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星毛蟲

杏星毛蟲

昆蟲名,為鱗翅目,斑蛾科。在中國普遍存在。幼蟲主要靠食芽、花、葉為生,春天開始活動後,為害剛萌動的幼芽,嚴重的導致枯死。待發芽後,開始為害花和葉,食葉呈現缺刻和孔洞,嚴重的將葉片吃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杏星毛蟲杏星毛蟲

中文名:杏星毛蟲

學名:Illiberispsychina

別名:紅褐星毛蟲、梅黒透羽

目:鱗翅目

科:斑蛾科

分布與為害

在中國普遍存在。幼蟲主要靠食芽、花、葉為生,春天開始活動後,為害剛萌動的幼芽,嚴重的導致枯死。待發芽後,開始為害花和葉,食葉呈現缺刻和孔洞,嚴重的將葉片吃光。[2]

形態特徵

杏星毛蟲幼蟲杏星毛蟲幼蟲

 成蟲體黑褐具藍色光澤,翅半透明,布黑色鱗毛,翅脈、翅緣黑色,雄蟲觸角羽毛狀,雌蟲短鋸齒狀。卵橢圓形,扁平,中部稍凹陷,白至黃褐色。幼蟲體胖近紡錘形,背暗赤褐色,腹面紫紅色。頭小黑褐色,大部分縮於前胸內,取食或活動時伸出;腹部各節具橫列毛瘤6個,中間4個大,毛瘤中間生很多褐色短毛,周生黃白長毛;前胸盾黑色,中央具1淡色縱紋,臀板黑褐色,臀彬黑色10餘齒。蛹橢圓形,淡黃至黑褐色。繭橢圓形,絲質稍薄淡黃色,外常附泥土、蟲糞等。

發生規律

各地均每年發生1代,主要以初齡幼蟲在裂縫中和樹皮縫、枝又及枯枝葉下結繭越冬。樹體萌動時開始出蟄,最初先蛀食幼芽,後為害蕾、花及嫩葉,此間如遇寒流侵襲,則返回原越冬場所隱蔽。越冬代幼蟲5月中下旬老熟,第1代幼蟲於6月中旬始見,7月上旬結繭越冬。5月中旬老熟幼蟲開始結繭化蛹,一般在樹幹周圍的各種被物下、皮縫中。6月上旬成蟲羽化交配產卵,多產在樹冠中、下部老葉背面,塊生,卵粒互不重疊,中間有空隙幼蟲啃食葉片表皮或葉肉,被害葉呈紗網狀斑痕,受驚擾吐絲下垂。

防治方法

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樹勢,合理修剪,發現有結繭的枝葉及時剪除,減少蟲源,結合修剪,清理果園,將病殘枝及落葉集體燒毀。休眠期可在樹上塗白。在果樹休眠期用80%敵敵畏乳油或25%喹硫磷乳油200倍液封閉剪口、鋸口,可消滅大部分越冬幼蟲。利用該蟲白天下樹潛伏的習性,樹幹周圍噴灑48%毒死蜱乳油500~800倍液。越冬幼蟲出蟄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可用下列藥劑: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20%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殺螟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500倍液噴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