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國學班

彭林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經學研究中心主任。 史林歷史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 書畫鑑賞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審美趣味,有中國人的美麗方程式。

國學簡介

華夏五千載,歷經無數滄桑與輝煌。歷史和文化給予我們的不僅是美麗的詩篇和動人的故事,更多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和方法寶庫。我們在借鑑西方管理理論及工具方法的同時,作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也必須重新審視國學,從豐富的思想寶庫中認識事物運行的規律、汲取深邃的文化管理內涵,以古籍今,結合西方管理思想,探索中國政企發展的獨有路徑。

學習宗旨

領導的視野、思維模式和人文底蘊決定了政企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它不僅需要西方管理學、經濟學這樣的理性支持,更需要澄明大道,需要一種大智慧,尋求一種巨觀上超越戰略的思考和微觀里直指人心的力量,以達修心開智之境界。

師資陣容

課程將由十多位資深教授、專家授課。以東方古文明積澱的哲學思維為指引,通過與學員的座談和交流,讓學員在平靜、從容、正念的薰陶下進行深層的內觀與重塑!
張其成著名易學家,國學管理創建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易和書院院長。
許文勝中國國學管理專家,太極管理理論創建人,清華大學中國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於長濱清華大學EMBA課程教授,《孫子兵法》主講人,著名行銷實戰派專家。
王曉毅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方爾加政法大學管理哲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碩士。
明海法師河北省佛學院院長、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方丈。
彭林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經學研究中心主任。
史林歷史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清史及曾國藩研究專家。
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現任孔伯華養生醫館館長。
姚淦銘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百家講壇》主講嘉賓。
郎立君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清華大學企業戰略與政策系副教。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家講壇》主講嘉賓。
張國剛清華大學教授,清華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薛國安國防大學教授,長年給中外高級軍官、企業總裁及高管講授《孫子兵法》課程。
成中英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哲學、管理哲學。
趙仕林中央民族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波士頓中美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課程設定

《周易》智慧
解讀“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人三才之道等周易的基本要義,以及對乾、坤卦象及其它八卦等周易原理、周易思維等周易智慧型的理解,實現邏輯思辨、悟懂、悟通思維過程。
《黃帝內經》與養生智慧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全面了解生命與自然的關係及中國的生命哲學思想。
儒家文化
重點闡釋儒家智慧的基本精神,即以人為本、以德為本、以義為重、以和為先,以及中國人的太和思維方式。
《道德經》與老子智慧
老子的自然無為之道,是一種高度的人生智慧,是一種高明的管理方式,反覆體味這一思想,領悟流傳千年的《道德經》之思想真諦,打破了傳統的權威管理和嚴格管理,體會有無為而無所不為的至高管理境界。
禪宗智慧與人生境界
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重大思想成果,在儒、佛、道三教合一的融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中國哲學的集成及文學、美學的風格形成有著特殊的意義。禪宗所蘊含的對本性的關懷,以及由此出發而展開的處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覺觀照、審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現著人類精神澄明高遠的境界,從而體現了一種聖潔靈魂的魅力。
禮與中國文化精神
解讀儒家經典《周禮》、《儀禮》、《禮記》,加深對中國傳統禮儀的了解,讓禮樂人生成就你的君子風範。
識人用人經典 《人物誌》解讀
誕生於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人才鑑識之風熾烈的三國時期,該書借鑑了先秦兩漢以來關於知人善任的理論與實踐,尤其是立足於當代的用人政治經驗,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堪稱人才研究的巔峰之作。
《心經》解讀 (選修)
《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心要。《心經》雖短短二百六十個字,卻收攝了佛法的精要,是全部佛法的心髓。讀懂了它,就讀懂了全部佛法。了解、體悟《心經》,就是返璞歸真,恢復真心的本來面目。另一個就是放下執著的妙明真心。
國學與商道
系統掌握國學思想要義,拓展歷史視野,啟發縱深思維,融匯中西文化,提高人文素養,為今所用。
孫子兵法與商戰智慧
汲取中國古代兵家戰略思想精華,論述用兵作戰之規律,結合現代商戰及未來戰爭,實現謀略競爭,智慧經營,締造企業常勝不衰。
帝王將相管理韜略
每期講解一位歷史偉人,重點解讀曾國藩的為官從政方略、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領袖智慧、唐太宗李世民的由亂到治、劉邦項羽成敗論,以及漢武帝的豐功偉績等主題人物。思考歷代帝王將相成敗得失,以古論今,啟示自我。
易經與風水
中國風水文化可謂中華文化之瑰寶。古時之造建國都、城市選址、園林建宅、皆以風水學理為其規範,所以風水學亦可稱中國古代建築學。風水學是一門以易經哲理思想為本體,統計學為副本的學問。它代表中國祖先洞測先機的智慧,也象徵與天地和諧共存的一種睿智。
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講的是一個"品"字,品的是茶的餘味甘甜,品的是茶的清香幽遠.在遠離了塵世喧囂後,通過品茶你會領悟到:為什麼茶能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為什麼茶可以用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為什麼茶能在清雅的園林中、在靈秀的山水間讓你的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在裊裊的茶香中沉澱吧,你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酒文化
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有著其獨特的地位。無論東南西北,無論漢滿蒙回,無論男女老少,飲酒之風均歷千年而不衰,這其中的奧秘如何解讀呢?為什麼酒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又能叫人肆行無忌、原形畢露?為什麼酒能叫人忘卻人世痛苦自由翱翔,又能叫人丟掉面具口吐真言?看看酒究竟為我們帶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與情趣呢?它又代表著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象徵?
音樂鑑賞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以及各種美妙的傳說讓人嚮往,作為我國的傳統音樂,琴為什麼被稱為“發揚先賢道德精神”的工具呢?他與儒家仁德與中正和平的思想又有怎樣的關係?為什麼有“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的說法?靜心聽聽琴音,撫撫琴弦,讓我們一起在圓潤幽遠的琴音中探索答案吧。
書畫鑑賞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審美趣味,有中國人的美麗方程式。告訴你一些基本經驗和識別的訣竅,你會在生活中忽然發現很多中國之美。在中國的山水畫中,為什麼總是崇山峻岭和孤零零的草屋以及小小的人?在中國的書法藝術中,為什麼所有的線條都成了審美對象?騰躍、游龍和古拙,為什麼都被讚揚?那些千人一面的佛像,總是如此莊嚴肅穆,他們是否也有區分?中國人的審美,中國人的情感,中國人的世界觀,在這裡一覽無餘。你會忽然心有所動,忽然萌生一念。知道嗎?你已經被中國之美打動。
遊學
禪宗體悟---參訪佛教聖地
儒學探源---游孔府、曲阜、孟廟
道家聖地---游嶗山道教聖地

網站ICP備案

遼ICP備11008973號-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