數10677人次,床位使用率達92%、手術人數3522人次,業務總收入4.2億。其中規模較大的科室,如骨科、心血管科、腎病內分泌科、腦病科等業務發展顯著,在國內外都有一定影響。我院骨科有3個病區,近100張病床,外地住院病人占40.2%,顯示了其在國內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並承擔民政部“明天計畫”,成功為十餘省120多福利院腦癱患兒實施手術治療,使這些殘疾兒童重新站立起來,被授予民政部“明天計畫”突出貢獻單位,骨科徐林教授被授予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為主題,注重提高臨床質量。始終嚴格督查三級醫師查房中醫內涵,保質保量,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定期進行”三基”考核,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材,並爭創全國“護理示範單位”。為滿足醫療市場需求,醫院開辦特需門診、專家夜門診等服務,積極回響中央衛生工作指示,把醫院參與社區衛生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與東城區衛生主管部門密切合作,深入落實,成績突出,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成績只代表過去,東直門人力求做到立足現在,著眼未來,不驕不躁,勇往直前。

教學工作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醫院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承擔著國內外培養中醫臨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留學生的臨床授課和實習培養任務。1.名師大家薈萃,師資力量雄厚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名師薈萃、人才輩出,湧現出董建華、王永炎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和中醫教育家秦伯未、於道濟、單玉堂、胡希恕、肖友山、馬龍伯、劉壽山、宋向元等開拓性地創建了中醫院臨床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王子瑜、許連霈、金起鳳、施漢章、劉弼臣、姜楫君、楊甲三、殷鳳禮、印會河、焦樹德、王孝常、廖家禎、呂仁和、田德祿、杜懷堂、肖承棕、武維屏等中醫前輩為中醫的現代化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更好的繼承名醫經驗,我院設立“3+3薪火傳承”名義工作站6個。在老一輩中醫學家的培養和帶動下,我院湧現出多名中青年學術骨幹,共有博士研究生導師58名,碩士研究生導師73名。其中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名,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北京市“教學名師獎”1名,北京市優秀教師2名,教育部“高校骨幹教師”2名,“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北京市首屆民眾喜愛的中青年名中醫2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家級專家”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23名,我院也是國家級、北京市級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名老中醫專家師承教育工作的承辦單位之一。在2009年國家中管局第四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中,我院共有導師4人,徒弟8人。醫院正努力建設一支以知名專家為中堅,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為骨幹的政治素質好、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以教促學,以學促建,為我院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開創精品學科,引領教學前沿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是歷屆全國中醫臨床教育研究會主任委員,秘書長單位。我院中醫內科學1989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歷屆全國中醫內科學會的主任委員單位。我院共有中醫肝膽病學、中醫肺病學、中醫腦病學、中醫內分泌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急診學、中醫老年病學共7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外科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5年版《中醫內科學課程》、《中醫外科學》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2006年版《中醫內科學》獲得衛生部醫藥類優秀教材一等獎,同年中醫內科教研室獲評教育部優秀教學組織;2009年我院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2010年我院主編《中醫兒科學》獲北京市精品教材,同年獲評全國中醫唯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另外,由我院專家擔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的各級學會有59個,並設立中醫內科、中醫外科等19個臨床學科教研室,重點學科與精品課程的日益完善,將引領學科建設全面發展,勇當全國中醫教學標桿。3.桃李遍布世界,弘揚中醫國粹醫院承擔了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五年制、七年制、台港澳班、留學生、在職研究生的臨床各專業課程教學及畢業實習教學任務,還承擔各專業研究生教育。我院現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涵蓋6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自1958年起,培養了近9000名各種層次的高級中醫藥人才,尤其近五年隨著醫院綜合實力提高,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總計培養本科和研究生2312名,學生培養保質保量,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就業率由73.04%上升至93.3%。培養1000餘名來自7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留學生,佔畢業生總量的26.09%,已成為國際性的臨床醫學院。導師治學嚴謹,視病如親,臨床帶教一絲不苟,毫無保留,言傳身教,讓中醫學子體味中醫的博大精深,以及中醫藥“仁、和、精、誠”的核心價值,將東直門的醫術醫技,醫風醫德帶至世界各地,服務全球。同時醫院還在德國開設了分院,並不斷派學者赴世界各國交流、合作、讓中醫藥走出國門,弘揚祖國醫學。

科研工作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科研是保持醫療、教學走在時代前沿的原動力,醫院始終重視科研工作,為實驗室創造良好條件,引入優秀科研人才,努力實現科技管理1.實驗設施完備,人員素質高尖東直門醫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研究所,設有普通環境動物室、屏障環境動物室等,基本滿足科研教學使用。1998年,我院的氣血研究實驗室、中醫腦病研究室和部分基礎實驗室人員於聯合建設了“211工程”的學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該實驗於2002年批准成為教育部第一個進行中醫藥科學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的重點實驗室。在2005年國家教育部對全國48個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部級重點實驗室評估中,我院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建設良好級實驗室。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專家陳可冀院士任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中醫專家王永炎院士、我國著名的病理生理學專家唐朝樞教授任副主任委員,另有10名我國中醫學、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專家任委員。在王碩仁研究員領導下,實驗室現共有科研人員35人,其中高級研究技術人員24人,他們分別組成了對腦病、心血管病、病毒類疾病、糖尿病併發症、腫瘤抗化療耐藥性和消化等數個專業研究團隊。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總價值為1591萬元,擁有兩千多平方米的實驗空間2.勇擔課題重任,科研碩果纍纍近十年我院提出“立足於重點學科與科研支撐條件的發展,通過科研促進醫療水平的提高與優勢專科的形成,通過科研促進創新人才的培養”醫院科研發展理念。在此期間,部局級以上重點學科從1個增加到7個,獲得中醫系統國家教育部的第一個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3個。科研項目數比過去增加了11倍,科研經費比過去增加了100餘倍,僅2008年度就中標國家級科研項目11項,其中國家重點、重大項目6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5項,其它項目42項,中標課題經費5000餘萬元;獲部級成果獎5項。在“以人為本”的科研發展觀指導下,我們每年的學術活動從臨床科研人員的特點與專長入手,通過校級課題和醫院資助開展前期工作和預實驗,從而為申報上級課題打下了基礎,近十年,我院有3位同志獲“教育部跨世紀人才”稱號,5位同志獲“北京市科技新星”稱號,50多位同志獲得國家自然基金資助,20餘位同志成為國家攻關、國家973、863項目的負責人。醫院正努力搭建科研“五個平台”建設,如實驗研究平台、理論創新平台、臨床研究平台、特色技術與新藥開發平台、科研成果推廣平台,為中醫藥科技發展創建更高起點。

醫院管理

1.加強黨建工作,提供組織保障按照“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基本原則,將黨的建設與醫院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繼續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實踐,銳意創新。領導幹部要深入基層,聯繫民眾,清正廉潔,剛正為公。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發展黨員工作,壯大黨的力量,為促進醫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組織保障。2.強化服務意識,提高管理水平2009年新配備領導班子共7人,均為中醫藥專業正高級醫師,博士學歷,均在專業學術上有一定成就,接受系統的管理培訓,結合醫院環境制定切實的發展方針,在這繼往開來的時刻,為醫院注入蓬勃生機。為解決管理滯後,效率低下的問題,新領導班子積極開展“以職工為中心,以提高醫院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為主題的“科學管理年”活動,以“強化安全,提升管理,規範服務,增收節支”作為行勤工作的十二字方針。通過職業化管理的培訓與諮詢,強化內部管理,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在醫療上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發揮和保持中醫特色和優勢”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以“強化安全,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向外拓展”作為醫療工作的十二字方針。醫院將創建“平安醫院”活動,確保醫院安全、穩定作為首要任務,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甚至數十年積累毀於一旦。最終做到安全上有保障,質量上有提升,成本上更合理,效率上更提高的管理模式。3.注重文化建設,積極向外拓展醫院從外在環境、醫療服務,養生宣傳等方面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以中醫藥文化建設促進科室建設、技術服務、學術研究、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管理等各項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形成東直門醫院特有的中醫藥文化,醫院與東城區合作創建“中醫藥事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滿足廣大人民民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並積極尋找向外拓展空間,與內蒙古、河北等多家醫院聯合提供文化技術支持,受到當地醫院及患者好評。

預約掛號

一、掛號1、全天候開放門診,隨來隨就診。2、星期一至五全天有專家門診:星期六、日、法定節日上午有專家門診。
二、建病歷或門診手冊1、公費醫療、大病統籌及醫療保險患者,請建門診病歷;自費、外地患者請建立門診手冊,以便醫生為您詳細記錄診療過程。門診病例和就診手冊均在掛號處建立。2、已建門診病例的患者複診時,須帶掛號證查找病歷。掛號證丟失的,請補掛號證。三、就診1、需檢查、複查肝功能、血糖等化驗指標的患者請空腹就診。2、憑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掛號單到專家門診就診;主治醫師號到普通門診就診;婦產科患者請到婦產科門診就診;四、化驗、檢查、取藥1、憑醫師所開化驗單直接到收費處交費,交費後到一層取血室取血.2、憑醫師所開處方先到一層藥房劃價,再到收費處交費,然後回藥房取藥。3、需做胃鏡、CT等檢查項目的,請先到胃鏡、CT室預約檢查時間,然後再交費。請按預約時間做相應檢查。五、設立門診辦公室,負責醫療證明蓋章等事宜。

重點科室

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中西醫結合基礎和臨床套用基礎研究、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為主的實驗基地。該實驗室的前身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的氣血研究實驗室、中醫腦病研究室和部分基礎實驗室人員於1998年聯合建設成為“211工程”的學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該實驗室於2001年申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在2002年獲批准而成為教育部第一個進行中醫藥科學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的重點實驗室。2005年9月國家教育部又對全國48個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部級重點實驗室進行評估,在此次評估中,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建設良好級實驗室。

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中醫藥大學)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醫內科學)首屆主任是從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疾病套用基礎研究的王碩仁研究員。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專家陳可冀院士任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中醫專家王永炎院士、我國著名的病理生理學專家唐朝樞教授任副主任委員,另有10名我國中醫學、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專家任委員。實驗室現共有科研人員32人,其中高級研究技術人員24人,他們分別組成了對腦病、心血管病、病毒類疾病、糖尿病併發症和腫瘤抗化療耐藥性研究的5個團隊。

血液科

東直門醫院東直門醫院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血液科·腫瘤科是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內科血液病學科”建設單位。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後流動站。該學科為著名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血液病專家李英麟教授創建,並在樂兆升、孫穎立、陳信義教授不懈努力下,現已成為學術相對獨立,理論相對完整,技術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具有醫、教、研綜合發展實力的醫院重點科室之一。

科室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博士後流動站。多年來一直承擔著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4個層次的人才培養任務。已培養碩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20名,博士後2名。除此以外,學科點還通過在職申請學位、專業進修等多種途徑培養自身人才,以改善學科點技術骨幹的學歷和知識結構。目前,以博士學位為主體的技術骨幹群體已經形成,為學科可持續發展儲備了智慧型型專業人才。

科室在不斷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確定了“中醫藥防治白血病及其相關性疾病研究”、“中醫藥治療難治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其相關病症研究”、“中醫藥克服腫瘤多藥耐藥基礎與套用研究”、“中醫藥抗癌效應機制與改善癌性貧血研究”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並提出了“毒損骨髓”是白血病及其相關性疾病發生與發展的關鍵,“腫瘤因於寒論”是惡性腫瘤發生的重要病因之一,“痰瘀互阻”是耐藥性腫瘤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病機等臨床創新理論。

近年來學科共承擔國家科技部科技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研基金、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研基金、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基金以及與橫向聯合課題30餘項;獲得科研成果6項,科技進步獎6項;研發中藥新藥2項,轉讓科技成果1項;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多篇被SCI收錄;出版專業型著作5部,教材2部。

科室始終堅持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結合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再生障礙性貧血、難治性血小板減少性症、難治性白血病等現代難治病有深入研究,臨床療效較為顯著;尤其是利用中醫藥糾正癌性貧血、克服化療後骨髓損傷、抗白血病多藥耐藥以及增加放、化療敏感性等方面顯示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以人為本、個體化的綜合治療能使患者獲得更大受益。血液學科有為國內外患者提供最佳服務的規範流程。“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最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取信於療效”的醫療理念是學科學術發展的可靠保障。

腎病內分泌科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腎病內分泌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腎病重點專科和內分泌重點學科建設單位,科室具有國內先進的診療儀器設備,擁有呂仁和教授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專家教授,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倡把“健康”和“長壽”作為治療目標,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從“七五”以來一直由國家攻關課題研究,每年培養大批本科、進修、留學生和研究生,以科研帶動和促進臨床與教學,重視提高臨床療效和有效製劑的開發研究,醫療質量、臨床療效及學術水平不斷提高,成為醫療人才梯隊健全合理,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設有博士後流動站的較為系統全面的中醫內分泌疾病、腎臟病醫療、教學及新藥開發、科研基地,內科床位62張,醫生18人,護士23人;醫生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5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4人,具有博士(後)學位6人,碩士學位7人,學士學位5人;護士中大學本科4人,大專10人,中專9人,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4人。科室迄今已培養博士後1人、博士研究生22人、碩士研究生46人。目前在讀研究生26人,其中,博士後1人,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19人。並主編了中醫糖尿病專業研究生教材《消渴病中西醫診治研究進展》、《疼痛性疾病診療進展》、《內分泌疾病中西醫診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中西醫診治學》、《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中醫藥研究進展》、《糖尿病防治與調養》、《糖尿病醫方選》、《糖尿病(消渴病)中醫診治薈萃》、《實用中醫腎病學》、《腎臟疾病中西醫匯通》等著作18部,發表論文300餘篇,並多次獲得全國中醫藥優秀學術著作獎,成為在國內糖尿病、腎臟病專業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中醫專科。科室具有特需專家門診、專科專病門診、病房、實驗室、研究室,並與血液淨化中心、泌尿外科共同組成腎病中心,為糖尿病腎病等慢性腎臟病患者提供慢性腎臟病一體化治療服務。臨床工作中,科室堅持以提高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腎臟病療效為中心,重視特色專科專病建設,強調治療方法的多樣化,重視把中醫內治法與外治療法等相結合,逐漸形成有特色的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方案,開展獨具特色的中藥內服、外洗、結腸透析、離子導入等治療項目,與相關科室聯合開展腎穿刺病理檢查和血液透析治療。分子免疫實驗室可進行進行PRA檢測、HLA配型、CsA和FK506濃度監測及各種病毒感染監測。科室在早期糖尿病恢復、胰島素抵抗綜合徵和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足壞疽等多種併發症以及甲狀腺疾病、慢性腎炎、腎盂腎炎、難治性泌尿系感染、腎病綜合徵、慢性腎衰尿毒症等方面,顯示出了中醫藥的優勢,形成了系列特色製劑。科研方面,科室承擔著國家科技部973課題、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多項科研課題;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研究成果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糖尿病腎病研究成果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慢性腎炎課題研究成果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等獎,研究成果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醫療設施

整個醫院配套齊全,設有25個臨床科室,10個醫技科室,有專科專病門診92個,日門診量1600多人次。有設施齊備、舒適明亮的病房,現開放15個病區和EICU、SICU、CCU病房,有500張病床。另外在德國開設的分院設有82張病床。

醫院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症中心、中醫腦病重點專科、腎病重點專科。中醫內科是國家教育部的重點學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呼吸科、血液腫瘤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外科是北京市重點學科。

建院45年來,醫院專家雲集,名醫薈萃,技術力量雄厚,培養了工程院院士2名。793名職工中,正副主任醫師教授和相應職稱的高級醫務人員13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0名,碩士研究生導師53名。教學上設立了19個臨床教研室。醫院努力建設一支以知名專家為中堅,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為骨幹的政治素質好、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名老中醫作用,全體醫務人員繼承並發揚了傳統醫學的精華,採用中醫藥和中西結合診治疾病的優勢,套用中藥、針灸、推拿、手術、介入和康復等多種治療手段,治療各種疑難雜病取得了很好效果,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高質量、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患者,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充分利用中醫藥優勢的同時,近些年來積極開展新技術和新項目(如納米骨人工植入、關節置換術中導航系統的套用等),不斷提高了整體醫療水平,其中多種治療手段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部分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醫院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診療設備多台,其中包括磁共振裝置(MRI)、四排螺鏇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關節手術導航系統、術中三維放射成像系統、大型成套數位化X線機組、彩色B超、流式細胞儀、各種電子內窺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和先進的重症監護儀及腹腔鏡等設備。

救助基金

1997年北京中聯博愛腦癱救助基金會成立於北京京壇醫院兒童診療中心聯盟。百例愛心腦癱救助活動是由中國健康協會,中國腦癱康復協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舉辦的大型愛心公益活動。自2005——2012年啟動來已走過7年曆程。愛心援助工程自啟動以來共援助了整整3600個貧困家庭

乘車路線

(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坐捷運2號線在東四十條站下車,步行至醫院;或乘坐公交24路、674路在海運倉站下車;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54路,在長椿街路口東站換乘捷運2號線,在東四十條站下車,步行至醫院;(本地患者):市內乘坐公交115路、118路、113路、701路、823路在東四十條站下車,步行至醫院,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5號。

社會評價

醫院有以劉弼臣、廖家楨、王子瑜、施漢章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全國著名老中醫和一批以博士、碩士為主的中青年知名專家、學術骨幹。他們在對於胃病、腦病、腎病、心血管病等多種常見病、疑難重症的診療,各有獨到之處,療效顯著,深受中外各界人士讚譽。醫院有良好的就醫環境,門診寬敞明亮,層層設有劃價、交費服務視窗,良好的公共服務設施大大地方便了病人。住院部設有星級病區,實行整體化護理以及微笑關懷活動,使病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院內花草樹木隨處可見,給病人創造了一個舒適、幽靜的環境,受到國內外患者的好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