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鄘

李鄘(?-820年9月14日),字建侯,唐朝官員,唐憲宗年間曾短暫被任命為宰相,但他拒絕了,從未行使宰相職權。

人物簡介

李鄘(?-820年9月14日),字建侯,唐朝官員,唐憲宗年間曾短暫被任命為宰相,但他拒絕了,從未行使宰相職權。
李鄘,字建侯,江夏人。北海太守邕之侄孫。父暄,官至起居舍人。鄘大曆中舉進士,又以書判高等,授秘書正字。為李懷光所辟,累遷監察御史。及懷光據蒲津叛,鄘與母、妻陷賊中。恐禍及親,因偽白懷光曰:“兄病在洛,請母往視之。”懷光許焉,且戒妻子無得從。鄘皆遣行。後懷光知,責之。對曰:“鄘名隸軍籍,不得隨侍老母,奈何不使婦隨姑行也。”懷光無以罪之。時與故相高郢同在賊廷,乃密奏賊軍虛實及攻取之勢。德宗賜手詔以勞之。後事泄,懷光嚴兵召郢與鄘詰責。鄘詞激氣壯,三軍義之。懷光不敢殺,囚之獄中。懷光死,馬燧就獄致禮,表為河東從事。尋以言不行,歸養洛中。襄州節度使嗣曹王皋致禮延辟,署從事,奏兼殿中侍御史。入為吏部員外郎。
徐州張建封卒,其子愔為將校所迫,俾領軍務。詔擇臨難不懾者,即其軍以諭之,遂命鄘為徐州宣慰使。鄘直抵其軍,召將士,傳朝旨,陳禍福,脫監軍使桎梏,令復其位。凶黨不敢犯。及愔上表稱兵馬留後,鄘以為非詔令所加,不宜稱號,立使削去,方受其表。遷吏部郎中。
順宗登極,拜御史中丞,遷京兆尹、尚書右丞。元和初,以京師多盜,複選為京兆尹,擒奸禁暴,威望甚著。尋拜檢校禮部尚書、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是鎮承前命帥,多用武將,有“神策行營”之號。初受命,必詣軍修謁。鄘既受命,表陳其不可,詔遂去“神策行營”字,但為鳳翔隴右節度。未幾,遷鎮太原,入為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諸道鹽鐵轉運使。
五年冬,出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鄘前在兩鎮,皆以剛嚴操下,遽變舊制,人情不安,故未幾即改去。至淮南數歲,就加檢校左僕射,政嚴事理,府廩充積。
及王師征淮夷,鄆寇李師道表里相援。鄘發楚、壽等州二萬餘兵,分壓賊境,日費甚廣,未嘗請於有司。時憲宗以兵興,國用不足,命鹽鐵副使程異乘驛諭江淮諸道,俾助軍用。鄘以境內富實,乃大籍府庫,一年所蓄之外,鹹貢於朝廷。諸道以鄘為倡首,悉索以獻,自此王師無匱乏之憂。
先是,吐突承璀監淮南軍,貴寵莫貳。鄘亦以剛嚴素著,而差相敬憚,未嘗稍失。承璀歸,遂引以為相。十二年,征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鄘出入顯重,素不以公輔自許,年侵勢過,頗安外鎮。登祖筵,聞樂而泣下,曰:“宰相之任,非吾所長也。”行頗緩,至京師,又辭疾歸第。既未朝謁,亦不領政事,竟以疾辭,改授戶部尚書。俄換檢校左僕射,兼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尋以太子少傅致仕。元和十五年八月卒,贈太子太保,謚曰肅。
鄘強直無私飾,與楊憑、穆質、許孟容、王仲舒友善,皆任氣自負。然鄘當官嚴重,為吏以峻法立操,所至稱理,而剛決少恩。鎮揚州七年,令行禁止。擒擿生殺,一委軍吏,參佐束手,居人頗陷非法,物議以此少之。子柱,官至浙東觀察使。

背景

李鄘生年不詳,自稱是戰國名將李牧及秦、漢、晉的一些官員之後,從李鄘的四世祖李元哲起定居廣陵。李鄘的曾祖父名李昉,祖父李璞在任鄆州司戶參軍,父親李暄任起居郎。李鄘至少有一兄李鄆。
唐代宗大曆年間(766年-779年),李鄘通過殿試,在關於司法的考試中得了高分,被任為秘書正字,後被李懷光邀為幕僚。

唐德宗年間

唐代宗之子唐德宗在位時,784年,李懷光反叛,占領河中。李鄘認為再跟著李懷光對自己家不利,於是稱兄長在東都洛陽染病,母親思念兄長。李懷光雖然同意他的母親離開,並沒有放行李鄘的妻兒。李鄘卻把母親和妻兒都送到洛陽。當李懷光為此責罵他時,李鄘說:“我李鄘在軍中,不能侍奉母親,但你為什麼不讓我的妻子侍奉婆婆呢?”李懷光無言以對。785年,李懷光的將軍呂鳴岳被發現和朝廷將領馬燧私通,李懷光殺其全家,還發現李鄘及其同僚高郢也牽扯其中。李懷光集結軍隊,公開訓斥他們,李鄘和高郢則稱他們只忠於皇帝。李懷光將他們拘押。同年,李懷光自殺,所部向馬燧投降,馬燧釋放了李鄘和高郢,邀請他們為自己的幕僚。後因馬燧不聽從自己的建議,李鄘離開他,在洛陽退隱。時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曹王李皋邀請他做幕僚,他同意了。隨後他被召回京城長安,任吏部員外郎。
800年,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去世,所部士兵拒絕朝廷詔令,推其子張愔繼任,殺了一些服從詔令的軍官,拘押了監軍宦官。張愔自稱兵馬留後。德宗命李鄘去徐泗濠首府徐州安撫軍隊。李鄘說服他們釋放了監軍宦官。張愔向朝廷上表,求李鄘轉交。李鄘見張愔在表章中自稱兵馬留後,指出此職未被朝廷認可,只有在表章中刪除此稱呼,他才答應轉交。隨後,德宗任張愔為徐州團練使。李鄘回長安後,任吏部侍郎。

唐順宗年間

唐德宗於805年駕崩後,重病的太子繼位為唐順宗,李鄘任御史中丞,隨後又先後任京兆尹和尚書右丞。

唐憲宗年間

唐順宗之子唐憲宗元和(805年-821年)初年,長安匪患嚴重,李鄘再任京兆尹。據記載,李鄘以極大改善了長安的治安而聞名。不久,他又任檢校禮部尚書、鳳翔隴右節度使、鳳翔尹。之前的鳳翔節度使經常用“神策行營”的名號,並在去鳳翔就任前先拜見神策軍中尉。李鄘認為這不妥,在他的請求下,憲宗沒有在他的官職中加上“神策行營”的名號。809年,宰相裴寂向憲宗指出河東節度使嚴綬無能,薦李鄘取代,憲宗同意了,並將嚴綬召回長安。後李鄘也被召回,任刑部尚書御史大夫、諸道鹽鐵轉運使。同年,憲宗命權閹吐突承璀統軍討伐控制成德鎮的軍閥王承宗,李鄘和李元素許孟容李夷簡孟簡呂元膺、穆質、獨孤郁都反對,最後憲宗仍然維持任命,但將吐突承璀的職銜由行營招討處置使降為招討宣慰使。
810年,李鄘任淮南節度使及淮南鎮首府揚州的大都督府長史。李鄘在鳳翔和河東任職都不長,據記載是因為他嚴格而且時常變更法度,使百姓無所適從。在淮南,他仍然嚴格,但卻把地方管理得很好且富裕。但據記載,同時他在管理上很粗暴,他的幕僚無法阻止軍官和技術專家粗暴行法乃至處決多人。李鄘的名聲因此受損。當朝廷討伐控制彰義鎮的軍閥吳元濟時,吳元濟的盟友平盧節度使李師道調兵對淮南邊境施壓,李鄘從楚州壽州調集約2萬軍隊防止吳、李進攻,且沒有向朝廷索要軍費。由於國庫在對吳元濟的作戰中耗盡,憲宗派鹽鐵轉運副使程異去各鎮徵收賦稅。李鄘貢上了淮南鎮的盈餘,其他鎮也照做,緩解了國庫的危機。
與此同時,811年,吐突承璀被貶為淮南監軍。據記載,他和李鄘彼此尊重,互不冒犯。814年,吐突承璀被召回長安,推薦李鄘任宰相。817年末,憲宗召李鄘任門下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但李鄘自認為不適合當宰相,更為被宦官薦舉感到恥辱。當僚屬準備奏樂慶祝時,李鄘哭著說:“我老了,想在地方上安享晚年,宰相不是我能勝任的!”818年初,李鄘到達長安後稱病,沒有參與宰相事務。他還拒絕了憲宗的接見,也不見來官邸探病的下屬,不停上表請辭。當年春,憲宗改任他為戶部尚書,其相位由李夷簡替代。不久,他又任檢校左僕射,兼任太子李恆的賓客,分司東都洛陽,不久以太子少傅致仕。

唐穆宗年間

820年,李鄘去世,這時在位的是繼位為唐穆宗的李恆。李鄘諡號,贈太子太保

子孫

兒子李柱官至浙東觀察使,李拭任起居舍人。李拭之子李溪唐昭宗年間也擔任宰相。李溪有子李沇,字東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