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倪

陳天倪

陳天倪(1879~1968)著名經史學家,國學大師,歷經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原名星垣,又名鼎忠,字天倪,湖南益陽人。曾任教於東北大學、湖南大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中山大學、國立師範學院等大學,曾任中山大學文史研究所(其前身為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所長。曾任益陽縣縣誌續修編纂委員會總纂編,參與編寫《汾西陳氏世譜》。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抗戰勝利後,晦跡里閭,專事著述。先生為當代經學大師、文學大師,學問淵博,兼及經、子、文、史。先生用世以儒,處心以佛,望之嶽嶽,即之溫溫,居無疾言,而文多奇氣。其著述宏富,經則廣采精義,輔以宋儒之名理,史則革新史體,別闢蹊徑,子則探幽入微,文則擷漢學宋學之精英,行駢文散文之奇偶,上窺班馬,下躋歐曾,其經術之精湛,詞章之雅馴,凌駕當代,度越前修。惜文革中著作多被毀,其子陳雲章經多方蒐集,始輯成《尊聞室賸稿》一書,收有《六藝後論》、《周易概要》、《孟子概要》、《詩經別論》、《通史敘例》、《治法》、《詩論》、《尊聞室詩集(附詩餘)》、《尊聞室文集》等著作。黃侃評價他:“博聞強識,文出漢魏,詩在唐宋之間。”張舜徽許為“湖湘諸老輩,以才氣論,要推先生為最卓”。又說:“先生博聞強記,行笈惟衣被雜物,不攜一書。講授詩文,不復持本,悉背誦如流,及門鹹驚服焉。”陳衍贈詩,有“三百年來誰抗手,亭林經術牧齋詩”之句。其五子陳述元在《兩間廬詩·序》把他比之鄭玄和司馬遷,且其“文章抗晁賈,詩近大蘇。”虞逸夫、馬積高等曾受業於他。

陳天倪 陳天倪

部分著作目錄

《通史敘例》,署名陳鼎忠、曾運乾,但實為陳天倪一人完成,南京鐘山書局1933年出版

《孟子概要》,無錫國學專修學校1934 年出版

《六藝後論》,南京鐘山書局1934年出版

《清代科舉制度》(遺作),載於《史學集刊》1989年第1期

《詩論(續)》(遺作),載於《中國韻文學刊》1992年

《<詩經>別論》(遺作),載於《中國韻文學刊》總第7期,1993年5月

《尊聞室賸稿》,中華書局1997年6月出版

詩詞欣賞

陳天倪“浩園八詠”兩首:

石廊

逶迤一道繞羊腸,莫莫松蔭拂檻涼。

黃葉未曾辭古樹,晚花似已怯秋霜。

諒無九折容回馬,豈有歧途患失羊。

到處流泉堪洗耳,不愁傷足有迷楊。

紫虹橋

園橋如璧接晴空,莫誤朝霽露彩虹。

隱隱林煙無斷續,潺潺流水自西東。

雲山倒插成曇影,風雪回看入畫中。

蕩漾波光真有幸,天教長此照驚鴻。

張舜徽憶陳天倪先生

陳鼎忠先生,字天倪,益陽人。博通經史,尤擅詞章。年少時,才氣縱橫,下筆不能自休。所撰《法意》,遐邇傳誦,人皆稱其有經世濟民之略。與曾星笠先生同鄉里而友善,一九一四年,二人同任事湖南官書局,有志編述《通史》,先成《敘例》三卷。遭時多故,《通史》終未屬草。後十七年,柳詒徵取《通史敘例》交南京史學會排印行世。雖署名陳、曾二人合著,而實出於先生一人之手為多也。舜徽自北京南歸,因駱紹賓先生之介,始見先生於湖南大學,即贈以是書,讀之既竟,極服其學識之弘通。先生痛時人治學,競趨詭異,不軌於正,言經學尤多謬妄,為《六藝後論》二卷以針砭之。條別原流,揚榷利弊,文章爾雅,可信可傳。後生莫測高深,轉病其迂拘焉。始先生與曾星笠先生同任教於東北大學、中山大學,先生先還湖湘,主講湖南大學。迨抗戰軍興,先生不樂遠行,家居數載。及舜徽主講民國大學,乃禮聘之至寧鄉陶家灣,為諸生講授詩古文辭。先生博聞強記,行笈惟衣被雜物,不攜一書。講授詩文,不復持本,悉背誦如流,及門鹹驚服焉。體堅實無病,老而不衰。舜徽嘗問其養生之術,則曰:“不吸菸,不喝酒,常洗手。守此九字,可以卻病也。”卒致年登大耋,以壽考終於鄉里。舜徽所見湖湘諸老輩,以才氣論,要推先生為最卓。詩文並美,逸氣橫溢,而典麗實冠一時,特以不自表襮,世人知之者稀耳。

(摘自張舜徽《湘賢親炙錄》)

陳天倪先生年譜

1879年9月21日(農曆八月初六)生於湖南省益陽縣汾湖洲八眼塘祖宅(今位於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幼時瘦小,體弱多病,非耕種之質,但極聰慧,讀書一目十行。

1890年,年十一,參加童子試,未考中。回鄉就讀於本族長輩陳星疇所設學館約五年。

1895~1900年,就讀於益陽箴言書院,在此讀書六年以深寧、竹垞(深寧即王應麟,竹垞即朱彝尊)為歸,著有《詁獻》等書,自云:余本名星垣,少舉史輒成誦,有目為陳通鑑者,友人但廷藩賣書漢口,嘗畫仿宋人乾坤絕續圖貽余,媵以詩云:“我愛陳資治,孤星下紫垣,讀書一萬卷,下筆五千言……扶搖如可接,相與續乾坤。”

1896年再次投考科舉,未取。

1899年,年二十一,考取縣學生員(秀才)。

1905年廢除科舉,最後一次科舉考舉人(鄉試)在湖北漢口舉行,缺乏路資未能去。同年與第一任妻子劉玉蘭結婚。

1901~1903年就讀於嶽麓書院,後入城南書院。

1903~1905年, 就讀於省優級師範學堂國文科。同班者有湘潭黎錦熙、益陽曾運乾、湘鄉王季范(王系毛澤東姨媽之子)。自云:予讀書時,從未花家中一文,反因得獎與賣文有所收入,以補家用,與曾、黎三人迭為前三名。

1906年畢業後,一時找不到工作乃回故鄉設館授徒,以補家用。

1909年,年三十一,考入湖南省立法政學校,甫畢業,而辛亥革命起。

1911年,年三十三,辛亥革命成功,乃與曾運乾同任《長沙日報》主筆。

1912年~1914年,與曾運乾、黎錦熙等任《湖南公報》兼《國民日報》編撰,後任《湖南公報》等主筆。

1915~1916年,執教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與曾運乾、楊懷中(毛澤東嶽父)同住在一院內。三人交情深厚,1920年楊客死於北平,陳氏以長詩悼念云:“友人投袂來,嗚咽聲如縷,去是楊關西,昨夜成千古,含淚兩無言,淒風生戶牖……雲霞相見晚,風雨知音苦,……聞笛促悲吟,淚雨進毫褚。”足見相交之深。在該校教書只年余,即與曾氏同考入湖南官書局。

1916~1918年上半年,與曾運乾同入官書局任編審。其間,兩人商議撰寫中國通史。後因官書局解散,僅由陳氏撰成《通史敘例》,未成之若干叢稿,盡毀於兵燹。《通史敘例》出版後,得到專家學者高度稱讚。柳詒徵為之序,云:“已足以傳百世俟來者,”“閒識淵懷劉子所不逮。”張舜徽撰有《讀通史敘例筆記》,分類而詳述之,並云:“茲事體大,非一、二人之力能驟成,然其義例之精,規模之大,夾漈(即鄭樵)以後,殆未有窺及此者。”史學家金毓黻謂:“誠足革新史體,此合近代以事為綱之法。”“以一、二人之精力改造二十餘代之陳編……,不但為吾之所不敢信,抑理所絕無之事。”官書局解散後,曾歷游上海、北京等處。

此間,參加碧湖詩社。與他相友善的前輩有王湘綺(闓運)、曾重伯(廣均)、程子大(頌萬)、易由甫(易實甫之弟)、吳雁舟(嘉瑞)、海印上人(釋永光,世稱“憨頭陀”)等,輩分相若者有劉腴深、劉寅先、李肖聃等,另與南社著名詩人宗子威唱和頗多。

1918年授課衡陽岳雲中學。

1919~1920年,執教長沙藝芳女校(曾國藩曾孫女、教育家、文學家曾寶蓀創辦)。

1921年授課廣西梧州中學,得識馮振心(振)、陳柱尊(柱)(兩人皆名學者,後曾同執教於無錫國專,相交甚厚)。

1922~1924年,授課於長沙稻田女校(即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與兌澤中學(今長沙市第六中學)。

1925年,回鄉教私塾。

1926~1928年,因《治法》出版後得國學泰斗章太炎之賞識與覆信,被聘為湖南省長秘書。章士釗在其主編《甲寅》雜誌中著文讚揚,聲名大起,武昌大學校長石瑛、東北大學校長王永江爭相聘請,最終他與曾運乾同赴東大,執教三年。

1929~1931年,回湘任湖南大學文史系教授兼主任三年,曾作“由遼還湘授學湖南大學即事詠懷八首”(現刻於湖大嶽麓書院碑林中)。

1932年,益陽縣欲新修益陽縣誌,堅請他為家鄉服務,他情不可卻,乃任主修之職,近一年。

1932年秋~1934年春,時年55歲,應無錫國學館(後改名為“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之聘。此時所撰《六藝後論》出版,書共24卷,四十餘萬字。學術界對此評價極高,皆視為經學巨著。此後先後完成《九經概要》,其中《易經概要》、《孟子概要》、《孝經概要》、《詩經別論》等名著相繼出版。

此時適章太炎所執教之蘇州國學院停辦,因囑其高足吳則虞來無錫就學於陳氏,並函介亟稱吳才之美,吳博於經史諸子,文思敏捷,萬言立就,乃奇才也。此亦足證章太炎對陳氏之信任。

1934年秋~1937年春,應中山大學校長鄒魯之聘,任該校教授兼文史研究所主任,該所在國內享有盛譽,內設考古、語言、歷史、民俗四學會。歷任主任皆國內極負盛名之學者,創辦者與第一任主任為學貫中西之傅斯年,此後為顧頡剛、商承祚、劉奇峰、朱希祖。在此期間繼續完成《論語概要》、《尚書概要》、《禮記概要》等重要著作,惜上書均已不存,亦學術界之一大損失也。

陳天倪原名星垣,囑蓮溪書錄的七君子回滬詞六條屏 陳天倪原名星垣,囑蓮溪書錄的七君子回滬詞六條屏
星垣(陳天倪)囑蓮溪書錄的七君子回滬詞落款 星垣(陳天倪)囑蓮溪書錄的七君子回滬詞落款

1937上半年,仍回無錫國專,七月抗戰起,8月返湘。

1938~1941年執教私立北平民國學院(1946年更名為“私立民國大學”,1949年併入湖南大學),曾隨學校由漵浦遷入寧鄉。

1942年離開民大到華容北景港設館授徒。(以教授工資無法養活一家六口)

1943~1946年,在故鄉汾湖洲設館授徒。

1946年下半年~1948年上半年在國立師範學校任教。

1948年下半年~1949年回益陽任益陽文獻委員會任委員,兼縣誌主修,族侄陳宗雅佐之,完成益陽縣誌《百年大事記》四十餘卷。

1949年下半年~1950年,賦閒,居三貴街四子陳雲章家。

1950年被聘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

1964年,湖南文史館館員彭昺先生邀他共編著《經文統鈔》,歷年余始成。使此書能出版,則對於從事古典文學之學習與研究者當大有收益。

文革中多次受到抄家,著作及珍貴手稿大多被抄走。1968年10月18日下午含淚逝於六子陳述征懷中。

1997年四子陳雲章經多方蒐集,始編成《尊聞室賸稿》,交中華書局出版,上下僅兩精冊,內容只有《六藝後論》、《周易概要》、《孟子概要》、《詩經別論》、《通史敘例》、《治法》、《詩論》、《尊聞室詩集》、《尊聞室文集》、《家書》等,已不及原有著作十之二三,悲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