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葉提取物

杜仲葉提取物

杜仲葉提取物,杜仲科。落葉喬木,樹皮、葉、果折斷後有銀白色細絲。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有鋸齒。花雌雄異株,先葉開放,無花被,翅果扁平,長橢圓狀。花期3~5月,果期7~9月。適應性強,耐寒,喜光,喜濕潤氣候和肥沃土壤。中國特產,分布西南至中部。產地生源: 中國特產,分布西南至中部。。

杜仲葉提取物Eucommia Ulmoides P.E.

杜仲提取物綠原酸別名:氯原酸,咖啡鞣酸
杜仲提取物綠原酸溶解性:水溶性好。易溶於熱水、乙醇及丙酮,可完全溶解。極微溶於醋酸乙酯。
杜仲提取物綠原酸提取部位: 杜仲葉
杜仲提取物綠原酸熔點205-209°C
杜仲提取物綠原酸比旋光度:-36° (c=1, H2O)
杜仲提取物綠原酸產品名稱:綠原酸; (1S,3R,4R,5R)-3-[[3-(3,4-二羥基苯基)-1-氧代-2-丙烯基]氧]-1,4,5-三羥基環己烷甲酸
用途:針劑原料,原料藥,保健品,化妝原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

綠原酸的結構和綠原酸異構體介紹:

 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下簡稱CA),是由咖啡酸(Caffeic acid)與奎尼酸(Quinic acid,1-羥基六氫沒食子酸)生成的縮酚酸,是植物體在有氧呼吸過程中經莽草酸途徑產生的一種苯丙素類化合物。
根據咖啡醯在奎尼酸上的結合部位和數目不同,從理論上講,單咖啡醯奎尼酸和二咖啡醯奎尼酸所組成的綠原酸異構體共有10種,分別為:1-咖啡醯奎尼酸、3-咖啡醯奎尼酸、4-咖啡醯奎尼酸、5-咖啡醯奎尼酸、1,3-二咖啡醯奎尼酸、1,5-二咖啡醯奎尼酸、1,6-二咖啡醯奎尼酸、3,4-二咖啡醯奎尼酸、3,5-二咖啡醯奎尼酸、4,5-二咖啡醯奎尼酸。但到目前為止,從植物中發現的綠原酸異構體有如下:綠原酸(3-咖啡醯奎尼酸)、隱綠原酸(Band510)(4-咖啡醯奎尼酸)、新綠原酸(5-咖啡醯奎尼酸)、異綠原酸A(4,5-二咖啡醯奎尼酸)、異綠原酸B(3,4-二咖啡醯奎尼酸)、異綠原酸C(3,5-二咖啡醯奎尼酸)、萊薊素(1,3-二咖啡醯奎尼酸)。

植物來源

杜仲科。落葉喬木,樹皮、葉、果折斷後有銀白色細絲。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有鋸齒。花雌雄異株,先葉開放,無花被,翅果扁平,長橢圓狀。花期3~5月,果期7~9月。適應性強,耐寒,喜光,喜濕潤氣候和肥沃土壤。中國特產,分布西南至中部。產地生源: 中國特產,分布西南至中部。

功效

具有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在體內能被蛋白質滅活。被國內外廣泛套用。在食品添加上,以艾格生物為代表,在飼料添加中,以山東龍昌為代表。與咖啡酸相似,口服或腹腔注射時,可提高大鼠的中樞興奮性。可增加大鼠及小鼠的小腸蠕動和大鼠子宮的張力。有利膽作用,能增進大鼠的膽汁分泌。對人有致敏作用,吸入含有本品的植物塵埃後,可發生氣喘、皮炎等,但食入後可經小腸分泌物作用,變為無致敏性物質。有止血、增高白血球。及抗病毒作用。具有縮短血凝及出血時間的作用。

杜仲及杜仲化學充分簡介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屬杜仲科落葉喬木,又稱絲棉木。杜仲的乾燥樹皮,又稱思仙、思仲、絲棉皮、扯絲皮。杜仲高可達15米—20米,主產於巴中、達川、綿陽、青川、平武、溫江、彭州、都江堰等地。中藥杜仲渾身是寶,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性溫,味甘、微辛,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等功效。以杜仲為主要原料的中成藥在東南亞各國和港澳地區很有聲譽。
杜仲含綠原酸、杜仲膠、杜仲甙(olivil)、京尼平(genipin)、果膠、生物鹼、酮糖、維生素C等成分。杜仲葉中含綠原酸2-3%,含14種木脂素和木脂素甙(ligninoglycosides),與甙元聯接的糖均為吡喃葡萄糖。其中二苯基四氫呋喃木脂素及其甙有松脂素雙糖甙等,松脂素雙糖甙(pinoresinol diglycoside)為杜仲降壓的有效成分。從杜仲皮中還分到正二十九烷、正卅烷醇、白樺脂醇(betulin)、白樺脂酸、β-谷甾醇、熊果酸、香草酸。杜仲皮和葉還含有17種游離胺基酸以及鍺、硒等15種微量元素。尚含環烯醚萜類成分,從杜仲皮、葉中分出10種環烯醚萜類(iridoids),有都桷子素葡萄糖甙(GENIPOSIDE)、桃葉珊瑚甙(aucubin)、筋骨草甙(ajugoside)、杜仲甙(ulmoside)、玄參甙乙酸酯(harpagide acetate)及葡匐甙(reptoside)等,除杜仲甙類外,其餘成分甙元均以β-甙鏈聯接吡喃葡萄糖。杜仲甙類糖部分為異麥芽糖(isomaltose-葡萄糖-α-葡萄糖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