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濕地公園

海珠濕地公園

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簡稱“海珠濕地”)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南部,廣州城市新中軸南端,東起珠江後航道,西至廣州大道南,北起黃埔涌,南至珠江後航道,主要包括萬畝果園、海珠湖及相關河涌39條,總用地面積869公頃,水域面積達377公頃,是珠三角河涌濕地、城市內湖濕地與半自然果林鑲嵌交混的複合濕地生態系統,是廣州市城區重要的生態隔離帶,被譽為廣州“南腎”,與“北肺”白雲山一起構成廣州主城區的兩大生態屏障。

基本信息

海珠濕地簡況

2012年,廣州市和海珠區站在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戰略高度,把海珠國家濕地
公園建設作為廣州市重大的“生態工程、文脈工程、民生工程”,同時是廣州打造產業轉型升級良好環境,提升廣州市整體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充分認識建設海珠湖國家濕地公園的重要意義,緊緊把握自然生態、嶺南文化、都市風光等三大板塊的深刻內涵與緊密聯繫,努力在濕地公園打造成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生態城示範區,體現“城在水中起,水在城中行”的主題定位,建設廣州市“花城、水城、綠城”的樣
海珠濕地公園
板區,使之成為我國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標誌性項目。
海珠濕地,俗稱萬畝果園,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東南部,北面琶洲會展,南望大學城,東臨國際生物島,西跨城市新中軸,總面積約1100公頃,被譽為廣州“綠心”。其中,海珠濕地核心區域869公頃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範圍,是我國特大城市最大、最美的城央國家濕地公園。區域內河涌縱橫交錯,濕地資源豐富,其中城市內湖濕地59.7公頃,河涌濕地214.6公頃,涌溝——半自然果林鑲嵌複合濕地202.3公頃,濕地率達54.8%,具有繁華都市與自然風光相融、濕地生態系統結構特殊等特色,為候鳥遷徙重要通道、嶺南水果發源地和嶺南民俗文化薈萃區。目前開放區域包括海珠湖、海珠濕地一期和海珠濕地二期,遊人可充分領略“水鄉、花鄉、果鄉”的濕地特色風貌,是市民可及、可達、可享受的世外桃源。

一期簡況

海珠濕地一期於2012年10月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是海珠濕地核心區和生態濕地示範區。用地面積約67公頃,水域面積占42%,約為28.3公頃,水深平均1.5米,全部為流動的活水。濕地一期注重將嶺南水鄉的本土文化特色融入濕地美景,以恢弘大氣的嶺南式牌坊和歷史悠久的鑊耳屋作為濕地的標誌性建築,以果林濕地作為獨特的自然風貌,適當引入開發適宜當地生長的優良品種植物,建設成為獨具嶺南水鄉文化特色的原生態濕地景觀,打造出海珠濕地保護利用的樣板區域。

一期景點

海珠濕地公園海珠濕地公園
濕地廣場:
濕地廣場面積約8800平方米,是由廣州市同類牌坊中最高的濕地牌坊、嶺南園林風格的綠影長廊以及鑊耳式建築風格的客服中心等建築物共同構成的通透式廣場。雕花飛檐、飛閣流丹的綠影長廊與高聳的鑊耳山牆、古樸的趟櫳門、精緻的滿洲窗,共同展示出嶺南建築通透玲瓏、裝飾精美的特色。
濕地牌坊:
濕地牌坊高23.8米,寬28.3米,為廣州市同類牌坊中最高者。其建築以石雕為主,配以精緻
的木料斗拱、灰塑裝飾的屋脊以及兩側嶺南特色的魚形鴟吻,組成一個極具傳統特色四柱三間廡式三樓結構的嶺南牌坊。牌坊上雕刻有梅、蘭、竹、菊圖紋,以及“雙龍戲珠”、“漁樵耕讀”、“三陽啟泰”、“碩果纍纍”和“嶺南佳果”石雕,體現出嶺南建築精緻、玲瓏的特徵,展現出海珠濕地農耕文化歷史和嶺南佳果主產地的特色。
綠心湖:
海珠濕地公園海珠濕地公園
綠心湖面積約6000平方米。湖水與河湧水系相連,依靠自然潮汐調補水,水質清澈,碧波柔池。湖底鋪種有沉水植物苦草,湖中種植有全年開花、花色鮮艷的再力花和美人蕉,以及有水質淨化作用的30餘種水生植物。湖中各種植物芬芳盛放,魚蝦貝螺集群游弋,展現出滿庭芳華、生機勃勃的景象。湖兩側設有雙向親水棧道,可以近距離欣賞湖中植物和跌水美景。站在親水棧道的觀景平台上,可見旖旎的湖水中呈現出“中國第一高塔”廣州塔的倒影,瞬間人、物、景置於同一畫框,凸顯海珠濕地的區位優勢和非凡美景。
花溪:
花溪溪流長650米,其內水鳴潺潺,樹影婆娑,蟬鳴鳥叫。花溪區域種植有60餘種植物,主要採用開花植物與常綠植物搭配形式,有四季常綠且開花的長春花、朱槿、洋紫荊,有夏秋開花的千日紅、巴西野牡丹、非洲凌霄,有春冬開花的葉子花、香彩雀、鶴望蘭,結合溪邊種植的再力花、美人蕉、梭魚草等花期較長、花色鮮艷的水生植物,營造出一年四季繁花似錦的景象。
友誼林:
海珠濕地公園海珠濕地公園
2012年11月17日,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友誼林植樹活動暨廣州國際城市創新大會《廣州宣言》發布儀式在海珠濕地舉行。首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以“創新成就未來”為主題,匯集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的153個城市參評,其中包括墨西哥、奧地利、韓國、阿根廷等29個國家的首都城市和美國休斯敦、德國法蘭克福、英國伯明罕、加拿大溫哥華、西班牙巴塞隆納等多個國際知名城市。153個城市代表親手種植了153棵美麗異木棉樹,加上1顆中心主題紀念樹,形成見證首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誕生的友誼林,翻開了國際城市發展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協同共生的新篇章。
藏龍潭:
藏龍潭是龍潭本地村民存放龍船的地方。扒龍船是中國南方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傳統龍船一般都是用坤甸等密度較大的紅木作為材料,不怕浸水,但是最怕暴曬爆裂。為保龍船數十載不腐朽,人們用河涌魚塘濕潤的淤泥包裹龍船,並埋在河涌近岸泥地里,即“藏龍”。藏龍需挑良辰吉日,每年端午後最晚不超過農曆五月十八,祭拜洪聖公等村中菩薩後,各村將龍船藏於底泥中,並插上竹子作為記號。最好的藏龍地點是岸邊多樹的地方,落葉多使得泥土中的養分多,船身越烏黑髮亮,保存越久。藏龍也正應了“龍生大澤”的傳說,等到來年的端午時節,再“起龍”。
福壽果廊:
海珠濕地公園海珠濕地公園
福壽果廊棧道長175米,沿線種植了荔枝、龍眼、黃皮等嶺南佳果,凌空架起的長廊是近距離親果、觀果的絕佳平台。福壽果廊上還雕刻有“福”“壽”“禧”字各千個,源於中國民間喜愛的“福祿壽禧”四字中除“祿”之外的三者,寓意“不求功名利祿,但求幸福安康”之意,使遊人漫步果廊親近自然的同時,領悟種善因得福果之理,邊遊玩邊祈安康福壽。
花果島:
花果島內保存著萬畝果園果林生態原貌,島內涌溝縱橫、綠樹婆娑、百果飄香,種植著桂味荔枝、石硤龍眼、雞心黃皮、胭脂紅番石榴等遠近馳名的嶺南水果。島內環境優美、果樹生長茂盛,成為市民親果、賞果的絕佳境地。
都市田園:
都市田園分為果林維育區和生態田園區。果樹維育區內種植了荔枝、龍眼、楊桃、黃皮、香蕉、木瓜、芒果等果樹,形成一派原生果林氛圍;生態田園區內時而耕種時令蔬菜,時而栽培觀賞花卉,時而瓜果飄香,時而花海瀰漫,田園氣息濃郁。踏著青石小道,跨過木棧小橋,呼吸都市果林精氣,體驗田園農耕生活,感受濕地果基文化。
石榴灣:
石榴灣面積約30萬平方米、水道長約1300米,較好的保存了河涌、涌溝-半自然果林複合濕地生態系統的獨特景觀,擁有花洲古渡、古蔭帆影、玉龍橋、朱雀橋、凌波橋等景點。石榴灣種植有珍稀的淡水紅樹林新品種,通過灌木、喬木和水生植物等132種植物搭配,營造出層次豐富的“水上花園”景象。
淡水紅樹林:
紅樹林是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濕地生物群落,具有喜鹽性。海珠濕地種植的紅樹林屬於淡水紅樹林,由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培育,可以在淡水區域種植的紅樹新品種。紅樹林為水生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棲息環境,水生動物又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因此,紅樹林是世界上物種資源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同時,紅樹林發達的呼吸根或支柱根能有效防風固堤、淨化水質和空氣。
古蔭帆影:
古樹蒼勁,枝葉婆娑,樹蔭蔽日,古船掩映。此處悠悠河岸在煙波中曲折蜿蜒,點點帆影游弋於水天之間。
花洲古渡:
古時海珠因種植花卉而聞名,即有“花洲”美譽。“花洲古渡”仿佛以繁花綠葉重現當年賣花少女在花渡碼頭歡聲笑語的盛景,亦復刻舊時海珠水鄉記憶。
花橋:
白色拉索牽引橋身飛渡龍潭涌,無論橋上或橋下,均花團錦簇,四季花盛,正是廣州“花城”的縮影。 
玉龍橋:
石橋橋身潔白如玉,遙望如蛟龍出海。
朱雀橋
朱紅色的木橋輕盈飛拱,恰似鳳凰飛天。
凌波橋:
白色橋墩涉水屹立,宛若洛神婉婉漫步水波而過。 
果香橋:通向佳果不斷的花果島,駐足橋上未見佳果已聞果香。
果漪橋:
橋下碧水橫穿而過,水中游魚泛起漣漪,島上果林倒映水中,累累碩果隨波而動。

海珠湖簡況

海珠湖是海珠區首個水利與生態相結合的大型建設項目,兼具調洪蓄澇、污水治理和生態環境營造等功能,與周邊石榴崗河、大圍涌、大塘涌、上沖涌、楊灣涌、西碌涌等6條河涌構成“一湖六脈、六涌環湖”的水格線局。海珠湖於2011年10月1日免費對市民開放,為市民休閒娛樂、體驗濕地、親近自然提供了又一個選擇。海珠湖面積約1425畝,其中水面面積795畝,由內湖和外湖組成的。外湖實際上是由六條河涌相連組成的“玉環”,環抱著圓形的內湖。因此,海珠湖也被形象地比喻為“金鑲玉”。海珠湖與廣州塔、花城廣場、中心廣場呈一直線,是廣州新中軸上的生態焦點。

二期簡況

海珠濕地二期約204公頃,著眼於“自然、生態、野趣”,著力提升生物多樣性。在原生果園的基礎上,通過連通水系,調清活水、豐富植被、修復生境等方式,濕地二期為鳥類營造良好的棲息、繁育、覓食等生態環境,成為真正的小鳥天堂。濕地二期建成後,將與海珠湖和濕地一期連成約367公頃的果園濕地景區,共同構建國際大都市城央的世外桃源。

相關文化

廣府龍舟文化
龍舟文化是中國古人祈求神靈庇護,驅邪禳災催生而來,並與端午節密不可分。廣府龍舟文化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傳統的龍舟活動,包括起龍、采青、賽龍、藏龍、散龍。“起龍”即農曆四月初八前後,在爆竹聲中將水中龍舟起出並拜神。之後將龍舟清淨、風乾,塗上桐油或豬油,並將青苗放在船頭和船尾,謂之“采青”。接著開始招景,即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巡遊、應景、趁景、賽龍舟和吃龍船飯,民間盛大的龍船節就此有序地進行。在整個賽龍舟活動後,便是“藏龍”、“散龍”,即拜祭還神,將龍船重新埋在河底或放置於祠堂,並聚在一起吃當年最後一頓龍船飯,圓滿結束當年的龍舟民俗活動。此外,還有一些民眾會有貯藏五月五“龍鬚水(龍船划過的河水)”的習俗。
嶺南佳果
廣州素有“水果之鄉”的美譽,其中荔枝、香蕉、木瓜、鳳梨因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被譽為嶺南四大佳果。海珠濕地區域現存果林約700公頃,種植有荔枝、龍眼、楊桃、黃皮等嶺南水果和香蕉、芒果、番石榴、番木瓜等典型熱帶水果,擁有果樹品種500多個,古老樹種眾多,種質資源豐富,是嶺南佳果的發源地和重要產地。海珠濕地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海珠區東南部,被稱為廣州市的“南肺”和“腎”,主要包括萬畝果園、海珠湖及相關河涌39條,總用地面積約800公頃,水域面積達380公頃,是珠三角河涌濕地、城市內湖濕地與半自然果林鑲嵌交混的複合濕地生態系統。濕地內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石硤龍眼、紅果楊桃、雞心黃皮、胭脂紅番石榴等十多種嶺南佳果的傳統產區。海珠濕地積澱了珠江三角洲濕地千年的果基農業文化,富有嶺南水鄉文化特色,是嶺南文化重要的發源地。
海珠濕地一期示範區是海珠濕地核心區和國家級生態濕地示範區,用地面積約70公頃,水域面積占42%,約為28.3公頃,水深平均1.5米,全部為流動的活水。示範區始建於2012年6月,通過連通水系,調清活水、遷移苗木、雕花飛檐、鑊耳山牆等,重點突出生態、嶺南、水鄉、野趣,打造了親水花溪、空中棧道、石榴灣濕地等生態濕地特色景觀和粵式廣府文化景觀牌坊、飛閣流丹仿古展廳群等嶺南文化特色建築。在這裡遊客可零距離親水、接觸果林,領略“生態、嶺南、水鄉、野趣”的果園濕地特色風貌。
示範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除了保留原有的嶺南佳果龍眼、荔枝、黃皮、楊桃等果樹外,還種植了蘆葦、芒草、蘆竹、再力花等40多種水生植物和勒杜鵑、琴葉珊瑚、細葉紫薇、白花夾竹桃、水蒲桃、水杉、淡水紅樹林等80多種灌木喬木。其中,種植的睡蓮是由中國荷花第一人重慶大學的袁中興教授培育的特有品種。其花色鮮艷,花期長達半年,並在海珠濕地首次大面積種植。在動物方面,雖然示範區正式建成才一個半月,已發現小白鷺、蒼鷺、牛背鷺等鳥類5目19科32種,赤眼鱒、白條魚、黃尾鯝等魚類5目7科16屬18種。示範區已形成了“水在腳邊流,花在身邊開,鳥在樹上叫,人在畫中走”的生態美景。
濕地牌樓:牌坊極具特色,為粵式廣府文化景觀牌坊,高23.8米、寬28.3米,為目前廣州同類牌坊中最高的(陳家祠廣場牌坊高、寬均為11米)。石牌坊採用4柱3間廡(wǔ,同“舞”,此處解作廊的意思)式不出頭結構(4柱,4根支柱;3間廡,3個門廊;不出頭,柱不超過樓頂為“不出頭”,反之為“出頭”)。
牌坊上“海珠濕地”的題字為以隸書見長的著名書法家李偉所提。海珠濕地題字的兩側分別有兩幅圖畫,前後共4幅,主題分別有梅、蘭、竹、菊。海珠濕地題字正下方的圖畫主題為“雙龍戲珠”。“雙龍戲珠”圖畫兩側又各有兩幅圖畫,前後共4幅,主題分別為“漁樵耕讀”、“三陽啟泰”、“碩果纍纍”和“嶺南佳果”。
北門廣場兩側的鑊耳屋為嶺南傳統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有花鳥圖案。因其山牆(建築物兩端的橫向外牆稱為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民間有“鑊耳屋”蘊含富貴吉祥,豐衣足食一說。
中心湖:在牌樓背後,就是占地面積6200平方米的中心湖。中心湖最大的特色是設定了疊水水景和景觀平台,種植具有嶺南特色的水生植物,湖邊的親水花溪長約650米,遊客可以通過石棧道、木亭和鵝卵石與濕地零距離接觸。湖水與龍潭湧水系相連通,採用自然水動力調補水。目前龍潭涌與濕地一期相連通的水域已經完成了截污,能保證湖水和花溪水都是三類以上水質。
花溪:花溪為示範區主要親水區。花溪區總面積1.18萬平方米,長650米,花溪平均寬度為2-3米。水體經過生態式淨化、自然循環的方式達到三類至二類水質,總落差4.5米,共分九級,通過設定石棧道、休息廊、木亭、卵石和疊石,營造“水在腳下流、花在身邊開”的濕地景觀。花溪區植物採用開花植物與常綠植物搭配的形式,以達到春夏秋冬四季有花的效果。花溪區的中心木亭設計為杭州園林式風格,採用木材為“巴蒂木”,該木料屬於天然防腐硬木,不會變形褪色,並有防水防蟲蛀的功效。
龍騰橋:龍騰橋是由大理石鋪建而成,有龍騰飛躍之意。
海珠濕地公園

果林濕地:果林濕地保留了原龍潭果樹公園種植的果樹,包括石硤龍眼、紅果楊桃、雞心黃皮、胭脂紅番石榴等嶺南佳果。果林濕地東區通過設定高1.5-2米、寬2米、長175米的空中棧道,形成採摘和觀景的平台,能為遊客提供空中採摘果實、接觸自然的體驗空間,是打造自然、野趣的精品景點。漫步在極具創意特色的空中果林棧道,伸手就可以觸碰到兩邊的果樹,採摘果實,別有情趣。目前,棧道中的楊桃已結果,遊客可零距離觀賞大小不一的楊桃果。
拉索橋:拉索橋為白色,是原龍潭果樹公園修建,橋上花團錦簇,俗稱“花橋”。橋的左手邊便是整個石榴灣濕地,涵蓋了遊船時經過的古蔭帆影、畫外煙渚、曲觴飛綾、花洲古渡等景點。
都市田園:都市田園即花圃種植區和蔬菜培植區。這裡除供遊客觀賞外和科研培育示範外,還吸引了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特別是這裡種植的蔬菜,都是科研種植的新品種,更是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的好去處。
古蔭帆影:古蔭帆影是仿古搖櫓船及木畫舫的主要停泊點。在兩岸古老的果樹和幽香的花草映襯下,船舶出航,帆影點點,無論船客或兩岸遊人均如在畫中行走,如夢如幻。
石榴灣濕地:石榴灣濕地是示範區的主要景區之一,包括了花洲古渡、畫外煙渚、曲觴飛綾、金色池塘等景點。通過種植本地植物,引進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葉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水生植物,與山坡上的灌木、草花和喬木,共同營造出層次豐富的“水上花園”景象。
金色池塘是對現狀耕地進行適度開挖改造,擴大水面,並點綴木橋與亭廊而建成,傳達珠江地區獨具特色的農耕文化。這裡的黃昏,在夕陽的照映下,水面金黃,與河道兩邊的水生植物相映一色,景色宜人,令人陶醉。
畫外煙渚:濕地處處是風景,不同角度呈現不同的景色,每年三、四月份的時候,石榴灣濕地春風拂面,春雨迷濛,兩岸新綠嫩黃醉眼,鮮花艷麗欲滴,春的氣息在空氣中浮游流動,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穿行水中,如同行使在畫中霧氣籠罩的洲渚,置身畫外卻又如在畫中。
曲觴飛綾:“曲水流觴”是上巳節中派生出來的一種習俗。那時,人們在舉行祓楔儀式後,大家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彼此相樂,故稱為“曲水流觴”。曲觴飛綾比喻濕地主航道可一邊乘坐遊船觀看美景,一邊品茶,如同古時飲酒欣賞舞女飛綾舞動間衣縷飛揚,氣勢耀人卻又不失風采。
花洲古渡:花洲古渡接近新光快速路出口。海珠又名花洲,此處設定登船碼頭,故名花洲古渡,復刻舊時海珠水鄉記憶。
石榴崗河:石榴崗河是海珠濕地水源補給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榴崗河位於海珠區中部,主河道長5.7公里,集水面積17.5平方公里,河道寬25-160 米,與黃埔涌、海珠涌、北濠涌等組成海珠區的骨幹水系,連通珠江水。經過2009至2010年的廣州亞運治水和沿岸截污工程,石榴崗河告別了河床淤積,河水黑臭的舊貌,重現了彎彎碧水,水清岸綠,曲徑通幽,人水和諧的美好景象。整治後的石榴崗河,水質改善狀況無論從感官享受還是實際數據來看,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據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石榴崗河的透明度41,溶解氧3.3,遠高於“不黑不臭”標準。而兩岸建設的綠道、景觀綠化帶和景觀路,配以局部姿態優美、象徵氣節的竹、梅等植物的景觀節點、龍舟碼頭及親水平台,岸邊隨風搖曳的再力花,河裡波光粼粼的水紋,構築了一道秀麗的生態景觀長廊。
清漣園是石榴崗河上游主要景點之一。該園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其景觀設計圍繞廉政主題,設定了愛蓮亭、青蓮塘、廉政走廊、望蓮亭、竹韻路、品梅苑及廉政雕塑等倡導廉潔的元素。如今,清漣園已成為石榴崗河倡廉河涌廉政教育基地。小家碧玉的清漣園規模不算大,這裡擯棄了車水馬龍,安靜祥和、愜意悠然,處處洋溢著溫文爾雅。漫步石榴河畔,踏足清漣園,就能躲開都市的喧囂和瑣事的纏磨,在這片含蓄中顯露風華,嫵媚中凝聚清正的美景中,享受習習清風。
海珠湖:海珠湖位於海珠區中心地帶,東臨新光快速路,西臨廣州大道,北靠新滘南路,南臨南洲路和環城高速公路,處於5條公路圍成的“井”字形中間,位於廣州城市新中軸的南段。海珠湖湖心區面積1422.6畝(水面面積795畝,陸地面積627.6畝),綠化面積約25萬平方米,環湖道路約3.5公里長。是廣州市中心城區最大的集雨洪調蓄、雨洪利用、引水補水、生態景觀、休閒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生態休閒湖區。
海珠湖具有四大特色,一是水利為本。作為海珠區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海珠湖與石榴崗河、西碌涌、楊灣涌、上沖涌、大塘涌、大圍涌6條河涌構成了“一湖六脈”的天然格局,在防洪排澇、連通水網、調水補水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是生態濕地。海珠湖的綠地面積達25萬㎡,相當於莊頭公園和會展公園的綠地面積之和,居海珠區首位。環湖的園道旁種有樟樹、人面子、紫荊、羅漢松、高山榕等上百個品種的植物,濕地種有荷花、水杉、常綠菖蒲、垂絲柳、矮蒲葦等60餘種的水生植物,具不完全統計,湖區內已出現鳥、魚等20多個種類的動物,“水秀岸綠,魚躍鳥鳴”的嶺南水鄉畫面躍然眼前。三是低碳節能。海珠湖遵循自然潮汐原理進行水體置換,利用珠江感潮區的優勢,通過控制水閘使水流形成單向流動,每兩天就能完成一次換水,實現了向自然借力來生態護水目的,達到了節能的效果。為方便遊客的休息,環湖3.5公里的園道旁間隔式布置著的木凳、園區使用的節能照明系統、電瓶車等都在回應著低碳節能的時代要求。四是人本思想。湖區對外免費開放,並設立了驛站、亭廊、親水平台、便民服務點等,醫療室也合理布局於湖區。為了提高湖區的安全措施,湖區設有警務室,在投入足夠的安保力量同時,還將進行24小時的視頻監控,切實保障湖區的公共安全。
海珠湖的建成,構築起海珠區特有的“江、涌、湖、園、林”江島生態系統,對海珠區目前的旅遊資源起到有機的串聯,形成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水陸環島游核心部分,展現其背後巨大的旅遊價值和文化商機。

交通

交通指引:由於示範區停車場地有限,建議遊客儘量乘坐公共運輸前往。
可乘公交14、45、206、250、264、270、762路至新中路(龍潭)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