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佐之亂

李麟佐之亂

李麟佐之亂是1728年(英祖4年)少論強硬派與南人一部分人主張景宗的死與英祖和老論有關,同時反對英祖的蕩平策而發起的叛亂背景辛壬士禍以後失勢的老論在英祖即位的同時再次掌權,之前誣告老論四大臣的少論派金一鏡和睦虎龍被處死,其黨剩餘的人表示不滿,為了尋找機會,於1727年(英祖3年)陰曆7月1日看到了老論一部的倒台的機會,第二年陰曆3月李麟佐、金永海、鄭希良成了主動派,擁戴密豊君李坦,發起叛亂。

基本信息

背景

辛壬士禍以後失勢的老論在英祖即位的同時再次掌權,之前誣告老論四大臣的少論派金一鏡和睦虎龍被處死,其黨剩餘的人表示不滿,為了尋找機會,於1727年(英祖3年)陰曆7月1日看到了老論一部的倒台的機會,第二年陰曆3月李麟佐、金永海、鄭希良成了主動派,擁戴密豊君李坦,發起叛亂。

過程

李麟佐李麟佐
首先李麟佐進攻清州,殺了李舜臣(이순신)的孫子兵使李奉尚,糾集兵力,親自做了大元首,向四方發起檄文。
“景宗枉死,因英祖而非肅宗之王子,乃受王大妃之密調,為景宗洗冤仇,今立昭顯世子之嫡派孫密豊君李坦為王,以正王統。”――李麟佐之檄文
另外所有的軍士皆著白服,對景宗表示哀悼,另一面與平安兵使李思誠、摠戎使金仲基和禁軍別將南泰鑼等通謀,想來一個裡應外合。撤退到龍仁的少論元老崔奎瑞得知此訊息後,大為震驚,於是向朝庭告變,為了瓦解叛軍的計謀,任命兵曹判書吳命恆為新的都巡撫使,帶領官軍鎮壓了叛亂。儘管當時的內亂平定了,但以清州為中心的鎭川、竹山安城等地的形勢非常岌岌可危。立即將以李麟佐為首的叛亂主謀者押送至漢城處以死形,豊君李坦也被殺死(另有一說為自殺)。

影響

少論將此次叛亂鎮壓下去了,自然立了大功。但是此次叛亂的鼓動者大部分是少論的激進勢力,因此此次叛亂少論的勢力受到很大的打擊。以後政權大體上由老論掌控。

相關閱讀

辛壬士禍
朝鮮景宗
朝鮮英祖
蕩平策(탕평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