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

李泰祥

李泰祥,1941年2月20日出生於台灣台東縣阿美族原住民家庭,音樂創作橫跨古典、實驗與流行。自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畢業後相繼擔任過中國青年管弦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灣電視公司交響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以及省立交響樂團指揮等要職。 1956年獲得台灣省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963年,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並與前輩作曲家、音樂學家許常惠成立“制樂小集”。1973年,獲得美國洛克菲勒獎學金,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訪問,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現代音樂中心進修。1976年,開始舉辦“傳統與展望”音樂會 。除了創作嚴謹的古典音樂外,李泰祥還致力於音樂推廣,在藝術與大眾音樂之間開闢新空間,創作出以首席弟子齊豫的成名曲《橄欖樹》為代表的諸多“大眾藝術”歌曲 。1979年,憑《歡顏》榮獲台灣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1983年《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專輯榮獲金鼎獎優良唱片獎 。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他奮力抵抗病魔仍持續本土民歌與管弦樂曲的創作。1997年,獲得金曲獎特別獎。2008年獲得最高文化殊榮第12屆台灣文藝獎。2013年4月,獲得第32屆台灣“行政院”文化獎。2014年1月2日晚,因甲狀腺癌病逝,享年73歲。

基本信息

演藝經歷

1956年,考入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工藝科,而後轉入音樂科,主修小提琴,15歲獲得台灣省小提琴比賽第一名 。1959年,加入中國青年弦樂團(中國青年管弦樂團的前身),擔任首席小提琴手。

李泰祥 李泰祥

1961年,自國立藝專畢業,並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由藤田梓鋼琴伴奏。任台北市市立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畢業後回家鄉台東舉辦個人小提琴獨奏會。與許常惠等人成立“制樂小集”。

1964年秋,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畢業後隨即受聘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

1971年春,在台北首次嘗試實驗性多媒體的演出,為劃時代之作品發表會,深具歷史意義。

1972年秋應德國歌德學院之邀,與德籍柯尼希教授等組成四重奏團,巡迴公演於台灣及東南亞各大城市,深得好評。

李泰祥通曉各種樂器 李泰祥通曉各種樂器

1973年春獲美國洛克斐勒全額獎學金,並應美國國務院之邀,前往美國各大音樂學府暨美國各大交響樂團訪問觀摩進修。1974年冬回國後,受聘擔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及國立台灣大學管弦樂團指揮,業餘更致力於創作 。1975年發表其管弦樂作品《現象》,並指揮台灣省交響樂團合作首演。

1976年發表《雨、禪、西門町》錄音帶音樂(Tape Music)。另有《大神祭》清唱劇,後由雲門舞集改編成《吳鳳》及《射日》舞劇演出。

1978年,參加日本第三屆亞洲新音樂媒體演出。專輯《鄉》的錄製發行,首創以通俗音樂的語法將台灣傳統民歌與中國民歌結合。第二屆傳統與展望演出為琵琶獨奏及錄音帶作品《還緣》。

1979年為齊豫製作發行《橄欖樹》專輯。以《歡顏》獲得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獎 。發表為兩人之人聲及打擊樂作品《幻境三章》在德國弗洛特世界音樂節首演。第三屆“傳統與展望”演出為13-25人聲及打擊樂作品《太虛吟》。

1980年以電影《候鳥之愛》獲得巴拿馬影展最佳音樂獎。製作歌劇《張騫傳》 。1981年以《名劍風流》榮獲金馬獎最佳原作音樂獎。在德國佛洛都(Vlotho)世界音樂會發表《幻境三章》。

1981年李泰祥獲金馬獎最佳原作音樂獎 1981年李泰祥獲金馬獎最佳原作音樂獎

1982年為齊豫錄製發行《祝福》專輯,歌詞全部採用詩人作家的詩歌。1983年為齊豫製作發行《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專輯,榮獲金鼎獎最佳唱片獎 。《今年的湖畔會很冷》獲得金馬獎最佳原作音樂及最佳電影插曲提名。

1984年春為雲門舞集寫成《生民篇》-四部鋼琴及打擊樂、《薪傳》-管弦樂等舞劇作品。同年由軍方委託創作小型歌劇《張騫傳》,演出十數場,極受歡迎,並為軍方立下典範 。為齊豫製作《有一個人》專輯。

1985年,發表專輯《美麗與哀愁》、《錯誤》 。1986年11月30日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創作《三式-氣、斷、流》鋼琴五重奏,在《中國當代作曲家聯展》中首演。1987年春發表大型歌舞劇《棋王》。一九九三年,用國語、台語、及原住民語,為女聲、打擊樂、鋼琴及弦樂四重奏所寫成的室內樂曲《山、弦、巢》於國家音樂廳發表首演。

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仍堅持創作。

李泰祥 李泰祥

1989年,發表胡琴與電子合成器的專輯《山連水,水連天》,同年,在專輯《溯(叛逆與回溯)》里,李泰祥用管樂器將流行歌曲重新發聲。1990年,完成《無卵頭家》的電影配樂。1991年,創作鋼琴與管弦樂作品《山、火、流雲》,為許景淳製作閩南語專輯《真想要飛》。1992年,到上海錄製許景淳的專輯《你來自何方(台北到上海)》。1994年,到北京錄製文學與音樂的主題專輯《偶然與追尋》、《情定威尼斯》電影配樂。發行《李泰祥與他的女弟子》雙唱片。

1997年,獲得台灣金曲獎特別獎。

2000年接受腦部植入脈衝手術後完成《自彼次遇到你》聲樂及鋼琴弦樂三重奏室內樂,民歌與藝術歌系列作品。2002年採用李來望先生所作之《吉拉嘎山》史詩來創作原住民阿美族史詩清唱劇。

李泰祥圖冊 李泰祥圖冊

2004年至2005年接受委託為本土編作客家民謠《客家山歌-山老田》聲樂及管弦樂作品,及為布袋戲、現代舞、聲樂、鑼鼓管吹及弦樂之作品《驚見霓虹關》,並重為《天黑黑》,《丟丟銅》等台灣民謠新編大型管弦樂作品,完成以阿美族史詩來創作之為聲樂,擊樂及大型管弦樂作品《狩獵》,除熱心公益外,對推動台灣本土及原住民音樂及文化不遺餘力。

2013年4月,獲得第32屆台灣“行政院”文化獎 。2013年10月,因感冒引發急性肺炎住院。2014年1月2日晚間因甲狀腺癌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在新店慈濟安寧病房辭世,享壽73歲。

個人生活

家族情況

1972年李泰祥全家福 1972年李泰祥全家福

李泰祥是台灣原住民阿美族人 ,出生在台東縣馬蘭部落,父親是少數受過高等教育的原住民,在日據時代是位優秀的保險業務員,家境相當好,母親是南投縣埔里鄉人,李泰祥5歲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到台北。拉的一手優美小提琴的父親,極力要將孩子教導成比漢人更像漢人,因此對李泰祥的期望很高。李泰祥國中時,父親生意失敗家道中落。

他的弟弟李泰銘是音響工程師,也從事音樂製作,前弟媳是台灣歌手齊豫 ,妹妹李雪櫻,前妻許壽美,長子李奕青,女兒李若菱。

情感婚姻

15歲的李泰祥參加小提琴比賽,獲得第一名愛上為他鋼琴伴奏的女生。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李泰祥演奏時常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可是她最後並沒有成為李泰祥的妻子。

李泰祥與前妻許壽美 李泰祥與前妻許壽美

20來歲時,李泰祥和同班同學許壽美展開了一段苦戀。許壽美當時是中學的音樂老師,父親是著名外科醫生,家境優越;李泰祥家境貧苦、沒有固定職業,因此不被許家人接受。朋友們不甘李泰祥的才華被淹沒,花心思幫他舉辦音樂會,記者朋友替他寫報導。音樂會很成功,李泰祥趁此專程到許壽美新竹老家求婚,仍無法說服許家。1966年,在丘延亮等一幫朋友的協助下,李泰祥和許壽美瞞著許家父母直接在台北由許常惠證婚。然而訊息走漏,婚禮當晚許家父母找上二人,把許壽美接回新竹。

儘管後來二人在朋友和老師的爭取下走入婚姻,但李泰祥的風流韻事未曾斷絕。婚後的李泰祥在情感上仍不羈,對許壽美也不夠貼心,許壽美懷孕時,甚至自己騎腳踏車到醫院生小孩。李泰祥在情感上不太懂得把持自己,加上才華洋溢,許多女生會黏上他,傷了妻子、子女,也傷了朋友。

音樂作品

專輯
專輯名稱發行時間
最美的遺憾 2008-04-12 國語
雲在頭上飛 2004-10-29
偶然與追尋 2003-01-01 國語
自彼次遇到你 2002-01-01
李泰祥與他的女弟子 1999-01-01
錯誤 1985-01-01 國語

獲獎記錄

音樂獎項
  • ▪ 2013 第32屆 台灣“行政院”文化獎 (獲獎)
  • ▪ 2008 第12屆 台灣文藝獎 (獲獎)
  • ▪ 1997 第08屆 台灣金曲獎特別獎 (獲獎)
  • ▪ 1983 台灣金鼎獎優良唱片獎 你是我所有的回憶 (獲獎)
  • ▪ 1980 巴拿馬影展最佳音樂獎 候鳥之愛 (獲獎)
  • ▪ 1956 台灣省小提琴比賽第一名 (獲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1983 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提名)
  • ▪ 1983 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提名)
  • ▪ 1982 第1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洛神傳 (提名)
  • ▪ 1981 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名劍風流 (獲獎)
  • ▪ 1981 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小葫蘆 (提名)
  • ▪ 1981 第1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明天只有我 (提名)
  • ▪ 1979 第1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歡顏 (獲獎)
  • ▪ 1979 第1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 歡顏 (提名)

人物評價

跨界大師

李泰祥 李泰祥

李泰祥一生創作近千首歌曲、近百首管弦樂曲。他的創作主要來源於五個方面,歌仔戲,貝多芬,山地音樂,西洋歌曲,本土音樂。在21世紀,他更為原住民民謠、客家民謠、布袋戲、鑼鼓管吹樂重新編織音樂的體裁 。 ( 鳳凰網 評 )以規模而言,從室內樂至管弦樂、舞劇、歌劇、音樂劇;以技法而言,從浪漫派調性至印象派調式、表現派復調與無調性,電子媒體音樂,具象錄音帶音樂等;以風格而言,從嚴肅的藝術音樂至通俗的套用音樂、流行音樂等 。( 求是理論網 評)李泰祥是台灣原住民,比較浪漫唯美,永遠相信陽光,他的作品不灰暗,很討厭無病呻吟,希望唱出光明,像歌劇一樣華麗 。不隨波逐流、堅持理想是他特有的精神。他有擁抱大中國的情懷,作品裡常看到對大山大水的詠嘆。他拓寬了流行的定義,流行不一定會退,也可以永垂不朽。當經典披上了流行的外衣,讓人在追求流行的當下,也能一窺經典的奧妙 。( 首席弟子齊豫評)他歷經貧窮、戰爭、離亂,一路走來滋潤台灣,使文明更豐潤,文化更深沉,幾乎就是台灣整個記憶 。 ( 龍應台 評 )

樂壇伯樂

李泰祥與齊豫 李泰祥與齊豫

如果一個好的聲音需要的是發現,李泰祥便是齊豫等很多歌手的伯樂 。 ( 鳳凰網 評 )《橄欖樹》自此改變了流行音樂的走向,提升了台灣流行音樂文化的層次,流行音樂也可以有哲學的意義、生命的內涵、文化的高度 。 (音樂人 李廣平 評 )齊豫演唱、李泰祥作曲的專輯《你是我所有的回憶》,始終是樂迷圈子裡的“神話級”絕版珍品 。李泰祥與他的女弟子使得台灣流行音樂史上有了一批值得大書特書的女歌手,他們一道寫下台灣民歌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 鳳凰網 評 )李泰祥不但寫出跨越族群與世代的歌曲,大力培育音樂人才,還自掏腰包成立基金會,幫助育幼院院童。他對台灣的貢獻從音樂橫越到公益,是當之無愧的音樂大師 。 ( 馬英九 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