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傳

李白傳

《李白傳》作者:李長之,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原文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於朝,遣使召之(按:教材引文有誤,又漏引十餘字,今補正),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白在宣州謁見,遂辟從事。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按:教材引文漏一“醉”字,今補)。有文集二十卷行於時。 (來源:《舊唐書·李白傳》)

譯文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年時就有超群之才,志向宏大,氣度豁達,逍遙而有超然出世的心境。他父親做任城尉,全家就在那裡安家。李白少年時與魯中的幾個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逸在徂徠山,縱情歡歌豪飲,當時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外出到會稽遊歷,與道士吳筠隱居在剡中。不久唐玄宗詔令吳筠去京城,吳筠把李白推薦給朝廷,朝廷派使者召見李白,並讓他與吳筠一起待詔翰林。此時李白已經嗜好喝酒,天天與幾個酒徒喝醉在酒店裡。玄宗譜出曲子,要編制樂府新詞,急忙召見李白,李白卻已在酒店醉倒了。召入宮中,用涼水噴灑他的臉,醒來後,立即叫他提筆作詞,很快就寫出了十多首,皇帝很讚賞他。李白曾經沉醉在宮殿上,伸腳叫高力士脫靴,因此被貶斥而離開了朝廷。於是他浪跡江湖,整天喝酒。當時侍御史崔宗之被貶官到金陵,常與李白一起飲酒並做詩唱和。他們曾經在月明之夜駕著小船,從採石到金陵。李白穿著宮錦袍,在船上極目遠望,縱情笑傲,旁若無人。當初,賀知章見到李白,讚賞他說:“這是天上貶下來的仙人啊。”安祿山起兵叛亂,玄宗逃到蜀地,在途中任用永王李璘作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李白在宣州請見,於是徵召他為李璘的從事。永王圖謀造反,起兵失敗,李白因此獲罪而被長期流放在夜郎。後來遇到大赦,才得以回來,最終因為飲酒過度,醉死在宣城。著有文集二十卷,流傳於世。

二、《李白傳》唐才子傳

原文:

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适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給李白起名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後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李白喜歡縱橫之術,練習劍術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於施捨。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的本領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於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相互歡樂,還在玄宗面前推薦了李白。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論時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並親手為他調勻肉湯,降旨命李白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每當玄宗要授官給李白時,楊貴妃總要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适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並稱為“飲酒八仙人”。後來他懇求回鄉,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李白雲遊四方,打算登華山,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麼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後曾讓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為我調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著硯台,高力士幫著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賓士,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著揚長而去。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采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製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管東南地區,李白當時高臥隱居於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為軍中幕僚。後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璘失敗後,李白受牽連關在潯陽的監獄中。當初,李白漫遊到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於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著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裡。李白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於世。有人說,李白,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第九代玄孫。

書 名: 李白傳

作 者:李長之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2月

ISBN: 9787530651759

開本: 16開

定價: 33.00 元

內容簡介

《李白傳》內容簡介:經驗告訴我們,大凡初讀詩的人,沒有不喜歡李白的,一接觸就喜歡;對杜甫,就必須閱歷深了,讀書多了,年紀大些了,才能愛好。原因就在李白除了那樣磅礴的氣魄,創造的詩境之外,又用了這樣明白如話的句子,讀起來,就像我們自己嘴裡哼出來似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古人就已經用李白自己的詩句來稱道李白了。

內容提要

李白是在中國歷來的詩人中受到人民普遍熱愛的一位。李白的名字在我國人民中間是這樣的通俗,提起他,很少有人不曉得。在戲裡,有“太白醉酒”的戲;現在在鄉間的酒店裡還常見到“太白遺風”的招牌;在小說里,有最通行的小說《今古奇觀》里的“李太白醉寫嚇蠻書”一段;在民間傳說上,各地的兒童都知道李白逢見一個老太婆要把一根大鐵槓磨成繡花針的故事,——李白的用功,據說就是受了這事的感動。就作品論,凡是認得幾個字的,都能背出李白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首望山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就名勝古蹟論,各地也都爭著傳說有李白的足跡,這裡也說他曾讀過書,那裡也說他曾歇過腳。李白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是這樣熟悉,印象是這樣深刻,所以很多人仿佛一閉上眼睛,就可以想像出李白是什麼模樣兒。

編輯推薦

著名學者李長之先生的得意之作,是有關李白傳記的最權威著述。作家以翔實的材料、生動的筆觸,將讀者引領到李白生活創作的那個夢幻般的世界中。

目錄

一 楔子

(一)中國人民熱愛的詩人

(二)先給李白畫一個素描

二 李白的故鄉和他的少年生活

三 壯年的漫遊——學道和從政的矛盾

四 李白在長安——李白對盛唐的政治之認識

五 漫遊生活的第二期——更多的暴露和批判

天寶之亂和永王璘的一幕——李白的愛國思想

七 李白的詩——和民歌的關係,和魏晉六朝詩的關係,文學史上的地位

八 簡單的結論

附: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

說明

一 導論

(一)瘋狂,夢境和藝術世界的相通與相異

(二)李白的本質:生命和生活

(三)異國的精神教養

(四)遊俠

(五)所謂豪氣

二 李白求仙學道的生活之輪廓

三 道教思想之體系與李白

四 失敗了的魯鍾連——李白從政

五 李白的文藝造詣與謝朓

六 李白:寂寞的超人

(一)李白的情感生活

(二)李白的友誼

(三)了解李白之杜甫

(四)李白之身後

(五)李白和山東

(六)李白的風度和勤學

(七)李白與一般詩人之共同點

(八)李白之痛苦

詠李白

其一

覓得天徑悅龍顏

卻把皇恩換酒錢

自貶塵世天涯路

唱遊千古一詩仙

其二

少小出川蜀道難

老謫夜郎別判官

忽聞一日捉月去

光耀青史在人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