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庵

李默庵

李默庵(1904年10月17日-2001年10月27日),生於湖南長沙北山村,畢業於長沙師範學校,後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學校,隨即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參加東征、北伐,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授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銜,1946年,任國民黨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等職,參與醞釀和籌商湖南和平起義,後長期居住於阿根廷和美國,1984年,與侯鏡如、宋希濂等發起成立“旅美黃埔軍校同學及其親屬促進中國統一籌備委員會”,同年6月回國參加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大會,任副會長;1990年回國定居,1995年6月,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2001年在北京去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李默庵李默庵
李默庵(1904年-2001年)湖南長沙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國民黨陸軍中將。參加了東征、北伐戰爭,因戰功突出不斷被提升。1935年授陸軍中將抗日戰爭期間,任第十四軍軍長參與指揮忻口戰役,奉命鎮守忻口陣地左翼陣地,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1938年任第三十三軍團軍團長,在晉東南中條山地區與日軍開展了一年多的游擊戰爭。1943年任第三十二軍團軍總司令,在蘇南、浙西地區參加對日作戰,直到抗戰勝利。1995年6月,接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和祖國統一事業,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盡心盡力。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2001年病逝。

生平紀實

李默庵,字霖生國民黨將領愛國人士
1904年9月9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北鄉沙坪北山村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求學因家窮時續時輟。後來,通過在楚怡學校任教的堂兄資助,得以讀書兩年。
1920年考入長沙師範,1923年畢業後,考入黃埔軍校。
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退黨。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任六十團黨代表、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經歷了攻占武昌、南昌、杭州、上海、徐州等著名戰役。
1925年春,在李之龍、蔣先雲的影響下,秘密參加了中共黨組織,做了許多秘密工作。
1926年1月,李默庵參加東征,任第一軍第六十團黨代表,與該團團長葉劍英相處甚好。
1928年以後,任第一軍六十五團團長、第十一師三十一旅少將旅長、第十師中將師長,參加國民黨中央軍同地方軍之間多年的新軍閥混戰。
1930年,中原大戰,李默庵率部激戰,腹部中彈,立下戰功,傷愈後晉升為第十師師長。
1931年5月後,李默庵率部到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圍剿”,以及對鄂豫皖根據地的“會剿”。工農紅軍長征後,李默庵任福建第一綏靖司令,對閩西的紅軍進行“清剿”。
1932年以後參加了國民黨軍對蘇區紅軍的“圍剿”和對福建事變的鎮壓。1935年任駐閩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第十師中將師長。
1936夏,兩廣聯合發表反蔣通電。李默庵奉命率部入閩,進占南雄,向韶關進發,迫陳濟棠5月5日下野。5月10日,又奉命進駐西江。在程潛、黃紹羥調停下,迫使李宗仁、白崇禧同意言和,消除了一場內戰危機。“七七”盧溝橋爆發時,李默庵正在廬山集訓,擔任集訓總隊第一大隊中隊長。7月12日,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十四軍軍長,率部赴晉北堅守待敵。
1937年9月,李默庵接受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衛立煌任命,擔任晉北方面左翼指揮官,指揮所屬兩個師,三個炮兵團及晉軍第七十一、九十四師與日軍頑強奮戰。第十四軍傷亡過半,但他仍督部戰鬥直到娘子關失守,太原告急,才於11月8日撤離陣地12月中旬,李默庵率部到晉南中條山,創建抗日游擊根據地,他命令所部學習八路軍的作法。
1939年3月,李默庵任第三十三軍團軍團長,率部在中條山堅持敵後鬥爭。
1939年4月,李默庵以敵後游擊幹才之譽,出任“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教育長。與葉劍英合作,共同培訓了三期抗日游擊骨幹,共約兩千餘人。他還主動邀請周恩來來南嶽駐留一個星期,作了多次講話,使他在自己和學員深受教益。
1940年任湘鄂贛邊區總指揮,兼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教育長,與八路軍教官共同培養抗日游擊戰指揮員。
1941年,李默庵調任第三十二團集團軍總司令,駐防第三戰區的浙江境風,繼續開展敵後游擊戰,一直堅持到日

李默庵指揮忻口戰役的十四軍軍長(左一)
軍投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在紹興接受了浙境日軍師團長的投降。
1941年底,奉命與英軍軍事代表團合作訓練突擊部隊,任陸軍突擊總隊司令,後任十四、二十六、三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
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奉命主持浙東地區日軍受降事宜。
1946年6月任第三方面軍司令官、徐州綏署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指揮所部進攻蘇中解放區。
1948年春,程潛保薦他出任湖南省主席,雖得到蔣介石同意,但他考慮到蔣介石嫡系、李宗仁桂系、湘系之間的複雜關係,力辭不就。蔣介石派他任長沙綏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綏靖區司令官。
1948年秋從南通移軍常德,在長沙居住,利用掌握的軍權,積極參與湖南和平解放事業,隨程潛做了一些長沙起義的籌備工作。中共中央軍委和周恩來就爭取李默庵與中共合作反蔣反桂,曾給有關方面發出了指示。
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領銜通電宣布起義,在程潛、陳明仁名下,列有李默庵的名字,蔣介石聞知李默庵並沒有實地參與起義,乃授意顧祝同寫信勸其離港赴台,內稱:“奉領袖電令,詢問吾弟行止,囑轉知,可來台面晤等因,奉此,特請企祉(袁守謙別號)兄來港催請。李默庵當即表示:不想去台灣,請代為謝止。當黃紹羥在香港領銜發表和平通電,邀請李默庵參加時,李欣然同意,主張國共兩黨和平合作。不久,中共方面電邀李默庵等北上,參加人民政協工作。但李默庵認為:自己與共軍作過戰,如今投向人民,並無微功實績可以自贖,僅憑一兩次聲明,混跡其間,有何意味?何且,既已決心擺脫軍政生涯,何必又去添隨人後?因此,他沒有去北平,仍滯留香港,過著隱居生活。
1949年夏,他退出軍政生涯,移居香港,堅決拒絕國民黨要他去台灣的安排。
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起義通電中將他列為領銜者之一。
1949年8月,他在香港參加原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44人聯名的起義通電,表明自己對時事和政治的認識和主張,受到國民黨政府的通緝。
1951年1月,提心弔膽過日子的李默庵移居阿根廷
1964年移居美國,在國外仍心向祖國,在當地中文報刊上發表了一些讚譽祖國的文章。他和黃埔一期同學宋希濂侯鏡如等在華盛頓發表宣言,呼籲軍校同學發揚黃埔精神,為促進中國統一而奮鬥。
1981年,李默庵偕夫人應全國政協電邀回國參加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鄧穎超主席特向聽眾介紹說:“這位是湖南起義將領李默庵先生。”使他深受感動。
1984年7月,李默庵和宋希濂、蔡文治等聯袂回歸,一同參加了黃埔同學會的成立大會,他被推選為第一屆理事長副會長。會後,李默庵回到家鄉湖南,幫助湖南經濟建設,為促進海峽兩平統一而奔波盡力。
1990年出於葉落歸根的願望,李默庵隻身回到祖國大陸,定居北京。致力於祖國統一事業,任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常委。
1994年為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紀念題詞:“七十春秋彪炳史,和平統一在今朝。”表達了90歲高齡的黃埔同學對祖國統一的殷切之情。晚年著有回憶錄,總結自己90年的人生歷程和經驗。從軍20多年,撰寫了《國防講話》《治軍作戰一貫論》《軍隊教育與青年訓練》《軍官團要義》等著作和文稿。
2001年10月27日逝世,終年97歲。

大事記

曾任中國大陸黃埔同學會會長的李默庵將軍當年在抗戰戰場上叱吒風雲。
1937年瀘溝橋事變發生的時候,李默庵作為國民黨軍隊第10師師長正在廬山參加軍工訓練。7月12日,蔣介石親自任命李默庵為第14軍軍長,率第83師、第10師即刻下山,北上抗日。在八年抗戰中,李默庵參與指揮的主要戰役就是忻口會戰。忻口會戰與淞滬會戰台兒莊會戰並稱抗戰初期的三大戰役
1937年8月、9月間,日軍6、7萬人在師團長板垣征四郎的率領下,兵分三路,向山西進軍,很快就突破了晉綏軍第61軍在天鎮的防線。為此,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槍斃了61軍軍長李服膺,並親自督戰,反擊日軍的進攻,但仍未阻擋住日軍南進的步伐。閻錫山和當時已趕赴晉北的八路軍研究,決定在忻口組織一場大規模的阻擊戰,並請求蔣介石調中央軍支援。接到命令以後,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緊急行動趕到山西,李默庵的第14軍就屬於14集團軍。忻口防線寬50華里,分左中右三個地區,由衛立煌任前敵指揮部總指揮。中央地區的指揮官是第9軍軍長郝夢齡,左翼指揮官就是李默庵。

自創土法打坦克
戰鬥在10月11號打響,日軍集中二、三十架飛機、50多輛坦克、上百門大炮以及步、騎兵,向守軍陣地發動了多次進攻,戰鬥打得相當殘酷。中央陣地你爭我奪,反覆易手,每一仗下來雙方都有一、二千人戰死。而左翼戰場是開闊地區,易攻難守。據李默庵的秘書高建中介紹,左翼戰場的地形特別適合日軍的坦克作戰。日軍的坦克非常兇猛,衝到前沿陣地都是平原地區,橫衝直撞,在陣地上碾來碾去,第10師第57團的一些營連,整連整排的就迎著坦克,被碾得屍骨粉碎,但是無一人退縮。為了對付敵人的坦克,當時的李默庵在指揮部非常著急,在關鍵時候他想出了一個很好的打法。用瓶子裝上汽油裝上煤油,然後站在房頂上扔到攻到村里來的坦克上,然後再用手榴彈引著,然後把敵人坦克燒了多輛。高建中協助李默庵撰寫有關抗戰的回憶錄。他說,第10師57團的一個營打得沒有剩下幾個人,戰士們個個衣衫襤褸,篷頭垢面。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李默庵親自到前線慰問,稱讚這個團是鐵軍,並且號召全體官兵向他們學習。就在國軍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的同時,八路軍在敵後切斷交通,襲擊敵人據點,伏擊增援部隊,與正面戰場配合,形成了腹背扼咽的圍擊態勢。

配合八路軍奇襲陽明堡
李默庵應朱德的要求,配合八路軍129師769團陳錫聯部,奇襲陽明堡機場的行動,阻擊了日軍派出的增援部隊。
當時為了保證奇襲敵人機場的成功,朱總司令就打電話給李默庵將軍,說請部隊正面出擊,以掩護八路軍火燒敵人的機場。火燒機場的戰鬥進行得非常順利,幾十分鐘,這個團一下燒掉了日軍的24架飛機。
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炸了飛機場以後,日軍湘岳師團當即自陽明堡殺奔過來,在李默庵將軍的部隊全力阻擊,才使得他領導的部隊順利撤退。中國報紙曾經援引陳錫聯的話說,“那時可真是同仇敵愾啊。”
李默庵將軍也有相同的感受。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他感受最深的就是當時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日本侵略者。李默庵說:“當時我感受意義最重大的一點就是,只要是中國人,無論是軍民都是一致對敵的,只有一個敵人。這是我從軍幾十年來唯一感受到的最難得的一點。”

忻口會戰國共兩軍聯手抗日
李默庵出生在1904年,是湖南長沙人。從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到1949年國共內戰結束,前後經歷了25年

李默庵忻口戰役炮兵陣地
戰爭,參加過許多重大戰役。不僅親歷了東征、北伐和各次軍閥混戰,還跟共產黨的軍隊打過仗。在對蘇區進行第5次圍剿的作戰中,他就和紅軍交過手。紅軍撤離江西瑞金的根據地以後,首先打進瑞金的國民黨軍隊就是李默庵的第10師。
回憶忻口會戰,李默庵說,不久前,國共兩軍還在互相作戰,現在卻突然成了同一戰場上的袍澤,捐棄前嫌,聯手抗日,很令人感慨。
忻口戰役堅持了23天,後來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可能受敵前後夾擊的危機局面,中國軍隊主動退出了戰場。在這次戰役中,日軍被打死打傷3萬6千人,中國軍隊也死傷5萬多人,其中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54師師長劉家麒、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等人壯烈殉國。郝夢齡是中國抗戰中陣亡的第一位正職軍長,蔣介石和毛澤東都發表祭文對他的犧牲表示沉痛的哀悼。

套用游擊戰得蔣介石賞視
忻口戰役後,李默庵在晉南堅持抗戰,並升任第33軍團長,指揮兩個軍進入中條山敵人後方,在國民黨軍隊中首創了游擊戰術。那時,蔣介石對游擊戰非常重視,他強調,在二期抗戰中,游擊戰重於正規戰。李默庵的部隊對敵人的鐵路線進行了上百次攻擊。土嶺一戰就燒毀日軍100多輛汽車,還兩度攻占了侯馬站,給南同蒲路以重大破壞。
由於李默庵在游擊戰中打出了成績,所以國共合辦南嶽游擊幹部訓練班的時候,蔣介石調李默庵出任教育長,跟中共代表葉劍英合作。訓練班先後辦了三期,培訓了近4000名國軍的敵後作戰人才以及一些英國軍人。訓練班期間,李默庵還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參加了崑崙關作戰,擔任第38集團軍副司令。1940年李默庵被調任浙江第32集團軍總司令,他是抗戰勝利以後在浙江境內接受日軍投降的最高長官。

強調團結重要性
除了黃埔同學會會長的職務外,李默庵還曾擔任中國全國政協常委和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副主任。回顧往事,這位歷經國共兩黨幾十年紛爭的老將軍感到最難以忘懷的是抗戰初期國共兩軍共赴國難攜手殺敵的兄弟情誼。
李默庵跟中共領導人周恩來相當熟識,周恩來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時候曾經調李默庵到政治部當幹事。抗戰初期,李默庵到達太原後還特地拜訪了當時在那裡的周恩來,就戰役的實施和抗戰的前途交換了意見。
忻口戰役以後,第14集團軍和八路軍總部同駐晉南,關係一直很好。1938年春節,衛立煌、李默庵等人還去洪洞縣的八路軍總部拜年,受到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的接待。李默庵的秘書高建中說,李默庵當時的發言稿保存至今。他在發言中除了表示抗戰必勝的決心以外還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
再一個就是強調聯合國共兩軍作戰,互相學習,交流戰略戰術,共同把抗日戰爭進行到底。同時特別提出,以團結求生存,以團結求勝利。

遺體火化

著名愛國人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七屆和第八屆常務委員、第九屆委員,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李默庵同志,因病於2001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李默庵同志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李默庵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丁關根、田紀雲、李長春、吳官正、曾慶紅、程思遠、葉選平、阿沛•阿旺晉美、任建新、陳俊生、錢正英、孫孚凌、霍英東、陳錦華、趙南起、白立忱、羅豪才、周鐵農、楊成武、呂正操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並向家屬表示慰問。
錢其琛、何魯麗、王兆國、萬國權、張克輝、洪學智以及全國政協、中共中央統戰部、民革中央、台盟中央、黃埔軍校同學會等有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前往八寶山向李默庵作最後告別。

人物作品

李默庵晚年著有回憶錄,總結自己90年的人生歷程和經驗;從軍20多年,撰寫了《國防講話》、《治軍作戰一貫論》、《軍隊教育與青年訓練》、《軍官團要義》等著作和文稿。

人生遺憾

生老病死,本為自然規律,誰也抗拒不了。況且李默庵已近百歲,也是壽終正寢。但他尚未了卻的一樁心愿,感到無限的悲痛和惋惜。
李默庵晚年從美國回歸祖國定居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葉落歸根,將來入土故鄉;第二、聯繫在台黃埔同學和袍澤,推動第三次國共合作,為祖國統一大業作些貢獻;第三、把自己投身激盪的民主革命經歷和對新舊中國的體會記敘下來,以教後人。
李默庵曾經說“鑒史知今,每當我回想到忻口作戰國共合作的經歷,便對至今海峽兩岸尚天各一方,遙相對峙的分裂局面感到痛心,油然而生推動祖國早日和平統一、共建強大中華民族的深切渴望心情。沒有團結統一,便沒有強大的中華民族。當此世界各國均奮力振興經濟,相互激烈競爭的年代,海峽兩岸骨肉同胞,確當消除成見,攜手共進,早日實現統一才是。我相信我會看到這一天的!”

相關書籍

書名:《葉落歸根》
ISBN:7801701267
作者:高建中著
出版社: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年份:2002
頁數和開本:428頁:照片;21cm
叢編項:
題名:黃埔一期生李默庵將軍訪談錄
主題:李默庵(1904~2001)(0)>訪問記(0)
內容簡介:本書介紹了李默庵的一生,包括投奔孫中山救國救民、黃埔軍校的火熱生活、黃埔軍校的軍政訓練、北伐進軍的血色征途、與人民解放軍的蘇中蘇北作戰等。

相關評價

李默庵同志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是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朋友。他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轉折,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深刻的變化。他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祖國的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楊蔭東:李默庵的逝世對黃埔同學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李默庵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的學員,是我們所敬重的黃埔學長,在黃埔同學中很有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