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京劇演員]

李海燕[京劇演員]

李海燕,女,河北省山海關人,著名程派青衣,1991年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演員。現為中國京劇院一團主演、文化部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李海燕,女,1964年生於河北山海關,著名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現為中國京劇院一團主演、文化部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77年考入河北唐山地區京劇團,開始從事京劇表演藝術。1980年又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師從李文敏、周金蓮、劉秀華、李喜鴻、賈世珍張玉英、佟熙英等名師。199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為師,系統學習了程派表演藝術。1994年從唐山京劇團調入中國京劇院。1998年考入中國優秀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繼續深造。

代表劇目

多年來刻苦學藝打下了堅實的傳統基礎,常演劇目有:《玉堂春》、《英台抗婚》、《陳三兩爬堂》、《梅妃》《賀後罵殿》、《紅鬃烈馬》、《朱痕記》、《竇娥冤》(又名六月雪)、《荒山淚》《鎖麟囊》、《三擊掌》、《孔雀東南飛》、《拾玉鐲》《鐵弓緣》《盜仙草》《十三妹》、《戰金山》等。近年來,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程派藝術的發展,先後創作排演了《寶馬圓情》、《杜十娘》、《張協狀元》、《秋色漸濃》等各種題材的新劇目,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取得成績

李海燕[京劇演員]《玉堂春》劇照
1987年獲全國首屆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表演獎”;1996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節“主要演員獎”,同年榮獲中國劇協頒發的“梅花獎”,並被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稱號;1999年被全國戲曲觀眾評為“五小程旦”之首;2002年獲第三屆京劇節“優秀表演獎”。李海燕的表演還曾經得到了眾多程硯秋先生生前好友的好評。在北京戲校實習演出時,曾多年擔任梅蘭芳、程硯秋兩位大師鼓師的白登雲對程派藝術研究專家馮牧說“這孩子的扮相很像程四爺!”;為程硯秋先生寫過傳記的胡金兆甚至連夜致電時在美國的趙榮琛,向他通報演出情況,稱李海燕是“小趙榮琛”。2005年李海燕被上海東方電視台授予“東方京劇之星”稱號。同年在上海逸夫舞台舉辦“海吟程韻燕賦秋聲——東方戲劇之星李海燕程派藝術風采展示”的個人演出,三天連演《玉堂春》、《荒山淚》和《英台抗婚》,獲得成功。

李海燕還積極參加京劇的普及活動,她參加了北京和安徽的“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她還多次參加了赴台灣香港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演出交流,為京劇的發揚光大做出了貢獻。近年來,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李海燕不斷探索程派藝術的發展,先後創作排演了《寶馬圓情》、《杜十娘》、《張協狀元》、《秋色漸濃》等各種題材的新劇目,並復排了《梅妃》、《文姬歸漢》等程派傳統劇目,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藝術人生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小時候喜歡跳舞的李海燕,沒有想到後來從事的卻是京劇表演,一對普通的工人給心愛的女兒取名海燕,希望她長大後能像海燕一樣展翅高飛。二三十年後,他們的女兒李海燕竟真的翱翔於藝海的上空,並且越飛越高了。第十五屆梅花獎得主之一、中國京劇院的青年演員李海燕,回想起學藝的開始,覺得很是偶然。1977年河北唐山地區戲曲學校到山海關招生,平常愛唱愛跳的李海燕被老師領到了戲曲學校老師的面前。試了幾個曲子,海燕就被錄取了。戲校的老師說,海燕的表演很質樸,她擁有頎長的身材、清亮的嗓音,是一塊唱戲的好材料。海燕學京劇,接受能力強。老師總說海燕練功很用功,能吃苦,但海燕自己卻認為學京劇有無窮的樂趣。先在唐山戲曲學校,後到北京戲曲學校,李海燕學了8年的京劇表演,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學會並演出了一些京劇傳統劇目,如《罵殿》、《紅鬃烈馬》、《朱痕記》、《竇娥冤》、《荒山淚》、《鎖麟囊》、《三擊掌》、《孔雀東南飛》、《盜仙草》等,還在花旦劇《拾玉鐲》、《鐵弓緣》和武功繁難的《十三妹》、《扈家莊》、《戰金山》等劇目的學習中打下了日後開拓戲路的良好基礎。十年磨一劍。1987年,李海燕參加了全國首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獲得了“最佳表演獎”。海燕在老師的期望與預料之中飛起來了。

初露鋒芒的李海燕,並沒有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她知道,藝海是無涯的。1991年,李海燕有幸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為師,系統學習程派藝術。李老師在塑造人物及聲腔藝術等方面的精湛技藝使海燕受益匪淺,她的表演藝術很快就上了新台階。在經常演出的劇目《鎖麟囊》、《六月雪》、《英台抗婚》、《玉堂春》、《陳三兩爬堂》中,李海燕充分發揮了亮嗓子程派的特色,演人物,唱感情,唱做俱佳。專家和老戲迷由衷地感嘆:“海燕成熟了。”大概是作為“成熟”的標誌吧,1993年,不到而立之年的李海燕就成為國家一級演員,並於次年被調入中國京劇院,成為院裡眾多尖子演員中的一員。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成績有了,榮譽有了,海燕對自己的藝術並沒有滿足,而是渴望在藝海上空飛得更高更遠。在中國京劇院系統地學習《玉堂春》等傳統優秀劇目後,李海燕渴望能排個新劇目,投入自己的創造。她知道,學藝不是單純地模仿,而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加以發揮,要理解人物,投入創造,只有創造才有進步,才能攀上藝術的高峰。這個機會終於來了。1997年11月,第五屆中國戲劇節在南海之濱的廣州舉行,中國京劇院演出的劇目是由戲劇家蘇移、

鄒憶青改編的新京劇《寶馬圓情》,李海燕在劇中扮演女主角黃桂英。前半出里,李海燕運用自己甜潤的歌喉,藉助程派優美的唱腔,顯得柔情似水,宛轉回流,忠實地體現了程派風格。但在後半出中,李海燕以激越高昂的唱腔,表現激烈而複雜的感情,這在過去的程派劇目里很少聽到。這是個明顯的變化,但專家和戲迷都認為這新腔仍是程派。李海燕的創新深得好評,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梅花獎這一桂冠終於落在李海燕的頭上了。“青年演員要抓緊時間多學習,從老師、從前人那裡吸取豐富的營養,這是青年演員學習的目標,但學習的目的卻是為了創新和發展。”談到自己的藝術追求,剛過而立之年的李海燕如是說。大概是作為詮釋吧,李海燕已進中國戲劇學院的研究生班進一步深造。她認識到,只有多讀書,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夠繼承得更多一些,創造、發展得更多一些。

個人軼事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梅花獎得主,中國京劇院一級演員程派青衣李海燕,不但扮相俊美、唱腔甜潤,同時身段也靈活苗條,不知道的人見到她,絕對想像不出她已是一對6歲兒女的母親。李海燕特別喜歡孩子。結婚後,她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男孩還是女孩。她有孩子那年29歲。懷孕2個月的時候,知道了是兩個孩子,李海燕心裡特別自豪,唱起戲來也覺得氣特足,是一種全新的感受。5個月還在台上演出。有人對她說,海兒別唱了,再唱對孩子不好。我就有意識對孩子進行胎教,把情緒調節到最好狀態,因為我怕生悶氣會使孩子變成兔唇。真正體驗到母親的偉大,是李海燕聽到孩子的第一聲啼哭,這也是最幸福的一刻,忘了疼,也忘了自己在哪裡,完完全全沉浸在一個女人最完美的時刻中。

李海燕說帶孩子是一個幸福、愉快的過程,並不覺得累。觀察兩個孩子特有意思,兒子的性格是那種特別文靜,特別穩的,女兒特活潑,眼睛靈活,,腳總在動。兒子生下來,渾身的胎毛又長又密,我就叫他“毛毛”;我懷孕時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生了個可愛的女兒,於是我就給女兒起名“夢夢”。

贊名人

《詠京劇演員李海燕》

珍重芳姿菊苑夸,不施粉黛亦無暇。
夏荷凝露湘靈水,秋雁聲傳歸漢家。
珠落玉盤流曲隕,星垂銀海映奇葩。
私心暗序群芳譜,倩女當推國色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