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中

李濟中

李濟中,出身於北京傳統醫學世家,是李氏家族的第17代傳人。 李濟中認為,中醫也不能說是屬於某一個人,某一代的東西,它是屬於全民族的,屬於全世界的。 比如中國的《黃帝內經》,這不是某個人的醫學成果,而是祖輩人對醫學見解的匯總,然後以黃帝為代名詞取名的著作。

李濟中,出身於北京傳統醫學世家,是李氏家族的第17代傳人。
李濟中出世時,長兄已經25歲,父親怕他受到溺愛難以成才,便讓叔父管教。叔父的教育很嚴格,從5歲開始就要求背誦中藥的“湯頭歌訣”、“藥性賦”及有關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每當背不出來的時候就少不了挨家父和叔父的教鞭。那段少年讀書時光是為日後接受理解古代文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時代,他對文學更是相當痴迷,大量的課餘時間都在閱覽中外名著,當時他內心有個文學夢想。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文學夢不得不暫時中斷,儘管現在依然酷愛著文學,也僅僅是作為個人愛好。從醫,則是父輩從小對他寄予的厚望。父親給他取名叫‘濟中’,就是希望他從小立志能夠‘有濟於中醫,有濟於中華民族’,他常說“如果我的一生白白的虛度過去,什麼作為都沒有的話,真是對不起自己的祖宗”。
在成長的環境中,他耳濡目染地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其叔父就常教導:“行醫首重醫德!壞事絕對不可以為。但一定要知道,基本功要全而精,不吃苦一事無成;諸如: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救一啞童;問診要穩重而有禮有節,切忌過頭而涉及低級趣味,使患者支支唔唔妨害確診;治富人除開必須的對症藥品之外,應加幾付貴重藥,富人花錢較多,才認為大夫重視他,當然這要因時代而異;貧苦患者可代付藥費,謝絕診金,如需服用人參,可用潞黨參或當歸黃芪替之,以濟世為目的。”這從行醫的道德上,傳統的東西給了李濟中非常深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前輩人李濟中都認為他們非常的優秀,都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不管是學術還是人品。從小受的影響往往是決定終身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人生觀的一個根本要素。
李濟中認為,中醫也不能說是屬於某一個人,某一代的東西,它是屬於全民族的,屬於全世界的。有人曾說過:“西方的科學史是以個人的發明創造為主線,研究這些個人的發明創造史,就很清晰的總結出來一個國家的科學發展史。那么中國的中醫呢?它是經過了很多代醫藥學家長期的實踐積累而成的。比如中國的《黃帝內經》,這不是某個人的醫學成果,而是祖輩人對醫學見解的匯總,然後以黃帝為代名詞取名的著作。而中醫藥確確實實也在全人類健康發展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中醫藥如果想發揚光大,首先是繼承。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的可能性。如何更好的繼承發揚老祖宗的優秀東西,也就是要解決的問題所在,李濟中認為,在先人留下的中醫藥傳統理論的基礎之上,結合現今最科學的醫藥成果,借鑑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手段,把西醫的科研成果中醫化、中藥化,而不是把中藥西醫化;中藥現代科學化後,才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途;其次是國家的政策保護,怎樣去保護中醫藥國粹,李濟中先生認為,只有通過法制的不斷健全,各種保護和治懲措施的到位,那么中國的中醫藥市場才會更好的蓬勃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