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志

杭州志

杭州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餘杭縣良渚、安溪、瓶窯和杭州市區的老和山、水田畈一帶,就有人類聚居活動,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杭州志杭州志

歷史

杭州有文字記載始自秦朝,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隋時築杭州城和溝通南北大運河朝大興水利,悉心整治西湖,使杭州成為四方輻輳、海內外經濟文化交往日益發達的“東南名郡”。五代吳越(893-978年)和南宋(1127-1279年)均在此建都。前後經歷十四位封建帝王,時間長達230多年。風光秀麗的西湖,給歷代文入學士以靈感,吟詠出千百首讚美、記述西湖與杭州的詩詞。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先後多次巡遊杭州。正是這些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杭州市內猶如星羅棋布的文物古蹟,不僅內容豐富,而且門類齊全。在流轉的時光中,杭州市的文物古蹟曾多次遭遇浩劫,先是宋末元初的焚掠,繼是清代後期兵燹,再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軍的破壞,以及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等,使大量地面古建築等文物古蹟被毀。

考古

20世紀30年代,良渚古盪(老和山)一帶曾進行小規模的文物考古發掘活動,出土相當數量的石器和黑陶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杭州考古工作主要依靠華東文物工作隊和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協同工作;60年代,杭州市成立文物管理委員會,杭州的文物考古事業有所發展;80年代,成立杭州文物考古所,建立自己的文物保護、考古隊伍,文物考古工作納入經常性的軌道。
1963年、1974年,先後兩次對建德縣李家鄉烏龜洞的膠結層進行發掘,首次發現了一顆智人牙齒化石及大熊貓、東方劍齒象、中國犀等哺乳動物化石。這一重大發現說明,早在5萬年前杭州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為探索杭州乃至全省舊石器時代文化提供重要依據。五六十年代,餘杭良渚、安溪、吳家埠和杭州水田畈,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進一步發掘,出土一批石器、陶器和不少木器及稻穀、芝麻、瓜子等植物種子,為1959年“良渚文化”的正式命名提供可靠的依據。為配合新安江水庫工程建設,對淳安進賢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坩鍋等遺物,證明其為一處始於新石器時代,逐漸進入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址。同時,在餘杭縣石瀨,首次

發現商代銅鐃,在建德縣發現春秋時期銅劍,在富陽縣場口發現銅鉞、銅劍等。70年代,在蕭山衙前發現西周銅鐘,在河莊蜀山遺址發現西周銅矛。這些青銅器的器形和紋飾既有中原風格,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表明均為當地鑄造,也說明錢塘江流域深受中原商周文化影響。1984年,在蕭山城南鄉清理128座古墓葬,出土文物1200餘件,其中有西周土墩墓一座,為周文化人浙提供佐證。在蕭山的席家、茅灣里、歡潭和新江嶺等地,先後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印紋陶和原始瓷同窯合燒的窯址,說明當時的窯場已具有較高的專業作坊性質。而餘杭發現的12處古窯址中,有二處晉代窯址均為青釉和黑釉兼燒,屬德清窯系,它反映了杭州古代色釉瓷器生產的興旺發達。
50-80年代,陸續對五代越國錢氏家族7座墓葬的清理髮掘,在錢元 墓出土的雕龍貼金罌,臨安水邱氏墓出土的釉下褐彩雲氣紋罌、缽形油燈、熏爐等,是杭州文物考古史上的一大收穫。錢寬、水邱氏墓出土的外底部有“官”或“新官”銘刻的金銀釦白瓷,為江南所罕見。在錢氏家族墓出土的文物中,除了上述瓷器外,還有錢元瓘、吳漢月、錢寬、水邱氏墓的4幅天文星象圖價值最高,其中錢寬墓的星象圖時間最早,水邱氏墓的星象圖最完整,錢瓘墓的星象圖最大。這4幅星象圖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五代吳越國時期考古的另一重要發現,是1978年夏在杭州江城路立交橋工程施工中發掘出的吳越錢氏海塘遺址,它是五代吳越國在水利建設方面先進技術水平的寶貴實物例證。
杭州南宋臨安城遺址的考察始於1983年冬,在萬松嶺、鳳凰山一帶,作過多次調查、鑽探和配合基建的發掘,摸清南宋臨安城東城牆和南宋皇城北、東城牆的走向、規模、用材和構築狀況。杭州捲菸廠工地及望仙橋一帶南宋磚砌道路的發現,為研究南宋“御街”的起始地點及“北內”德壽宮位置提供了實物資料。尤其是1985年杭州烏龜山郊壇下南宋官窯遺址的發掘,首次發現較完整的龍窯一條、作坊遺址一處(包括房基、水溝、練泥池、釉缸、陶車坑、素燒爐基等遺蹟),出土三萬餘件瓷片和窯具標本,為研究南宋官窯提供了較完整的實物資料。 1982年,杭州北大橋南宋墓出土的矩形黑漆盤、黑漆缽、黑漆筆架、黑漆帶托唾盂,在唾盂的底部和托圈內均有朱書銘記,其中有“丁卯溫州”等字樣。這是繼 1953年在老和山南宋墓中出土的朱書“壬午臨安府符家真實上牢”題記黑漆缽以 來的又一次重要發現,對研究南宋時期浙江的髹漆工藝具有重要價值。
近年來,對元明清時期杭州的文物考古,也有一些重要的發現。50年代,在桃源嶺明墓中出土的金絲髮罩,纖巧細密,技藝高超。70年代,墓葬中出土的珍貴文物有:元代至元丙子年墓的元青花觀音及脅侍塑像;半山韋謙墓的“建寧軍節度使之印”銅印;淨慈寺的明萬曆丁未蓮花紋銀蓋缽;杭州大廈工地的明代銅鞭、銅鐧及餘杭的“太平天國浙江天省塘棲鎮匠人沈(氵明)(艹二)鑄造”銘文銅炮等。

古蹟

杭州市的文物古蹟,大致可分古建築、古墓葬、摩崖題記、石窟造像,碑刻、名人故居革命遺址、革命紀念性建築等。館藏文物,有陶瓷品、玉、石器、金、銀、銅器、書、畫、碑、印譜、印章等。其中古建築六和塔,古墓葬岳飛墓(廟),石窟造像飛來峰造像,先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餘杭縣良渚文化遺址和建德縣烏龜洞人牙化石的發現與保護,引起全國考古界與國際上的關注。市區井亭橋西側建於唐代的“相國井”遺址,是杭州城市演變的重要實物見證之一。在館藏文物中,陶瓷器有良渚文化時期的炊具、紡織工具,漢代的黑釉五管瓶,西晉的越窯辟邪燭台,東晉的青瓷唾壺,晚唐的越窯秘色瓷熏爐、新官款白瓷碗,南宋的龍泉窯精品等;玉石器有良渚文化琮、璧、鉞、禮器,晚唐刻花白玉脊角篦;金銀銅器有漢代的連弧紋銅鏡、唐海獸萄萄鏡等。
隨著杭州市旅遊事業的發展,全市各地又先後發現和保護、維修不少古建築和史跡遺址。其中有富陽龍門鎮的義門、舊廳、百獅廳,桐廬的嚴子陵釣台,建德的大慈岩寺,淳安的方臘洞,餘杭的徑山鐘樓、沈括墓、章太炎故居,臨安的功臣塔等。

現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屆市人民政府都重視文物保護工作。1956年成立杭州市文物普查隊,對杭州文物保護狀況作了調查。1981~1984年,又組成文物普查工作隊,對杭州市的文物進行全面普查。這次普查,僅杭州市區就查出文物點1700多處,徵集文物700多件。1984年,組建杭州文物考古所,主管文物保護、考古發掘和藏品保管工作。1985年,杭州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0處,還有大批文物保護點。這些文物古蹟,橫向可以反映杭州某一歷史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面貌,縱向可以與杭州每一個時期的歷史相銜接,交織成杭州市的文物史跡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