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升初

杜升初

杜升初(1879-1951),藝名“一桿旗”,又名杜登科。大荔縣杜家灘人。19世紀80年代家鄉遭水災,流落渭南縣臨渭區官底肖家村。

基本信息

簡介

他從小愛戲如命,卻遭其父杜生林(即杜麻子,碗碗腔藝人)的竭力反對。杜只好讀書,因聰穎、勤奮,25歲中了秀才。但因其老祖先養過種牛、種驢,又是梨園子弟,故未走上仕途。1904年他於肖氏祠堂教私塾半每抽空彈弄樂器,習唱學藝。

成就

父親見他意志堅定,只好依順他並讓他跟自己學對不幾年便出了名。以後創辦了“一桿旗皮影社",他既j社長,又是主演,生、旦、醜、淨俱佳,能演戲100餘本。最拿手的是:李十三的“十大本”、《十才子》、《蝴蝶杯》《桃花觀》、《司馬茂斷陰曹》、《麟骨床》、《燕子箋》、《八義圖》、《水月庵》、《周仁回府》、《四聖歸天》、《二度梅》《春燈謎》、《挖蔓青》(還改編了此劇)。其特點為:字意精確,腔調動聽,唱做細膩,態度嚴肅。他描述自己的藝術生涯為:“走遍天涯,到處是吾家。步長途,風吹雨灑登高台,講經說法;論琴音,六音通造化;論字音,四音不敢差;論情節,一白二笑三哼哈,老外末帖須象他;演苦戲,引人淚巴巴;演樂戲,惹人笑哈哈。自古道戲假情不假,怎能說戲者瘋子看者瓜。遇知音,歡迎迓,技藝雖高不可夸。這也是一宗文化,任憑他庸夫、俗子恥笑咱。”

因其戲德好,表演技能精湛,民眾中長期流傳著“齊喜王蔓參苗子,一桿旗和歪脖子”的順口溜。

建國後,黨和政府對他十分關懷。1950年,文藝界領導馬健翎、姜炳泰、王依群同志邀請他到西安,對他的皮影演唱進行了錄音、抄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