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睡悟

1930年,為平息西山匪患,接任安陸縣第五區區長。 1938年10月,日軍侵占安陸縣城,國民黨軍一潰如水,縣長王襄倉惶西逃。 1939年4月6日,日軍為行報復,將李的房屋、家產付之一炬。

李睡悟(1880~1953) 又名廷鍔,號劍禪,安陸縣河水店人。幼隨父讀書。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起,先後就讀於武昌武普通學堂、湖北陸軍國小堂、保定陸軍速成學堂。1910年(宣統二年)畢業回鄂,任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輜重隊少官,時經孫武介紹,加入共進會。辛亥武昌首義的當天晚上,參與點燃草湖門外塘角的馬房草料,以號召武漢三鎮革命黨人同時舉事。次日凌晨督隊配合各路革命軍攻克都督府,守衛官錢局、鹽署等處。輜重隊擴編後,擔任二營軍需、參謀。後至武昌第二陸軍預備學校當教官,潛心從事軍事教育。
1913年3月,國民政府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袁世凱刺死。孫中山決定武力討袁。李配合京山革命軍首領劉鐵,返回家鄉招兵,共組湖北討袁軍。6月,武昌二次起義失敗,李應黃興之召去湖南長沙,參加策動湘督譚延闓,成立討袁軍,李任軍武科長,襄助軍長程子楷援助江西都督李烈鈞發起湖口戰鬥。8月,江西戰事失利,該軍被迫遣散,李棄職回鄂,奔走於武漢、安陸間。
1915年,李與同僚潘笑侯等在武漢重組武裝討袁力量,遭到湖北督軍王占元的鎮壓。次年6月,袁世凱暴死,李與何成浚等赴北京參加由孫中山為黃興、蔡鍔主持的追悼會,同時計議全國政局。
1917年7月,隨孫中山南下廣州發動護法戰爭。後應鄂西軍總司令潘笑侯之邀,馳赴恩施,任司令部參謀長。先後於巴山、巫山、萬縣等地運籌護法軍事。
1919年,湖北督軍王占元策動士兵燒殺搶掠,李依時協助鄂西軍配合川軍赴鄂倒王,部隊行至宜昌對磯窩時,與王軍血戰十數日,後敗退巫山,重新組織軍隊,進入(恩)施南。1922年,援鄂總部裁撤。次年,胡宗鐸攜旅投奔桂系,李憤而去職,回鄂閒居。
1927年11月,胡宗鐸率十九軍奪取了兩湖地盤,當了湖北清鄉督辦,李應邀入幕,任隨營軍校教官。1929年3月,蔣介石西征,胡一敗塗地。李眼見軍閥混戰重開,悲憤滿懷,解甲歸田。
1930年,為平息西山匪患,接任安陸縣第五區區長。在其轄區動員民眾修築圩寨100餘座,碉堡30餘座,同時利用國民黨組織自衛隊的名義,武裝農民防禦匪患、打擊豪強,迫使縣政府釋放了大革命時期關押在城關的農運骨幹。1934年,他主持勘測修築安(陸)坪(壩)公路,動員民眾開發西山經濟資源,解除民間病苦。1936年,河南“大夾桿”流入西山,勾結當地土匪,搶劫民財,李組織民眾追擊,並處死慣匪李樹聲。
1938年10月,日軍侵占安陸縣城,國民黨軍一潰如水,縣長王襄倉惶西逃。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石毓靈迫李接替安陸縣長。李虛與委蛇,隨即辭卸。日酋佐久委託天主堂主教龔成德馳書威脅利誘,進行長縣試探,李嚴詞拒絕。1939年4月6日,日軍為行報復,將李的房屋、家產付之一炬。
7月,新四軍豫鄂游擊支隊司令員李先念等來到河西.,發動民眾抗日。李聞訊後,四處奔走,聯絡西鄉各界,倡組“安陸耆學會”,籌糧籌款,為新四軍提供方便。1940年7月2日,被各界代表推舉為安陸縣行政委員會主席。從此,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領導白兆山一帶抗臼軍民與日偽展開反摧殘、反襲殺鬥爭。
1946年6月,新四軍第五師突圍北上,李積極奔走於安陸上層人物之間,遏制地方鄉保人員,掩護新四軍復員掉隊幹部,保護抗日民眾。
安陸解放後,李以69歲高齡參加國家教育工作,積極擁護農村民主改革和抗美援朝運動。1950年出席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省主席李先念將其留居多日。省有關部門安排他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他以“不能無功受祿”,婉辭還鄉。1953年6月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