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

平山

平山 即平山縣。平山縣春秋時為晉蒲邑,戰國時趙置番吾地,隸屬於中山國。西漢置蒲吾縣,隋置房山縣,唐至德元年(756)改為平山縣。1945年分設平山、建屏2縣,1958年復並為平山縣。平山縣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西與全國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東臨省會石家莊市30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是國家批准的環京津、環渤海開放縣之一,是河北省石家莊地區轄縣,中國小水電試點縣之一。中國革命聖地──西柏坡所在地。平山縣2010年面積為2613平方公里,人口46萬,縣府駐平山鎮。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平山縣位於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西與全國煤炭基地山西省接壤,東臨省會石家莊市40公里,距首都北
平山平山
京260公里,
是國家批准的環京津、環渤海開放縣之一。總面積2648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713個行政村,46萬人口。
1999年全縣447843人,其中,農業人口413447人,非農業人口34396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38‰,自然增長率1.82‰;男女比例106.87%,城鎮與鄉村人口比例5%;有漢、滿、壯、回、白、苗、蒙、藏、景頗、朝鮮等17個民族,漢族人口占99.97%。

地質地貌

平山縣所在位置屬華北自然區。在大地構造方面,如依傳統的地槽——地台說,有兩種觀點,一種以黃汲清為代表的多旋迴學說,將本縣劃分在中朝準地台,山西斷隆的中部靠東緣的部位;一種以張文佑為代表的斷塊構造學說,以為本縣處在中國地台區、華北台塊、山西台背斜、太行穹折帶的北端。就板塊構造說,本縣處在中朝地塊上。按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本縣處在中國東部新華夏系太行山隆起帶北東方位,是4500萬年前由兩個隆起兩個凹陷組成的“多”字型構造,即阜平隆起、井陘凹陷、贊皇隆起、武安凹陷,全縣位於阜平隆起和井陘凹陷的過渡地帶、形成新華夏系最早出現的構造形跡。雖然不同學說劃分的地質構造單
平山平山

元有所不同,但不同學派劃分構造單元所依據的地層構造和地史卻是統一的。

縣境地質由於歷經多次的地殼運行和長期的剝蝕堆積,形成了三面環山、朝東敞開、呈簸萁狀的地貌輪廓。總的地勢是,自東南向西北逐漸增高,海拔由最低點東水碾村120米,上升到最高點駝梁2281米,相對高差2161米。全縣地貌屬山地類型,有亞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5個亞類,併兼有階地、崗坡、谷地、凹地等多種地貌類型。亞高山位於合河口鄉前大地、中台山村的駝梁一帶,海拔2000-2281米,地勢高而坡緩,面積0.5萬畝。中山區,包括合河口、營里、上觀音堂、下口、北冶等鄉的一部分村莊,海拔1000-2000米,面積52.1萬畝。海拔500-1000米的低山區,位於蛟潭莊、孟家莊、楊家橋、小覺等鄉鎮,這一類型面積最大,為140.2萬畝。500米以下為丘陵區和山前平原區,包括下槐、崗南、古月、西柏坡等鄉鎮滹沱河幹流沿岸村莊和宅北、蘇家莊、東王坡、南甸、上三汲、兩河、西大吾、溫塘、東回舍、孟賢壁、平山鎮等鄉鎮,丘陵區面積104.8萬畝,平原99.6萬畝。

氣候水文

中國氣候區劃”平山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由於高差懸殊,立體氣候明顯,概括了河北全省的氣候類型特點,由東至西可分為5個氣候區。這5個區可歸納為3個類型,即:暖溫半乾旱區,暖溫半濕潤區和溫涼濕潤區。其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季節性強,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少,夏暑冬寒,溫差較大。

平山縣受大氣環流分布的制約表現為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年平均氣溫12.7度。年最熱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26.3度;最冷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8.2。年較差29.5度。各月平均氣溫除最熱的7月和最冷的1月外,其餘10個月可以7月為軸分為對稱的5對近似月。

動物植物

全縣面積26.48萬公頃,其中耕地3.06萬公頃、宜林牧地18.06萬公頃、水域3.07萬公頃。土壤類型多樣,有4個土類、11個亞類、37個土屬、87個土種。亞高山草甸土主要頒在海拔1900米以上的南駝山脊地帶,占全縣面積的0.1%,棕壤主要分布在1000~1300米的西北部深山區,面積約占8.1%;,褐土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崗地,約占88.8%,草甸土分布在200米左右的河流階地,約占3%。耕地以灌溉情況分為水地旱地,全縣有效灌溉面積2.53萬公頃,旱澇保灌田1.67萬公頃。
一、獸類
豹子,深山次生林中依稀棲息。狍子,亞高山草叢中可見。野豬,亞高山林木叢中罕見。狼,深山區多見,平原丘陵區時有出沒。狐狸、獾、黃鼬分布廣泛,多見於中低山區。野兔、田鼠、松鼠、蝙蝠遍及全縣。還有刺蝟、貓狸子
二、禽類
白天鵝,十分罕見。寒號鳥多見於北冶一帶的懸崖上。還有大雁、小雁、野鴨、野雞、石雞、蒼鷹、老雕、鳶、貓頭鷹、雉、黃鸝、布穀、山雀、喜鵲、烏鴉、庥雀、鵪鶉、鴿子、燕子、斑鳩、啄木鳥、鴛鴦等,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鳥類。
三、爬行、昆蟲等類
爬行動物有蛇、晰蜴、壁虎、蠍子等。昆蟲類有蜂、蟬、蟈蟈、蝗蟲、蚊、蠅、牛虻、螳螂、天牛、螢火蟲、蝴蝶、蜻蜓、松毛蟲、食心蟲、天幕毛蟲、梨星毛蟲、蟑螂、金龜子、紡織娘、瓢蟲、蚜蟲、蠶、知了等。
其他還有蜂蛛、紅蜘蛛、蜈蚣、蚯蚓、蝸牛等。
四、水生、兩棲類
魚類品種有鯉魚、草魚、鰱魚、鯽魚、鱅魚、鱔魚、泥鰍等。兩棲類有青蛙、虎紋蛙、蟾蜍。
水生動物還有龜、鱉、蝦、蚌。
一、木本
油松、落葉松、側柏、檜柏、毛白楊、小葉楊、山楊、楓楊、白樺、棘皮樺、毛赤楊、柳樹、垂柳、杞柳、法桐、梧桐、泡桐、蒙桑、白桑、構樹、山榆、白榆、核桃、胡桃楸、槲樹、蒙古櫟、栓皮櫟、遼東櫟、合歡、皂角、國槐、山槐、刺槐、紫穗槐、香椿、椿樹、漆樹、黃連木、欒樹、五角楓、椴樹、楸樹、銀杏、山杏、杜仲、黃柏、毛榛、平榛、黃櫨、荊條、白蠟、丁香、君遷子、花椒、柿子、蘋果、梨樹、杜梨、桃樹、杏樹、石榴、棗樹、酸棗、山茱萸
二、藤本
獼猴桃、野葡萄、葛拉條、枸杞、爬山虎等
三、草本
有80科,273屬,432種。其具飼草價值的有豆科24屬,38種;禾本科35屬,54種;菊科34屬,49種。常見草種有:苜蓿、馬稍、白草、黃蒿、菅草、葦、稗、麻唐(爬地蔓)、節節草、馬齒莧、蒲公英、苦菜、菟絲、野菊、鬼葛針、豬耳葉、王不留、野韭菜、半夏、哨瓜、狗尾草、錦雞兒、等
另有菌類,如蘑茹、松菇、木耳、草耳、馬皮泡

自然災害

水災是影響平山農業生產的主要災害之一。自明初至於1949年境內共發生大水災荒6次,小水災年年發生。滹沱河、冶河沿岸洪水淹沒良田村舍,西部山區山洪暴發,間有土石流發生。新中國成立後在滹沱河幹流修建了崗南、黃壁莊水庫,有效地阻止了洪災。據水文水文氣象資料分析,降水偏豐年約4年1次,比常年多221毫米。1963年降水量926.5毫米,比常年多357毫米,部毀大部水利設施,冶河大橋被沖走。蛟潭莊一帶發生過多次土石流。僅1978年合河口公社郝家窪大隊牛圈溝生產隊一次土石流造20人死亡、15間房屋倒塌,卸甲河沿岸受到嚴重沖刷。
縣域山區面積大,降雨偏差也大,水災機率頻繁,即使在大旱之年,仍局部出現。1975年大旱,十里坪公社的莊溝、東盤石卻遭到特大暴雨襲擊,部毀莊稼,沙莊農田,糧食減產30%—50%。
旱災是影響平山農業生產的又一大災害,據資料記載,自1368—1949年共發生旱災25次,尤以清光緒三年(1877)六月旱災最甚。新中國成立後較大的旱災發生過6次。造成旱災的原因,主要是降雨不足,年際變化較大,7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七八兩個朋。偏旱年大約3年1次,降水比常年少156毫米。1972年全縣僅257毫米,24萬畝農田基本絕收。

行政區劃

平山縣轄12個鎮、11個鄉:平山鎮、東回舍鎮、溫塘鎮、南甸鎮、崗南鎮、古月鎮、下槐鎮、孟家莊鎮、小覺鎮、蛟潭莊鎮、西柏坡鎮、下口鎮、西大吾鄉、上三汲鄉、兩河鄉、東王坡鄉、蘇家莊鄉、宅北鄉、北冶鄉、上觀音堂鄉、楊家橋鄉、營里鄉、合河口鄉。縣人民政府駐平山鎮冶河西路13號。郵編:050400。行政區劃代碼:130131。區號:0311。拼音:PingshanXian。
平山鎮 鎮政府駐育才街。面積96.5平方千米,人口6.30萬。轄2個社區居委會、63個村委會:橋東、橋西;東街、東關、北街、西街、南街、南關、王子、南賈壁、中賈壁、北賈壁、河村、高村、東莊、新安、川坊、鄭家莊、東水碾、勝佛、北石橋、北莊頭、蒲吾、西曲堤、北義羊、中義羊、南義羊、東曲堤、里莊、寺莊、東冶、孟堡、西水碾、西村莊、西莊、西石橋、南山坡、煙堡、南石橋、七畝、北西焦、南西焦、西義羊、東義羊、孟賢壁、沿莊、王母、李家莊、北白樓、南白樓、中白樓、洪子店、王平、北東黃泥、南澤營、北澤營、東崗上、楊西冶、丁西治、宋西冶、米西治、范西冶、劉家會、南東黃泥、孟家莊。
東回舍鎮 鎮政府駐孟耳莊村。面積98.2平方千米,人口3.45萬。轄37個村委會:東回舍、南望樓、窪里、南莊、東望樓、北望樓、張齊、王家莊、東部蘇、中部蘇、孟耳莊、封城、郜家莊、南坡莊、白塔坡、西回舍、郭蘇新升、西崗上、南水、北水、北溝、北西莊、河西、東蘇莊、西蘇莊、東莊、侯家莊、柴莊、屯頭、胡家莊、四角坑、張家莊、郭柏坡、洪子店、西黃泥、曹家莊。
溫塘鎮 鎮政府駐溫塘村。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2.05萬。轄43個村委會:溫塘、南羅圈、北羅圈、南岸、北岸、星宿溝、不開、南馬家、北馬冢、景家莊、馬舍口、台頭、米家莊、辛莊、白家樓、崔家溝、李家溝、樓半崗、邢家溝、焦家莊、新米峪、大陳莊、中陳莊、鹿台、康家村、石羊溝、溫西溝、後溝、板山、韓台、栲栳台、杜家溝、楊樹灣、南紅岸寨、北紅岸寨、白龍池、西黃泥、東馬舍口、大米峪、小米峪、天井、水峪河、青楊樹。
南甸鎮 鎮政府駐南甸村。面積74.8平方千米,人口2.16萬。轄37個村委會:南甸、坡頭、西焦坡、北焦坡、角家疃、夾峪、李立窩、康莊、齊家坎、南策城、邢家凹、東莊、北白雁、魏家院、北莊、史家莊、雁子頭、西楊莊、史白雁、吳白雁、耿白雁、蘇白雁、曹峪、江家河、榆林、新莊、黑母天、帕里、西相公莊、東相公莊、寒虎河、東楊莊、蓋家疃、寨上、南莊、水碾、新敖禿。
崗南鎮 鎮政府駐崗南村。面積74.8平方千米,人口2.87萬。轄44個村委會:西崗南、東崗南、郭蘇、尚家灣、胡家咀、下奉良、上奉良、韓莊、專家溝、石盆峪、李家莊、三角村、霍賓台、霍北莊、霍南莊、紅草凹、冷泉、梁家窯、城子溝、西河溝、閻常峪、睢常峪、王常峪、懷常峪、紅土山、朱豪、霍西莊、東朱豪、紀家溝、馬疃、樓子澗、南石殿、武家莊、中石殿、王家窯、北石殿、馬灣、莊子河、古石溝、吾羅、付家溝、史家溝、郭家莊、馬峪。
古月鎮 鎮政府駐中古月村。面積132.4平方千米,人口1.90萬。轄43個村委會:中古月、菜樹灣、閻溝、普陀庵、寺南坡、南下寨、大地、轉嘴、桃科、南胡、北胡、劉家溝、西馬舍口、北下寨、東洪子店、西洪子店、木棗園、白家莊、曹家莊、黑山日、沙溝、紫山、南杏園、北杏園、甘秋、觀南莊、玉皇閣、要子岩、石家莊、井溝、上三家店、樓灣、水峪、觀音堂、貓石、郄家莊、順子溝、下三家店、高窪、王岸、冀家莊。
孟家莊鎮 鎮政府駐孟家莊村。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0.85萬。轄22個村委會:孟家莊、北坪、元坊、老墳、西白面紅、東白面紅、張家川、曹家莊、大嶺溝、下莊、上莊、葦地、上文都、土岸、木口、石板、六畝元、劉家灣、釣魚台、下寺、順草溝、六西岸。
小覺鎮 鎮政府駐小覺村。面積160平方千米,人口1.87萬。轄41村委會:小黨、秘家會、三亮溝、康家莊、石占、郄家莊、莊窩、黃連溝、清水口、清水、王家岸、龍耳清、扶峪、橫嶺、北桃杏、南桃杏、蠶寨、灣子、西王莊、石盆溝、西盤石、南盤石、十里坪、東盤石、東王莊、莊溝、田家施、牛居、風山溝、西漂、東漂、前駝頭、石雞溝、回龍溝、下卸甲河、上卸甲河、鐵溝、占路崖、宋家口、宋家溝、後駝頭。
蛟潭莊鎮 鎮政府駐蛟潭莊村。面積143.8平方千米,人口1.80萬。轄32個村委會:蚊潭莊、寨北、北蒼蠅溝、土樓、李家岸、賈岸、黃家溝、攔道石、東棗園、下馬串、上馬串、營盤地、天花梁、東葦園、酉葦園、水渣溝、殺反溝、下龍窩、上龍窩、南蒼蠅溝、四道窪、木月、塔上、西大地、腔子、油文、碴馬、桑元口、種田、奶奶廟、太堡嶺、單岔溝。
下槐鎮 鎮政府駐長桑村。面積143.8平方千米,人口1.81萬:轄33個村委會:下槐、柏嶺、岳家溝、留命溝、李家溝、李家口、南文都、王家溝、秘家溝、唐家溝、東黃泥、下劉家坪、水渣、兩岔、上柳、下柳、寺溝、建都口、東蒼蠅溝、東岸、西岸、前古道、趙家莊、蠶寨、上劉家坪、羅家會、龐家鋪、下西峪、上西峪、長桑、西黃泥、西溝、馬窪。
西柏坡鎮 鎮政府駐西柏坡村。面積36.7平方千米,人口0.59萬。轄16個村委會:西柏坡、南莊、北莊、西溝、梁家溝、東柏坡、陳家峪、蓋家峪、柏里、夾峪、霍家溝、講里、西坡、通家口、窯上、燕尾溝。
下口鎮 鎮政府駐下口村。面積121.6平方千米,人口0.87萬。轄20個村委會:下口、十八岩、蒿田、羊圈坪、車輻溝、梨元、泥里河、卷掌、槍風溝、石灘、盤裡、盤口、槐樹坪、辛莊、六嶺關、上瓦岔、下瓦岔、麻地、桑黃鋪、碾盤凹。
西大吾鄉 鄉政府駐西大吾村。面積40.6平方千米,人口2.13萬。轄23個村委會:西大吾、東小齊、西小齊、東李家莊、封許大齊、東柏坡、萬家莊、西李家莊、近常、東大吾、東沿興、夾峪、西沿興、田興、米家溝、邾坊、東榮、西榮、中榮、北榮、南榮村、冀家溝、王大齊。
東王坡鄉 鄉政府駐東王坡村。面積128.6平方千米,人口2.09萬。轄35個村委會:東王坡、西王坡、北策城、西生溝、屹旦頭、東生溝、孔家莊、安里、谷青炭、二青炭、賈青炭、織紡溝、桃林、冷泉、東營盤、海眼、灣子、寺家莊、下觀、王陳莊、閻莊、七星莊、觀青莊、生溝點、小河北、上莊、覺石院、下峪、上峪、轉角溝、迪山北、石圈、楊土溝、樊土溝、曹土溝。
兩河鄉 鄉政府駐兩河村。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1.83萬。轄16個村委會:西河、程口河、秘家岸、西洞、雜洞、西李坡、莊溝、東李坡、南白雁、胡家疃、蘆家莊、山北頭、山頭、蒲桃、王家莊、張楊、西嶽、東嶽、西廟頭、郭村、通家口、新水碾、胡村。
上三汲鄉 鄉政府駐上三汲村。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2.03萬。轄27個村委會:上三汲、張家廟、北白家岸、大康街、河渠、蒲北、坡底、穆家莊、趙家岸、康家、郎家、田營、東白家岸、棗窪、西金山、茹家莊、訪駕莊、川坊、后街、東廟頭、劉楊村、單楊村、下三汲、寺溝、中七汲、南七汲、北七汲。
蘇家莊鄉 鄉政府駐蘇家莊村。面積60.1平方千米,人口1.28萬。轄15個村委會:蘇家莊、二道河、十里溝、韓丁、水峪、趙家莊、上東峪、下東峪、東紅嶺北、西紅嶺北、山門、亂泉、封家溝、侯家莊、封溝梁、張家莊、樹石。
宅北鄉 鄉政府駐宅北村。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1.28萬。轄20個村委會:宅北、泉水、碾盤溝、小北頭、大村、樓底、石古洞、吊里、石板、陳家院、指角溝、兩界峰、會口、王家灣、主投溝、北滾龍溝南滾龍溝、榆樹坪、南段峪、百草坪
北冶鄉 鄉政府駐北冶村。面積209平方千米,人口1.83萬。轄39個村委會:北冶、河坊、下古道、上古道、土嶺、羅漢坪、下寨、西岸、柏樹灣、南治、東溝、梨樹灣、燕尾溝、燕尾莊、趙家溝、大橋、望南峪、米家莊、官道峪、車輻安、扶峪、杜家莊、柏樹莊、砸杜、唐家會、西灣、木盤、下灘、二家清、井子峪、莊旺、黃安、汽油水、獅子坪、七里坪、科舉、塔崖、清風、惡石。
營里鄉 鄉政府駐營里村。面積235平方千米,人口1.96萬。轄34個村委會:南下莊、東坪、脈道嶺、白家口、西七里河、東七里河、三岔、萬里、板橋口、鵓鴿崖、皂戶地、西下莊、牡羊關、南關、石槽、黑山關、青里、瓦房頭、宋家窯、桃元、水磨頭、桑林口、古都、石榴溝、沙窪、殺虎、象角、賀林溝、神堂關、高山寨、梨樹坪、西沙嶺、東沙嶺。
楊家橋鄉 鄉政府駐楊家橋村。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1.00萬。轄28個村委會:楊家橋、東方齊、河西頭、陳家、溝掌、水關、大莊、大坪、猴刎、四里舖、大柳樹、店頭、古道、林峪、老墳溝、王家峪、牡羊口、羊圈垴、前灣、南營、康莊、南莊、工上、雞石、嶺東、講里、九里舖。
上觀音堂鄉 鄉政府駐上觀音堂村。面積113.6平方千米,人口0.52萬。轄21個村委會:上觀音堂、柏山、下觀音堂、胡塔溝、柏葉溝、胡塔梁、了魚溝、西沙坪、李台、磨子溝、下盤松、上盤松、古榆樹、駱駝安、麻地溝、羅萬、陳卜溝、秋卜洞、邢家灣、花木、大坪。
合河口鄉 鄉政府駐合河口。面積160平方千米,人口0.62萬。轄21個村委會:合河口、柏枝會、陡嶺、桃紅溝、外大河、里大河、常峪、杏樹灣、郝家窪、松坪、羊道嶺、楊家莊、王家坪、龍耳清、桂林、坪嶺、木廠、中台山、前大地、沿道溝、十西溝。

歷史沿革

唐堯之世平山屬冀州地,虞舜之際屬并州地,東漢屬常山國,三國鼎立屬常山郡,隋代初屬恆山郡,後屬房山郡,唐代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兼取西平、房山二名置平山縣。平山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具有雨熱同季、四季分明的特點。春季乾燥風大,冬季寒冷少雪,光照較多,降雨集中,且分布不均,期限災害頻繁。太陽年總輻射量131~13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山縣年平均氣溫12.7度,無霜期平均140-180天。境內地形複雜,西高東低,海拔高度120米~2281米,相對高差大。低山、丘陵、河谷面積約占平山縣總面積的70%,坡度在25度以下的土地面積約占40%。低山、丘陵、河谷面積約占平山縣總面積的70%,坡度在25度以下的土地面積約占40%。由於歷史原因造成該區植被稀少,土層較薄,水土流失嚴重,流失面積是平山縣總國土面積的68.6%,一般侵蝕模數為1450噸/年.平方公里。土壤主要以褐土為主,褐土面積占平山縣土地面積的88%,其它土壤主要是棕壤、草甸土和亞高山草甸土。土壤母質以花崗岩、片麻岩為主,有少量石灰岩和頁岩分布。喬木樹種有槐、楊、榆、核桃、柿、板栗、棗、柳、椿、油松、落葉松、白樺、柞樹、蘋果、梨、桃、杏、沙果、李等。灌木樹種有:沙棘、葡萄、柴穗槐、胡枝子、繡線菊、荊條、花椒、鼠李、山杏等。草本植物有:線葉菊、蒿類、蘆葦、苔草等。平山縣農林牧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境內共有鐵礦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矽石、金銀礦、礦泉水等49種礦藏。總儲量60億立方米、120億噸,品種豐富,材質之好,在太行山區首屈一指。境內有宜林山場232萬畝,宜牧山場120萬畝,發展林牧業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境內有崗南、黃壁莊兩座大型水庫,總庫容23億立方米;滹沱河縱貫縣境200華里,涇流量.11.6立方米,河床陡,落差大,可利用水能8.5萬千瓦。全縣水域面積46萬畝,可利用的養殖水面10萬畝,是發展水產養殖的理想之地。平山縣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和畜牧業發展基礎,是國務院確定的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縣之一。近年先後建成了八大種植基地、八大林果基地、四大畜禽基地、四大水產品基地。平山縣名勝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四大風景、五大名勝、六大古蹟,國家、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0多處,是河北省綜合性旅遊大縣。平山縣東距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和京石、京深高速公路僅40公里,地處冀晉交通要衝。全縣公路四通八達,扔有7條出省公路,國省道4條,縣鄉骨幹公路180條,總里程1630公里,交通便捷。平山通訊條件先進,可同168個國家與地區,國內700多個市、縣進行直撥通訊。無線尋呼,模擬、數字行動電話實現了省市自動漫遊。平山縣電力資源豐富。國家重點項目西柏坡發電廠建在平山城東,電價低,電力供應有保障。平山縣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傳統的革命老區。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轄23個鄉鎮,717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648平方公里,人口45萬。 平山縣東距省會石家莊市30公里,距京深、石太高速公路25公里,距首都北京260公里,距石家莊機場50公里。境內出省路7條,國省道4條,縣鄉骨幹公路180條,總里程1630公里,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捷。朔黃鐵路途徑平山80公里,建有7個車站。國家重點項目西柏坡電廠建在平山城東,一、二期工程已併網發電,電力供應充足。平山通訊設施先進,程控交換機容量達10萬門以上,直撥國際。建有數字移動基站60個,開通了internet網。電話網、移動通信網、無線尋呼網覆蓋全縣。平山縣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三大資源:(1)礦產資源。初步探明境內有鐵礦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矽線石、矽古、金銀礦、礦泉水等49種礦藏,總儲量60億立方米,120億噸,其中鐵礦石儲量1億噸,石灰石20億立方米,石材20億立方米,特別是花崗岩、大理石品種豐富,共有20多個花色品種,品種之多,材質之好,在太行山區首屈一指。(2)旅遊資源。境內有四大景區、五大名勝、六大古蹟,國家、省、市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60多處。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溫泉等自然景點100餘處,是河北省綜合性旅遊大縣。西柏坡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天桂山鍾靈毓秀,素有“北方桂林”之稱。中山國都城遺址,馳名中外,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避暑勝地駝梁臨近佛教聖地五台山,主峰海拔281米,原始森林保護完好,自然風光秀美,被稱為太行山上的綠寶石,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3)綠色食品資源。平山縣是省會石家莊市飲用水源保護地,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縣,全縣宜林山場面積232萬畝,宜牧山場面積120萬畝,可利用的養殖水面10萬畝,占河北省淡水養殖水面總面積的七分之一。核桃、花椒、紅棗、柿子、藥材、食用菌、油葵、土豆、牛、羊、兔、甲魚、銀魚、羅非魚等農副產品品種多,產量大,無污染,品質好,核桃、花椒、紅棗、柿子等土特產品,產量和品質在全省、全國名列前茅。平山縣工業獨具特色,已經形成以建材、冶金、陶瓷、化工、輕紡、機械產業為主體,布局比較合理的綜合性工業結構,各類工業品達到200多種。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縣鄉個體工業企業發展到了400多家。經國務院批准,平山縣被列為對外國人開放地區,擁有外貿直接進出口權。平山縣是國務院確定的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縣之一。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和畜牧業發展基礎,盛產小麥、水稻、玉米、棉花、花生等。近年先後形成了紅薯脯、果品、和食用菌等生產、加工專業村,建了八個種植基地、八大林果基地、四大畜禽基地、四大水產品基地,總面積達40餘萬畝。建立了食品、飲料、畜禽、屠宰等四大農副產品深度開發系列。農業正在向基地化、商品化、產業化發展。圍繞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大景點和配套工程建設,加大環保工作力度,形成了全社會辦旅遊的良好趨勢。年接待中外遊客150萬人次。科技、教育、社會事業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平山名人

曹火星(1924-1999)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一心救中國……”這熟悉的曲調,這滾燙的鏇律,唱出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心聲。建黨80周年前夕,北京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的父老鄉親們又一次來到中堂廟,憑弔追憶去世兩周年的曹火星老師,正是他在這裡創作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歷史名曲。
曹火星原名曹峙,1924年10月生於河北省平山縣西崗南村。1938年2月參加平山縣農民抗日救國會,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調平山縣抗日救國青年聯合會宣傳隊(即鐵血劇社)任演員、音樂隊隊長。1939年冬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學習,期間創作了第一首歌曲《上戰場》。1940年至1943年期間,曹火星創作《選村長》、《春天裡喜洋洋》、《春耕忙》、《萬年窮翻身》等一系列為人民民眾喜愛的歌曲。
1943年在曹火星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義。這一年,鐵血劇社調由晉察冀邊區抗日聯合會領導,並更名為民眾劇社;4月,曹火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0月,曹火星和戰友們深入平西根據地開展抗日宣傳時,在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創作了不朽之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平津解放後更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曹火星把自己對黨的熱愛和對歷史實踐的親身感受,化作無窮的力量,譜寫出反映人民心聲和時代真理的最強音,這不僅是對中國革命音樂事業的重大貢獻,同時對於堅定人民民眾對共產黨的信念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後,曹火星積極投身新藝術團體的創建工作。從1952年到1966年,他先後任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歌舞團團長、天津人民歌舞劇院副院長、院長。創作了《勘探工人之歌》、《我們的祖國到處是春天》、《迎接祖國的召喚》等一系列反映億萬人民艱苦奮鬥,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歌曲和《石義砍柴》、《太行紅旗》、《西班牙女兒》等許多在文藝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歌舞劇,成為天津舞蹈事業的奠基人。
“文革”期間,曹火星受到種種迫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先後擔任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長、局長、市文聯副主席、市音樂家協會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以更加旺盛的精力創作了《我愛祖國》、《生活讚歌》等幾十首歌曲。1984年出版了《火星歌曲選集》,同年天津市舉辦了《火星作品音樂會》。1994年離休後,還克服病痛等困難,又創作了《水之歌》、《江南柳》等百餘首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聲樂作品,住院治療期間還念念不忘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譜寫歌曲。
1999年4月16日,為人民創作了1600多首歌曲的音樂家曹火星同志,生命的鏇律停止了躍動,他走完了火星閃耀的一生。就在去世前的幾天,曹火星還在病床上譜寫一首紀念新中國50華誕的歌曲《啊,我叫中國!》。
戎冠秀(1896~1989)
平山縣下盤松村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戰爭年代她帶頭送子參軍(以後又送三個孫子參軍),組織婦女做軍鞋,搞生產,支援前線,救護傷員。1944年2月在晉察冀邊區群英會上榮獲“北嶽區擁軍模範——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曾歷任村支部委員、婦代會主任,村支部副書記、鄉黨委委員,縣委委員。1949年出席全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參加開國大典,多次出席全國勞模會議和擁軍優屬表彰會議,為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第三、四屆大會代表,全國婦聯第四屆,省婦聯第五、六屆執行委員。曾13次見到過毛澤東主席。
1988年6月,聶榮臻元帥得知戎冠秀老人生病住院,專門托人去探望,並將一束“勿忘我”花送到老人病榻,戎媽媽激動得連聲說“謝謝聶司令員”,並囑託女兒給聶帥捎去一束“勿忘我”花。戎媽媽逝世後,聶帥讓秘書代他給河北省委平山縣委發去的唁電中說:“驚悉著名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為悲痛。戰爭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業績鼓舞了晉察冀邊區的千千萬萬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為她的精神所感動。正是這種軍民魚水感情,使我們贏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她的革命精神,繼承她的遺志,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而努力奮鬥。”8月15日,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去唁電,代表全軍指戰員對戎冠秀同志病逝表示深切哀悼和思念之情,並向其家屬表示親切的慰問。唁電指出,戎冠秀同志是愛國擁軍的一面旗幟,她的逝世,使子弟兵失去了一位好“母親”。
王昭(1917-1970)
化名張名權、張若冰。河北平山人。少時因家貧失學,後參加讀書會活動。193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冬任黨小組長,領導農民開展抗捐抗租鬥爭。1934年任中共村支部書記。1935年任中共平山縣委駐城關特派員,在織布廠開展工人運動。後任共青團平山縣委組織委員。1936年1月任中共平山縣委委員兼共青團縣委書記,3月任中共平山縣委書記,領導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平山中心縣委書記、中共北嶽區第四分區地委副書記、書記,參與領導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進行敵後抗日游擊戰爭。1944年9月任中共冀晉區黨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同時兼八路軍冀晉軍區副政治委員,參與領導發展擴大冀晉解放區。解放戰爭初期曾參加軍調處執行部駐石家莊小組工作。1947年7月調任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政治委員,率部先後參加解放石家莊、新保全、太原、銀川、蘭州等重要戰役。1949年1月任第十九兵團六十四軍政治委員,9月作為解放軍代表出席了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王昭率六十四軍赴朝鮮作戰,榮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和二級獨立自由勳章。1952年11月任第十九兵團政治部主任。1953年3月調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後任公安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併兼公安學院院長。1961年春任中共青海省委第二書記,併兼青海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誣陷迫害。1970年2月12日,飽受摧殘的王昭被迫害致死在獄中,年僅53歲。
1979年12月黨中央決定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平山歷史

千乘之國——中山國
中山國在戰國時期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云:“戰國所以盛衰,中山若隱為之樞轄。”然而,由於史書失載,後人很難了解它的歷史面目。近年來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巨大發現,為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
中山國的興起:中山國為鮮虞所建,鮮虞屬“白狄族”的一支,商周時還處於部落狀態,分布在陝西北部。春秋初期乘列邦紛爭之機,遷到太行山以東廣大地區,其範圍大體包括保定和石家莊一帶。鮮虞通過戰爭、貿易與中原各國頻繁交往,不斷吸收先進文化,逐漸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國力日盛,終於統一狄族各部,建立國家。以後,屢遭晉國、魏國的攻打而亡國。公元前378年,桓公復國,決定將都城遷到具有險要地理位置和優越自然條件的靈壽城(今平山縣三汲鄉)。此時,正值趙、魏、齊等諸侯大國忙於爭霸和兼併,無暇顧及中山國。中山國充分利用這至關重要的轉機,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開拓疆域。統治地區北接燕國,南鄰趙國,石家莊一帶基本在它的管轄之下。其地位僅次於戰國七雄而與東周、宋、衛並稱“千乘(乘:指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之國”。
中山國的都城:中山國都城靈壽遺址,位於平山縣三汲鄉,北依東靈山和牛山,南臨滹沱河,東距今靈壽縣城10千米。城垣早已不存。從保存下來的地下夯土城基得知,南北長4.5千米,東西4千米,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依自然地勢版築,牆厚約2.7米。城內以南北向隔牆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城北部為宮殿建築區,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和居住區;西城北部為王陵區,南部為商業區、居住區和農業區。王宮建築氣勢宏偉,裝飾華麗。手工業發達,作坊分工細密。由此可見,當時的都城靈壽十分繁榮,同趙國的邯鄲、燕國的下都相比,毫不遜色。
中山王墓出土的珍奇文物很多。如:王陵的“兆域圖“銅版(中國最早的地圖)、山字形銅器、錯金銀龍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銀首人俑銅燈等等,充分顯示了戰國中期中山國手工業生產高度發展的水平。
中山國的滅亡:中山國武力強盛時,奉行親齊仇趙的政策,經常騷擾趙國邊境。公元前4世紀末,趙國乘中山國政治腐敗,發起對中山國的討伐。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進攻中山國嚴重受挫。公元前305年,趙國再次進攻中山國,騎兵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中山王忍痛割讓4個城邑,才暫時免遭滅亡。公元前300年,趙國發動旨在滅亡中山國的大規模戰爭,發兵20萬,歷時5年,終於在公元前296年攻占了中山國都城靈壽,中山國滅亡了。從此中山屬地歸趙國所有。

民風民俗

飲食
建國前,以玉米小米雜糧為主食。建國後生活提高。50.60年代主食仍以玉米面小米麵為主。70.80年代,吃白面較為普遍,炒菜也多起來。白麵製品以饅頭為主。烙餅.麵條.餃子.餡餅兼而有之,玉米.小米.紅薯只起調節生活作用。縣境東半部水源豐富,產有水稻,多吃米飯。西半部多用小米換大米.白面。
小吃有以下幾種:
煎餅:圓形,呈薄狀,可做湯用。近年街頭小吃有“煎餅果子”
粘糕:春節時各家各戶均蒸此食品。
扒糕:切成小塊加蒜吃。
涼粉:加醋調味,夏天吃。
苦累:用酸蒜調吃。
茶麵:多冬季或春節期間使用。
絲糕:也叫:黃子,味鮮美,易消化

旅遊

概況

境內有四大景區、五大名勝、六大古蹟,國家、省、市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160多處。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溫泉等自然景點100餘處,是河北省綜合性旅遊大縣。西柏坡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天桂山鍾靈毓秀,素有“北方桂林”之稱。中山國都城遺址,馳名中外,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避暑勝地駝梁臨近佛教聖地五台山,主峰海拔2281米,原始森林保護完好,自然風光秀美,被稱為太行山上的綠寶石,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5]

景點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坐落在位於太行山中的平山縣。自1948年5月至次年3月間,這裡成為當時
西柏坡
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大決戰期間人民解放軍的最高統帥部。從這裡,中國共產黨走出深山,走向全國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9]
西柏坡
西柏坡,原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有100多戶人家,群山環繞,滹沱河擦村而過,兩岸灘地肥沃,稻麥兩熟。早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就是老革命根據地之一。1948年,人民解放軍開始了對國民黨軍隊的戰略進攻。當時距西柏坡僅90公里的華北重鎮石家莊(原名石門,現為河北省省會)已攻克,直控京廣鐵路,石家莊成為華北解放區(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解放區合併)的領導中心。在全國勝利即將來臨之際,中共中央人民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於1948年5月26日到達西柏坡。中共中央五大書記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齊集於此。[10]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即軍委作戰室為四間小平房,地處大院東部,是當時中央機關自己動手修建的。作戰室的牆上掛有大型軍事地圖,指揮聞名中外的三大戰役的作戰命令,就是從這裡下達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4個月又19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餘人,使國民黨賴以生存的精銳部隊基本上歸於消滅。周恩來副主席曾風趣地說:“我們這個作戰室,一不發款,二不發糧,三不發人,就是每天往前線發許多電報,就把國民黨給打敗了。”[10]
毛澤東舊居
毛澤東舊居緊靠小山南端。原為農民住宅,曾被日寇燒得殘破不堪,後經多次修補。該房分為前後兩個小院。前院設有警衛室,甬道西邊有磨盤和豬圈。夏日裡,毛澤東同其他領導,經常圍坐在磨盤旁、楸樹下,商討軍國大事。在這裡三百多個日夜裡,毛澤東寫下了許多著作,僅收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的就有20多篇。《人民日報》的報頭也是在這裡題寫的。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舊址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在大院西側,原為機關大夥房。大會於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開。十天后,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於3月25日進駐北京香山。這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西柏坡展覽館
西柏坡展覽館,面積3344平方米。館內的陳列展覽,集聲光電現代化設施於一體,集中展現了西柏坡的歷史地位及深遠影響。西柏坡還建有紀念碑、領導風範雕塑園、西柏坡石雕刻園等。今天,西柏坡已成為著名的革命紀念地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
中山國的都城
中山國都城靈壽遺址,位於平山縣三汲鄉,北依東靈山和牛山,南臨滹沱河,東距今靈壽縣城10千米。城垣早已不存。從保存下來的地下夯土城基得知,南北長4.5千米,東西4千米,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依自然地勢版築,牆厚約2.7米。城內以南北向隔牆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城北部為宮殿建築區,南部為手工業作坊和居住區;西城北部為王陵區,南部為商業區、居住區和農業區。王宮建築氣勢宏偉,裝飾華麗。手工業發達,作坊分工細密。由此可見,當時的都城靈壽十分繁榮,同趙國的邯鄲、燕國的下都相比,毫不遜色。

著名人物

曹火星
曹火星(1924-1999),1999年4月16日,為人民創作了1600多首歌曲的曹火星,生命的鏇律停止了躍動,他走完了火星閃耀的一生。就在去世前的幾天,曹火星還在病床上譜寫一首紀念新中國50華誕的歌曲《啊,我叫中國!》。[12]
戎冠秀
戎冠秀(1896-1989),平山縣下盤松村人。1989年8月15日,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去唁電,唁電指出,戎冠秀同志是愛國擁軍的一面旗幟,她的逝世,使子弟兵失去了一位好“母親”。[12]
王昭
王昭(1917-1970),化名張名權、張若冰。河北平山人。1970年2月12日,飽受摧殘的王昭被迫害致死在獄中,年僅53歲。1979年12月黨中央決定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12]
栗再溫
栗再溫(1908-1967),河北平山縣杜家莊南溝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平山縣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13]
李夢華

李夢華(1922-2010),河北平山人。曾任國家體委主任、黨組書記。1984年7月,李夢華同志率領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健兒勇奪15枚金牌,實現了我國參加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取得了具有歷史性的重大成就。[12]
栗戰書
栗戰書(1950-),河北平山人。歷任黑龍江省省長、貴州省委書記。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委員。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2]
曹清
曹清(1952-),河北平山人。歷任葉劍英元帥衛士、中央警衛局副局長。現任任中央警衛局局長(少將)。第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5]
張建平
張建平(1953-),河北平山人。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2]
秦文貴

秦文貴(1961-),河北平山人。2009年9月10日,與王進喜、王啟民等中國石油3名英模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12]

資料來源

http://www.sjzps.gov.cn/

http://www.pingshan.com.cn/main.as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