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誠

李雲誠

李雲誠,老紅軍,開國大校。湖南雙峰人。1936年參加湘贛邊區紅軍游擊隊。曾任陸軍第28軍84師副政治委員,福建省軍區晉江軍分區政治委員,中共福建晉江地委常委,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顧問。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李雲誠,1917年4月生,湖南雙峰常漢村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游擊區區委工作。1936年3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履歷

1936年參加湘贛邊區紅軍游擊隊,任湘贛省委教導隊班長。

抗日戰爭時期

任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1營2連排長,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特務連副政治指導員、教導隊政治指導員,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7團1營營長。1941年2月“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1師3旅7團1營政治教導員,蘇中軍區泰州獨立團政治處主任,靖江獨立團政治處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

任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29師87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第三野戰軍第28軍84師250團政治委員。參加了萊蕪、開封、濟南、淮海、渡江、上海及福州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任陸軍第28軍84師副政治委員,福建省軍區建陽軍分區副政治委員。1953年7月至1956年6月任中共福建建陽地委常委、福建省軍區晉江軍分區政治委員。1960年6月至1964年5月任中共福建晉江地委常委、福州軍區後勤部第18分部政治委員、第17分部政治委員。1969年12月7日至1974年12月任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政治委員。1974年12月任福州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顧問。1984年離職休養,在福建省軍區福州第八干休所。

軍銜榮譽

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57年6月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為家鄉修起“紅軍路”

雙峰石牛鄉常漢村有一段通往縣城的水泥馬路,因為這是老紅軍李雲誠大校的家鄉,又是在他的關懷與支持下修建的,故名“紅軍路”。在建國60周年的大慶日子裡,石牛鄉村民走在“紅軍路”上,更不忘老紅軍李雲誠大校。

少小離家 參軍入伍

李雲誠,原名李菊生,石牛鄉常漢村老屋組人,1917年4月生。由於5歲喪父、母親改嫁,從小跟著祖母討米要飯,十五六歲就常年外出打工餬口。17歲那年在攸縣的關口打工時,深受革命思想的影響,他毅然投入中國工農紅軍,當了一個小游擊隊員。

攸縣關口,屬井岡山湘贛蘇區革命根據地的邊緣地帶。李菊生來到這裡打工後,開始是暗暗地往紅軍隊伍里走,並幫助通風報信。1934年8月,湘贛蘇區的紅軍主力突圍西征後,關口一帶遭到敵人的殘酷洗劫,別人都不敢跟紅軍聯繫了,而李菊生這個外籍打工青年,卻改名雲誠,投靠了工農紅軍隊伍,在湘贛邊游擊隊第二支隊當尖兵。193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排長、連長,在井岡山湘贛邊區,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

戰爭年代 功勳卓著

1938年2月,李雲誠隨部隊下井岡山整編,被編入新四軍老二團,開赴抗日前線。抗戰初期,他歷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特務連副指導員、教導隊指導員、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7團1營營長。1941年2月“皖南事變”後,先後任新四軍第1師3旅7團1營教導員、蘇中軍區泰州獨立團政治處主任、靖江獨立團政治處主任,參加了反掃蕩、反清鄉鬥爭及郭村姜堰戰役和黃橋戰役。

3年解放戰爭時期,李雲誠任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29師87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在開封、淮杞戰鬥中,任第三野戰軍第28軍84師84團政委,連續參加了萊蕪、濟南、淮海、渡江戰役;1949年5月上海戰役勝利後,隨所在部隊奉命南下進軍福建。

在解放福建的日子裡,李雲誠所在的84團改編成250團,隨軍參加了福州和廈門戰役。8月,部隊到達永泰縣,又投入了福建沿海最大的島嶼——平潭島以及周邊大小島嶼的戰鬥。

李雲誠年少時因家貧,從未上過學。但他入伍後,刻苦學習文化。為把生字記牢和練習寫字,他自參加紅軍後,就堅持寫日記,一直寫到1949年9月福州解放。他曾參加過大小戰役或戰鬥達數百次,負過重傷5次,經鑑定為三等甲級殘廢軍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雲誠被升為陸軍第28軍84師副政委;1953年調任福建建陽軍分區副政委,任中共建陽地委常委;1960年任晉江軍分區副政委,任中共晉江地委常委;1964年任福州軍區後勤部第17分部政委;1969年任福州軍區福建生產建設兵團副政委;1974年任福州軍區後勤部政委;1980年任福州軍區後勤部顧問,至1984年離職休養。

1955年,李雲誠被授予上校軍銜,並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4年晉升為大校軍銜。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心繫家鄉 鄉情濃厚

李雲誠自離開家鄉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在戰爭年代裡他從未回過家鄉。新中國成立後,他情系家鄉,多次回老家。他第一次回家鄉是1950年騎著原來的戰馬回來的,以後每隔三五年要回家一次。60年代他回家時見家鄉人民公社化了還沒有拖拉機,就幫助生產大隊從福建買回了一台拖拉機,既搞運輸又耕田。1970年他回到家鄉,見生產隊里缺電,又幫助家鄉建起了小型發電站。1974年他女兒李小璇下放農村,他親自把女兒送回老家,放在沙田大隊插隊落戶3年。早幾年他還幫助家鄉修建了一條公路橋,村上將橋命名為“紅軍橋”。2007年又支持家鄉修建了一條水泥馬路,這就是“紅軍路”。

現在,李雲誠已93歲高齡,住在福州軍區第八軍干休養所,難得再回家鄉了,但他思念家鄉之情仍相當濃厚。他經常與家鄉的親屬及一些老同志書信聯繫,關心家鄉的經濟發展。

(雙峰 羅紹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