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靈台遺址

東漢靈台遺址

靈台遺址,在洛陽漢魏故城南郊,東漢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天文觀測台--靈台,現僅存遺址。

 
中文名:東漢靈台遺址 隸屬機構:太史令的下屬機構 位置:洛陽漢魏故城遺址南郊
始建: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 距今時間:1900多年 面積:達44000平方米

地址 

東漢靈台遺址位於洛陽漢魏故城遺址南郊,今河南省洛陽偃師市佃莊鄉崗上村與大郊寨之間。

簡介

靈台是東漢的國家天文觀測台,也是當時最大的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屬機構。它始建於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一直沿用到西晉,毀於西晉末年的戰亂。
靈台遺址,面積達44000平方米。其中心為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長約41米,東西寬約31米,高約8米。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兩層平台。下層平台築有迴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層平台。上層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間建築,每間面闊5.5米。遺留下來的西面建築的牆壁塗以白粉,東面塗以青粉;南面建築的鋪地磚上有朱紅色粉的痕跡。這種依方位的施粉方法,與崇拜四靈(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習俗有關。其頂部原來置放儀器,是觀測天象的露天觀測台。東漢偉大的科學家張衡,二次任職太史令,親自參與主持領導過靈台的天象觀測和天文研究,他發明的地動儀就放在了靈台上。
靈台遺址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座天文觀測台遺蹟,為我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