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埠河

杭埠河

杭埠河古稱龍舒水、南溪,清代稱前河、巴洋河。1949年舒城縣人民政府定名為杭埠河,沿用迄今。杭埠河以曉天河為上源,出岳西縣境大別山區的貓耳尖(海拔1415米)東麓,東北流,經白果、姚河,至南嶽畈左納龍井河;折東流至曉天鎮,右納雙河、黃河;折北流至大河口,左納救母河;折東北右納山七河後,於石灘進入龍河口水庫庫區。庫區左納滑石河等支流來水,右納烏沙河等支流來水;原中梅鎮是山區商貿重鎮,排筏上通曉天鎮,舟楫下達三河鎮入巢湖。

歷史簡介

1985年建龍河口水庫後被淹入庫底,拆遷至水庫大壩下游重建,名新梅鎮,現改名龍河口鎮。出庫後河床有2000米已湮廢。河道現從溢洪道出口開始,河槽寬約500米,沙質河床,東北流,至九井寺納九井河來水,至龍潭右納龍潭河,左岸開始有堤,過七門堰(西漢初興建的古引水灌溉工程),經新街至乾汊河老河口,河寬擴至800~1000米,續東北流,經河口(馬河口)至白馬,右納南港河,至合興盪,左有朱槽溝與豐樂河溝通,已建閘控制;東流,至周公渡右納清水河,過將軍後折北流,經錢大山有南北向水道通豐樂河,

杭埠河遠觀杭埠河
1976年杭埠河改道時已堵塞。折東流經杭埠,至廣寒右納馬槽河,經王世六渡至大潭灣,左納豐樂河來水,續東流至北閘注入巢湖。河道全長145.5公里,本乾龍河口至入巢湖口長68.59公里,其中龍河口至馬家河口段長21.5公里,河底鎮是山區Y(高程3.68~15.8米;馬家河口至將軍段長21.2公里,河底高程15.9~9.4米;下游將軍以下河道,為1977年治理後的情況,將軍至大潭灣長15.2公里,河底高程9.4~5.5米,河底寬90~130米;大潭灣至巢湖口長10.69公里,河底高程5.5米,河底寬190米。在杭埠河整治的同時,調整馬槽河自廣寒橋匯入杭埠河,封閉了小南河及與豐樂河相聯接的錢大山河,還封堵了聯接豐、杭兩河的朱槽溝河,劃清了豐、杭兩河在大潭灣以上的水系。總流域面積4150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35.1%,丘陵區占53.6%,圩區占11.3%。將軍至大潭灣的泄洪能力已達到1960立方米每秒,大潭灣至入巢湖口達到2700立方米每秒。

淠史杭運河

杭埠河夕陽下的杭埠河

中國淠河、史河、杭埠河3個毗鄰灌區的總稱。位於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中南部,地處大別山余脈的丘陵地帶,橫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總面積1.31萬平方千米。灌區水源來自佛子嶺水庫、響洪甸水庫、磨子潭水庫和梅山水庫。總庫容66億立方米。該灌區於1958年開工,1959年開始灌溉農田,以後逐年續建配套,1987年乾渠以上工程完工,支渠以下工程還在進行。工程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航運、水產養殖、城市用水的綜合利用工程,包括: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渠首樞紐工程,7級渠道的2條總乾渠,11條幹渠,19條分乾渠,總長1384千米;1.3萬條支渠、斗渠、農渠,總長2.26萬千米;大小渠系建築物2萬多座;中小型調節水庫1066座和21萬口塘壩,有效庫容12.3億立方米;抽水站、補水站總裝機容量14.1萬千瓦。該工程實現了40萬公頃農田的自流灌溉,實灌面積達58萬公頃,並解除了淠、史河下游的洪災,減輕了淮河幹流的洪災

采砂整治

杭埠河美麗的風景
隨著舒城縣砂石資源日漸枯竭,一些違法采砂業主,受利益驅動,在杭埠河道違法開採砂石資源,嚴重影響河堤、沿河橋樑和民眾的飲用水安全,甚至引發礦權糾紛,對此,民眾反映強烈,媒體高度關注。
為嚴厲打擊和震懾違法采砂行為,確保杭埠河圩堤、沿河橋樑和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縣政府集中組織多部門的力量,集中70天的時間,依法對杭埠河違法采砂行為進行專項整治。

一是加強領導
成立了以分管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安、水利、國土資源、環保、工商、安監、林業、農委、砂石公司,千人橋鎮和百神廟鎮等有關單位和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並對千人橋、百神廟派駐工作組開展工作。

二是動員部署
縣政府召開杭埠河采砂專項整治動員會,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動員和具體部署,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金德元、副縣長韓鋒分別對專項整治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三是廣泛宣傳
通過廣播電視、張貼整治通告、印發專項整治工作簡報、縣、鄉召開動員會和召開採砂業主座談會等形式,營造整治輿論氛圍,擴大整治工作的知情面和法律、法規普及面,教育民眾依法開採采砂石資源。努力將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宣傳教育階段。

四是落實責任
明確鄉鎮為本次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對不履行職責、監管不力的主要責任人,嚴格追究責任。

五是聯合執法
聯合執法隊伍深入河道砂場開展工作,規定采砂業主把採礦設備集中停放至指定的地點,對整治中拒不執行的“釘子戶”組織力量,重拳打擊,由鄉鎮政府和聯合執法組織依法拆除船隻、銷毀採礦設備、推廣堆場、查封工棚。

六是規範開採
通過整治,違法開採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積極引導采戶通過公開、公平、公平的方式依法取得採礦權。

2008年08月7日已完成採礦業主的調查摸底,並列出了本次整治的具體對象;大部分採礦設備已按要求集中停放在指定地點,並卸載了動力設備;砂票的收繳清理工作正在展開,各項整治工作紮實推進。

影響力

杭埠河傍晚時
杭埠河和豐樂河是舒城縣兩條主要河流,皆有境內西南山區向東北岡畈區蜿蜒而下,進巢湖入長江。唯有西南端與霍山縣臨界的查灣鄉桃李河,北流進東西溪,經淠河入淮河。舒城縣西南山區處大別山東北麓,這裡山青水秀,林茂水豐,河流蜿蜒曲折,跌宕多姿,或奔騰湍急,或安祥平緩,或卵石鋪陳,或細沙推浪。一年四季,川流不息,不僅蘊藏了豐富的水力資源,而且也為旅遊觀光創造了極佳的環境。

杭埠河,古稱龍舒水,又稱巴洋河、前河、南溪河。建國初,縣人民政府鑒於涵義不明,故以下游重鎮杭埠而正式命名為杭埠河,屬長江水系。該河發源於岳西縣主簿園,流經舒城曉天、山七鎮,入萬佛湖。由萬佛湖溢洪道向東,經馬河口、千人橋、杭埠、三河等集鎮匯巢湖入長江。全長145.5公里,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沿途納入曉天河、五顯河、胡家河、九井河、朝陽河、曹家河、河棚河、龍潭河、南港河、清水河等十數條支流,為舒城縣境內最大的天然河流,在防洪、灌溉、發電、航運、養殖、礦產和旅遊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杭埠河灌區是淠史杭灌區組成部分。歷史上自然災害頻繁,崗丘區水源不足,經常乾旱;而圩區每逢汛期,容易造成洪澇災害。龍河口水庫興建後,開通了杭北、舒廬兩條幹渠和杭淠分乾渠,經配套、擴建,規模空前。灌區內發電站、電灌站、放水涵閘、塘壩等水利工程建築物星羅棋布;支、斗、農、毛渠道縱橫交錯。防洪標準大大提高,灌溉效益逐年增加。給舒城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城市創衛提供可靠的水利保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