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濕地公園

杭州濕地公園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杭州城西,距西湖僅5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裡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樸、文化積澱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西溪被稱為“杭州之肺”。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東起紫金港路西側,西至繞城公路東側,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總面積約為10.08平方公里。現在向遊客開放的一期保護工程約為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態保護區1.71平方公里,生態恢復區1.54平方公里,歷史遺存保護0.074平方公里,服務設施區0.136平方公里。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區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致。

為加強生態保護,在濕地內設定了費家搪、蝦龍灘、朝天暮漾三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入口處設濕地科普展示館,園區內有三個生物修復池和一塊濕地生態觀賞區。西溪還是鳥的天堂,園區設有多處觀鳥亭,給遊客呈現出群鳥歡飛的壯麗景觀。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淨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在歷史上都曾是眾多文人雅士開創的別業,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深譚口百年老樟樹下的古戲台,據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

杭州濕地公園景色杭州濕地公園景色

每年端午節在深譚口舉行的龍舟勝會,歷史悠久,形式獨特,被譽為“花樣龍舟”。煙水漁莊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蠶·絲·綢故事”重現西溪原居民的農家生活勞動場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水鄉典型的民俗。

西溪濕地內蘆白柿紅、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鷺舞燕翔、蛙鳴魚躍,冷、野、淡、雅,皆成天趣。西溪濕地位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北緣,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詩讚曰:“千頃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便是描繪了西溪濕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奇妙美景。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歷代文人雅士視為人間淨土、世外桃源。帝王將相 愛之:宋高宗趙構、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遊歷西溪並留下筆墨;文人墨客愛之:蘇東坡、米芾、唐伯虎、馮夢楨、洪升、厲鶚、郁達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築、詩畫歌詠,留下了大批詩文詞章。經過專家考證,施耐庵以西溪為原創地撰寫了傳世名作《水滸傳》;西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越劇就在西溪濕地的陳萬元古宅從落地說唱走向舞台藝術,成為了曲藝到戲劇的轉折點。傳承了上千年的端午節蔣村龍舟盛會,更是聲名遠播、享譽海內外!

千年濕地曾面臨消失的危險

西溪濕地位於杭州市區西部,是國內罕見的城市濕地,自然地形是低洼的水網平原,以魚塘、河港、湖漾及狹窄的塘基和面積較大的堵相間組成,屬次生濕地,現存面積10.08平方公里。濕地山水交融,區內70%是水域,以至村莊田野之間非舟莫渡。

..

西溪,曾與西湖、西嶺並稱為杭州“三西”,以其獨特的江南水鄉風光,構成了杭州歷史上優美的風景畫卷,並留下了豐厚的人文積澱。西溪濕地發現於東晉,發展於唐宋,盛於明清,衰於民國,致使逐漸淤塞以至於幾近湮滅。

歷史上的西溪,地廣人稀,面積有60平方公里。近20年來,城市迅猛向濕地進逼,當地居民圈水養魚,圍盪造田、辦廠建屋,濕地大量水域隨著城市化趨勢的演進而迅速消失。到本世紀初,西溪濕地面積已銳減到10.08平方公里。

就在這10平方公里範圍內,聚集了約1.3萬常住人口和近萬名外來人口,居民在濕地圈圍了約3000個池塘養魚養鱉,飼養了25000餘頭生豬。“人頭”、“豬頭”、“魚頭”、“機頭(企業污染)”多頭排污,濕地內河道淤塞,水質極差,生態功能日漸喪失;濕地內違章建築隨處可見,濕地優美的自然景觀已不復存在;前人的詩詞、匾額、碑刻等已散落流失,濕地的“冷、野、淡、雅”的意境亦已逐漸消退。

西溪濕地已面臨徹底消失的危險!

這一狀況引起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委書記王國平多次到西溪濕地考察,並作出決策,搶救西溪濕地!

..

西溪模式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杭州市西湖區副區長、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副主任黃春雷告訴記者,保護西溪濕地, 開頭只是作為“以水網沼澤為特徵的濕地型風景區”來進行規劃設計,偏重於旅遊景點的經濟效益。對此,專家們意見有分歧。部分專家提出,濕地應採取全封閉、全生態環境的保護模式,如同自然保護區一樣。但有專家提出,這樣的保護模式不適合西溪濕地,因為它在保護的同時忽略了西溪特有的城市農耕次生態濕地的屬性。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考察西溪後提出,西溪濕地更適合走濕地公園的發展之路,在保護和合理利用之間找到平衡點。

陳克林的思路得到了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的認同。他多次考察西溪濕地,已對濕地的特質、屬性、風格非常了解,當他看見陳克林的意見後,立刻批示同意。

於是,國內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在村中,村在水中,人水交映,變化無窮”。綜合保護工程啟動後,除對保護區建築進行拆遷外,工程的一大重點是改善濕地水質,對區域水源污染進行監測,並從疏浚、截污、配水、生物治理四個方面入手,改善了西溪濕地水體環境和水體質量。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西溪濕地具有多姿多彩的動植物資源,這也是綜合保護的重點。區內被劃定生態保護、生 態恢復、歷史遺存3個保護區,設立了濕地科普展示館和3個生物修復池,將西溪濕地中生態環境較好、最精華、最具濕地特色的區塊實行相對封閉保護,三大生態區域和生態恢復區面積達3.25平方公里,約占一期保護工程總面積的94%。同時,加強地形整理,整理坍塌塘堤,對383個魚鱗塘實行了保護,通過增加水、陸關係的變化形式,最佳化植被配置,設定水禽棲息地以及人工鳥巢等設施,使更多動植物能在西溪找到生存、繁殖地。

西溪濕地保護還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和民俗文化的延續。綜合保護工程通過開展西溪風情調研等活動,收集了民間家具和農具900餘件,合理安排漁事、養蠶等農事活動,保護好當地居民長期生活勞作而形成的農耕文化、鄉土田園文化,並通過尋訪和恢復歷史文化遺存,發現了越劇首演地陳萬元古宅等數處有文物保護價值的老民宅建築,挖掘保護了一批碑刻、浮雕、歷史典故和傳說,論證命名了一批匾額、船名、橋名,並編纂出版《西溪紀勝》和西溪文化系列叢書。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2005年5月,濕地公園對外開放, 遊客數量被控制在每天3000人左右,並按照這一指標,配備遊船、游步道等旅遊服務設施。 2005年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西溪濕地正式列入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黃春雷告訴記者,作為試點,濕地的管理立法正在報批過程中,生態修復、管理等各項措施正在逐步規範。“通過探索和實踐,我們發現 ,西溪濕地保護與利用的平衡點,就是要做到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適度利用,通過適度利用實現更好的保護。”他說。

跨越地域

西溪模式成功的實踐與探索使濕地生態功能不斷恢復,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示範效益為杭州市的發展注入活力。

綠“腎”效益:森林是城市的“肺”,而濕地是城市的“腎”。濕地的存在,對於維護杭州的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狀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今西溪的水質已經逐漸恢復到三類、四類水質,濕地的保護,使西溪周邊地區的水質、空氣、生態都明顯改善。

國家林業局有關專家面對建成的西溪濕地非常驚訝:一是西溪濕地完成了完全的生態保護,面積占94%,利用面積只占6%;二是西溪濕地公園不是以商業為目的,僅僅作為生態旅遊,提供服務設施。這樣的舉措是值得其他各個城市所學習的。

杭州濕地公園杭州濕地公園

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亞太事務高級顧問雷光春表示,西溪濕地文化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西溪濕地公園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其地位、責任已遠遠超出了其作為杭州市城市濕地公園的定位,其成敗關係到中國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大局,同時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他說:“我深信,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將會不負眾望,成為中國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典範。” 目前,西溪濕地已被中國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被國際休閒組織授予“休閒創新獎” 。西溪模式的成功探索,使西溪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焦點。

連結

濕地公約(全稱為“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於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訂。它是一個政府間公約,是濕地保護及其資源合理利用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框架。到2005年為止共有締約方147個,有1524塊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濕地國際創建於1995年,由亞洲濕地局、國際水禽和濕地研究局和美洲濕地組織三個國際組織組成。濕地國際宗旨:通過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研究,信息交流和保護活動,維持和恢復濕地,保護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造福子孫後代。

1992年,中國加入濕地公約。到2006年,我國已經建立了各種級別的濕地保護區473個,國際重要濕地30處,已有45%的天然濕地納入保護區範圍,得到了較好保護,黑龍江扎龍等30塊濕地被列入《濕地公約》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公園交通指南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距西湖5公里,杭州市中心8公里,參考交通圖、導遊圖)

1、乘公交310石馬--駱家莊線途經周家村下車

2、K506路 武林門北--周家村--餘杭

3、K193路 黃龍旅遊集散中心--西溪濕地--石馬

4、Y13路 靈隱--西溪濕地

5、觀光1號 黃龍旅遊集散中心--西溪濕地

6、水上巴士餘杭塘河線 信義坊碼頭--西溪濕地

7、自備車一律不得停在西溪濕地公園停車場及天目山路兩側

8、自駕車遊客在杭州繞城高速公路留下出口往天目山路方向(到武林門沿天目山路向西,經汽車西站後第二個紅綠燈右轉達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周邊交通

1、南京、鎮江、無錫、湖州方向遊客:

寧杭高速方向至西溪——寧杭高速至杭州繞城西線,繞11B留下出口往天目山路市區方向直行1公里即到。

2、上海、蘇州、嘉興方向遊客:

滬杭高速方向至西溪——滬杭高速至杭州繞城北線,然後轉繞城西線,繞11B留下出口下,往天目山路市區方向直行1公里即到。

3、金華、衢州方向遊客:

杭、金、衢高速方向至西溪——杭、金、衢高速至杭州繞城南線,然後轉繞城西線,繞11B留下出口下,往天目山路市區方向直行1公里即到。

4、寧波、紹興方向:

杭甬高速方向至西溪——滬杭甬高速至杭州艮山東路出口,然後轉天目山路往留下方向即到。

5、黃山、臨安方向:

杭徽高速方向至西溪——杭徽高速11B留下出口往天目山路市區方向直行1公里即到。

6、富陽、千島湖方向:

杭千高速方向至西溪——杭千高速至杭州繞城西線,繞11B留下出口往天目山路市區方向直行1公里即到。

開放時間

園區長年開園,開放時間分:

夏令時:4月1日-10月31日8:30-17:30(園區16:30停售門船票,遊客禁止入園)

冬令時: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8:30-17:00(園區16:00停售門船票,遊客禁止入園)

友情提示

1、售票時間:8:45-16:00(由於景區面積較大,建議遊客下午4點以後除乘坐電瓶車、船外,不要進入個文化布展景點參觀,以免參觀時間不夠)。

2、本公園為濕地生態公園,占地面積約10.08平方公里,目前開放區域3.46平方公里。環園游步道長約8公 里,步行一圈需3.5小時以上,遊客也可以選擇1-3小時的區域遊覽。

3、園區目前在洪園遊客服務中心、龍舌嘴遊客服務中心和浜口橋碼頭3個位置設定售票點。(本景區由接待經理送票)

4、現役軍人、殘疾人、30年以上教齡教師,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可免費參觀,乘坐車、船另行購票。

5、持本人有效使用期限和適用範圍內的公園IC卡和已開通繳納當年度公園年票使用費的杭州市民卡遊客到景點參觀只需付每人10元的景點參觀費用,車船費用另行支付。

6、西溪十三景:周家村入口(主入口)、煙水漁莊、泊庵草堂、西溪水閣、梅竹山莊、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秋雪庵、西溪桑蠶絲綢故事、西溪人家、蝦龍灘生態保護區、濕地植物觀賞區。

7、西溪三堤十景:福堤、綠堤、壽堤、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餘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莊宸跡、河渚聽曲。

8、西溪看點:在“杭州三西”(即西湖、西泠印社、西溪)之一西溪,或泛舟湖漾,或獨釣塘邊,春日踏青,夏日采菱,秋日觀蘆,冬日探梅,各種各樣令人愉悅的遊憩活動全憑遊人興致。 西溪一期共開放煙水漁莊、秋雪庵、西溪水閣、梅竹山莊、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等八大景點。這些充滿當地特色,富有濕地風情的活動不妨去領略一下。

門票價格

A.西溪濕地門票80元/預訂價70元

B.西溪濕地門票+遊船140元/預訂價105元

C.西溪濕地聯票145元/預訂價110元(門票80元+電瓶船票60元+電瓶車5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