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學校

東山學校

東山學校地處湘鄉市東台山國家森林公園之麓、湘江支流--漣水之濱,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同志的母校。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它籌建於1890年,1895年正式開班課士,始名“東山精舍”,開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1900年易名為“東山書院”,1905年更名為“湘鄉公立東山高等國小堂”。1958年9月10日,毛澤東主席為母校題寫校名“東山學校”。 2003年,學校晉升為“湖南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授予“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稱號。學校還獲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公益形象示範單位”、“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田徑重點學校”等榮譽或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一百餘年來,學校秉持“公誠勤儉”之校訓,陶鑄群英,弦歌不輟,不僅培養了開國領袖毛澤東,還培養了開國大將陳賡、譚政,著名國際詩人蕭三,著名社會活動家易禮容,革命烈士毛澤覃、楊幼麟,傑出學者蕭子升等一大批英才俊傑。1995年百年校慶時,國家教育部高度稱讚“東山學校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貢獻”。長期以來,學校受到了國家、省、地市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成思危、毛致用、劉永治、邵華、周強、徐守盛等國家、省級領導人親臨視察,勉勵學校弘揚優良傳統,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近年來,學校確立了“德育為先,素質為本,尊重個性,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提出了“造一流環境,強一流管理,樹一流學風,創一流質量”的辦學目標。學校現占地近300餘畝,有教職員工300人,其中專任教師227人。專任教師中,有中學高級教師88人,中學一級教師74人。恢復高考以來,學校為高校輸送優秀人才近10000名。近年來,相繼有馮波、陳棟、胡望成、陳澄、彭宇坤、賀華鑫、歐陽勇、李建、周金輝、李根、舒鵬、楊欣宇等同學被北大、清華錄取。

園林式的育人環境,底蘊深厚的人文資源,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都為東山學校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敢為人先的東山人正豪情滿懷地朝著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國家級示範性中學邁進。

校史沿革

東山書院 東山書院

一、籌備時期(1890年—1895年)

1890年(光緒十六年)四月,十八里(下里、首里,今湘鄉)士紳有增建書院之議。1891年新疆巡撫劉襄勤回鄉省親養病,捐廉為倡,並卜築於東台山麓。

二、東山精舍時期(1895年—1898年)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湘鄉舉人許時遂等上書巡撫創建東山精舍,確立了《東山精舍章程》並借址東台山鳳凰寺開課。

1895年十二月初六日(1896年1月20日),湖南巡撫陳寶箴札批允準建立東山精舍並將《東山精舍章程》推薦到上海《時務報》登載。

1896年十二月初二日東山書院舉行奠基典禮。

三、東山書院時期(1898年—1905年)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八月,戊戌變法失敗,清廷復古,東山精舍受舊教育思想及八股取士的影響,“無形搖散”。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工程完成。清末榜眼、當朝書法家黃自元(安化人)書寫“東山書院”門額,第一任山長由知縣出具聘書,請舉人謝重鍾(名重齋,漣源楊家灘人)擔任。 四、東山高等國小堂(校)時期(1905年—1940年)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七月,里紳王剛等發起將東山書院改為“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國小堂”,公推王剛任監督,同年於書院右隅新建講堂一間,即少年毛澤東學習過的教室。

1908年,“監督”改稱“堂長”,龔翼鵬接任堂長。他組織教師議決校訓“公誠勤儉”。

1909年李元甫接任堂長,破例錄取毛澤東。

1915年(民國四年)奉令改校名為“湘鄉第二聯合城鎮鄉立高等國小堂”。

1931年(民國二十年)奉令改校名為“湘鄉縣立東山高級國小校”。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抗日傷兵來縣,書院被徵用,學校奉令遷往縣黨部(現湘鄉市政府所在地)上課。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縣黨部大禮堂遭搗毀,理事會臨時決定我校遷修竹灣(現泉塘鎮修竹國小)潘宅(大地主家)招生上課。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東山書院因湘鄉初級中學他遷,被(國民黨)軍隊占據,損失無算。

五、東山初級中學時期(1940年—1949年)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四月,縣政會議決定,由理事長成贊育及李平西等九人發起首里聯合會議決定,將高等國小校改為初級中學,張峻明為校長。

1944年(民國三十三)六月,日寇犯湘,校舍淪陷,倉皇搬遷(到白田新苗廟),校具儀器圖書損失殆盡,停辦一期,學生向縣立中學借讀。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一月,校長王國燾覓定白田新廟為臨時校址,新制校具,勉於複課,通告舊生回校,並招新生及插班生。一年後,仍遷回東山書院複課、招生。因被日寇蟠踞,門牖樓椽及所有校具蕩然無存,修繕添置,負債達時值10億元以上。

六、簡師時期(1949年—1951年)

1950年二月,湘鄉中等學校進行調整,我校與縣第一女子職業學校合併為湘鄉第一初級中學,校址設一女校(現湘鄉二中),我校作為湘鄉簡易師範學校校址,辦學至1952年元月。

七、省立東山國小時期(1951年—1955年)

1951年一月,曾任東山初級中學校長的張峻明赴華北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期間,上書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建議恢復毛澤東少年時代學習過的東山學校。同時,在校任教的王季范等老師上書省文教廳要求恢復東山國小。十月十八日,省文教廳批准,定名為“湖南省立東山國小”,由省文教廳直轄,報教育部備案。

八、縣立東山國小時期(1955年—1958年)

1955年八月,我校由省教育廳直轄下放給湘鄉縣管理,改名為“湘鄉縣東山國小“。

九、東山學校時期(1958年—至今)

1958年九月十日,毛主席為母校題寫校名“東山學校”,學校確定每年9月10日為校慶日。1961年,十一月,省人民委員會發文,確定我校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六月,徵購東岸坪周祠,新建國小部校舍。

1969年二月,學校增辦高中。

1976——1977年創辦五七大學部。

1997年東山國小剝離,國中停辦。

2003年東山學校晉升為“湖南省重點中學”,這年12月23日,毛澤東主席兒媳邵華將軍攜兒子毛新宇博士為晉升儀式揭幕。

2004年學校在東山書院圍牆外征地135畝,沿東山書院同一中軸線新建了子任學苑。

2004年獲批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06年東山書院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獲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2年東山學校獲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4年東山學校榮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學校文化

校訓:公誠勤儉

東山學校校徽 東山學校校徽

校風: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


學風:勤學多思 主動活潑

教風:敬業嚴謹 互助進取

校歌:高高高 東山起鳳,東山起鳳毛。

猗歟秀氣鍾吾校,斯士盡譽髦。

春風皆化雨,師師濟濟荷甄陶。

勵吾同學,樂群敬業,個個品學高。

學校刊物:《東山學校校報》、《東山學校校史研究》、《金鳳》、《創新與實踐》、《子任》

知名校友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東山高等國小堂戊班學生。

毛澤東與東山學校陳列館 毛澤東與東山學校陳列館

陳賡,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東山高等國小堂第九班學生。

譚政,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東山高等國小堂第十六班學生。

毛澤覃,革命烈士,東山高等國小堂第十班學生。

蕭子璋,又名蕭三,現代國際詩人,東山高等國小堂乙班學生。

蕭子升,著名學者,東山高等國小堂甲班學生。

易禮容,著名社會活動家,東山高等國小堂庚班學生。

黃國璋,地理學家、教育家,東山高等國小堂戊班學生。

湯璪真,數學家,教育家,東山高等國小堂戊班學生。

楊幼麟,革命烈士,東山高等國小堂第九班學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