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教育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曉紅[教育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曉紅,男,漢族,1959年6月生,重慶合川人,1983年3月入黨,1985年4月參加工作,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李曉紅李曉紅

1975年至1978年,四川省合川縣爐山公社任團委副書記。

1978年考入重慶大學採礦系,1993年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至1985年,任重慶大學採礦系團委書記,重慶市學生聯合會主席

1985年至1989年,重慶大學採礦系黨總支副書記、系副主任

1989年至199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並做研究助理。

1991年至1994年,重慶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

1994年至1996年,重慶大學資環學院院長。

1997年至1998年,重慶大學黨委常委、校長助理、科研處處長、資環學院院長。

1998年至2003年,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03年至2010年12月,重慶大學黨委常委、校長。

2007年12月7日,受聘為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

2010年12月至2016年10月,任武漢大學校長。

2016-2017年,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7-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

201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任免信息

2016年11月1日晚,武漢大學官方微信發布原創文章《校長印記|珞珈山上一抹“紅”》披露,10月31日,我們敬愛的“曉紅哥”李曉紅校長,離開武漢大學,將不再擔任武大校長一職。

2016年11月8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第五十八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重視特殊教育”建言獻策。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會議並講話。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家瑞在座談會上講了意見。教育部副部長李曉紅介紹了有關情況,這是李曉紅首次以教育部副部長身份亮相。

2017年6月1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召開全體幹部會議。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鄧聲明同志宣布中央決定,李曉紅同志任中共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

教學科研

李曉紅自1982年以來,長期致力於水射流技術及其在煤礦安全工程中的套用研究,是中國礦業工程領域學科帶頭人之一,針對中國複雜煤礦瓦斯災害嚴重這一重大安全問題,提出了超前防治災害與煤層氣開採利用一體化的學術思想,發明了一種能產生脈衝應力波和聲震波的氣、固、液多相振盪射流,創新性地研發出多相振盪射流在煤層中格線化造縫增強透氣性和強化瓦斯解吸技術,自主開發出超前治理煤礦瓦斯災害成套裝備,已在重慶、四川、貴州、山西、河南、安徽等近50座煤礦推廣套用,為中國煤礦安全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成果已被財政部列為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全國起到了一定的引領和示範作用。

學術成就

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及發明一等獎4項(均排名第一),國際性學術獎勵2項,獲發明專利4項,出版著作2部,發表論文170餘篇。曾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資助。

人物評價

在重大任校長期間,重大人對他的評價是,認同他是一位“平民校長”。

趙凡杜占元:“李曉紅政治過硬、視野開闊、作風深入,擔任重慶大學校長八年,學校各項事業都取得較快發展,得到了組織上和廣大師生員工的充分肯定。中央認為,李曉紅任武漢大學校長是合適的。”
李曉紅是水射流破碎煤岩技術及其在礦山安全與環境工程套用方面的專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